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男子搞研究錯放材料,結果讓公司反賺1億,還被通知得了諾獎

2020-12-22 騰訊網

「歪打正著」一詞出自明朝西周生的《醒世姻緣傳》,比喻方法本來不恰當,卻意外地得到了滿意的結果。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很多「歪打正著」的,卻又意外地改變世界進程的事情,比如哥倫布本想航行到亞洲卻意外發現了美洲大陸;又比如一顆蘋果意外地砸到了牛頓頭上,牛頓因此得出了牛頓定律;再比如現在熱銷全世界的可口可樂,最初也只是被發明用來作為抑制嗎啡上癮的藥劑。

2002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田中耕一是一個傳奇的人物,他是所有諾貝爾獎獲得者中的一朵奇葩。

一般來說,能夠獲得諾貝爾獎的人,其早就是該領域非常著名的專家了,

可是田中耕一這位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之前卻從不曾和學術沾邊

,不僅沒有獲得過博士學位,也沒有獲得過碩士學位。

也就是這個本科畢業於日本東北大學電氣工學專業的田中耕一,在一次工作中意外地錯放了材料,卻歪打正著地反讓公司賺了1個億。

雖然公司的老闆當時僅僅只給他發了700元獎金,但他卻憑此獲得了2002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收穫了比獎金更為珍貴的榮譽。

▲日本東北大學校園風景

田中耕一,1959年出生在日本富士市,

曾就讀於一所舊制帝國大學——日本東北大學,這是一所被選入日本「超級國際化大學計劃」的A類頂尖院校,該校的科研技術一直走在前列,十分尖端。不過十分可惜的是,因為田中耕一的家庭原因,他在拿到電氣工學學士學位後便選擇離校工作。

▲田中耕一(左)與人合照

田中耕一畢業離校後,本想去索尼工作,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卻進入了島津製作所當研究員。

由于田中耕一是一個老實本分的人,所以他進入島津製作所後也別無念想,便將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實驗室的研究當中,甚至連他後來結婚的妻子也是通過相親認識的。

▲田中耕一接受採訪照片

可惜的是,也正是由于田中耕一的老實本分,他因此錯過了很多次晉升的機會。

雖然田中耕一畢業於名校,也是工作最出色的員工之一,

但他在島津製作所埋頭苦幹了五六年之後,

也依然只是一個小小的主任。因為日本和中國的職務頭銜完全不同,

這個所謂的「主任」不過是相當於車間的組長,如此看來田中耕一仍然處於公司的一線底層,

而和田他同時入職的同事大多已經上升至管理層了。

到了田中耕一26歲的時候,島津製作所給他安排了一項「質譜分析儀」的開發研究。

因為田中耕一畢業於電氣工學,此前也一直在從事相關方面的研究,並不太了解生物和化學方面。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田中耕一開始了對「質譜分析儀」的研究。不出意外的話,老實本分的田中耕一一輩子都有可能默默無聞地在島津製作所的一線底層埋頭苦幹,可是意外卻偏偏喜歡在這種情況下來臨。

1985年2月,為了提升蛋白質分子離子化的成功率,田中耕一在搞研究時原本想用丙酮來懸浮鈷粉,結果居然不小心錯將甘油當成了丙酮倒進了鈷粉中。

由於鈷粉當時的價格比較昂貴,而田中耕一不喜歡浪費東西,於是他決定將錯就錯,用甘油懸浮的鈷粉來嘗試檢測生物大分子,

卻沒想到自己真的歪打正著,田中耕一立即藉此設計出了一款分質譜分析儀,並且申請了專利。

田中耕一的這款分析儀連同分析方法為公司創造了超過1個億人民幣的利潤,

然而卻僅僅獲得公司1萬1千日元,折合人民幣700元的獎勵。還是因為老實本分,田中耕一也沒有去計較,這件事情本就這樣不了了之。

▲田中耕一獲諾獎與妻子合照

直到第二天,日本媒體也收到了田中耕一獲得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的消息,整個日本學術界為之震動的同時也感到措手不及,因為他們此前都沒有聽說過田中耕一這個人

。獲得諾獎之後,田中耕一在一夜之間一躍成為了全日本炙手可熱的寵兒,但卻沒人知道這樣的成就除了田中耕一自身的努力之外,還因為他的歪打正著。

司馬遷在《史記·滑稽列傳》中寫道:「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田中耕一正是如此,從一個島津製作所中的小小主任,突然成為了諾貝爾化學獎的獲得者,震驚了全世界。當然,或許他的成功有很多偶然的因素,但這所有的一切都與他勤奮努力,日復一日地研究分不開。所以付出真的會有回報,如果沒有,那只是因為時機還沒有到。

相關焦點

  • 2017搞笑諾獎(Ig Nobel)出爐:嚴肅點,我們在這搞研究呢~
    這個獎項主辦方為科學幽默雜誌,專門給一些另類的、細碎的科研成果頒獎,頒獎者和一些評委則是真正的諾獎得主。每一年,搞笑諾獎委員會會頒發十座搞笑諾貝爾獎。它致敬的科學家,必須滿足兩個要求:一是能讓人開懷大笑;二是能引發人思考。儘管搞笑諾貝爾獎充滿「無釐頭」,但卻是實實在在的科學。
  • 諾獎得主小柴昌俊如何成功探測到中微子?
    因此要追加1億日元。 1984年1月,在美國猶他的帕克城,「重粒子不守恆國際會議」上,小柴介紹了神岡NDE的運行情況,以及觀測太陽中微子的計劃,爭取到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Alfred Mann教授的合作,負責TDC。小柴還首次提出超級神岡NDE的可能性。
  • 諾獎得主小柴昌俊如何成功探測到中微子
    他們在觀測數據中找到了集中在13秒內的12個中微子信號 [1,8] (原始論文[8]和諾獎資料[1]說是12個,但是小柴的自傳和科普書說是11個[6,7])。這證明了這個超新星是II型,因為I型不發出中微子。 「中微子」一詞是統稱,其實包括「正」中微子和反中微子。太陽中微子是「正」中微子。超新星發出的中微子是反中微子。
  • 本庶佑:為了求知樂趣而研究的諾獎得主
    因為結果與石田提出方案時的設想不同,把項目中止也不失為一種選擇,但本庶佑認為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同時,他憑著一個科學家多年的研究經驗和敏銳的直覺,隱隱約約地感覺到這裡面隱藏著重要的秘密。他決定繼續研究這個分子的功能,一定要把問題弄清楚。要弄清PD-1是什麼,最直接的方式是敲除PD-1,然後再觀察到底會發生什麼。剛開始的結果令人失望。
  • 【日本人與諾貝爾獎】天才少年湯川秀樹——日本諾獎第一人
    湯川在半徑約為1×10^(-14)米的極微小世界中計算出介子的質量約為電子的200倍。由於質量介於質子和電子之間,所以湯川將其命名為介子。1934年,湯川在於大阪和東京舉辦的日本數學物理學會上發布了上述研究結果,第二年(1935年)又在英文學術雜誌上發表了題為 「關於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Ⅰ」 的論文。
  • 解讀2016年自然科學諾獎
    這些研究對我們未來的生活又有著什麼樣的影響?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相關專家對此進行解讀。  生理學或醫學獎  又是日本人,第23位生於日本的諾獎得主!去年,當中國人為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而喜出望外時,諾獎官網上關於2015年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獲獎名單上,還寫著另外兩個人的名字,其中一個就是日本科學家大村智。  據不完全統計,大隅良典是第23位出生於日本的諾貝爾獎得主。
  • 又有多少閒得蛋疼的研究得了今年搞笑諾獎?獲獎者還有中國人?!
    一年一度的搞笑諾獎如期而至!而且,今年果殼成為了搞笑諾貝爾獎中國區的獨家合作夥伴,這也是搞笑諾貝爾獎首次與中國機構有正式官方合作~撒花花花花~好了,我們來講講今年的頒獎。美國東部時間9月17日,第30個第一屆搞笑諾貝爾獎隆重登場。
  • ​吳忠超 | 從彭羅斯獲諾獎說起
    過不久,錢德拉塞卡因為坍縮星的研究獲得諾獎,學界認為這個獎來得太晚了——錢氏做出研究成果約50年後才得到,那時他已經73歲了。如今看來,還是比彭羅斯獲獎的89歲年輕多了。愛因斯坦於1921年獲獎是因光電效應的理論研究,而非相對論。錢德拉塞卡獲獎的坍縮星工作主要屬於天體物理方面。
  • 李玲、李思麒、李翔:諾獎又一次提醒中國經濟學家,研究要多務實
    來源:觀察者網李玲、李思麒、李翔:諾獎又一次提醒中國經濟學家,研究要多務實【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李玲、李思麒、李翔】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於北京時間10月12日17時正式揭曉。10月12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瑞典皇家科學院諾獎宣布現場電子屏幕上顯示兩位獲獎的經濟學家。(圖/新華社)今年諾獎同樣注重現實實踐今年與2012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都強調了新經濟學理論——市場設計理論和應用。
  • 那些不被允許帶娃領諾獎的科學家
    上一次,我們說到《有個國家,曾抵制諾貝爾獎》,於是有熱心人提出,除了納粹德國,歷史上還有其他國家也對諾獎做出過某種形式的抵制。這個國家就是前蘇聯。只不過,前蘇聯允許本國科學家接受諾獎,但要出國領獎只能「挈婦」,不能「將雛」。本來每年的12月10日,是當年的諾獎得主舉家赴斯德哥爾摩領獎的日子,今年受困疫情,頒獎改為線上舉行。
  • 把冰凍糞便當刀片,吧唧嘴的聲音有多恐怖……這些「無聊」研究得了今年搞笑諾獎
    一年一度的搞笑諾獎如期而至!美國東部時間9月17日,第30個第一屆搞笑諾貝爾獎隆重登場。由於疫情的緣故,這次頒獎典禮並沒有在經典的哈佛大學桑德斯劇院舉行,而是開了一個盛大的視頻會議(差不多那個意思)。 不過,頒獎典禮的經典流程還是不能少的,比如大家一起扔紙飛機,這次換成了播放大家扔紙飛機的視頻。
  • 日本憑什麼連續20年每年獲得一個諾獎?看看大隅良典的傳奇人生
    2001年的時候,日本啟動了一個諾獎計劃,要在50年內獲得30個諾獎,而從2000年開始至現在2020年,在20年的時間裡他們獲得了20個諾獎,平均每年一個。這樣的奇蹟在諾獎史上也是鮮有的,只屈居於美國之下,完全超過了歐美曾經的諾獎霸主英法德。那麼日本靠著什麼創造這樣的奇蹟呢?
  • 晨報#日本諾獎得主本庶佑被指漏報22億日元專利收入;上海敲響知識...
    IPRdaily,連接全球百萬智慧財產權精英 全球影響力的智慧財產權產業媒體 #海外知產那些事兒# 日本諾獎得主本庶佑被指漏報
  • 一日本上班族大叔被通知得了諾貝爾獎, 卻選擇消失了16年
    最後,媒體居然在網上搜到了田中的公司:名不見經傳的島津製作所。 大批想搶佔先機的記者,一下就把製作所圍得水洩不通。臨時被抓住採訪的田中,還穿著做實驗用的藍色工裝。此起彼伏的閃光燈還沒停,這位大叔卻尷尬地接聽了電話,小聲說道:「我在接受記者採訪呢…」又轉頭向記者們致歉:「是我老婆。」 憨態可掬的畫面隨著直播傳遍全國,觀眾們都被田中逗樂了。這哪是高高在上的諾獎科學家,分明是親切的鄰家大叔。人們早已習慣了虛偽與體面,這一刻才發現真實是多麼可貴。
  • 長沙一男子是公司老員工,公司2億業績他完成1個億,卻無故被開除
    男子是公司老員工,一個人完成1億多業績,但公司還是要開除他每一家公司對老員的待遇什麼的都比較好,畢竟是和公司一路走過來的,給公司的發展也做出了不少貢獻,但是作為老員工也不能因為自己的資歷老,對公司有貢獻,就可以在公司擺譜
  • 學閥意識」阻礙日本學者獲諾獎
    但是據北尾利夫介紹,因為鈴木梅太郎「是東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學)農學部的,所以日本的醫學界勢力不僅不肯支持他,還做出妨礙他得獎的舉動」。正是日本人的這種「學閥意識」暗中搗鬼,讓真正的「自己人」幾度和諾貝爾失之交臂。
  • 2020年諾獎評選結果大揭曉!
    作為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獎項之一諾獎每年不僅給我們一個「仰望星空」的機會而且還會成為我們熱鬧的「吃瓜場」三兩好友聚在一起或揣測今年獎項花落誰家或談論人家獲獎者的「人生歷程」諾獎使我們快樂!今年(2020年)的諾獎評選結果自10月5日開始陸續公布,至今「謎底」已全部揭曉。
  • 日本「50年30個」計劃,真要做到了!中國基礎研究誓要追上
    按照這種「日本速度」,50年獲得30個諾貝爾獎應該不會遙遠。相比之下,被稱為基建狂魔的中國,卻在2015年才出了一個本土自然科學領域的諾獎獲得者-屠呦呦。  擁有令世人驚嘆的基建和經濟發展速度的中國,卻在諾貝爾獎獲得的道路上顯得羞羞答答。  這件事,也讓不少中國人在情感上感受到痛,可是並不是很刺激。
  • 解密日本:18年18人獲諾獎,為何經濟卻一直停滯不前?
    其實從諾獎誕生開始,日本歷史上一共就有27人獲獎,其中有兩人出生在日本,但現在已加人美籍。25人當中,其中物理獎9人,化學獎8人,生理學醫學獎5人,文學獎2人,和平獎1人,大家可以看到,在諾貝爾五大獎項中,日本都佔全了,唯獨後來增設的經濟學獎日本人尚未問鼎過。
  • 一日本上班族大叔被通知得了諾貝爾獎,他卻選擇消失了16年,又有重大發現!
    最後,媒體居然在網上搜到了田中的公司:名不見經傳的島津製作所。 大批想搶佔先機的記者,一下就把製作所圍得水洩不通。臨時被抓住採訪的田中,還穿著做實驗用的藍色工裝。此起彼伏的閃光燈還沒停,這位大叔卻尷尬地接聽了電話,小聲說道:「我在接受記者採訪呢…」又轉頭向記者們致歉:「是我老婆。」 憨態可掬的畫面隨著直播傳遍全國,觀眾們都被田中逗樂了。這哪是高高在上的諾獎科學家,分明是親切的鄰家大叔。人們早已習慣了虛偽與體面,這一刻才發現真實是多麼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