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韓國敢在名字中''大''這個字?反而中國...

2021-01-18 網易

  

  古時候有個縣城一般大小的國家名叫夜郎,夜郎國國王因為無知和自大問出了那個令人恥笑千年的問題:''漢與我孰大?''

  在幾千年後,居然有一件與''夜郎自大''異曲同工的趣事,國土面積面積還沒有我國浙江省面積大的韓國,卻敢叫大韓民國。要知道,近百倍於韓國國土面積的中國名字裡都沒有一個''大''字,那麼韓國到底為什麼敢自稱大韓呢?

  

  細說起來,韓國名字裡的這個''大''字,與我國還頗有淵源。

  自明朝時期開始,韓國就一直作為我國的藩屬國存在,那時候韓國和現如今的朝鮮還是統一的狀態。不管是朝鮮半島上的高麗王朝還是朝鮮王朝都是隸屬中國中原王朝,在向王朝進貢的同時也接受著中國的庇護和文化影響。

  不過那時的朝鮮國國力弱小,隸屬中國,如果在自己的國號前也加一個''大'',就會被視為是僭越,這會引來中原的憤怒,所以他們從不敢自稱''大''。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1894年,清朝在甲午戰爭中戰敗,與日本籤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從此朝鮮王朝脫離中國,委身日本之下。

  已經作為中國藩屬國上百年的朝鮮突然變成了失去了這個大靠山,國家內部頓時起了大動蕩,反日親清派的國王沒有足夠的力量穩住國內政局,親日派藉助日本的勢力迅速崛起奪權。

  

  此後又經歷了一系列爾虞我詐的''權力遊戲'',在各方勢力反覆''流亡''後,朝鮮王國的主要大臣們終於幡然醒悟,靠人不如靠自己,只有走上獨立的道路才能保證國家安穩。

  就這樣,朝鮮王朝在1897年10月12日祭天稱帝,國號為''大韓帝國''。單是聽這個名字就不難猜出,大韓帝國之所以加一個''大''字就是希望能夠自己能夠跟左右鄰居——曾經依附的中國和大日本帝國平起平坐。

  但是,兵力強盛但國土面積狹小的日本怎麼可能放過這麼大一塊''蛋糕''。

  

  果然,在大韓帝國成立後,日本就開始一刻不停的蠶食著大韓帝國的一切,各種不平等的條約協議在威逼利誘下簽訂。直到1910年,日韓籤訂了蓄謀已久的《日韓合併條約》,大韓帝國徹底被日本吞併。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朝鮮半島才在1948年8月15日建立韓國,全稱繼承了''大韓帝國''的意願,取名大韓民國,用以振奮國民精神。那為什麼韓國敢在名字中''大''這個字呢?

  

  歷史上短暫存在過的''大韓帝國''的確是現在大韓民國''大''字的一部分原因,但更大的原因還是在於大韓民族骨子裡的自卑心理。

  韓國的國歌裡有一句歌詞是這樣寫的:''祖國三千裡江山美如畫,五千年歷史悠久。''哪怕暫且不提韓國把神話中的檀君時期算作歷史的荒謬說法,單論面積數據韓國真的有三千裡江山嗎?

  韓國國土面積10.02萬平方公裡,位列全球中型國家的倒數第一,我國的面積是它的96倍,就算是彈丸之地的日本,都是韓國面積的3.7倍。

  那韓國為什麼要拿這種子虛烏有的事來撒謊呢?

  

  其實這就是一種自卑的心理在作祟。韓國長時間以來一直作為其他國家的藩屬國存在,現在獨立了,又賺到了一點錢,成為了亞洲為數不多的發達國家,就像我們俗語中的窮人乍富,看著突然狂妄起來。其實就是想藉助這個''大''字來擺脫''童年陰影''和挽救自己脆弱的''民族自卑心''。

  但是說實話,國家大不大不是由自己說了算的,國家不夠強大,就算強加上去也是自取其辱。反觀現在的中國和美國,雖然國土廣闊、國力強盛,卻從不熱衷於向外界炫耀自己的''大''。

  

  特別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謙遜的優良美德,康熙對待俄國使臣的無禮時依舊能夠不動聲色,臨了也只是一句:''該夷不知禮數,言多狂悖,蓋因聲教不及之故,不必與其計較。''

  雍正的使者更是以良好的教養打動了俄國女皇,讓她不禁在給雍正的回信中感嘆:''您的使臣非常懂禮貌,非常的體面,是我的大臣們學習的榜樣。''不驕不躁,沉穩謙遜,真正的大國風範就應該是這樣的。

  

  如此夜郎自大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

  如果單從韓國近幾十年的經濟發展來看,當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夜郎似乎也不錯。過度的民族自信帶來了非常強的民族凝聚力,同時帶來的還有飛速發展的外向型經濟。

  其實真相不然,中國有句俗語叫做''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韓國目前正處於這種情況,為了維持所謂的民族自豪感,韓國做到了幾乎偏激的地步。

  

  就比如韓國從古代就接受中華文化的薰陶,連使用的文字都是漢字。但近代的韓國僅僅因為不想承認那段不太光彩的歷史,就一刀切掉了深植韓國骨子裡的中華文化,還用並不成熟的諺文取代漢字,導致至今為止都還有很多地方不適應。

  還為了維持自己歷史大國的形象,將鄰國的歷史名人、傳統節日等等都據為己有,在國際上被人廣為詬病。

  就算這些都能克服,但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偽裝所帶來的民族自信的確可以在短期爆發出能量。但當幻想的泡沫破碎,當真相擺在韓國民眾眼前的時候,韓國群眾該去哪裡尋找民族自信力?到那時大韓民國的命運又將何去何從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韓國全稱「大韓民國」大在何處?為什麼起這個名字?
    在亞洲歷史上,直到現在,還有一個國家的名字裡有「大」這個詞。是誰呀?是我們的鄰居韓國——,也叫「大韓民國」。韓國有多大面積為10萬平方公裡的韓國,與世界第十大國家(蘇丹,250.6平方公裡)相比也相形見絀。即使朝鮮半島沒有被分成兩部分,圓形區域也只有221,000平方公裡。那為什麼韓國稱自己為「大韓民國」?
  • 韓國名字中那些有趣的事
    韓國,就在我們的雞脖子方位,我們大公雞的肉垂部分,韓國文化,受到中國的深淵影響,雖然他們不願意承認,還一直搶版權。但,這是不可狡辯的事實。韓國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十分尊崇忠孝禮義,男尊女卑等思想,陰陽五行學說也在韓國名字中有所體現。有的韓國人也會請算命先生給自己的孩子取一個好名字。
  • 韓國網友稱江疏影是韓國名字?韓國名字都是怎麼取的?
    >主演的名字上了心有網友曬出韓國網友的迷惑發言:「江疏影為什麼起韓國名字呢?」單名或者3字以上的名字並不常見且每個名字都有各自的含義韓國雖有自己的固有文字韓文但因受漢語文化圈的影響名字通常使用漢字但最近使用韓文名的趨勢有所增加韓國深受中國文化影響,陰陽五行學說,《周易》八卦等思想也在名字中有所體現
  • 為什麼「豪門」家的孩子,取名反而都不「大」?原來名字有講究
    父母們都知道名字的好和壞直接關乎著人的一生,所以在孩子還未出生之時,父母就開始大動心思,想方設法的給孩子取個好名。只不過有的人會認為那些家裡經濟條件比較好,家財萬貫的豪門或許給孩子起名會更有計較,更有講究,但事實卻恰恰相反,豪門家的孩子取名反而不往大裡取,那麼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這個字幾千年來只有三個人敢用來取名,網友:要是我,我絕對不敢
    這個字幾千年來只有三個人敢用來取名,網友:要是我,我絕對不敢相信大家一定都為自己後輩取什麼名字而煩惱過,畢竟一有新生兒降生,就是讓全家人高興的事情,帶著全家人的期盼,那麼取什麼名字就顯得非常至關重要了。自古以來,中國人的名字蘊含著上一輩對自己的期盼或者說是寄託。
  • 淺談外國人名字中的「馮」字
    近來,一些業餘姓氏研究者「研究」發現,一些外國人名字中都有一個「馮」字。於是,這些業餘研究者如哥氏發現新大陸一樣,「考證」出這些外國人都是姓「馮」。如歐盟主席馮·德萊恩、俄國劇作家馮維辛、德國心理學家馮特、美國科學家馮·諾伊曼、德國大眾中國區高管馮思翰、西門子董事長馮必樂等等皆為「馮氏」。
  • 已經廢棄漢字的韓國,為什麼身份證上還有中文名字?
    在朝鮮獨立後,朝鮮政府就正式的在朝鮮廢除了漢字的日常使用,使用朝鮮文,執行去「漢字」化政策,後面韓朝分家後韓國也繼續執行這一政策如:把漢城改為了首爾(但中國一直沿用到2005年才在韓國的抗議下改的名稱)。但是經過了70多年的去漢字化運動,韓國還是有很多人有自己的漢字名。
  • 為什麼韓國文字有中國成語? 視頻
    類似這樣的韓國成語還有很多很多,據不完全統計,現在韓文中的中國成語大約有400多個,而在明清之前還要更多。明朝以前,韓國人使用的都是漢字,自然也懂中國的成語,甚至包括一些中國的俗語。 韓國什麼時候開始學漢語的?這個事要往早了說得回到商周時期,公元前十世紀,夠早了吧。
  • 名字中帶「這個字」的,居然不能買房和保研?
    據說這是60後給80後起名,用的最多的幾個名字。長這麼大,誰還不認識幾個張偉呢?名字中的生僻字,除了不好寫,一些輸入法也打不出。還會帶來各種意想不到的麻煩。一女孩因為名字無法錄入系統,而失去保研資格。因為名字而不能保研,實在太虧.
  • 越南「有名」的寺廟,供奉著中國的大人物,名字都用中國字
    越南「有名」的寺廟,供奉著中國的大人物,名字都用中國字每個國家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歷史文化背景,有著各具特色的景點景區,說到中國,就想到萬裡長城和故宮;說到美國,就想到自由女神像和夏威夷群島;說到英國,就想到倫敦眼和大本鐘;說到法國,就想到艾菲爾鐵塔和巴黎聖母院
  • 這個「城」,那個「人」,中國球隊為什麼起不出來好名字?
    本來不想改,卻被迫改名的河南建業,其實球迷很捨不得這個26年歷史的名字,但沒辦法,河南建業說了,我們也改,結果,河南人這個名字也位列候選。反正看來看去,下賽季的中超,大概率16個隊裡,有超過一半都得是XX人、XX城或者某某市,某某隊。這跟人家日本球隊怎麼比?
  • "張娜拉" "金荷娜" 韓國名字中那些有趣的事
    ① 송진풍(宋真風)、송대풍(宋大風)、 송선풍(宋善風) 、송미풍(宋美風)這四個名字是一個家族中四兄弟的名字,四個名字中都有풍(風)這個字,體現了韓國名字中按輩分排字的現象,同輩的名字中都用同一個字。
  • 乾隆兒子的名字中,都有這個字
    本文來源於 觀觀雅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這些年大家古裝劇也看了不少了,不知道有沒有發現一個秘密:乾隆兒子的名字中,都用了同一個字。 永瑆像請大家仔細看他們名字中的第二個字,都是「玉」字旁。等等……這不是玉,這明明是王嘛,怎麼會是玉呢?
  • 「江疏影是我們韓國名字」???
    除此之外還有韓國網友發布疑問「為什麼江疏影要起韓國名字呢?」 一個題外話「朝鮮」這個詞出自我國古籍《山海經》而「朝鮮」這個國號我接下來要說的一點恐怕又要讓韓國網友集體心碎了韓國的進口泡菜中 如果我說這是韓國,你敢信?
  • 看完電影終於明白,為什麼《中國機長》敢帶「中國」二字
    有不少觀眾質疑,為什麼好萊塢的《薩利機長》是用機長的名字命名,而《中國機長》卻要冠以「中國」二字?其實這個很好理解,我相信產生這種質疑的觀眾,只是局限在《薩利機長》和《中國機長》的對比中,如果把目光挪出這兩部電影
  • 韓國廢除漢字,但為什麼韓國人「身份證」上要有個中文名字?
    早在大約1700年前,漢字就傳入了朝鮮半島,因為中國的強大,後面幾個世紀,半島朝鮮數次成為中國的藩屬國。所以,漢文也一度成為朝鮮半島的官方文字,但非語言。
  • 中國有哪些名人改過名字,為什麼很多名人改名字
    中國有哪些名人改過名字,為什麼很多名人改名字,周易起名大師,姓名學謝詠老師談,為什麼偉人名人都改過名字!著名電影演員王丹鳳,原名王玉風,也是一個稍顯遜色的名字。導演朱石麟建議她改名為「丹鳳」,因為「丹風』』明顯有許多突出的優點:音韻和諧,金產振,叫之響亮,容易記住,而且有美的色彩,「丹」即「紅色」。隨後,王丹鳳這個名字便伴隨著她的藝術,響遍了全國。 3.明朝六大京官之一許三本。
  • 韓國人的身份證上面為什麼要加上中文名字?原來因為......
    有過身份證的人都知道一般身份證名字一欄都是用一種語言表示的,但是在韓國這種情況卻發生了變化。相信看過韓國人身份證的人都知道,韓國人都會在自己的韓國名字後用括號加一個中文名字。難道韓國人真的這麼熱愛漢語嗎?還是在這背後有其他的隱情?一、韓劇中讀漢字寫成的書是一種雷人情節嗎?
  • 為什麼韓國明星都有漢字名,還要在身份證上備註一個中文名字?
    經常看韓國綜藝、關注韓國娛樂圈的應該知道,韓國的明星都會有一個中文名字。實際上,韓國人出生時,都會起一個漢字名字。李準基(譯名李俊基)李準基2008年1月中國行的時候特別更正自己名字是「李準基」。「李俊基」是在中國剛剛認識李準基的時候這樣稱呼他的。此外,還有很多的名字被翻譯錯的,就比如孔侑(孔劉)韓孝周(韓孝珠)李敏鎬(李民浩),李知恩(李智恩)等等。
  • 為什麼以前的「南朝鮮」,現在改稱「韓國」,這個名字有何來歷?
    引言《三國演義》第一回中就說到:「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此後,這兩部分也先後在各自背後的政權支持下獨立,大韓帝國和二戰時期的臨時政府都已不復存在,被三八線以北的朝鮮和三八線以南的韓國取而代之。那麼,之後的朝鮮和韓國這兩個名字有什麼來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