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獻帝剛一退位,劉備就急吼吼稱帝,是不是有點操之過急?

2020-12-23 司馬路歷史會客廳

劉備稱帝應該分兩個方面來看。

從第一個方面來講,劉備是有資格稱帝,並且有稱帝的必要。因為當時曹丕已經廢掉漢獻帝,漢朝國祚已經斷絕,而劉備作為漢室宗親,從血統上來講是有資格繼承皇位討伐魏國的。

而且當時劉備手下很多人已經跟隨他多年,這群人難免會對自己事業的「上限」有所期待,而當時的提高事業上限最好的辦法就是稱帝,劉備稱帝則他們成為中興漢室的功臣。

即便便是後來加入劉備集團的人物也都期盼著加官進爵,封妻蔭子,劉備稱帝毫無疑問能讓他們的這些需求得到更進一步的滿足。

早在關羽發動襄樊戰役期間,成都方面就有以李嚴為首的多位官員向劉備上書請命,希望他繼承帝位,只是當時漢獻帝仍然在皇位上,所以劉備未敢隨意稱帝。

而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劉備稱帝本身存在一些問題,而且在時機選擇上並不合適。

《三國志》記載劉備稱帝的一大理由是當時不知道漢獻帝的音訊,四川有傳聞說漢獻帝已經遇害,在這個基礎上劉備便稱帝即位。僅憑傳聞便倉促稱帝,不考慮信息可靠性,不去多花幾個月求證漢獻帝的安危,這是一種急功近利的體現。

後來我們都知道了,漢獻帝其實好好活著,被曹魏封為「山陽公」,一直活到公元234年。劉備不以擁護漢獻帝為目標,而已自己稱帝為目的,這在相當一部分擁漢派看來是無法接受的。

劉備稱帝讓一部分原本對他抱有較高期望的人失望了。《零陵先賢傳》記載,劉巴與雍茂曾勸劉備不要急著稱帝,但是劉備一意孤行,並且後來藉故殺了雍茂,導致「遠人不復至矣」。

其實劉備稱很早就有思想根源,劉備早年便志向遠大,他曾指著自己家鄉的大桑樹說自己要「乘此羽葆蓋車」,這可是皇帝的標配。

所以,可以說劉備稱帝是在外部因素尚不成熟,但因為受到一部分人的慫恿以及劉備多年志向的雙重作用催動之下,實施的一次政治大躍進。他讓一部分原本對劉備集團抱有幻想的擁漢派失望了。同時也徹底斷絕了東吳對蜀漢信任的可能,雖然這種可能已經隨著東吳襲荊州而趨近於零,但劉備稱帝的行動毫無疑問在這個基礎上火上澆油,將事情向更壞的方向推動了。後來孫權向曹魏稱臣,不能不說與劉備稱帝有一定的關係(本文作者老不看三國)。

相關焦點

  • 三國時期劉備稱帝,關羽如果不死的話,會不會反對
    在三國演義裡面,關羽張飛和劉備一起結義,三兄弟之間情誼非常的好,這是經過歷史檢驗了的。一般說來劉備有什麼動作,關羽和張飛這兩個兄弟肯定是大力支持,不過在真正的歷史上三個人並沒有結義,不過這並不妨礙關羽和劉備之間的關係非常的鐵,關羽幾乎是整個劉備集團中僅次於劉備的重要人物。劉備如果要稱帝的話,關羽肯定不會反對。
  • 如果劉備復興了漢室,劉備會大政奉還漢獻帝嗎?
    劉備是東漢末年的梟雄之一,他起兵的口號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就是匡扶漢室。正式基於這面正面的大旗,引來了不少人才前來效力。那我們想像一下,假如劉備真的統一天下,那麼他會將大政奉還給漢獻帝嗎?可以十分肯定的說,不可能!而且永遠不可能!除非太陽打西邊出來!
  • 劉備稱帝之後 他為什麼不給自己的兄弟封王
    所以從時間上來看,劉備稱帝的時候已經不存在給這兩個兄弟封王的可能性。  劉備稱帝的時間為章武元年(221年),而關羽則在前一年就已經在荊州被殺,那個時候劉備根本就還沒有稱帝。也同樣是在這一年,曹丕取代漢獻帝正式建立魏國,劉備見漢獻帝已經被取代,認為時機已到,於是次年就跟著在成都稱帝了。  有的人覺得奇怪,為什麼劉備不把漢獻帝接到成都來呢?
  • 漢獻帝被曹丕篡位封為山陽公後,為什麼不去投奔劉備?
    答:劉協為什麼不去投奔劉備?這個問題很好解釋:第一,死人是沒有辦法去投奔劉備的;第二,劉協在曹操手下做了幾十年的傀儡,為何還要再去劉備手下做傀儡?曹丕從漢獻帝劉協手裡接受禪讓,與其說是叛亂謀反,倒不是說是漢魏的正常迭代。並且曹丕還算是有仁君之相,沒有出手趕盡殺絕,在登基之後還冊封劉協為山陽公,封地在山陽。
  • 三國志11:遊戲存在感最強NPC漢獻帝的4種命運,你都知道嗎?
    3.會給忠於漢室的君主勢力送錢:在遊戲中我們會發現,在一些前期劇本中,漢獻帝小動作還非常頻繁,經常會給那些忠於漢室的君主勢力送錢,比如馬騰,孔伷,劉備這些勢力。其中我們會發現,其它勢力只送1000或者500,而漢獻帝更偏愛劉備,每次都會送3000,有好幾倍的收入。
  • 如果劉備最後真的統一了中國,復興了漢室,會讓位給漢獻帝嗎?
    再說不可能的原因:1、跟著劉備的文臣武將不會願意,劉備當皇帝他們是開國功臣,漢獻帝繼位,他們又算什麼呢?2、劉備的兒子也不願意,不管是親兒子還是養子,劉備開國,他們至少能混個王爺噹噹,讓給漢獻帝當皇帝,估計連劉備的兒子都叫不上名字。
  • 曹操、曹丕為什麼都不敢殺漢獻帝?曹操不稱帝真實原因揭秘
    其實曹操當年想稱帝也就一句話的事,為什麼這句話曹操就那麼難開口呢?實際上曹操心中還是有敬畏之心的,而且一生也都是漢城。漢獻帝從稱帝的第一天起,就註定是被挾持的命,而且在那個位置上整天還提心弔膽,前半輩子都沒過過平靜的生活,如果漢獻帝沒有這個漢室血脈的話說不定日子還會過的更舒坦一些。
  • 劉備曾說: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為何他還要稱帝?
    經過多年的角逐之後,孫權、曹操、劉備三人脫穎而出,各種割據一方,誰也奈何不了誰。到了公元220年,其中年紀最大的曹操病逝,其子曹丕很快就放棄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做法,逼迫漢獻帝退位,建立了曹魏,率先稱帝。第二年,劉備便不甘落後的成都稱帝,雖然號稱繼續的是漢室的皇位,實際上建立的卻是屬於自己的政權。反倒是孫權最沉得住氣,一直到劉備去世,吳蜀兩方關係修復才稱帝。
  • 漢賊不兩立與王業不偏安,曹丕劉備和孫權的稱帝理由
    這也就是王司徒和諸葛丞相陣前嬉戲時所說的,「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也」,漢獻帝禪位給曹丕,更是審時度勢、順天應人「法堯禪舜」的盛事。所以,從曹丕一方的角度看,這是一個非常自然的過程,不存在篡位的問題。
  • 漢獻帝為何要把兩個女兒送給曹丕?有三個原因,都跟曹操有關
    漢獻帝的退位,屬於三國大事件,這點在《三國演義》中表現得最清楚,雖然看著很虐心。先是在朝廷上華韻發炮,希望漢獻帝學習堯舜禪讓,漢獻帝當然不答應,意思就是三個字:憑啥啊?跟著就是兩位「能觀天象」的大臣出現,用天意和圖讖說話,比如,「其讖曰:鬼在邊,委相連;當代漢,無可言。
  • 他能巧言勸住關羽,為何會出言阻止劉備稱帝?難道劉備稱帝不對?
    公元219年,在漢中之戰得勝歸來的劉備經蜀中諸位大臣的推舉,最終晉位漢中王。在成為漢中王后,劉備對有功之臣大肆封賞,他將關羽封為前將軍,黃忠封為后將軍,馬超封為左將軍,張飛封為右將軍。由於當時關羽坐鎮荊州,於是劉備派費詩到荊州對關羽進行分封。
  • 「衣帶詔」背後的秘密:董承、劉備,誰是漢獻帝的忠臣?
    《三國演義》之中,引用了胡衝撰寫的《吳歷》一書中的片段,不靠譜地營造出一個劉備被曹操監視居住的惡劣環境,劉備盡力韜光養晦,尋機逃出,而漢獻帝對他榮寵有加,加封左將軍,又認了皇叔,董承也拉他看了衣帶詔,結盟誅殺漢賊
  • 劉備稱帝,如果關羽還活著他會支持嗎?一細節或能說明關羽的態度
    如果關羽活著,會不會反對劉備稱帝?這一點其實可以借鑑荀彧之死。為曹操效力近三十年之久的荀彧在曹操稱公時,站出來公然反對,因為他非常清楚,曹操稱公只是第一步,以後會逐步稱王、稱帝,荀彧本人有漢臣情結。當年投奔曹操,也是因為曹操展現出了「漢室之能臣」的一面。
  • 漢獻帝遇到的男人沒一個好東西,遇到的女人卻都甘願為他獻出生命
    漢獻帝劉協,字伯和,漢靈帝劉宏之子,漢少帝劉辯之弟,也是東漢王朝最後一個皇帝。漢獻帝公元189年登基,220年退位,在位三十一年。在東漢王朝皇帝中,漢獻帝的在位時間排名第二,僅次於開國皇帝劉秀,劉秀在位三十三年。
  • 曹丕為什麼一當魏王立刻就篡漢稱帝?全因一場謀反
    電視劇裡的曹丕許多人都很奇怪,為什麼曹丕一擔任魏王就迫不及待的逼迫漢獻帝禪讓,自己做皇帝。
  • 關羽死後,曹丕、劉備稱帝孫權稱王,可謂「關羽之死,皆大歡喜」
    按理說這個封號,是關羽降曹後,曹操假託漢獻帝之口,封賞給關羽的。顯然,這點誰都明白,雖按關羽的理解,這是降漢不降曹的標誌。但問題就在於,當劉備自稱漢中王后,封賞關羽為五虎上將之首。以關羽義氣深重的秉性,應該立刻就換掉這個「漢壽亭侯」,改立劉備封賞的才對。可關羽卻還是繼續高揚「漢壽亭侯」的大旗,難道關羽就沒考慮過劉備的感受嗎?
  • 關羽不死劉備不敢稱帝?不要再被欺騙了
    很多人都說,劉備早年是賣鞋販席的平民百姓,當時天下宗室多如牛毛,他到底是不是皇室難說得很呢。因為大漢的旗幟,皇帝,漢獻帝,在曹操的控制下。其實忠於大漢,應該忠於漢天子,聽漢天子的話,但天子被曹操控制著,沒有自己的權力,曹操說什麼他就要做什麼,在曹操的英明領導和威壓政策下,人心向背,連一城城主都不如。許多人都認為,是曹操脅迫了皇帝,他是奸臣,我們要打敗曹操,救出皇帝,恢復漢室,當然這裡面少不了劉備的推波助瀾。那麼誰能打敗曹操,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呢?
  • 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三國中的曹操和劉備誰是漢誰是賊?
    劉備的政治口號也是興復漢室,劉備出身漢室後裔,一直以漢室宗親自居,同時一生的追求就是為了重建漢朝,雖然最終劉備稱帝,但那是在曹丕篡位之後,為了繼續漢朝的法統,劉備才稱帝了,劉備建立的國號仍然是「漢」,並且在劉備建立漢政權同時供奉了兩漢時期所有的皇帝,延續了漢朝的香火,從理論上講,劉備就是「興漢」。
  • 曹操控制漢獻帝是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嗎?真實目的是什麼?
    後來司徒王允用美人計成功的說服呂布和董卓反目,並除掉了董卓,漢獻帝自以為從此可以大權獨攬高枕無憂了。然而,不曾想剛脫離虎口,又掉入了狼窩,由於王允不接受董卓舊部李榷、郭汜等人的歸降,導致了李榷、郭汜等人孤注一擲再次起兵反叛。這次反叛的結果就是王允被殺,漢獻帝先後成為了李榷、郭汜手中的玩物。
  • 漢獻帝|劉協的一生,就是一部三國簡史啊
    劉協的出生是一個意外。他的母親王榮因為害怕當時的何皇后,所以懷孕之後偷偷服用了墮胎藥,不知道是不是御醫開了假藥,劉協奇蹟般地來到了這個世界。何皇后醋心大發,毒死了王美人。尚未滿月的劉協被漢靈帝抱到永樂宮,請董太后親自撫養,得以逃過死劫。漢靈帝死後,劉辯繼承皇位,劉協被封為渤海王(後改封陳留王)。此時的東漢已成飄搖之勢,宦官作亂,挾持少帝劉辯與劉協外逃,西北大漢董卓受邀平叛,東漢亂局徹底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