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陽春麵

2021-02-08 順勢而動

一碗陽春麵

一部好的小說,情節結構中蘊含道理,讓人受益匪淺。

一部充滿溫情、勵志的小說作品,更會戳中淚點,讓人熱淚盈眶。

比如我們都看過的《一碗陽春麵》,甚至它還出現在語文課本中了。

 

故事很簡單:北海道札幌的一家麵館,大年夜要打烊時,迎來母子三人且只要一碗陽春麵。老闆夫婦熱情接待,暗中給了他們一碗半的量。

第二年也是如此。

第三年母子三人要了兩碗面,老闆夫婦暗中給了他們三碗的量,從他們的談話中得知,母親拼命工作節衣縮食,要攢錢還清丈夫生前欠下的巨額債務,兩個兒子也是乖巧認真讀書。

十幾年後母子三人再次出現在麵館,要了三碗面,並告訴老闆是這碗面在精神上支持他們生活下來,還清債務,挺過人生中艱難的一段時光,開啟了新的幸福生活。

 

高中時,金融郭靖讀《一碗陽春麵》,被母子三人的奮發努力和麵館夫妻的關懷感動,淚流滿面。

至今時讀時流,總能感受一股向上的力量。讀得多了,也有了一些新的體會。

 

一)譯名

《一碗陽春麵》是日本慄良平所著,其實應該是《一碗清湯蕎麥麵》。

蕎麥麵是日本常見的麵食,日本大年夜吃碗蕎麥麵看紅白歌會,就像中國人吃餃子看春晚一樣。

陽春麵是江南地區著名的傳統麵食小吃,是上海、蘇州等地的一大特色,是蘇式湯麵的一種。

 

當時翻譯可能是為了便於讀者理解,將蕎麥麵改成陽春麵,使得我多年以來,誤以為陽春麵是日本的。

而且原標題有「清湯」兩字,三人共用「一碗」「清湯」面,更能體現母子三人的艱辛。

 

二)母親

文中母親說「大兒,淳兒,因為你們的父親死於交通事故,生前欠下了八個人的錢。我把撫恤金全部還了債,還不夠的部分,就每月五萬元分期償還……」

父親死後,母親走向了前臺,獨力維持家庭生計,將精力放在工作和還債上,拉扯兩個娃長大,日子是真心過得不易。

母親收入所得,扣除還債、必要開銷外,估計所剩無幾,甚至是入不敷出的。

 

我們常說一個家庭要想增加收入,無非是升職加薪、副業增加收入、投資增值幾條路。

在吃飯都成問題的情況下,母親是把全身心投入工作上了,而這獲得了不錯的回報,養活了一家三口,逐步還清了債務。

開拓副業賺取更多現金流,是沒有精力的了。

那投資活動呢,當時面臨著好時機啊。

 

因為文中說,第三個大年夜,十點剛過,僱工們下班走了,老闆和老闆娘立刻把牆上掛著的各種面的價格牌一一翻了過來,趕緊寫好「陽春麵150元」,其實,從今年夏天起,隨著物價的上漲,陽春麵的價格已經是200元一碗了。

通貨膨脹看來挺嚴重的,普通食品上漲了33.34%,可見物價上漲之快。

食品是價格上漲的先導,會進一步帶動其他資產價格上漲,比如債券、股票、房屋。什麼抵抗通貨膨脹最好,當然是房子。

房產投資,一看認知,二看能力。

這家庭有沒有這方面的認知呢?我想是沒有的。

文中沒有提及父親生前借錢的用途,推測應該沒有用於購買房產。如果是用於固定資產的話,在其去世後將資產變現還債就行了。那也就沒有這個故事了。

母親更沒有餘力開展投資。

沒有自有資金做首付,家庭欠債纍纍,信用風險極高,私人借款不可能。

當然更加沒有機會接觸卡貸這些高科技。

機會很好,但是沒有這方面的認知,也超出了能力圈,孤兒寡母是抓不住的。

人生上升的途徑基本是鎖死了的,能活下來都不容易了。

 

另外有個細節值得關注,文中所說父親的債務,母親衡量自己收入後,「每月五萬元分期償還」。

這是個分期還款,有點像房貸月供。

母親說「剩下的債,到明年三月還清,可實際上,今天就可以全部還清了。大兒每天送報支持我,淳兒每天買菜燒飯幫我忙,所以我能夠安心工作。因為我努力工作,得到了公司的特別津貼,所以現在能夠全部還清債款。」

這就像,買樓後起初感覺月供壓力山大的,隨著歲月流逝,慢慢就好了。

因為通貨膨脹之下,工資收入在不斷增加,原有債務在不斷稀釋。

而且不知什麼時候會有意想不到的收入(如文中公司的特別津貼),使得還款可以提前結清了。

可見債務不可怕,關鍵資金投入到合適的資產。

 

一人獨立帶著倆娃過日子,畢竟是艱難,難免要借力親人扶持。

所以債務還清後,全家搬到母親的親家滋賀縣去了,給了兒子更好的學習成長條件。

滋賀縣緊挨著京都,十幾年後「大兒」說考上京都的大學並在大學醫院實習,就順理成章了。

一個家庭,拼事業拼財富拼房子,在這個賽道,這個家庭顯然沒有優勢。

但是,在另外一個賽道,母親可是大贏家。

 

三)孩子

對了,拼房不行,母親可以拼娃。

窮苦孩子早當家。

兩個孩子在母親堅毅品格的影響下努力學習,幫助母親分擔家庭勞務,還主動賺錢以幫助母親還債,而弟弟更是將這件事寫進了作文中,並得到了嘉獎。

金融郭靖很佩服「大兒」的綜合素質能力,尤其是良好的口才表達能力。

比如「大兒」代母親參加「淳兒」的家長會,臨場發言可是非常好的。

「大家一直和我弟弟很要好,在此,我謝謝大家。弟弟每天要做晚飯,只能放棄興趣小組的活動,中途回家,我做哥哥的,感到很難為情。剛才,弟弟剛開始朗讀《一碗陽春麵》的時候,我感到很丟臉,但是,當我看到弟弟激動地大聲朗讀的樣子,我心裡更感到羞愧。這時我想,決不能忘記媽媽買一碗陽春麵的勇氣。我們兄弟二人一定要齊心協力,照顧好我們的媽媽!希望大家以後也能夠和我弟弟做好朋友。」

母親深刻理解到,孩子不是手段,孩子就是目的。

老公雖然走了,還欠下一屁股債。

但是孩子在,家就在,這給母親的努力堅持找到了最大動力。

當兩個兒子長大成人,母親帶著他倆開展「這生平第一次的奢侈的行動」(「大兒」語),重回札幌。到北海亭麵館點上三碗面,這是她的高光時刻:我終於熬出頭了。

以上就是母親,作為一名中年媽媽的戰鬥形態和最終成果。

 

四)兒子的選擇

長子「大兒」說「我今年通過了醫生的國家考試,現在京都的大學醫院裡當實習醫生。明年四月,我將到札幌的綜合醫院工作。還沒有開麵館的弟弟,現在京都銀行裡工作。」

看樣子,兩個兒子都學有所成,有出息,讀了大學。

「大兒」選擇了醫生,「淳兒」是銀行員工,都是高大上的職業,收入不錯。

工作城市選擇上,「大兒」在京都大學醫院實習,選擇回札幌的綜合醫院工作,「淳兒」留在了京都。

京都,日本古都,日本人口第八多的都市,但不到200萬。

札幌位於北海道,沒錯就是葛優、舒淇參演的《非誠勿擾》拍攝地。

這裡風景優美,城市排名在日本也靠前,但人口只有197萬。

日本人口約1.26億,人口高度集中在東京,東京人口達到1400萬,加上周邊人口已經達到了3800萬以上,創造的GDP佔據了日本全國的一半。

和平年代,人口往大城市高度聚集。

大城市分工更加細化,效率更高。

大城市是經濟的中心,各種創新創意不斷湧現,教育醫療也更加齊備。

設想下,如果「大兒」、「淳兒」到東京工作,以兩兄弟吃苦耐勞、踏實肯幹的本性,刻苦工作,順勢而為,必然能做出成績的。

最終當個醫院院長、銀行行長也是大概率事件。

這有點遺憾,「大兒」在札幌,「淳兒」在京都,事業、生活都會很好。

孫子輩卻得面臨著平臺選擇問題,是繼續陪同長輩留守小城,還是到大城市去打拼,再「常回家看看」。這真是個問題。

金融郭靖在踩盤過程中,就發現很多在粵東西北工作的退休人員在廣州置業,如沒有廣州購房資格,他們會選擇到佛山臨廣區域。

問起原因,一來大城市醫療條件好,養老在大城市方便,二來兒女在廣州安家了啊。

也看到一些業主在粵東西北工作,但是在廣州佛山置業的,這長遠眼光讓郭靖佩服佩服。

其實,日本1992年拍了同名電影《一碗陽春麵》,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增加了一些橋段。

其中,麵館有個服務員在大年夜提出辭職,說想去東京闖蕩當歌手。十幾年後,當母子三人第四次來到北海亭麵館的那個大年夜,服務員也回來了,她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成為當紅歌手。這個故事也是很勵志的,和母子三人的故事遙相呼應。

 

五)結語

人生充滿希望,不為打倒的一杯牛奶哭泣。

順勢而動,無論是城市選擇,工作,副業,還是投資。

《一碗陽春麵》是日本的,陽春麵是中國的。

 

為了寫這篇文章,金融郭靖看《一碗陽春麵》好幾遍,每次熱淚盈眶。

想感受的朋友,在工作、買房之餘,不妨看看,會有收穫的,但請準備好紙巾哈。

相關焦點

  • 《一碗陽春麵》中文介紹
    「呃……陽春麵……一碗……可以嗎?」女人怯生生地問。 那兩個小男孩躲在媽媽的身後,也怯生生地望著老闆娘。   「行啊,請,請這邊坐,」老闆娘說著,領他們母子三人坐到靠近暖氣的二號桌,一邊向櫃檯裡面喊著,「陽春麵一碗!」   聽到喊聲的老闆,抬頭瞥了他們三人一眼,應聲答道:「好咧!陽春麵一碗——」   案板上早就準備好的,堆成一座座小山似的麵條,一堆是一人份。
  • 看懂上海:一碗陽春麵
    好的陽春麵,「清湯裡的各種作料,比例適中,調配合理,湯味不鹹不淡,不油不清;麵條製作精良,不粗不細,下麵條時,時間和火候掌握的恰到好處,從大鍋裡撈上的麵條質地合適,吃在嘴裡很爽口,不硬不爛。」「陽春麵」之為上海的特色,就像大餅、油條、豆漿、粢飯「四大金剛」一樣,乃是深深與上海人的生活維繫在一起的。陽春麵,雖說便宜,但依然保持著蘇、滬菜點的風格,不即不離、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在這裡顯現出來,以至於很多旅居海外多年的朋友,回滬後非要在路邊的小店吃上一碗陽春麵,方才有了回家的感覺。
  • 陽春三月,那一碗讓我動了心思的陽春麵
    陽光明媚的春天,沒有什麼比來一碗陽春麵更應景了。似乎除了月餅元宵之類的節日美食外,也只有陽春麵是以時光命名的家常美食了吧。 上海人對於陽春麵的喜愛程度,就好像是四川人離不開辣一樣。簡單樸素甚至時不時就會想念,特別是那碗醬油湯底......
  • [日]粟良平:一碗陽春麵 小也為你讀
    「呃……陽春麵……一碗……可以嗎?」女人怯生生地問。那兩個小男孩躲在媽媽的身後,也怯生生地望著老闆娘。 「行啊,請,請這邊坐,」老闆娘說著,領他們母子三人坐到靠近暖氣的二號桌,一邊向櫃檯裡面喊著,「陽春麵一碗!」 聽到喊聲的老闆,抬頭瞥了他們三人一眼,應聲答道:「好咧!
  • 還記得黃浦江畔,那一碗蔥綠湯清的陽春麵嗎?
    1 | 陽春麵一點也不陽春 陽春麵並不專屬於上海,蘇州、揚州、無錫、高郵各地都有自家熟悉的做法。不過,今天鵝君先來聊聊上海人記憶中的這碗面。說白了,它就是一碗清湯光面,許是叫起來不夠體面,便冠了個「陽春麵」之名。
  • 【感恩】當年一碗陽春麵,讓99歲抗戰老兵泣不成聲!
    「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客居南京的杭州老人朱亞泉今年99歲了,冬至(12月21日)午餐時分,他忽然想起一碗熱騰騰的陽春麵。    昨天,老人的長女朱寧玲講了父親和一碗陽春麵的故事——冬至午餐時分,老爸鄭重其事地說想起一件往事要告訴我們,我以為有什麼要事相告,未曾開口他已老淚縱橫了。
  • 還記得《一碗陽春麵》嗎?孩子,真正的善良,大多是沉默的
    還記得《一碗陽春麵》嗎它就是由日本作家慄良平所著的《一碗陽春麵》。1989年,由《讀者》縮寫後刊載帶入大家的視線。母親怯生生地問能不能只要一碗陽春麵?老闆娘熱情地招呼了他們,老闆見三人吃一碗麵,看出了他們的窘迫,便無聲地多加了半份的面量。母子三人幸福地共吃了一碗麵。臨走,麵館夫婦送上新祝福。第二年大年夜,母子三人又來了,依然點了一碗陽春麵。老闆娘依然熱情地請他們坐去年坐過的二號桌。老闆依然默默做了一份半的面量。臨走,送上新年祝福。第三年大年夜,母子仨又來了。
  • 揚春面與陽春麵
    一碗麵條排列絲絲整齊的光面,四周漂著零星油花與青綠蔥花,仿佛能見到一絲田野綠色的春意,給人豐富的想像,所以上海人叫它「陽春麵」。這碗面,第一次吃的食客,絕對不會想到是碗光面。在物資匱乏的年代,它為主人因拿不出豐盛的菜餚招待客人,解脫了一些尷尬。都說上海人「精明」,會過日子,這碗陽春麵就是佐證。
  • 上海陽春麵
    用「陽春白雪」來命名一碗「下裡巴人」的面,這是上海人的斯文。你若不懂陽春麵的奧妙,就說明你還沒進入上海人的生活。蕎麥陽春麵小時候,街上有很多麵店,陽春麵是主打品種。二兩面用糧票八分錢一碗,往上走的話,有二兩半一碗、三兩一碗的。戲子的腔,廚子的湯,麵館的湯是頂頂重要的。
  • 5分鐘就能做出一碗有名的傳統名面-陽春麵,做法簡單,湯鮮味美
    傳統的陽春麵是來源於底層百姓吃的清湯麵,只需麵條一把, 小蔥 一捏,豬油少許,僅以醬油和鹽來增色調味,用開水衝湯即成,湯清面滑,極為鮮美。陽春麵這名字頗為大氣,卻實實在在是來自於市井坊間。「小陽春」是農曆十月的別稱。《紅樓夢》第九十四回,怡紅院中的海棠花開了,賈母就說「如今雖是十一月,因節氣遲,還算十月,應著小陽春的天氣,因為和暖,開花也是有的。」
  • 午夜陽春麵.
    「小夥子,要來碗陽春麵嗎?」突然,一個中年婦女的聲音想起。趙明回過頭,看到一個中年婦女站在自己面前,那位婦女神情看上去很是和藹,只是臉色看上去很蒼白,穿著也有些奇怪,是民國時期的那種對襟襖。「是的,阿姨,給我來一碗陽春麵吧。」「好的,小夥子,請稍等,你先坐一會,馬上就好。」說完中年婦女就轉身進屋忙碌了。
  • 陽春麵
    在揚州人餐桌上,陽春麵實在是再普通不過了。尤其是早餐,大街小巷的路邊店,幾乎家家都有陽春麵。百姓家裡擺個酒席,朋友之間的小聚,來人接待的工作餐,主食大都也是陽春麵。吃上一叉,麵條根根利索,十分爽口,吃了一碗不過癮,又來了一碗。吃完後問店家,這道美食叫什麼名字,店家一時語塞,就一碗普通的麵條,我們沒給它起過名字呀。這麼好的美食,怎麼能沒有名字呢,乾隆爺沉吟片刻,當下正值陽春三月,就叫它「陽春麵」吧。哦!這可是金口玉言呀,汪廷珍趕緊叫人拿來筆墨紙硯,請皇上御筆賜名。
  • 一碗暖心的「陽春麵」
    招待這群天天「待客」的企業家們,我市也端上來南京大牌檔的「老牌陽春麵」,希望大家堅定文旅產業復甦發展信心,研究把握企業創新發展路徑,努力創造屬於自己和整個行業的「陽春」。面對發展難題:南京文旅行業復工復產速度和成效領先全國文化+旅遊,就是「詩和遠方」。
  • 當年「一碗陽春麵」感動所有人,現在他們生活的還好麼?
    還記得11年前感動全臺的「一碗陽春麵」的故事嗎?5個年幼的孩子陪伴罹癌住院的母親,幾個小姐弟在麵館僅合點一碗陽春麵,並堅持只吃一半,剩下的要打包帶回給爸媽。故事經傳媒報導,感動了全臺灣。當年5個年幼的孩子,輪流在醫院陪伴著重病的媽媽當好心的社工帶幾個小孩去吃麵時,瘦弱而懂事的女兒魏雪婷說「我們三個要吃一碗陽春麵」。
  • 記憶中的那碗陽春麵
    記憶中令人垂涎的味道不是什麼山珍海味,生猛海鮮,而是八分錢一碗沒有「澆頭」的光面。那時陽春麵,不明白為什麼這樣好吃,就是現在老母雞湯煮的面,也沒有記憶中的陽春麵那麼鮮美。愛吃陽春麵,想著自己動手來煮麵。第一次煮陽春麵就鬧了個笑話。
  • 高郵:老街盡頭尋找當地人愛的麵館,一碗陽春麵滿足最質樸的味蕾
    沒有菜單,沒有人催促點單,忙活的阿姨用像是鄰居一樣的眼光詢問我們吃什麼,我觀察了一下要了一個麵條,一個餛飩,還追加了一碗餃子。和同行的老嚴開玩笑,阿姨一定在想這兩人太能吃了,拿著蒲包肉,點了三碗麵食。我們真的就是因為小店冒著的「鍋氣」勾起了肚子裡的饞蟲。
  • 【豫•記憶】陽春麵,老上海白領的最愛
    「陽春麵」是指一種不加任何澆頭的湯麵,也就是「清湯光面」,是老上海最大眾化的面點之一。後來因為做生意的人忌諱「清」、「光」等不吉利字眼,就有文化人取古樂曲名《陽春白雪》的「陽春」二字,名其為「陽春麵」。上海老城隍廟眾多麵館,都是吃「陽春麵」的好地方。
  • 傳統陽春麵的家常做法,3分鐘做好,新手小白一看就會
    陽春麵是上海江蘇那邊的特產,在我本地並不常見,陽春麵七分功夫在面裡,三分功夫在湯裡,就是這樣簡簡單單的一份面,不同的人做起來,他的味道就是不一樣,簡簡單單的麵條,清湯碗裡飄著幾滴油星,學生時代囫圇吞棗的吃的陽春麵,如今竟然成了一個執念了,不知怎麼回事,腦子裡突然有一個念頭,要不自己做一份陽春麵試試?
  • 江南的著名傳統小吃,在家做一份快手版的陽春麵,簡單卻經典
    陽春麵是江南地區著名的傳統麵食小吃,是蘇式湯麵的經典代表,湯色清亮味道鮮美爽口,在蘇州,上海,揚州一帶,人們通常會在早上去麵館點一碗陽春麵作為早餐,在江南人的眼裡,陽春麵不僅僅是一種裹腹的食物,更是一種家常,一種情懷,它將江南人家的精緻演繹得淋漓盡致。
  • 陽春麵:長三角一帶最低調又最老牌的麵條,渾身是故事
    傳統美食中的情愫最濃文字原創 / 鍾誠陽春麵人人都吃過,然而,為何叫陽春麵,知道的人卻不多。陽春麵最早叫「清湯光」,因為清湯寡水,沒有任何澆頭,因而得名。現在長三角一帶的陽春麵,多為機制麵條,尤以高筋粉面更好。通常說來,陽春麵的麵條有乾濕之分;從麵條的形態看,更有寬面、細面、龍鬚麵等;從湯料來看,還有幹拌、紅湯、高湯等的區別。先說這面碗裡的油,有葷素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