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為藝術而生,為愛情而死。有人說是奧納西斯毀掉了卡拉斯的愛情,也毀掉了她偉大的聲音。但問世間情為何物,又有幾人能說得清道得明,這世上誰又比誰活得更明白呢?卡拉斯生平第一次與最後一次演出的歌劇都是《託斯卡》,裡面有首著名的曲子《為愛情,為藝術》,「我為藝術、為愛情而生活……為什麼啊我的上帝,你卻無情地將我拋棄?」這首卡拉斯曾無數次演唱的名曲,或許就是她本人的宿命。
《為藝術,為愛情》( "Vissi d'arte,vissi d』amore")是義大利格局作曲家G.普契尼創作的歌劇《託斯卡》中的一個選段。該劇為三幕。作於 1900年,同年在羅馬首演。劇本由賈可薩和伊利卡根據薩爾多的戲劇改編。在這部歌劇中,普契尼注意音樂的感情渲染和戲劇性效果,全劇始終強調聲樂的重要性,有許多精彩唱段。例如第二幕託斯卡的詠嘆調,《為了藝術,為了愛情》。第三幕卡瓦拉多西的詠嘆調,星光燦爛。劇中人物性格的刻畫很深刻,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這首歌在偉大的女高音歌唱家卡拉絲的演繹下,把歌劇藝術推向了世界藝術舞臺的頂峰。
普契尼
較早演出時的海報
(我)生為藝術,(我)生為愛情,
沒有做過汙染心靈的壞事
有多少苦難誰知道
當時的劇本
傳奇女高音:瑪利亞·卡拉絲
Maria Callas -《普契尼:託斯卡》(Puccini: Tosca)1964錄音室版
1965年3月19日,卡拉斯自1958年3月5日最後一次在大都會演出之後7年,重返大都會演出《託斯卡》。當卡拉斯在幕旁剛唱出第一聲「馬裡奧」時,觀眾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就在卡拉斯步上舞臺時,全場歡呼聲持續了4分多鐘,而卡拉斯始終保持著託斯卡的人物造型,沒有一刻脫離戲劇角色本身。卡拉斯一生最重要的演出搭檔之一、男高音史帝法諾曾說:「卡拉斯是歌劇中的女王。」
她的一生似乎就是為了歌劇藝術而活,但是最後卻又為了愛情而犧牲了自己的事業,甚至於生命。在23歲、正要在義大利開始衝刺她的歌劇演唱事業時,卡拉斯結識了義大利企業家米奈利吉。這位比卡拉斯要大上將近30歲的中年企業家,本身就是一位歌劇愛好者,他為卡拉斯的歌聲著迷,而卡拉斯也喜歡他的成熟穩重,看上去兩人是天作之合。在米奈利吉的保護下,卡拉斯逐漸闖出自己的歌唱事業,而她對於米奈利吉的夫妻感情似乎也是建立在她的歌唱事業上。米奈利吉是一個天生的經紀人,辦事效率極高,這是卡拉斯當時所需要的。在這場婚姻中,卡拉斯沒有獲得一個女人需要的愛情,這場婚姻是歌唱家與經理人的組成,作為歌唱家的卡拉斯與作為女人的卡拉斯背道而馳,她永遠只有工作,只有觀眾狂熱的崇拜,以及這以後的恐懼,一種擔心從頂峰摔下來的恐懼。
歌劇入門小知識:歌劇是人們創造的舞臺幻象,僅以有限的時間、有限的空間短暫的存在著。但它又以獨特的音樂魅力存在於舞臺、也存在於喜愛它的人們的精神世界之中,歌劇已經有400年的歷史了。歌劇音樂的戲劇性特徵,使它與其他音樂種類有著明顯的區別。它追求著、創造著「真實」——生活的真實、情境的真實、人物的真實、性格的真實、感情的真實、戲劇衝突的真實,等等。這便是有關歌劇的爭論、變革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歌劇藝術發展史的主線。 19世紀末、20世紀初,威爾第把義大利歌劇推向了高峰,同時期,義大利歌劇也孕育出了被稱為「真實主義」的新的流派,代表人物便是《蝴蝶夫人》《託斯卡》《藝術家的生涯》和《圖蘭朵》的作者普契尼。
1、《多麼冰涼的小手》」Che gelida manina」(羅多爾夫詠嘆調)
2、《人們叫我咪咪》』』Mi chamano Mimi』』 以上選自《藝術家的生涯》(La Boheme)
3、《藝術與愛情》(託斯卡的祈禱 選自《託斯卡》)Vissi d』arte
苔巴爾迪演繹
最偉大男高音科萊利演繹
精彩歷史回顧文章:
「柴可夫斯基不在家」丨他的音樂已經成為很多人靈魂安放的家
傅聰說:「音樂和生命一樣,生命無所謂完美不完美,只要你快樂,爛草棚裡也能開出鮮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