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逆流而上,蘇州河上30座橋,每天你從哪座過?
上海蘇州河沿岸42公裡岸線即將貫通,日前,上觀新聞記者從黃浦江沿蘇州河逆流而上,從蘇州河水閘一直到上海中環線的真北路橋,挨個兒為蘇州河上的30座橋梁留下「標準照」——據新中國成立前相關資料記載,長壽路與廣肇路(今天目西路)間曾經有座木橋,但被毀於日軍佔領時期。解放初期,廣肇路與長壽路之間沒有橋梁,兩岸交通均依賴船渡,稱為廣肇渡口。1951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投資人民幣376萬元,批准在廣肇路與長壽路之間建造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橋。1953年12月,長壽路橋竣工,系新中國成立後蘇州河上建造的第一座橋。
-
【錦官故事】成都繞城河上的兩百座橋,你知道幾座?
有水的地方才有人,有人的水邊就有橋。 成都是個水源豐富的地方,客居成都的杜甫曾寫下「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那時的水城,大河小流穿城過,長橋短橋上百座。水滋養了城市,更孕育了成都的文化,尤其是橋文化。成都全城以橋命名的街道有四五十條,若再加上以河、塘、溝、池命名的,數目就更多了。
-
做「減法」讓橋梁更耐看 蘇州河11座橋梁年底完成「微更新」
上海市政總院大橋設計研究院、蘇州河景觀提升工程設計負責人韓雯告訴記者,「減法」是指讓橋上冗餘的電線「落地」,調低原本燈光的亮度,把多餘的去掉,才能把百年橋梁的「原汁原味」最自然地展現出來。和乍浦路橋一樣,為了配合蘇州河兩岸年底42公裡貫通,河上既有33座橋梁都在全面分析評估後,提出了針對性改造方案。
-
沿蘇州河而行·循聲|唱橋會——歌曲背後的集體創作
這首歌曲關於蘇州河,關於河上的橋,也關於河邊的人。麗華是大肆本次蘇州河導覽的小助手,活動正式開始前,她和大肆提前踩了點,「當時也不明確自己將會以怎樣的身份來參與這次活動。麗華覺得,這種具有儀式感的形式很有代入感,當她再次站在同一座橋上聽到自己聲音的那一刻,會產生同頻共振的感覺。而對於後來大家創作的歌曲,麗華認為這首歌既是集體的也是私人的,既是普遍的也是特殊的,橋還是橋,音樂和你我,也都成了橋。
-
長江上的橋梁這麼多,這座才是萬裡長江第一橋,你知道是哪座嗎?
長江上的橋梁這麼多,這座才是萬裡長江第一橋,你知道是哪座嗎?萬裡長江萬裡長,奔流到海不復回,長江是我國的第一大河,把中國分成南北地區,長江上數不勝數的大橋連接南北,長江的天塹變成了通道, 長江這麼多大橋中,哪座橋是萬裡長江第一橋? 是南京長江大橋嗎? 還是武漢長江大橋?
-
蘇州河上的「外婆橋」|十日談 建築可閱讀
熟悉親切的童謠展開了我們對「外婆橋」的無盡聯想,殊不知,它就是上海灘聞名遐邇的百年老橋——外白渡橋。與世界上諸多城市一樣,上海也是因水而生。蘇州河作為上海的母親河原名吳淞江,是太湖流域的重要水道,河道九曲十八彎,最終匯入了黃浦江。蘇州河和黃浦江的濱水地區曾是上海近代工業的發祥地。
-
沿蘇州河而行·圖集|《此河舊影》裡的橋串起一趟旅程
攝影家陸元敏先生推薦過一篇關於蘇州河的文章,說寫得「特別好,特別特別好」,我懇求他相借這本其實很容易買到的《洗牌年代》。翻開書以後,我沒有一下子直接找到那篇文章開始讀,而是從頭慢慢讀起。我將文末列出的八座橋的名字抄寫在筆記本上:「長壽橋、昌化橋、江寧橋、西康橋、寶成橋、武寧橋、曹楊路橋、中山橋」,計劃從「上海印鈔廠」所在的曹楊路橋出發,將「大英博物館樣式的著名造幣廠」作為終點,充滿期待地踏上了旅程。
-
我在《那座橋》上等你!
電影《那座橋》定檔發布會新聞在中央電視臺六套中國電影報導節目中播出。《那座橋》圍繞面臨「中國式父子關係」煎熬的父親李大奎、內心深藏對父親怨恨且久別家鄉的兒子李柱、充滿活力的村第一書記劉枝花、亦姐亦母且隱忍的姐姐雲秀、面露兇相卻內心善良的老村長展開。
-
沿蘇州河而行·貫通|17位漫步者的蘇州河關鍵詞
有的時候發現自己跟朋友說去哪玩,約在哪見面,然後我說旁邊正好是哪座橋,正好是蘇州河的哪個彎,朋友就會很吃驚,說你怎麼年紀輕輕跟中老年人一樣,知道河旁邊有哪些橋,怎麼走,去哪散步,還有什麼公園。我現在住的地方,往後走一個路口就是強家角橋。我覺得蘇州河對我來說變成了一個很特別的存在。
-
《八佰》大幕落下,蘇州河的真相
上海畫報出版社2000年出版,收集了幾十位攝影師拍攝的蘇州河,圖中是從乍浦路橋眺望河口的外白渡橋和陸家嘴開埠以來,沿著蘇州河,新移民們舉家源源不斷從江蘇、安徽等地來到上海闖天下,上海雖然在全國最早擁有商用運營的火車,然而起初運營距離有限,而且白手起家的新移民們多半消費不起。
-
沿蘇州河而行·循聲|早期市政和電影業地標
我們今天要走的蘇州河這一岸段裡面,大家可能會看到很多橋,這也和上海近代市政有關係。實際上很巧,整個上海的近代市政,煤氣、自來水,甚至包括電,都是在蘇州河的兩邊建起來的。外白渡橋「沿蘇州河而行」之外白渡橋。
-
這條街,這座橋,無錫歷史文化的沉澱
街區內有豐富多彩的民居建築,粉牆黛瓦、花格木窗、方磚鋪地、屏門隔斷、前店後坊……一條運河穿流而過,河上船隻緩緩而行,幾乎家家都有水碼頭,很有濃重的江南人家特點。這些都形成了濃鬱地方特色的院落式、竹筒式、獨立式的枕河人家的風格。走在這條溫婉綿長、古色古香的南長街上,讓你能夠感受這是一方清心寧神的心靈歸處。這裡保留了小橋、流水、人家以及幽深古巷的江南水城特色。
-
桂林最美的風景不是灕江,也不是陽朔,而是在這100座橋上
桂林山水之美世界聞名,導遊會告訴我,去桂林旅行,我一定要泛舟遊灕江,請去陽朔看看,其實,桂林最美的風景不是灕江,也不是陽朔,而是在這100座橋上,每座橋都有不同的風格和氛圍,小橋流水之家有著自然樸素的美。
-
臨沂沂河上有什麼橋比較出名 這些大橋你走過幾座
沂河是我們臨沂境內最大的河,有河的地方當然會有橋,你知道臨沂沂河上有幾座大橋嗎?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 沂河發源出山東省沂源縣田莊水庫上源東支牛角山北麓(另傳統稱源出魯山),北流過沂源縣城後折向南,經沂水、沂南、臨沂、蒙陰、平邑、郯城等縣、市,至江蘇省邳縣吳樓村入新沂河,抵燕尾港入黃海,全長500餘公裡,流域面積1.16萬平方公裡。 跨越沂河兩岸的橋梁工程統稱為「沂河大橋」。
-
《悲傷逆流成河》電影版搬上熒幕
《悲傷逆流成河》電影版搬上熒幕發布時間:2018-09-15 19:50:00 Sat 來源:杭州網杭州網訊 這麼多年過去了,小說裡的某些片段還是歷歷在目,這部陪伴過很多人走過青春的故事,如今終於被搬上了熒幕,你還記得嗎?2018年2月1日,由落落執導的電影《悲傷逆流成河》在上海開機。
-
從《八佰》到《金剛川》,管虎只是想拍好那座「橋」
在《八佰》中,這種「意象」是蘇州河上的一座鐵橋。在管虎的鏡頭下,從北到南跨過這座橋,那是一個受列強保護的繁華都市。而從南到北跨過這座橋,那是一片被炮火覆蓋的血肉戰場。戰士與百姓隔河相望,只不過一邊是上海的浮華,而另一邊是上海僅剩的尊嚴。這座橋可以將蘇州河兩岸連接起來,但它無法將支離破碎的上海連接起來。
-
走通蘇州河 領略濱水新風情
慢慢的,一個個濱水空間段在市民眼前鋪展——你可以去綿延42公裡的綠道走走,感受春探花、夏有陰、秋觀葉、冬賞姿的美景。你也可以去九子公園、最美花園、夢清園、風鈴綠地、臨空音樂公園……尋找拍攝蘇州河大片的最佳拍攝點。
-
漂浮在水面上的金山寺,不是蘇州的水淹金山,而在福建的這座城市
漂浮在水面上的金山寺,不是蘇州的水淹金山,而在福建的這座城市,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文化,曾經的「萬朝來貢」唐朝更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地方,從世界各地來此學習,各種各樣的文化聚集在這裡,佛教的自敘傳傳入中國後,唐朝的發展最為興盛,西遊記中的「玄奘西天經」想必大家都聽說過,現在的中國無論是高樓林立的大城市還是深山老林
-
一條河 一座城!走通蘇州河:有風景、有生活、有歷史、有故事……
現在河不臭了,路變乾淨了,但河堤的「老味道」還在,之前一路走來只覺得變化極大,唯有這段河堤,還是許多上海人記憶中熟悉的樣子。 途中,還能見到強家角橋,它是蘇州河上「最後渡口」的所在地,直到1997年最後一班渡輪停航前,還承擔著運送市民過河的任務。後來隨著一座座橋梁架起,過河不再成為難題,而強家角也見證了蘇州河交通從渡輪向橋梁轉身的最後一幕。
-
沿蘇州河而行·循聲|青春在蘇州河邊
澎湃新聞記者 周平浪 圖二蘇州河三個字就像記憶的錨點。我並無法講述關於這條河以及河邊發生過的經過考證的歷史或事實,我能講述的都是我以為我記得的事。這些事也只在我的回憶中能被蘇州河這三個字喚起,它們與這條河的連接或許在你看來是稀鬆的,甚至毫無關係。然而對現在的我來說,蘇州河三個字就像鑰匙,如此精準地打開記憶的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