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面對生活最好的狀態,大概就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棋逢對手,見招拆招,如此,方能泰然自若,以高昂的姿態戰勝生活。
而對於詩仙來說,沒有什麼問題是一杯清酒和一首詩解決不了的,而當李白棋逢對手,他的筆下又會生發出怎樣絕妙的詩篇呢?
周知謫仙人李白有著天生傲骨,在他的字典裡,從沒有認輸一說,而這世上桀驁不馴者甚多,性情相似之人相遇,有時並不意味著志同道合,而是針鋒相對。
青年時的李白正值意氣風發之時,而當時的李邕正任渝州刺史,史稱李邕「頗自矜」,他為人自負,對年輕後進之人態度很是矜持,他的性格與李白在某些方面頗為相似,此二人一個比一個傲。
然而,一山不容二虎,有一次李白遊歷渝州,並去拜謁李邕,看到李邕一副看不起人的樣子,李白就不開心了,「這世界上居然還有人看不起我李白?」他很是不服氣,在臨別之時,便寫了一首《上李邕》,字裡行間真是滿滿的火藥味。
上李邕(唐·李白)大鵬一日同風起,摶搖直上九萬裡。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世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詩的開篇就霸氣側漏,「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莊子·逍遙遊》中的神鳥名為「大鵬」,「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裡,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裡」,青年時的李白胸懷大志,盛氣凌人,在他心目中,自己就好像那隻大鵬鳥一樣,可以乘風直上九萬裡,字裡行間都是滿滿的正能量,以至於很多人都把此句當作勵志標語。
頷聯「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進一步說明了大鵬鳥的巨大力量,如果在風歇時停下來,可以將滄海之水簸幹。詩人寥寥數筆勾勒出一個力大無窮的大鵬鳥形象,其中有極力誇大的成分,亦是詩人年輕時的模樣。
頸聯轉而為對李邕這種怠慢態度的批評,「世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這首詩本來就是針對李邕的,這個「世人」是這世間所有人,實則更是在說李邕,意思是人們見了李白會發出一些奇怪的言論,聽到他說大話就冷笑不已。但李白就是李白,他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他本身就是自己的太陽,無需憑藉誰的光。
尾聯亦是驚豔千年的千古佳句,「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宣父」即孔子,《論語·子罕》有云: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意思就是說孔老夫子猶能覺得後生可畏,李邕莫不是比孔聖人還要高明?大丈夫輕視年輕人是不對的。
詩仙李白向來都有著一顆赤子之心,在年輕時更是如此,他初生牛犢不怕虎,對於那些看不起他的人,他定是會很霸氣地懟回去的。
正如李白在《將進酒》中所說,「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蒼天既然讓一個人降臨人世,那麼這個人必然是有他自己獨特的閃光點的,是啊,每個人生來註定都是要影響世界的,千金散去沒有關係,要相信它終會在回來,這也彰顯了詩仙李白的高度自信,他從來都是為自己而活,從不依附著誰。
我們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使命來到這個世界上,從不會分先來後到,誰都沒必要去看不起誰,就拿李邕來說,千百年來世人只知李白,而李邕對於多數人來說,只是李白的一個詩題而已,還是一個負面的形象,所以說,做人要先記住「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才有可能「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