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事變」中太平天國諸位將領都不無辜,只有一人除外

2020-11-17 網易新聞

2020-11-14 10:34:26 來源: 不語卻知心

舉報

  眾所周知,對於太平天國而言,「天京事變」是它的轉折點,也是太平天國走下坡路的開始。在這場太平天國的內亂中,諸位將領到底充當著什麼樣的角色,一直以來也是眾說紛紜。

  「天父殺天兄,江山打不通」,大量的核心將領死亡,讓太平天國再也無力招架曾國藩的湘軍。失敗的結局最終還是來臨。

  在這場至關重要的事變中,除了剛好死在事變前的胡以晄,剩下的將領們似乎都不太乾淨,他們手中都沾滿了自己兄弟的鮮血。

  

  洪秀全下密詔命令韋昌輝除掉楊秀清,然後又讓石達開帶兵勤王,除掉韋昌輝。這些耳熟能詳的歷史,似乎早已經無可爭議。

  但唯獨有一個人,似乎對他在此次事件中的角色,至今仍然存在著爭議。他就是石達開,素有太平天國第一名將之稱。

  按照李秀成的說法,石達開和韋昌輝完全是因為替洪秀全打抱不平才會要合謀誅殺楊秀清,至於這個計謀,洪秀全實際上是不知情的。

  

  至於石達開到底有沒有接到洪秀全的密詔,以及在此次事件中洪秀全是否不知情如今早已經無法考證,但我們不妨來看一看「天京事變」發生之時,石達開到底做了什麼事情。

  當韋昌輝在江西日夜兼程的趕回去誅殺楊秀清時,石達開此時正在湖北前線跟清軍打得難捨難分。

  

  當他知道韋昌輝殺紅了眼,太平天國的將領都快被殺光的時候,他又只帶了兩個人匆匆趕回去勸阻,結果被韋昌輝殺了全家。

  當他趕回軍營,帶兵討伐韋昌輝時,半路上又聽聞寧國被清軍圍困,石達開又一次顧全大局的帶兵解了寧國的圍困。

  

  這段歷史可能並不光彩,因此幾乎每一個太平天國的將領都會有不同的說法。但是有一點似乎可以確認,那就是在這場並不光彩的事變中,也只有石達開一人,真正的顧全了大局,做到了問心無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李秀成眼中之天京事變:說好只殺3人,結果卻2萬人喪命
    在此,筆者暫且採用李秀成《自述書》中之說法,說說李秀成眼中之天京事變:說好只殺3人,結果卻讓2萬人喪命,其原因究竟何在?李秀成是太平天國後期絕對的頂梁柱,還是洪秀全的託孤大臣,洪天王去世後朝中之事基本由他掌握,因此李秀成自述之史料價值不言而喻。1864年7月,為掩護幼天王洪天貴福突圍,李秀成將好馬讓出,自己騎著一匹劣馬斷後,不幸被俘虜,並關押在兩江總督府。
  • 【近代史】6、天京事變
    老頭那是兩邊勸,誰也不得罪,大事化小處理。結果楊秀清不滿意,把老頭打了三百棍廢為庶人。另外一個關鍵人物就是燕王秦日綱,為啥楊秀清指揮他作戰,秦日綱總是虛晃一槍就回去呢?那就是因為楊秀清急了也打秦日綱,三百棍起步。三國時關羽打了劉備的小舅子糜芳,糜芳還不顧劉備的面子投降東吳。何況秦日綱呢?總之,楊秀清那是天怒人怨,天國中的諸王都在心裡默默的詛咒他。
  • 發生了天京事變的太平天國,為何還能堅持八年抗清?
    對於席捲了大半個中國的太平天國運動來說,發生在1856年的天京事變,是一個由強盛轉向衰敗的轉折點。 在這之前,太平天國兵強馬壯,鬥志旺盛,令行禁止,臂指自如,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在北伐和西徵中,太平天國分別只派出了區區幾萬人,就打得清軍人仰馬翻,疲於奔命。
  • 揭秘:把太平天國天京事變引爆的楊秀清「逼封萬歲」事件
    【太平天國歷史專題248】 爆發於1856年七月末的天京事變是重要的歷史事件,也是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界點。 因此,每當讀到天京事變這節歷史時,先能聞到一股濃濃的血腥味,然後生出一絲悽涼和悲哀。
  • 天京事變造成東王楊秀清慘死,導致了太平天國的衰敗與滅亡?
    一場天京事變,太平天國同室操戈,令天平天國最具軍事才華的東王楊秀清慘死,北王韋昌輝和燕王秦日綱也相繼被處死 又接著搜捕東王府上餘孽的名義,在天京城中掃除異己,鮮血撒盡了天京城的每一寸土地,連夕陽也被鮮血染得猩紅,四處都是殘肢斷腿。足足有兩萬多人,在天京事變之中,在北王韋昌輝的私心下,永遠的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 密詔入京引發流血政變,太平天國的後半程:堡壘都是從內部瓦解的
    東王如此囂張的做派不僅惹怒了洪秀全,連北王、翼王及朝廷百官也都滋生了抵制東王的強烈念頭。楊秀清在死前的最後一封假借天父下凡的詔書中就寫到,朝廷諸位大臣都不盡心盡力,甚至幫助敵人來反對「天父」,這也反映出在事變之前楊秀清已處於極為孤立的境況。
  • 滅太平天國,「吉字營」居功第一,為何之後不再有表現機會?
    從立功角度看,「吉字營」居功第一,因為這支部隊率先攻破天京,奪取了滅亡太平天國首功,堪稱清朝中興「功臣」。有意思的是,「吉字營」居功第一,但往後一系列戰爭,如剿滅「捻軍」,收復西域,中法戰爭,甲午戰爭等,都看不到這支部隊的蹤影。那麼,太平天國滅亡後,為何「吉字營」不再有表現機會呢?
  • 天國隕落150年︱1856:成也楊秀清,敗也楊秀清
    在這一年開始的時候,大清和太平天國這勢不兩立的內戰雙方,正如遠在英國、一個叫卡爾•馬克思、對遠東風土文化和地緣政治一竅不通的德國僑民一系列有關中國內戰文章中難得有道理的一句——看來北京的鹹豐和南京的洪秀全,暫時都無法徹底傷害對方。
  • 太平天國的形象,在不斷被人們刷新,這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天國?
    最近,小編看了一本史景遷的《太平天國》一書,書中刨析了太平天國註定崩潰的結局,因為他的領導者沒有什麼遠大志向,只是一味貪圖榮華富貴。比方說:自從定都天京,在這11年時間裡,頭號人物天王洪秀全,竟然從來沒有踏出過天京城門一步,哪怕僅僅是到城外狩獵和郊遊,都不曾有過。就這樣,一個有可能改變歷史軌跡的武裝勢力,它的領路人卻整天龜縮在自己的金龍殿裡,享受榮華。
  • 陳玉成安慶兵敗後為何不回天京,而是退守廬州,把自己置於危險中
    天國內部四分五裂,而陳玉成和李秀成等青年將領得以脫穎而出。 1860年9月至1861年9月,英王陳玉成為保衛安慶,與湘軍打了一場全局性的決戰。最終。陳玉成所部戰敗,從此太平天國戰爭形勢急轉直下。 從軍事上看,安慶是天京的大門。安慶失守後,湘軍下一步必然直搗太平天國老巢,活捉天王洪秀全。對此,陳玉成應該心知肚明。
  • 曾國荃1萬湘軍攻破30萬大軍的天京,難道是梁靜茹給他的勇氣?
    天京事變是太平天國加速走向滅亡的轉折點,洪秀全作為一個只會「跳大神」的邪教組織頭目,他對軍事、政治和政務幾乎是一竅不通,太平天國的發展幾乎全靠東王楊秀清,他總管著太平天國的命運,他的被殺直接導致了太平天國內部無人能夠擔當起統領全局的重任。 2、天京事變後的太平天國出現了權力分散,各地被封的王各自為政,逐步成為了地方軍閥的態勢。
  • 翼王單飛打不贏土匪,為何在「首義五王」中名氣最高?
    相信絕大多人都會選擇翼王五千歲石達開,說他在「首義五大王」中名氣最大;晚清戰神,號稱千古第一完人的曾國藩都被他吊打,屢次三番要投水自盡。此外,石達開是太平天國運動的「靈魂」,是一顆最耀眼的星。單純從名氣上看,「首義五王」中翼王石達開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