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物理與天文學院馬傑課題組在運用中子散射研究熱電材料...

2021-01-18 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2020年6月19日,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馬傑特別研究員(通訊作者)、任清勇博士(第一作者),聯合德國馬普所付晨光博士(共同通訊作者)、上海大學楊炯教授(共同通訊作者)和浙江大學朱鐵軍教授等合作者,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以「Establishing the carrier scattering phase diagram for ZrNiSn-based half-Heusler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為題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載流子濃度對熱電效應的調控,該研究成果有望為熱電材料性能優化提供新的思路。

熱電材料可以實現熱能與電能之間的相互轉化,是尋找新能源與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先進功能材料,其指標參數為熱電優值,zT = a2sT/(kele + klat)。當前的核心問題是調控熱、電輸運的微觀散射機制。由於熱電材料一般同時含有多種不同散射機制,所以很難準確識別主導散射機制並對其進行精準調控。作為調控熱電性能的常用方法,化學摻雜除了優化載流子濃度或引入合金散射外,是否還有其他貢獻?

近來,馬傑課題組與合作者使用非彈性中子散射技術,結合輸運性質測量和第一性原理計算,對ZrNiSn基half-Heusler熱電材料中化學摻雜的其它效應進行了深入研究。

首先,結合非彈性中子散射實驗和第一性原理計算(圖1a-c),研究團隊發現ZrNiSn體系中縱-橫光學支劈裂(LO-TO splitting)會隨著載流子濃度的增加而減小。這種現象說明化學摻雜效應會在材料中帶來屏蔽效應,從而減弱其極化電場(圖1d)。另外,該屏蔽效應的增強不僅增強了載流子遷移率,而且減弱了相應極化光學聲子散射(圖1e)。與此同時,載流子濃度的增加會強化聲學聲子散射和合金散射。兩種效果的疊加致使half-Heusler熱電材料中的遷移率表現出先增加後減小的非線性現象(圖1f)。而這個交叉出現的拐點,正好對應著其熱電性能的最優載流子濃度。

圖1. (a)非彈性中子散射測量獲得的ZrNiSn樣品中的結構因子S(Q,E);(b)不同載流子濃度樣品中的聲子態密度;(c)第一性原理計算獲得的ZrNiSn樣品中的聲子色散關係;(d)屏蔽效應,rTF為Thomas-Fermi屏蔽半徑;(e)中子加權聲子態密度 vs LO-TO splitting;(f)half-Heusler基熱電材料的遷移率對載流子濃度的非線性依賴。

研究團隊還發現,由載流子摻雜帶來的屏蔽效應不僅可以作用於極化光學聲子散射,而且可以有效影響離化雜質和晶界散射。對多晶和單晶樣品的遷移率的溫度和載流子濃度依賴性的研究和分析指出,ZrNiSn材料中的離化雜質和晶界散射在低溫下同時起重要作用。但隨著載流子濃度的增加,這兩種散射機制也被逐漸屏蔽,遷移率相應的變大。

根據以上分析結果,研究團隊為ZrNiSn1-xSbx基half-Heusler熱電材料建立了隨溫度和載流子濃度變化的散射機制相圖。該相圖的建立,有望為half-Heusler化合物中輸運性質的調控和熱電性能的進一步優化提供指導。

該項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111計劃、德國洪堡基金、日本散裂中子源、中國散裂中子源等的資助和支持。

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6913-2

相關焦點

  • 上海交大物理與天文學院葉芳偉團隊發表最新成果「莫爾角調節下的...
    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葉芳偉教授課題組最近在《自然・光子學》期刊上發表論文,報導了在非線性莫爾晶格中的研究成果。光孤子具有的粒子性使其在攜帶光信息、實現光控光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因此,光孤子一直是非線性光學領域內最為前沿的研究方向之一。光孤子的研究始終和材料的發展與結構的設計緊密聯繫在一起。在大塊材料或者均勻環境中,由於需要平衡天然的衍射和色散效應,光孤子的形成一般需要極高的雷射功率。
  • 裴堅、王婕妤課題組在有機熱電材料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熱電轉換材料是利用塞貝克效應和帕爾貼效應實現熱能和電能直接相互轉換的材料,是重要的清潔能源材料。相對於廣泛研究的無機半導體熱電材料,有機聚合物熱電材料具有高賽貝克係數、低熱導的特點,並繼承了有機材料製備工藝簡單、成本低和柔韌性好等獨特優勢,在柔性、低成本熱電應用方面展現出誘人的應用前景。
  • 上海交大物理與天文學院蔡子課題組在驅動-耗散量子多體系統中湧現...
    近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刊發了上海交大物理與天文學院蔡子課題組的題為「Pattern formation and exotic order in driven-dissipative Bose-Hubbard systems」的文章【1】,報導了其在驅動-耗散量子多體系統中湧現的自發對稱破缺和奇異量子態的工作
  • 上海交大物理與天文學院袁璐琦課題組及合作者研究單光子量子傳輸...
    近日,ACS Photonics在線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袁璐琦課題組及其合作者完成的題為 「Frequency Manipulations in Single-Photon Quantum Transport under Ultrastrong Driving」的最新研究成果。
  • 上海交大物理與天文學院陳黎明團隊首次實現中子鬼成像
    中子成像利用中子的高穿透性和對輕元素靈敏等特性在無損檢測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意義。隨著中國散裂中子源、中國先進研究堆等大科學裝置的建成,中子成像有望在我國眾多領域的研究與應用發揮重要的作用。但大型中子源機時緊張且不具有移動性,限制了其廣泛的應用。
  • 上海交大物理與天文學院沈俊太課題組在模糊暗物質研究領域取得...
    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沈俊太教授領導的星系動力學團組近期利用銀河系中心分子區的最新觀測數據來限制「模糊暗物質」模型的參數,取得重要進展。該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天體物理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論文第一作者為李政道研究所李智博士,沈俊太教授為通訊作者,臺灣大學的薛熙於博士是另一合作者。
  • 2020中國散裂中子源極化中子技術研討會在東莞召開,百餘專家掀...
    來自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中國先進研究堆(CARR)、中國綿陽研究堆(CMRR)、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東莞理工學院、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等研究機構和高校的100餘名專家代表參加了本次研討會。中國散裂中子源是國家「十一五」期間重點建設的十二大科學裝置之首。
  • 上海交大物理與天文學院金賢敏、唐豪課題組實現大規模量子網頁...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金賢敏、唐豪課題組在綜合性學術期刊Science Bulletin上以「TensorFlow Solver for Quantum PageRank in Large-Scale Networks」為題發表最新研究成果,展示了團隊基於TensorFlow實現的目前最高效的大規模量子網頁排序及量子隨機行走求解器
  • 大咖雲集 李政道研究所物理新興前沿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海交大舉行
    10月31日至11月2日,李政道研究所物理新興前沿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交大閔行校區舉行,國內外的頂尖科學家們圍繞科學前沿問題碰撞智慧火花。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政道研究所理事會理事長林忠欽今天上午在致辭中提到,近年來上海交通大學重點建設了物理與天文學等基礎學科,取得了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前沿成果,實現了學校相關學科的跨越式發展。
  • 致力物理科研
    王瀟衛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2015級本科生現為物理與天文學院2019級直博生他曾任物理與天文學院本科生學生黨支部的書記,F1507201班的團支書,院青志隊隊長、校學聯聯絡中心副部長。在上海交大的四年,他榮獲一次國家獎學金、兩次範緒箕獎學金、校三好學生、優秀團幹部,所在班集體獲評優秀班集體,黨支部獲評先進黨支部。
  • 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紀念建院90周年
    姜斯憲致辭,他代表上海交通大學對各位嘉賓表示誠摯歡迎,對長期關心和支持交大物理與天文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他帶領大家回顧了上海交大以及物理與天文學院的歷史,高度肯定了交大物理90年來對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所做出的重要貢獻,並向物理與天文學院的各位老師、各位校友和廣大同學表示由衷敬意和衷心祝賀。
  • 晶格應變調一調,熱電提升有奇效!
    若藉助「聲子氣體」為物理圖像理解聲子的輸運過程,還需要了解聲子的碰撞特性,也即聲子散射過程。而這部分信息,歸根究底,可以通過聲子譜線的寬化獲得。 在完美周期性晶體與原子間簡諧力作用的近似下,聲子色散關係是一條「沒有寬度」的線(聲子之間沒有能量交換),即給定波矢的聲子具有給定頻率,同時其頻率絕對值的大小由原子之間的作用力與原子的質量共同決定。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研發出可光熱移除的物理雙網絡水凝膠粘合劑敷料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前沿院郭保林教授課題組與材料學院憨勇教授課題組合作研發出一種新型的物理雙網絡交聯可移除水凝膠粘合劑敷料,對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細菌感染、皮膚切口修復,甚至是多重耐藥菌感染和全皮層缺損創傷具有出色的治療作用。
  • 物理學院唐寧、沈波課題組和戴倫課題組合作揭示單層MoS2能谷直接...
    近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寬禁帶半導體研究中心唐寧、沈波課題組與戴倫課題組合作開展了單層MoS2材料在流體靜壓力作用下的光譜性質研究,發現其能谷直接-間接帶隙的轉變。相關工作於2017年11月3日在Science Advances上在線刊登【Science Advances,3,e1700162(2017)】。
  • 《物理評論快報》封面論文發表上海交大船建學院田新亮研究小組...
    7月14日,上海交大船建學院田新亮副教授研究小組在國際頂級物理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 PRL)上發表了題為「Shape deformation and drag variation of a coupled rigid-flexible system in a flowing soap
  • 上海交大物理與天文學院科研團隊成果獲評「2018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2019年3月19日,中國雷射雜誌社在上海浦東召開「2018中國光學十大進展」發布會,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中科院技物所、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機構的成果獲此殊榮(基礎研究類與應用研究類各10項)。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金賢敏團隊和盛政明、陳燕萍團隊分獲基礎研究類和應用研究類「2018年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 上海交大物理與天文學院王偉課題組提出研究重味衰變中光子極化的...
    近日,物理與天文學院王偉課題組在國際物理學權威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以 「Novel Method to Reliably Determine the Photon Helicity in B → K1γ」 為題發表了研究重味B介子衰變中光子極化的新方法。
  • 上海交大物理與天文學院劉江來教授榮獲2019年「科學探索獎」
    劉江來教授,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特聘教授。1998年南京大學物理系本科,2006年美國馬裡蘭大學博士,2006至2010年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後,2010年被聘為上海交通大學特別研究員,2016年成為教授。2015年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2019年入選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同年獲中國物理學會「王淦昌獎」。
  • 深度解析上海交大「2+6+7+X」2020年本科招生政策
    強基計劃錄取學生在本科階段將以理工交叉為特色,夯實數理基礎、實施通識教育、注重科研能力訓練,積極服務高端晶片與軟體、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位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以及基礎學科研究領域。同時度身定製極具交大特色的「4+5(含海外)」本博人才培養模式,並優先推薦公派留學、海外遊學、學期交換和實習等。
  • 物理所在本徵磁性拓撲絕緣體研究中獲進展
    近十幾年來,拓撲絕緣體已經成為凝聚態物理領域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對於Z2拓撲絕緣體,其拓撲性質受到時間反演對稱性的保護。如果將Z2拓撲絕緣體的時間反演對稱性破壞,會形成一類新的拓撲態,即磁性拓撲絕緣體。磁性拓撲絕緣體可以表現出一系列新奇的物理性質,例如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手性馬約拉納費米子、軸子絕緣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