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勝文物尋根之旅 |「給你一把青銅的刀」

2021-01-08 東勝旅遊

在中國古代眾多的金屬兵器中,以刀、劍的歷史最為久遠。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一些類似刀形的打制石器。原始人用它切、砍、劃、刮,或割獸皮之用。最初,刀是以生產工具的形式存在著,隨後,被賦予了砍殺的格鬥功能,同時刀的形制也逐步定形。據目前已知的考古發現來看,青銅刀應以仰韶時代晚期甘肅馬家窯文化發現的最早,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圖1)

▲1.中國年代最早的青銅刀—馬家窯文化青銅刀

與雙面刃的青銅劍相比,青銅刀是單面刃,主要用作隨身攜帶的自衛護體,或乾脆就是一種用來割肉等的日常生活工具。直到西漢時期鐵製環首刀作為近身作戰兵器登上歷史舞臺,刀在短兵器中的地位才脫穎而出,至魏晉以後更是迅猛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門類,並由此衍生出帶柄的長刀類兵器。(圖2)

▲2.戰國環首銅刀(東勝區文物保護管理所藏)

我國早期北方遊牧民族以放牧的牛、羊以及狩獵所得的各種獵物為主要生活資源。由於這些生活資源從宰殺、切割、食用,直到皮革的加工、使用等,都離不開鋒利的帶刃工具,各式銅刀理所當然地成了當時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最頻繁的工具之一,這也是鄂爾多斯青銅器中發現銅刀數量最多的根本原因所在。(圖3)

▲3.鄂爾多斯青銅器之青銅刀

青銅刀是「鄂爾多斯青銅器」中發現數量最多的器物,其大小不一,形狀各異。其中形體較大、刀身較直者,多用於動物的宰殺、切割等;刀身較短的可能用於日常生活及勞作;而刀身既短刃部又呈凸弧狀的,應主要用於加工皮革。(圖4)

4.春秋銅刀(東勝區文物保護管理所藏)

作為生活必需品的青銅刀形象而生動地展現了以匈奴及其前身為主的鄂爾多斯高原古代北方遊牧民族生活的場景。青銅刀是保留至今的能供我們推測、研究、復原古人生活的珍貴實物資料。(圖5. 圖6)

5.戰國銅刀(東勝區文物保護管理所藏)

▲ 6.鹿回首紋銅刀(東勝區文物保護管理所藏)

相關焦點

  • 【尋根謁祖】尋根溯源自駕之旅
    2017.4.23:福清【水壑鄧氏理事會】組織鄧氏族人組團自駕到福建長汀童坊鎮劉陳村尋根謁祖。尋根之旅集結完畢正待出發。圖為在福清(宏路)高速路口廣場集結前往。福清"水壑鄧氏族人"組團到長汀童坊鎮大浦村及劉陳村尋根謁祖,受到了當地熱心族人鄧追遠老師(18X59452382)熱情接待和關照。更使我們感到【天下同宗一家親】。照片中居中位置的就是我們熱心宗親"鄧追遠老師"我們感謝你。
  • 下一次,IMAX尋根之旅也許就會有你~
    不過對於本次的尋根之行,小夥伴們最期待的莫過於IMAX洛杉磯辦公室的探訪。瞧大家專心聽課的認真勁,是不是勾起了你對校園時光的懷念?對於本次尋根之旅的壓軸大戲,也是此行最重要的目的:體驗官們終於來到了IMAX洛杉磯辦公室,這可是IMAX擁有自主物業的非租賃辦公室,身為IMAX粉絲的你,是不是也是心痒痒啊!
  • 華僑大學在校境外生開啟泉城尋根之旅
    華僑大學旅遊學院境外生開啟泉城尋根之旅研學考察活動。 吳冠標 攝華大境外生觀看泉州南少林武術表演。 吳冠標 攝中國僑網泉州12月7日電 (吳冠標)「僑旅一家親,海絲情義濃」境外生泉城尋根之旅研學考察活動5日在福建泉州正式啟動,60名華僑大學在校境外新生遊覽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少林寺、晉江五店市等泉州著名景點,近距離領略泉州獨特的「海上絲綢之路」風採與深厚的歷史底蘊。「這次的研學之旅我最期待的就是泉州南少林武術。」
  • 新加坡華裔自述:我的尋根之旅
    鄉音動人  文化情結是促使我尋根的動力。至於想看看「家鄉」的廬山真面目,倒是起源於執筆幫父親寫「家書」,回復姑媽要求「代購」日用品的信函。父親最撇不下的就是鄉情,不惜省吃儉用,往家鄉寄東西。後來還有些匯款,讓親屬買腳踏車、彩色電視和冰箱,興建新房屋等。  我的首趟回鄉尋根之旅,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
  • 《流浪的葡萄樹》:一次微醺的尋根之旅,探尋葡萄酒裡的歐洲大地
    不管是人還是葡萄樹,都在不斷流浪、紮根、生長、流浪,尋根……旅行開始之前,人們會有各種各樣的準備儀式。而有一個人,則喜歡這樣一種儀式,就是一起喝杯酒。進來吧,請坐在我的橡木桌旁,讓我為你開一瓶葡萄酒。當各個感官準備完畢,就可以出發了。
  • 臺灣女主播的山東尋根之旅!
    來看看李亞蒨親自介紹的【山東尋根之旅】吧!(以下內容來源於李亞蒨的個人微信公眾號「貓兒主播之家」)山東是奶奶的故鄉!去年此時, 奶奶突然離開我去陪伴爺爺了, 讓人在香港的我反應不及, 也沒機會再問奶奶: 她與爺爺更多當年的故事, 內心總覺得自己似乎該替奶奶回山東一趟, 因此, 去年貓兒便規劃了山東尋根之旅, 期間貓兒陸續走訪濟南, 曲阜, 青島, 威海, 煙臺, 蓬萊等地, 不僅登上泰山, 暢遊蓬萊仙境, 也到訪道教名勝嶗山, 儘管臺灣和香港四面環海, 然而當貓兒來到青島海濱時, 仍是忍不住光著腳丫子, 感受一下黃海的沁涼
  • 美業大咖臺灣'尋根問道'之旅
    美業大咖臺灣尋根問道之旅美業老闆及CEO高級股東相約九月,值得期待↓↓↓如何打造成功美業
  • 青銅劍為什麼被鋼鐵劍取代?技術失傳了?
    楊俊熙很激動,呼喚夥伴說:「我挖到了一把寶劍」,夥伴皆驚。自2008年馬未都在《百家講壇》之後,民間對於收藏的熱情幾乎沸騰,在2014年的高郵臨南小區菜場橋處老周臨河邊,一嗓子「老楊家的兒子從河裡找到寶貝啦」從小夥伴中傳出,半日之內,數十位手提現金的人聚集於此,每人現金少則數萬,多則數十萬,爭相競購。
  • 偶藝尋根
    現在,他們幾乎每天都在下鄉,也許你已經感受過,也許明晚他們就來到了你們村裡的廣場。今天,我們就為大家講講第一場下鄉演出背後的故事,講講下鄉演出背後的汗水。你可能會問,為什麼要大費周折做這樣一個舞臺?晉江市掌中木偶劇團副團長尤天相告訴我們,仿古建築樣式的戲臺不僅好看,還配置了燈光效果,可謂「戲中有戲」。
  • 柴進丨文化種子的傳承之旅——讀小說《刀馬人》
    文化種子的傳承之旅——讀小說《刀馬人》文、柴進借著難得的假期閒暇,今天讀完了界首女作家王璐琪《刀馬人》一個淘氣孩子被「流放」到母親的家鄉,或許是宿命,或許是血脈中的一線牽引,他在自己所不熟悉的環境中,感受到令自己為之震驚的鄉土文化。
  • 嚴家橋葉氏千裡尋根,古瀨老家譜揭示淵源
    2018年6月23日,清風徐徐,浙江省台州嚴家橋葉氏宗親一行10人到古瀨尋根問宗。古瀨葉氏大宗祠理事會總會長葉羽經、名譽總會長葉忠福帶領仙遊宗親熱情接待,全程陪同,使得尋根之旅成功進行,成果豐碩。這次是嚴家橋葉氏宗親第三次尋根之旅。
  • 兵馬俑裡的青銅長劍其實只是模型?
    ▲兵馬俑中出土的青銅長劍如著名紀錄片《復活的軍團》稱:1974年,在兵馬俑坑的黃土中,考古人員發現了一把完全不同的青銅劍。首先,俑坑青銅劍太長了,接近90釐米。青銅長劍確實有,比如希臘邁錫尼地區挖就出土過一米多長的青銅劍。但是中國青銅其實沒有很長這個傳統,如前面所說,戰國中晚期的青銅劍最多也就60多釐米。也就是說,戰國青銅劍和秦俑坑青銅劍之間找不到傳承和過渡,這不符合武器發展的正常規律。
  • 【巨港羽毛球尋根之旅】那些一起走過的時光
    尋根之約十年前,我隨從傅漢洵教練第一次到印尼,在印尼雅加達先達同鄉會無意中聽到了幾個印尼華僑對父親的議論,萌生了帶父親到印尼尋根的念頭,隨後幾次父親分別由我和三弟陪伴,回到了他的出生地印尼巨港和認識年輕的傅漢洵教練的地方-棉蘭。
  • 十大名刀中的「鳴鴻刀」是否真實存在?
    首先軒轅黃帝是否真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其次,鳴鴻刀既然是一把寶刀,又怎麼可能幻化成為一片飛鴻瞬息離去呢?而關於鳴鴻刀是否真的存在這一話題,一直以來都有不同的說法,目前,很多人都認為鳴鴻刀並不可能真的存在,從物質守恆定律出發,鳴鴻刀顯然是不會存在於真實世界之中的。
  • 生日 | 做一把快樂的刀
    蕾蕾:我們的刀哥,以前在bop會議上大聲的說出:我覺得自己是一把刀,需要別人來揮舞自己以變得更鋒利;而如今,當我們JA的小美女向你伸出小手要銘牌時,你已經可以自然的直接握住,我們的套路刀,我已經充分見識到你的成長了。最後,生日快樂!ps.給所有在JA堅持過奮鬥過的你們:謝謝你們讓JA老人們有家可回~愛你們加油嗷!
  • 歲月不是一把殺豬刀,而是一把美容刀!
    小蘭:「你怎麼這麼胖了?」小蘭一言難盡的樣子:「婷兒,你以為每個人都像你,一點沒有改變嗎?」小蘭把手機裡的照片找出來給我看,「婷兒,你看,這是班長,這是學習委員,這是文娛委員,那個不變成大叔大嬸啦?」小蘭又說:「婷兒,像你這樣身材保持得這麼好的,咱班裡除了你,沒有誰了。」我有點納悶:「你平時都不管理身材嗎?」「管理身材,這倒是個新鮮的詞!」小蘭有點疑惑地看著我:「要怎麼管理身材。」譬如說:「少量多餐,能量都消耗了,想胖也胖不起來。
  • 王耿豪加盟《怪咖雙雄》 展開大陸尋根之旅
    — 汪一城,這是王耿豪繼《你美麗,李美麗》後二度出演喜劇片。而談起為何接演《怪咖雙雄》,王耿豪則說除了劇中人物對自己的吸引,還有一點私心,想回大陸尋根。懸疑喜劇片《怪咖雙雄》講述了汪氏集團董事長汪一城獨子汪松突發車禍死亡,兩個擁有獨特能力的怪咖高大威和李小力不慎捲入此案,在汪一城脅迫之下找出汪松的遺物並查出幕後兇手的故事。
  • 張偉明 | 尋根開平 用鏡頭記錄鄉愁
    在美國出生長大的美籍華人張偉明,在6日再次回到家鄉開平,與以往不一樣的是,他這次帶上了一支攝製團隊,打算用鏡頭記錄下他對家鄉的思念與愛,把尋根之旅製作成影片分享給更多的海外赤子從2003年開始,「尋根」一直是張偉明的夢,十多年來,他多次回國,來到他的家鄉「龍岡裡」,去發掘關於他家族那些快被遺忘的故事,每一次回鄉,他都有很大的收穫,他將每一次的感動寫成詩集、譜成樂章。
  • 用廢舊的鋸片打造一把斧頭和刀,你也可以做的到.
    今天給大家帶來用一個廢舊的圓鋸片打造一把斧頭和刀,其實很簡單,你也可以做的到。
  • 兩段視頻,開啟他從臺灣到合肥的尋根之旅
    而在合肥包河區大圩鎮尋根的「豆導」鈕承澤,則將在下周一同樣的時間放映。  小包帶你搶先看屬於鈕承澤的《客從何處來》,一起期待他的尋根之旅。眼尖的朋友是不是已經發現大圩的影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