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和美興山
關注我們
在許多人眼裡,興山一直是一個溫柔的所在。它有一片連綿的群山,庇護著生息在其間的十八萬興山兒女;它有一條嫵媚的河流,年年歲歲哺育、滋養著兩岸的生民;當然,它更有一位絕世佳人,兩千多年來以其關乎民族和睦的宏大敘事和萬裡出塞的偉大身姿,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一直成為興山的精神標高和顏值擔當。是的,一片群山,一條河流,一位麗人,三位一體,構成了興山的符號美學,也是讀懂大美興山繞不過去的文化密碼。如果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那麼,王昭君「一支出塞曲,慷慨越千年」,能夠打動當世和後人的,一定是她的堅毅與溫柔,堅毅,是她的以社稷為重;溫柔,是她的美與魅。有人說,風華絕代的昭君是一個動詞,散發著歷久彌新的巨大魅力。
自公元260年建縣至今,興山縣名沐浴著歲月的光華,一直沿用至今達1760年,亙古未改,殊為難得。不變,是名字妥貼有加,古《興山縣誌》稱興山「環邑皆山,縣治興起於群山之中」,杜子美有「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名句,挾群山之勢,道昭君史實,最為人所稱道。不變,是山的厚重使然,它們是興山的壓艙物,在山之上,生長著莊稼、樹木和詩意,也承載著歷史與文化。9月3日,記者踏訪興山,一眾專家讓我們見識了興山文化的豐富性:春秋時期,楚王后裔熊摯封至興山,在古夫豐邑坪築高陽城,建夔子國,開啟了興山有文字記錄的人類文明;清初,李來亨率領李自成農民軍殘部,在興山堅持抗清達13年之久;抗戰時期,宜昌淪陷後,興山作為戰爭的後方,為宜昌抗戰貢獻尤巨,全縣僅10萬人口,卻徵集民夫達170多萬人次,運送軍糧、槍枝彈藥,整修道路等。興山還有豐厚的紅色文化,紅色史跡遍布全縣八個鄉鎮。
興山最美水上公路
昭君故裡,和美興山,近年來,文化的加持和交通的突破讓興山旅遊如虎添翼,興山正致力打造大三峽大神農架生態旅遊集散地和昭君文化旅遊目的地,深渡河鄉村振興推廣中心、水月寺雲棲谷、大槽生態旅遊扶貧廊道、仙侶山生態農場等一批網紅打卡地令人必欲遊之而後快。
興山博物館
香溪孕秀,百裡長河流動著昭君生命的氣息
250年前,乾隆進士、來自四川犍為的李拔在擔任湖北荊宜施道臺時,曾率眾修整長江航道,並在香溪河出口崖壁上刻下「香溪孕秀」,從此,這個美麗的詞聲名遠播,喧傳至今。的確,百裡香溪,是流淌在興山的156條大小溪流中的神品,它如飄在崇山峻岭之間的翡翠絲帶,一頭挽著神秘神奇的神農架,一頭連著壯闊奔湧的西陵峽,就是這條旖旎溫婉的河流,孕育誕生了三位文化名人:中華人文始祖神農氏、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詩人屈原和中國四大美女之一的民族和平使者王昭君。宜昌市昭君文化促進會會長吳開保稱,香溪河是一條名副其實的文化之河,詩歌之河,也是興山人民的母親河。
清初王漁洋在《蜀道驛程記》裡說:「登舟三十裡,過香溪,溪出興山縣昭君村,水碧如黛,南合江流」,就是這位大詩人,此前在遊三遊洞時半途返舟,引為憾事,這次終於在香溪之行中得到了補償,並過細地記錄下自己的觀感。殊不知,彼時,清澈的香溪河裡不僅有大量玲瓏剔透的五彩石,還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美麗桃花魚,不知漁洋先生有緣見到否。傳說昭君入宮時過香溪河,因故土難離,傷心不已,就在她揮手告別之時,香溪河兩邊的桃花紛紛飄落,和著昭君的別鄉淚,一起落入水中,變成了一群群猶如團傘、輕若羅綃的彩色桃花魚。如今,有關昭君的傳說被列入了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
興山水長,興山山高。興山之山,層峰疊嶂,上幹青雲,萬嶺插天,宜昌最高峰就是興山的仙女山。縣文聯主席張學元給記者提供了這樣一個數字:在興山,巍峨陡峭的茫茫群山,承接著巫山山脈與荊山山脈的磅礴之氣,在2328平方公裡的興山土地上,簇擁著3580個山頭,其中,海拔在1500米以上的山峰214座,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山峰13座。群山之上,鍾靈毓秀,也是植物的寶庫,1907年,英國著名植物學家威爾遜到興山考察林木花卉,採集了一大批植物標本,並著有《中國乃世界花園之母》一書。1937年,南京金陵大學教授陳嶸來興山考察,將「興山榆」「興山臘樹」等33種林木以興山命名,同時他還在興山首次發現了被譽為「中國鴿子樹」的珍稀樹種珙桐。
與昭君關係最直接的一座山,叫妃臺山,名字因昭君而來。在妃臺山下,即是昭君故宅。
昭君村景區「王家老宅」
臨水照花, 昭君文脈在興山綿延傳承了千餘年
去年十月,中國歌劇舞劇院攜大型詩意歌舞劇《昭君出塞》劇組來宜,為宜昌市民奉獻了一場古典與現代交融的藝術力作。劇中的昭君由著名演員李玉剛擔綱,在演繹過的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中,李玉剛認為唯有昭君最得其心,因為她挑戰命運的勇氣和拂之不去的家國情懷。
「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這是陶潛《詠荊軻》中的名句,用在昭君身上也十分貼切。自昭君出塞後,作為其桑梓之地的興山,一刻都沒有忘記這位優秀女兒,為了紀念昭君,當地在漢代就修建了昭君祠,後來建了昭君廟和昭君臺,昭君臺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範石湖集》,書中說:「昭君臺在興山,鄉人憐昭君,築臺望之」。石湖就是大詩人範成大,因在巴蜀為官,曾兩次進出三峽,入川時,他的船曾停泊歸州,寫了《昭君臺》等詩,詩中有「東鄰男兒得湘纍,西舍女兒生漢妃」句。興山被稱為「昭君故裡」也由來已久,且迄無爭議,清代興山學者型官員吳翰章在《雙溪雜記》裡記有一事,稱清鹹豐初年,當地人在縣南的妃臺山上建奎閣,在挖掘時發現一石碑,碑上有「昭君故裡」四個大字,小字不好認了,但有一個「宋」字,據此,吳翰章判定此碑為宋代舊物。為了延續這段緣,光緒十年秋天,興山知縣黃世崇重立石於奎閣舊址,仍題「昭君故裡」四字於其上。這些故實說明,從宋至明清,昭君文脈在興山不絕如縷,不可磨滅。至今,興山還有紫竹苑、梳妝檯、楠木井、娘娘泉、繡鞋洞等與昭君生活有關的傳說和遺蹟。1981年,興山縣決定興建昭君紀念館,隨後成立昭君文化研究會,並舉辦多屆昭君藝術節和昭君文化高層論壇。2018年,宜昌市昭君文化促進會成立,昭君文化研究與廣走向縱深,如今,昭君和親路沿線地區如陝西西安、榆林,山西朔州和內蒙呼和浩特、鄂爾多斯等,都有專門的昭君文化研究機構,昭君文化成為中國民族文化研究的熱門分支。
「丰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徘徊,竦動左右」,這是《漢書》對昭君之美的描述,寥寥十六字,卻動感十足。毫無疑問,雖然昭君與西施、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均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但四美之中,又以「西子王嬙」最為後世所樂道,幾乎成為美的範本和極致。「四美」之中,又以昭君和親故事最為感人,有關昭君題材的文藝作品涵蓋了幾乎所有領域。1963年,作為詩人和政治家的董必武為昭君題詩:「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識見高」,對其的巨大貢獻有一錘定音之效。近年,三峽大學教授吳柏森推出《古代昭君戲曲注評》專著,旁搜遠紹,將古代昭君戲收羅殆盡,蔚為壯觀。
美美與共, 興山文旅融合挾高鐵之勢「逸興遄飛」
踏訪興山,忘懷不了的還有那被音樂界稱為「荊楚古音活化石」的興山民歌,這種只有三個音階的曲調,專家們將其命名為「興山特性三度體系民歌」,迥異於現代音律傳統。採訪現場,聽今年82歲的國家級非遺傳人陳家珍原生態的演唱,她將滾音、閃音、滑音等高難唱法拿捏得自如極了,真有空谷足音之感。也正是興山民歌作為古楚樂的文化魅力,本月初,央視邀請該縣的幾位民間歌手奔赴寧夏,拍攝錄製《興山是我家》,獨特的音樂成為大家美美與共的「文化尤物」。而徜徉昭君村風景區,還有興山地花鼓、興山圍鼓、興山踩堂戲和薅草鑼鼓等各具特色的地方非遺項目表演,它們時而歡快奔放,時而清新婉轉,時而含蓄羞澀,觀之,風姿綽約;聽之,興味盎然;品之,活色生香,遊客為之而沉醉,而流傳千年的民間藝術,藉此而獲得了生命力,濃鬱的文化基因得以復活、光大。
美美與共的,還有享譽全國的網紅打卡地「中國最美水上公路」,網友甚至驚呼其「美得不可方物」,還有漸臻佳境深渡河鄉村振興推廣中心、水月寺雲棲谷、大槽生態旅遊扶貧廊道、仙侶山生態農場等一批鄉村旅遊景點,它們以各自之美,加入了「和美興山」的大合唱,它們也以各自的魅,吸引遊客翩翩而至。隨著鄭萬高鐵、宜興高鐵交匯並設站縣城,興山不久將邁入高鐵時代,成為名副其實的昭君文化旅遊目的地、大三峽大神農架生態旅遊集散地,文旅融合將使「興山今照楚江情,豔比天邊明月明」。
在興山,文旅融合最可道者,還是同昭君有關。近些年,有關昭君入宮路線和出塞路線,一直是研究熱門,有專家認為,昭君入宮線路為興山—宜昌—荊州—襄陽—南陽—淅川縣—商縣—藍田—西安。對於昭君出塞的路線,由於原始文獻缺載,學者們在研究上主要持西線秦直道說和中線通塞中路說。但不管持何說,這些沿線地區如今都成為昭君文化傳播的重要驛站,也成為昭君文化旅遊聯盟的主體。
興山雲水共幽芳,天與昭君寫淡妝。在興山,文與旅美妙中相遇,山與水季節中交響,相激,相契,正散發著歷久彌新的魅力。
專家點評
弘揚昭君文化 傳承和美精神
吳開保
弘揚昭君文化,我覺得要注重「和美」這個關鍵詞。
「和」是昭君文化的核心內容。昭君出塞,胡漢和親,開創了半個多世紀「華夏一統、胡漢一家、合則兩利,分則兩傷」的歷史文化現象。弘揚昭君文化,對推進世界和平、民族和睦、社會和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昭君是美的化身。昭君之美,美在她的形象,美在她的追求,美在她的心靈。她不僅享有「落雁」美譽,更重要的是,她是和平的使者,民族團結的象徵。「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識見高」,王昭君用自己的行動體現民族大義,也體現了當今時代所需要的愛國主義、勇於擔當、克難奮進的精神情懷。昭君是集德、才、貌、藝於一身,融形象美和心靈美於一體的偉大女性。
昭君文化是興山的,也是宜昌的,更是全世界的。依依別鄉情更濃,強強聯盟一家親,我們要依託昭君文化旅遊聯盟這個平臺,把各自的旅遊和文化資源精心梳理和整合起來,合力打造昭君出塞國家級精品特色旅遊線路,推動昭君文化旅遊融合高質量發展。
(作者系宜昌市昭君文化促進會會長)
興山小檔案
●別名:自命名至今,興山縣名1760年始終未變。
●人口:18萬
●成員:古夫鎮、昭君鎮、峽口鎮、高橋鄉、南陽鎮、榛子鄉、黃糧鎮、水月寺鎮。
●A級旅遊景點:昭君村古漢文化遊覽區(AAAA)、高嵐朝天吼漂流景區(AAAA)
●中國傳統村落:昭君鎮灘坪村、昭君鎮青華村。
●舌尖上的興山:懶豆腐、漿粑粑、金包銀飯、橡子豆腐、天蒜葉、蕨菜、薇菜等。
●地理標誌產品:興山錦橙、昭君眉豆、興山臍橙、興山白茶、興山石蛙、榛子薄皮辣椒等。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李來亨抗清遺址
文化名人譜
王嬙(公元前52年——前15年),字昭君,漢元帝時被選入掖庭,公元前33年出塞和親,被譽為「長江的女兒,草原的母親,和平的使者」,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女性之一,她與貂嬋、西施、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奐谷珍:宋徽宗時狀元,所處年代為1084至1119年。出生於古夫鎮龍池村,後居古夫鄒家嶺,因居住地為古高陽城故地,故號「高陽生」。
吳翰章(1844--1874),字星橋,1864年鄉試中舉後曾任江西知縣。他勤於治學著述,尤重地方文史,有《雙溪雜記》《興山種藝說》《歸峽紀事詩》等存世,今興山縣城有吳翰章故居。
談錫恩(1874--1951),字君訥,興山縣鹹水村人,1919年,被教育部任命為國立武昌高等師範學校(武漢大學前身)校長,1931年,出任湖北省圖書館館長,1938年日軍逼近武漢,他精心籌劃圖書館西遷恩施,歷時三年,居功至偉。
興山之最
古昭公路:中國最美水上公路,也是中國首條水上生態環保公路。
仙女山:宜昌最高峰,海拔2426.9米。
聯詠興山
紅顏去國,功在和融名在史;
故裡經年,山猶靈秀水猶香。
(程建學撰聯)
香溪水碧,鑑千秋勝跡;
故裡日新,承百代淳風。
(江川鄂撰聯)
百裡香溪,流不盡昭君故事;
千年青冢,隔不開故國情懷。
(楊玲玲撰聯)
宜昌市楹聯協會供聯
興山文化極簡史
公元前52年
(漢宣帝甘露二年)
王昭君誕生於南郡秭歸縣寶坪村(今屬興山)。
公元前33年
昭君請詔出塞和親。
公元260年
析秭歸北界置興山縣,屬建平郡,因縣治興起於群山之中而得名。
1865年
《興山縣誌》同治木刻印刷本問世。
1882年
興山縣城以張燮卿為首組建花鼓戲班。
1927年9月
中國共產黨興山縣委員會成立。
1983年3月11日
昭君宅重建工程開工。
1992年5月23日
昭君紀念館第一期擴建工程落成。
1992年12月12日
國務院正式批准興山縣城遷址至古夫鎮。1993年10月1日,新縣城奠基儀式在古夫鎮舉行。
2002年9月28日
興山新縣城正式從高陽鎮移民搬遷至古夫鎮。
2006年
興山民歌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遺名錄。
2008年
王昭君傳說、興山薅草鑼鼓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遺名錄。
2018年
宜昌市昭君文化促進會成立。
2013年
興山籍科學家向濤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來源 | 湖北日報
◁ END ▷
編輯|王鈺 編審|李斌 熊勤 終審 | 鄒遠景
興山縣融媒體中心官方出品
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和美興山 精彩連連看
歡迎投稿
郵箱:
2218140699@qq.com
原標題:《群山萬壑 一代昭君鑄美名》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