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顏色如霜雪,良工諮嗟嘆奇絕
琉璃玉匣吐蓮光,錯鏤金環映日月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綠龜鱗
2600多年的傳承,一代代龍泉人精工巧作
鍛就了「龍泉寶劍」歷史美譽
你知道紫禁城永不褪色的秘密嗎?想知道徵服了乾隆的」美玉」究竟有何來頭嗎?你想見識一下源自上古八荒名劍的風採嗎?還有延續6000年的鏤空絕技。你知道把一根絲線劈成128縷有多細?你見過中國最牛的木雕和最絕的木拱橋嗎?把大千世界裝進盈寸之器又是怎麼做到的?杭州有個全世界唯一的織造技藝,還有一團幾百年都不褪色的紅泥,你聽說過嗎?走呀~#中國絕技#帶你去大開眼界~龍泉寶劍又被稱作龍淵劍,中國十大名劍之一,起源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龍泉寶劍鍛造過程複雜嚴苛,需經過煉、鍛、鏟、銼、刻花、嵌銅、冷鍛、淬火、磨光等28道工序。
龍泉寶劍的原材取於優質的百鍊鋼,刀身的不同部位採用多種軟硬質地鍛打,使得剛柔並濟,獨特的鍛打技藝中蘊藏著豐富多樣的文化,是中國兵器史的一大成就,更是在冶金史和藝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2006年,龍泉寶劍鍛制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沈新培,1948年12月9日出生,浙江龍泉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龍泉寶劍鍛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沈新培13歲開始就跟著父親學習鑄劍了,當時的他並不知道「傳承」這兩個字意味著什麼,只知道祖祖輩輩都是鑄劍的,這麼一做就是50幾年。
一手傳承,一手創新。沈新培沿襲傳統,並鑽研起篆體字帖、《介子園》畫譜,觀看《百家講壇》等,熱愛傳統文化的他,將鍛造、書法、繪畫設計於一體;他鑄的劍富有藝術感,既有古劍風,又將新文化的注入其中,十分的精妙。
沈新培的鑄劍事業猶如熔爐之火,逐漸升溫,他的作品受到了多方的關注,作為國禮贈送給美國總統尼克森,在大大小小的展覽「熠熠生輝」。
據《越絕書》記載,在春秋時期的越國南境,住著鑄劍技術卓絕的夫婦——歐冶子和卞翠鳳。他們遊歷全國,尋訪鑄劍之地。最終他們來到了隱蔽世外的龍泉縣,這裡清流激湍,奇石嶙峋,適合冶鐵鑄劍。
至此,歐冶子和卞翠鳳便在龍泉縣停歇,潛心鑄劍;最後鑄成「龍淵」、「泰阿」、「工布」 三柄名劍,並將寶劍獻給了越王。得到寶劍的越王有如神助,興兵伐吳,一雪國恥。為報答歐治子的功勞,越王賜封其為上將軍,歐治子婉言拒之,歸隱鑄劍而終,留下青史美名。
後來,人們還在其鑄劍所在山麓秦溪山建起一廟曰:歐治子將軍廟」,供後人景仰。此後,龍泉劍的美名便廣為流傳。建安七子曹植曾賦詩讚嘆龍淵劍說:「美玉生磐石,寶劍出龍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