黃芪功效核心:治肌表衰弱

2021-01-17 疼痛指南

汪昂在《本草備要》中指出黃芪「無汗能發,有汗能止」。張元素也說過黃芪「無汗則汗之,有汗則止之」。「知其要者一言以終」,黃芪所有功用都源自其核心功效「治肌表衰弱」,「無汗能發,有汗能止」只是其中一例。

黃芪之「有汗能止」

「有汗能止」較易理解。如《湯液本草》稱黃芪「治氣虛盜汗並自汗」。包亦林《世醫得效方》設玉屏風散,以黃芪180克,白朮、防風各60克,研細末。每服6克,每日2次,治表虛自汗惡風。關於玉屏風散諸家有不同意見,但對於黃芪止汗則無異議。秦伯未在《謙齋醫學講稿》中寫到:某男,67歲,經常感冒,往往一二月接連不斷,症狀僅見鼻塞咳痰,頭面多汗,稍感疲勞。曾服玉屏風散,半個月無效果。用桂枝湯加黃芪,服後自覺體力增強,感冒隨之減少。同樣用黃芪而收效不同,理由是桂枝湯調和營衛,加黃芪固表,是加強正氣以御邪。玉屏風散治虛人受邪,邪戀不解,目的在於益氣以祛邪。一般認為黃芪和防風相畏相使,黃芪得防風,不慮其固邪,防風得黃芪,不慮其散表,實際上散中寓補,補中寓疏,不等於扶正固表。正因如果本無表邪,常服防風疏散,反而給予外邪侵襲的機會。以上是關於黃芪固表時的配伍問題,接下來談黃芪固表中的緩急問題,嶽美中先生對此有深刻體會。他曾說:「我往年嘗以玉屏風散做湯用,大其量,治表虛自汗。3~5劑後即得汗收的效驗。但不日又復發,再服再效,再復發,似乎此方只有短效而無鞏固的長期作用。後治療這種病症,用散劑每日服9克,堅持服到一個月,不獨汗止,且療效鞏固,不再復發。表虛自汗是較慢性的肌表生理衰弱症,想以藥力改變和恢復生理,必須容許它由量變達到質變,3~5帖湯劑,豈能使生理驟復?」

《神農本草經》將黃芪列為上品,謂其「主癰疽久敗瘡,排膿止痛,大風,癩疾,五痔鼠瘻,補虛」,這應該是「無汗能發」的最早論述。《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雲「其有邪者,漬形以為汗;其在皮者,汗而發之」。「癰疽久敗瘡……大風,癩疾,五痔鼠瘻」都是「在皮」、「有邪者」,「汗而發」當為正治。

黃芪之「無汗能發」

以「無汗能發」的思路使用黃芪,歷代不乏名方。如《備急千金要方》大棗湯,以黃芪四兩,麻黃五兩,附子一枚,甘草一尺,生薑二兩,大棗十五枚,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每服一升,日三服,治歷節疼痛;《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神效託裡散,以黃芪、忍冬草各五兩,當歸一兩二錢,炙甘草八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酒一盞半,煎至一盞,治癰疽發背、腸癰、奶癰、無名腫毒,焮作疼痛,憎寒壯熱,類若傷寒,不問老、幼、虛人,並皆治之;《本草切要》載一方,黃芪、當歸各二兩,漢防己三兩,金銀花一兩,煮酒飲之,治療遍身蟲癬瘡疥;《外科全生集》代刀散,用炒黃芪、皂刺各一兩,乳香、生甘草各五錢,研細末,陳酒送下,每服三錢,立穿一切外症。《驗方新編》四神煎,用生黃芪八兩,川牛膝三兩,遠志肉三兩,石斛四兩,用水十碗煎二碗,再入金銀花一兩,煎一碗,一氣服之。服後覺兩腿如火之熱,即蓋暖睡,汗出如雨,待汗散後,緩緩去被,忌風,治療鶴膝風,一服病去大半,再服除根,不論久近皆效。以四神煎加減,加入白酒後下,治療很多衰弱症表現為無汗者,如下肢動脈閉塞、體表頑固性潰瘍、銀屑病等,多數在3劑內見效。

黃芪核心功效在於「治肌表衰弱」

黃芪一藥,而有發汗止汗截然相反之功用,其理何在?鄒澍《本經疏證》指出防己茯苓湯中用黃芪「非止汗者,特能引營衛中氣,營衛中氣行,邪氣遂無以幹……」嶽美中先生說 「黃芪治肌表衰弱,是從仲景用黃芪諸方歸納出來的。肌表組織之能力恢復……」無汗是因為「肌表衰弱」,汗出也是因為「肌表衰弱」,黃芪的核心功效就在於「治肌表衰弱」,肌表「恢復」,則水去腫消;則無汗者得汗、汗多者汗止;則血痺得除;則肌力可復,等等。

張元素言黃芪「甘溫純陽,其用有五:補諸虛不足一也;益元氣二也;壯脾胃三也;去肌熱四也;排膿止痛、活血生血、內託陰疽,為瘡家聖藥五也」,看似無所不容,實則未及本質。「黃芪是今日應用最廣泛的一種補藥,因為它應用最廣泛,所以有的人在臨床上應用得漫無標準,超出了它的應用範圍,這是不能發揮黃芪本來的長處的」,嶽美中先生所言之狀況如今依然。如果追究其造成之緣由,張元素怕難辭其咎。歷代本草書籍多羅列其末——配伍後的各種用途,而不究其本——「核心功效」,此風源遠流長,學醫者不可不知,不可不慎。

黃芪的應用

明白了黃芪的核心功效,使用黃芪便可脫卻有汗、無汗的羈絆。《金匱要略》防己黃芪湯,條文中明言主治「脈浮身重,汗出惡風」,但方後注中卻言「服後當如蟲行皮中,從腰下如冰,後坐被上,又以一被繞腰以下,溫令微汗,差。」有學者提出《千金要方》卷八所載才為本方真面目:黃芪五兩,漢防已四兩,生薑、白朮各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方後注為「服了坐被中,欲解如蟲行皮中,臥取汗」。從主治看本方證當有「汗出」,而從見效的標誌來看也當有「汗」。此方證實際體現的是「汗出無效」和「汗出不勻」的兩種病理狀況。「汗出」之證從「汗」來解,這就提示了有汗的情況也能用發的思路治療。

作為「補諸虛不足」之藥,我們不僅要了解每類藥的共性,更要努力去掌握每味藥的個性,只有對於藥物的個性,即核心功效掌握得越深入,臨證才越能開出如經方般精煉,功用集中、不散漫的方子來。具體到黃芪,李東垣認為「黃芪與人參、甘草三味,為除燥熱肌熱之聖藥」,如果我們止步於此,開方子的時候只能三藥並用,不會分開來用。嶽美中先生卻能把這三味藥分開,他說「補中益氣湯之補脾胃的虛餒,乃方中參術的職事,黃芪是負鼓蕩谷氣以充肌表力量之職責,東垣謂內傷者,上焦陽氣下陷為虛熱……補中益氣湯之應用黃芪,仍未出仲景用黃芪之範疇,不過在視於方劑的組織法度與配合品味如何,而隨時發揮其振起肌表衰弱的能力罷了」。《醫宗金鑑》中描述更為精闢,「黃芪五物湯,治因虛召風,中人經絡而病半身不遂者……此方君黃芪而補衛……其功力專於補外,所以不用人參補內、甘草補中也。」黃芪補外,人參補內,甘草補中,說得何其明白。相對於經方中人參所補之氣陰,甘草所護之脾胃,肌與表的確都為「外」。識得此,則臨證處方中,黃芪與人參、甘草三味便可分可合了。

相關焦點

  • 黃芪的功效與作用 這些人不能吃它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黃芪是比較常見的一種中藥,它的營養價值是非常的高的,那您知道黃芪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嗎,平時有哪些人是不適合吃黃芪的呢,黃芪又有哪些要用價值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黃芪的功效與作用1、益氣固表生用黃芪,有益氣固表、利水消腫、脫毒、生肌的功效,適用於自汗、盜汗、血痺、浮腫、癰疽不潰或潰久不斂等症。2、補氣養血蜜炙黃芪有補氣、養血、益中功效,適用於內傷勞倦、脾虛洩瀉、氣虛、血虛、氣衰等症。
  • 西洋參黃芪枸杞菊花茶的功效是什麼?
    黃芪西洋參枸杞菊花茶泡水喝是一種比較簡單的做法,這種簡單的做法卻又很高的藥用價值,主要是因為黃芪西洋參枸杞菊花等藥材是可以補腎的,而且有滋養脾胃以及肝腎的效果,對於產後以及病後的身體恢復是非常有益的。對西洋參枸杞黃芪菊花泡水喝的藥用價值,大家可以了解下西洋參黃芪枸杞菊花茶的功效是什麼。
  • 枸杞麥冬黃芪一起泡茶喝有什麼功效?
    三者的整體功效,則需從各自的功效來進行分析——黃芪的功效黃芪味甘、性微溫,有補氣昇陽、利水消腫、益胃固表之效。黃芪歸脾、肺二經,尤其補肺、脾二氣,對於因肺氣不足、從而外邪入侵、導致的感冒流涕等症,或是脾氣運化失司從而導致腹痛、腹瀉、嘔吐、乏力、食少便溏等問題,均有很好的作用。
  • 黃芪泡水喝,一次放多少功效最好?
    黃芪的功效 1、健脾益肺 經常加班熬夜之人往往會出現脾性衰弱的情形,多由思慮過重或委靡過度引起;而肺本身就是主氣的,肺氣衰弱,定然使全身全力。 2、治自汗 跟盜汗比,自汗往往產生在白晝。
  • 黃芩的功效和作用 黃芩的功效和作用禁忌症
    黃芩的功效和作用炒黃芩的別名為山茶根,具有清熱燥熱、涼血安胎等功效,然而炒黃芩是有食用宜忌人群的。1、清熱燥溼,瀉火解毒的人群;2、涼血安胎、治療胎動不安的孕婦們;3、治療溼溫、暑溼的人群;4、治療肺熱咳嗽,高熱煩渴的患者。
  • 黃芩和黃芪的功效與作用點 黃芩夏枯草的功效與作用點
    黃芩和黃芪的功效與作用點黃芪是一種中藥材,在很多中藥中都有黃芪的身影,屬於一種豆科植物,價格也不貴,但是其養生的功效是很多的呢,黃芪的功效與作用也是很多的呢,那麼,黃芪對女性的好處是什麼?今天咱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黃芪的這5大功效很誘人,但黃芪有4個禁忌,你知道嗎
    老人家去世後,村民就把他葬在了一處風景秀麗的田野裡,大家都非常懷念他,經常為他掃墓,春天來臨的時候,大家發現他的墳墓周圍長了好多泛黃花的味道甜甜的小草,人們採這個小草食用,發現身體變得有力氣了,這種草還治好了不少人的疾病,後來大家就以老人的名字(黃芪)來命名這個草了。黃芪味甘,入脾經,是補氣的第一良藥,除此之外,黃芪的其他幾大功效也不容忽視。黃芪有哪些功效?
  • 金匱要略——桂枝加黃芪湯
    【作用功效】調和營衛,益氣除溼。【方解】桂枝湯解肌發汗,散溼消腫,調和營衛;溼阻營衛,衛氣鬱遏,故加黃芪二兩助衛固表,使水溼得散而表氣不傷。【選注】《眾既玉函經二注》,「黃汗病由陰陽水火不既濟,陰陽者,榮衛之主,榮衛者,陰陽之用,陰陽不既濟,而榮衛亦不循行上下,陽火獨壅於上為黃汗,陰水獨積於下致兩脛冷。
  • 阿膠漿的升級版 黃芪阿膠口服液有哪些滋補功效
    這其中就包含了阿膠漿,現在東阿國膠堂又在傳統阿膠漿的基礎上進行升級,推出了黃芪阿膠口服液,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黃芪阿膠漿有怎樣的滋補功效。阿膠漿是在經典膏方「兩儀膏」的基礎上的一次改進,兩儀膏出自於明代張景嶽所著的《景嶽全書》,是以人參和熟地為主要原料,有滋陰生津、補氣養血的功效。
  • 中醫補氣有三寶:黃芪、人參、西洋參!
    人體虛弱,臟腑氣不足,就表現出自汗、氣短、虛脫、心衰、神經衰弱等症狀,有這些症狀的患者,經常用人參來調理身體,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2、對心煩、失眠、神經衰弱的人群起到安神的作用。 3、有調節血壓,高血壓抑制動脈硬化的作用。 4、調節胰島分泌。 5、有調節副腎上腺素之分泌和促進身體新陳代謝的作用。
  • 黃芪泡水喝的功效與副作用 這類人不能喝
    那麼,黃芪作為一種常見的中藥看,大家都知道是對身體有好處的,它具有排毒、利尿、消腫的作用,而用黃芪泡水喝是大部分人都會做的事情,但是黃芪泡水喝對身體有益也有副作用,下面跟著小編一起看看黃芪泡水喝的功效與副作用吧!黃芪泡水喝的功效與副作用一、黃芪泡水喝的功效強壯身體曾有科學家做過實驗,給動物服用黃芪水一段時間。
  • 黃芪的4個「黃金搭檔」,一起泡水喝功效強大,趕緊來看看吧!
    對於養生十分注重的人,家裡都會常備著黃芪。黃芪的功效很多,所以許多中老年人都用黃芪來泡水喝。而且黃芪的價格也相當實惠,也是我們普通老百姓能接受的,所以黃芪一直深受養生人士的喜愛。一、黃芪到底有哪些功效?
  • 黃芪補氣,還有這些你不知道的功效
    黃芪名字的來歷有這樣一個故事:相傳古時有一位善良的老人,姓戴名糝,善針灸術,為人厚道,待人謙和,一生樂於救助他人,後因救墜崖兒童而犧牲。老人形瘦,面色淡黃,人們以尊老之稱而敬呼之「黃耆」,意即面黃肌瘦的長壽者。老人去世後,人們為紀念他,便將老人墓旁生長的一種草藥稱為「黃芪」。黃芪入藥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古人把它寫作「黃耆」,而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則是這樣來解釋它的名字:「耆,長也。
  • 黃芪可以長期泡水喝嗎?黃芪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有哪些
    曾經有一個朋友告訴給我,他聽朋友說黃芪的好處蠻多的,然後就在對黃芪不清楚的情況之下,便對它隨便進行食用,並且對於它的功效不了解,而且服用時還是比較無規律的,我一聽都嚇了一身冷汗,哪能這樣子呢,黃芪的功效與作用就算是再好,殊不知這種胡亂的食用方法,不但得不到益處,反而易導致自己的身體情況每況愈下
  • 醫聖張仲景:黃芪與這味中藥搭配,對水腫和風溼痺症有調理作用
    近年來,隨著養生熱潮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人們喜歡將一些沒有特殊異味的中藥拿來泡水喝,以期達到緩解亞健康的養生功效,比如枸杞、大棗、黃芪等中藥,就經常出現在人們的視線裡。當然,在這些中藥裡,尤其是黃芪備受歡迎。
  • 黃芪有什麼功效?黃芪怎麼搭配效果最佳?三款搭配方法!建議收藏
    眾所周知,黃芪是屬於一款藥食同源的食材,既可以單獨泡水,也可以搭配食材烹飪食用,但是很多人對它的功效都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麼,黃芪有什麼功效呢?黃芪含有多種胺基酸、膽鹼、苦味素、甜菜鹼、黏液質、蔗糖、葡萄糖醛酸、葉酸、鉀、鈣、鈉、鎂、鋅、銅、硒等成分。
  • 黃芪可以天天喝嗎?專家:黃芪可以天天喝,但要謹慎使用
    因為這個,張阿姨沒少跟兒子吵架,於是張阿姨的兒子私信妙哥,究竟黃芪能不能天天喝?今天就來跟大家好好說一說黃芪。黃芪泡水能不能天天喝?黃芪具有補氣、解毒生肌、固表益氣的作用,很多人都會拿來泡水喝,但是很多人擔心會有副作用。
  • 中藥材黃芪常喝對人體有什麼好處?你真知道?今天來告訴各位答案
    黃芪是我們生活之中非常常見的一味中藥,它具有藥食同源的這一作用,我們廣東的人們經常用黃芪來煲湯補自己的身體,特別是用來煲老母雞,具有補氣益血的這一作用,特別的適合那些大病初癒的患者進行飲用。那麼,如果我們平時的時候用黃芪來泡水飲用,那麼對我們的人體又有什麼好處哪?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說一說黃芪的作用以及功效。
  • 今天才知道,黃芪不能隨便泡水喝,為了健康,牢記3點,別再犯錯
    黃芪有哪些作用,如何服用呢?今天一次說清楚。黃芪被稱為養生上品,它有哪些功效?黃芪在古時被稱作「黃耆」,我們通過這個名字就可以知道,黃芪這味中藥的特徵。耆,長也。黃耆色為黃,因為補藥之長,故名黃耆。《神農本草經》中,黃芪也被稱為補藥中的上品。中醫認為:黃芪味甘,性微溫,有益氣固表,利水消腫,託瘡生肌,健運脾胃,延緩衰老等功效。在中醫看來,黃芪比較側重於補氣,對於體衰日久,言語低弱無力,脈象細弱無力的人群來說,可以有很好的提神補氣之功效。
  • 鄧鐵濤:黃芪應用六法
    李東垣認為:防風能制黃芪,黃芪得防風其功愈大,乃相畏而相使也,王清任之黃芪防風湯實源出於東垣,防風之分量不宜多用。此法治脫肛的確有效。子宮脫垂,治以補中益氣湯加首烏。加首烏之意,一者在於引經,二者因胞宮衝任所系,全賴陰血所養,氣得血養,血得氣行,氣血充和,衝任得調,所系之胞宮則能復其原位。若能配合針灸,加強衝任之調理,則取效更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