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醬菜,兩碗陽春麵,6.8平米婚房,54年他們一起攜手白頭

2020-11-09 千骨娛樂


9月26日,是一個特殊的日子,這一天是著名表演藝術家的生日,他曾是五六十年代人們心中的男神,更是眾多少女心中的"夢中情人"。

他的出現令人眼前一亮,醇厚溫柔,俊逸從容。

"悄然燕歸來,不堪憶當年……"這首歌出自於電影《燕歸來》插曲,傳神演繹這部劇的男主人公便是達式常

在這部劇中,達式常飾演的漢林華和高英飾演的路燕在特殊時期下的感人故事。

有網友看過後評價:似曾相識燕歸來,特殊時期下的愛情故事純真質樸,這才是愛情最真實的樣子。

劇中的林漢華英俊帥氣,妻子路燕因為向領導提建議,被打壓,只能和他分手。

但是兩人依舊心懷期待,對愛情和生活充滿嚮往。兩人的感情經歷波折,幾度磨難,卻又轟轟烈烈。整整經歷了20年的波折和打壓,終於可以繼續回到大城市工作生活。

但是路燕依舊留守在邊疆,是草原人民的寬厚和熱情治癒了路燕,她把餘生貢獻給祖國邊疆醫療事業。

年少窮多志,熱愛抵情長

達式常出生於上海,祖籍是在江蘇南京,家裡孩子多,日子也就過得窮些,兄弟姐妹12人,他排行老九。

他出生時,父親生病丟掉了工作,家裡的大事小情都落在了母親身上,生活更加的拮据,達式常被送進戲班。

就連到了該上學的年級,學費都是東拼西湊湊出來的。借舊書自學,沒放棄希望,他遇見了父親曾經的老闆金幼雲、

金幼雲說:"這個孩子未來不可限量。"就開始資助他讀書,暫時緩解了上學的困難。

達式常更加地努力,年年都得獎學金,還會做兼職貼補家用。他迷戀電影,借著收音機,一遍一遍地聽廣播,他會一次次地模仿自己喜歡看過的電影,不斷地練習。後來,理論結合實際,讓他對電影的痴迷落到實處。

那年他19歲,憑藉著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上海電影專科學校。電影藝術家張俊祥注意到了出色的他,對他進行了指導。

在名師的指點下,1962年的畢業大戲《第十二夜》,他的精彩表演贏得眾人關注,在行業內也被人廣泛肯定。畢業後,他做了演員,首部電影《兄妹探寶》就拔得頭籌,他的電影生涯就此開始。

02

說起獲獎,達式常在當時可謂是最佳男主角加身,也是當時的影帝,眾人心中的偶像。

70年代後,他所飾演的各部電影被眾人所熟知。一部部經典劇作,人物形象也深入人心《人到中年》《走進暴風雨》等多部劇都是他的佳作。

與在事業上的風生水起相比,達式常的愛情正是回歸本真,相識於初始,相愛於一生。他和妻子王文皓相識在大學,兩個人的境遇很相似,這讓兩個人越走越近,互相幫襯,互相鼓勵。

兩人同愛傳達室裡的雜誌,在都不能回家的周末,兩人一見面就有聊不完的話題,漸漸地互道心聲。王文皓父母雙亡,哥哥嫂嫂照顧著她,但是為了不給哥嫂添麻煩,周末不回家。而達式常則是幹兼職。

那種憐憫之愛,慢慢升溫,同頻共振,讓彼此擦出了愛的火花。

他們的愛情,不止6.8平方米

劇裡的達式常溫柔俊逸,真實生活中的他也是如此。儘管兩人家庭條件都不是很好,卻都認定了彼此。

領導為他們準備了算不上一套的婚房,這婚房只有6.8平方米。

10月1日婚禮的時候,家裡只有一張床,還有朋友送的枕套,至於其他家具,一隻手數得過來。說是婚禮,但沒有儀式,兩碗陽春麵,一碗蘿蔔乾醬菜見證了兩個人的愛情。

6.8平方米,裝得下兩個人的愛情,愛情不是我愛你那麼簡單,而是我願意一直陪著你。那時,年輕有為的達式常幽默地說:這場婚宴名字就叫"同甘共苦"。

6.8平方米,裝不下兩個人炙熱的陪伴,愛情遠不及走過風雨,而是我願意與你風雨共濟。如今,80歲的達式常褪去光環,卻依舊意氣風發,與愛人恩愛有加54年。

"認真演好每部戲,不演戲時在家享受愜意時光。不會追趕第二春,只做歸來雁。"就是《中國文藝》向經典致敬贈給他的致敬詞。

03

在今年10月19日,上影演員劇團舉辦了重陽敬老活動,達式常也受邀參加。活動中,上百位老藝術家為兩位1940年出生的老藝術家達式常,張文容慶祝80歲生日。

他們為電影行業的付出是值得歌頌的,那過去的青春中,有一段時光便是"達式常"的時光

儘管年歲已高,近幾年達式常也只是拍了十餘部影視劇,每一步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老一輩人看後,不禁感慨:這是一段難得的時光,質樸的人心最難得。後來,他漸漸地,淡出人們的視線,但是只要一回憶,滿滿的都是故事。

氣場不減當年,精神傳承經典

最近,達式常在一次"出山",參演了獻禮建黨100周年大型電視劇《光榮與夢想》。這部劇中,他扮演著名民主主義革命家,教育家張瀾。講述從建黨伊始,到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讓大家感受那段時間波瀾起伏,跌宕起伏的歷史。

不論是從他參加重陽節活動,還是著名主持人曹可凡在社交平臺上,曬出達式常的近照,都能看出一股堅韌,一種瀟灑。他的粉絲曾經這樣評價:達式常帥了一輩子。

時光能帶走的都不算回憶,時光留下的會是精氣神。那個年代的人真誠,善良,對生活忠貞不渝。現在回望,臉上依舊是意氣風發,心裡依舊是坦坦蕩蕩。哪有什麼帥了一輩子,只不過是心堅韌了一輩子。熱愛了一輩子,終將回歸內心。

自己所愛的一切,終將自己奔赴,無悔於青春,綻放在深處。假如再一次談起當年的佳話,達式常一定留有姓名。

別回頭,向前看,可回憶,致經典。請安靜地回歸內心,感受那一段純真歲月。

相關焦點

  • 《一碗陽春麵》中文介紹
    「呃……陽春麵……一碗……可以嗎?」女人怯生生地問。 那兩個小男孩躲在媽媽的身後,也怯生生地望著老闆娘。   「行啊,請,請這邊坐,」老闆娘說著,領他們母子三人坐到靠近暖氣的二號桌,一邊向櫃檯裡面喊著,「陽春麵一碗!」   聽到喊聲的老闆,抬頭瞥了他們三人一眼,應聲答道:「好咧!陽春麵一碗——」   案板上早就準備好的,堆成一座座小山似的麵條,一堆是一人份。
  • 一碗陽春麵
    比如我們都看過的《一碗陽春麵》,甚至它還出現在語文課本中了。 故事很簡單:北海道札幌的一家麵館,大年夜要打烊時,迎來母子三人且只要一碗陽春麵。老闆夫婦熱情接待,暗中給了他們一碗半的量。第二年也是如此。第三年母子三人要了兩碗面,老闆夫婦暗中給了他們三碗的量,從他們的談話中得知,母親拼命工作節衣縮食,要攢錢還清丈夫生前欠下的巨額債務,兩個兒子也是乖巧認真讀書。十幾年後母子三人再次出現在麵館,要了三碗面,並告訴老闆是這碗面在精神上支持他們生活下來,還清債務,挺過人生中艱難的一段時光,開啟了新的幸福生活。
  • 達式常用6.8平米小屋娶妻,新婚2碗掛麵,與初戀恩愛54年?
    碰到一起的兩人便高談闊論,非常投緣,從對藝術的執著,到生活的理念追求,他們都有著相同的認識,而且相似的境遇,也讓他們萌生出了同病相憐的憐惜。可是,王文皓後來聲帶壞了,之後,還因生病休學了一年,不過他卻對王文皓更多了幾分憐惜之意,將其視為自己親生的姐妹,對她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事業上的事,都非常用心和盡心。
  • [日]粟良平:一碗陽春麵 小也為你讀
    「呃……陽春麵……一碗……可以嗎?」女人怯生生地問。那兩個小男孩躲在媽媽的身後,也怯生生地望著老闆娘。 「行啊,請,請這邊坐,」老闆娘說著,領他們母子三人坐到靠近暖氣的二號桌,一邊向櫃檯裡面喊著,「陽春麵一碗!」 聽到喊聲的老闆,抬頭瞥了他們三人一眼,應聲答道:「好咧!
  • 達式常6.8平米小屋娶妻,新婚2碗掛麵1碟鹹菜,與初戀幸福54年?
    碰到一起的兩人便高談闊論,非常投緣,從對藝術的執著,到生活的理念追求,他們都有著相同的認識,而且相似的境遇,也讓他們萌生出了同病相憐的憐惜。可是,王文皓後來聲帶壞了,之後,還因生病休學了一年,不過他卻對王文皓更多了幾分憐惜之意,將其視為自己親生的姐妹,對她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事業上的事,都非常用心和盡心。
  • 當年「一碗陽春麵」感動所有人,現在他們生活的還好麼?
    還記得11年前感動全臺的「一碗陽春麵」的故事嗎?5個年幼的孩子陪伴罹癌住院的母親,幾個小姐弟在麵館僅合點一碗陽春麵,並堅持只吃一半,剩下的要打包帶回給爸媽。故事經傳媒報導,感動了全臺灣。如今11年過去了,當年的五個孩子現在生活如何呢?11年後的今天,當年5個年幼的孩子都已長大成人。他們中有的參軍成為役士官;有的為圓大學夢,在學習謀生的一技之長;有的白天務農、夜間苦讀;有的在打工賺錢。他們都在不同的領域,為改善家裡的貧困而努力,並在為實現全家人的願望——買車、買房而打拼,故事令人感動。
  • 還記得《一碗陽春麵》嗎?孩子,真正的善良,大多是沉默的
    還記得《一碗陽春麵》嗎它就是由日本作家慄良平所著的《一碗陽春麵》。1989年,由《讀者》縮寫後刊載帶入大家的視線。母親怯生生地問能不能只要一碗陽春麵?老闆娘熱情地招呼了他們,老闆見三人吃一碗麵,看出了他們的窘迫,便無聲地多加了半份的面量。母子三人幸福地共吃了一碗麵。臨走,麵館夫婦送上新祝福。第二年大年夜,母子三人又來了,依然點了一碗陽春麵。老闆娘依然熱情地請他們坐去年坐過的二號桌。老闆依然默默做了一份半的面量。臨走,送上新年祝福。第三年大年夜,母子仨又來了。
  • 看懂上海:一碗陽春麵
    好的陽春麵,「清湯裡的各種作料,比例適中,調配合理,湯味不鹹不淡,不油不清;麵條製作精良,不粗不細,下麵條時,時間和火候掌握的恰到好處,從大鍋裡撈上的麵條質地合適,吃在嘴裡很爽口,不硬不爛。」50年代,四如春又首創蒸拌麵的工藝。這就是上海夏天第一位的麵食:冷麵。如今,「四如春點心店」改名「四如春食府」,幾經搬遷後落戶到了普陀區石泉路、鎮坪路附近,繼續做著冷麵和點心生意。
  • 還記得黃浦江畔,那一碗蔥綠湯清的陽春麵嗎?
    碼頭上的飲食攤,一碗即燒即食的陽春麵這「一毛錢一碗」的陽春麵,在空氣中漾開豬油的香氣,在物資匱乏的老時光裡,是廉價又不失體面的美味。3 | 再尋一碗記憶中的陽春麵 「以前住在富民路新樂路時,路口面棚下的最好吃呀!現在吃不到這個味道了。」陽春麵成了老一輩上海人心頭的硃砂痣,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於是他們只能在標榜「上海傳統陽春麵」的逸桂禾,一解望梅之渴。
  • 【感恩】當年一碗陽春麵,讓99歲抗戰老兵泣不成聲!
    「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客居南京的杭州老人朱亞泉今年99歲了,冬至(12月21日)午餐時分,他忽然想起一碗熱騰騰的陽春麵。    昨天,老人的長女朱寧玲講了父親和一碗陽春麵的故事——冬至午餐時分,老爸鄭重其事地說想起一件往事要告訴我們,我以為有什麼要事相告,未曾開口他已老淚縱橫了。
  • 陽春三月,那一碗讓我動了心思的陽春麵
    陽光明媚的春天,沒有什麼比來一碗陽春麵更應景了。似乎除了月餅元宵之類的節日美食外,也只有陽春麵是以時光命名的家常美食了吧。 上海人對於陽春麵的喜愛程度,就好像是四川人離不開辣一樣。簡單樸素甚至時不時就會想念,特別是那碗醬油湯底......
  • 陽春麵
    擦得差不多了,再將面和在一起揉,直到揉得手上感到很有勁道了,在上面搭條毛巾,放在缸裡餳一餳。便可以暫時丟手,去做點其它準備工作。稍微等一會之後,將它分成大小適中的幾個麵團,再分別揉一下,就可以上擀麵杖擀了。
  • 一碗清湯蕎麥麵
    老闆娘把他們領到二號桌,順手將桌上那塊預約牌藏了起來,對櫃檯喊道:「清湯蕎麥麵兩碗!」「好咧,清湯蕎麥麵兩碗——」老闆應聲答道,把三碗面的分量放進鍋裡。母子三人吃著兩碗清湯蕎麥麵,說著,笑著。接著又寫,十二月三十一日的晚上,母子三人吃一碗清湯蕎麥麵,非常好吃……三個人只買一碗清湯蕎麥麵,麵館的叔叔阿姨還是很熱情地接待我們,謝謝我們,還祝福我們過個好年。在弟弟聽來,那祝福的聲音分明是在對他說:不要低頭!加油啊!要好好活著!因此,弟弟長大成人後,想開一家日本第一的麵館,也要對顧客說:『加油啊!』『祝你幸福!』 『謝謝!』
  • 80歲老戲骨達式常,娶大學同學恩愛54年,如今氣質依然儒雅
    很多追星族都有自己的偶像,即便是現在已經上了年歲的父輩們,一樣有自己喜歡的影星,流金歲月裡追憶的不僅僅是璀璨的星光,更有自己青春的記憶。那個年代的影壇,都是天然無濾鏡的帥哥美女,要說起男神,除了王心剛。
  • 揚春面與陽春麵
    一碗麵條排列絲絲整齊的光面,四周漂著零星油花與青綠蔥花,仿佛能見到一絲田野綠色的春意,給人豐富的想像,所以上海人叫它「陽春麵」。這碗面,第一次吃的食客,絕對不會想到是碗光面。在物資匱乏的年代,它為主人因拿不出豐盛的菜餚招待客人,解脫了一些尷尬。都說上海人「精明」,會過日子,這碗陽春麵就是佐證。
  • 這家在上海的素麵館,最便宜的一碗只要8元!
    一碗陽春麵2018年開業,開業近兩年的時間,他們獲得了許多好評,大眾點評評分4.57,而店裡的招牌陽春麵更是上海陽春麵排行榜第7名。陽春麵 8元這一碗紅彤彤的上來,以為會是辣口的,嘗一口沒想到竟然是茄汁的。這真的是非常上海式的做法了。
  • 一碗暖心的「陽春麵」
    昨天是2020年最後一個企業家服務日,參加早餐會的企業家全部來自文旅及相關行業。招待這群天天「待客」的企業家們,我市也端上來南京大牌檔的「老牌陽春麵」,希望大家堅定文旅產業復甦發展信心,研究把握企業創新發展路徑,努力創造屬於自己和整個行業的「陽春」。
  • 5分鐘就能做出一碗有名的傳統名面-陽春麵,做法簡單,湯鮮味美
    傳統的陽春麵是來源於底層百姓吃的清湯麵,只需麵條一把, 小蔥 一捏,豬油少許,僅以醬油和鹽來增色調味,用開水衝湯即成,湯清面滑,極為鮮美。陽春麵這名字頗為大氣,卻實實在在是來自於市井坊間。「小陽春」是農曆十月的別稱。《紅樓夢》第九十四回,怡紅院中的海棠花開了,賈母就說「如今雖是十一月,因節氣遲,還算十月,應著小陽春的天氣,因為和暖,開花也是有的。」
  • 上海陽春麵
    用「陽春白雪」來命名一碗「下裡巴人」的面,這是上海人的斯文。你若不懂陽春麵的奧妙,就說明你還沒進入上海人的生活。蕎麥陽春麵小時候,街上有很多麵店,陽春麵是主打品種。二兩面用糧票八分錢一碗,往上走的話,有二兩半一碗、三兩一碗的。戲子的腔,廚子的湯,麵館的湯是頂頂重要的。
  • 午夜陽春麵.
    「小夥子,要來碗陽春麵嗎?」突然,一個中年婦女的聲音想起。趙明回過頭,看到一個中年婦女站在自己面前,那位婦女神情看上去很是和藹,只是臉色看上去很蒼白,穿著也有些奇怪,是民國時期的那種對襟襖。「是的,阿姨,給我來一碗陽春麵吧。」「好的,小夥子,請稍等,你先坐一會,馬上就好。」說完中年婦女就轉身進屋忙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