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 | 「土司格格」開了20年的鄉土館,噴香的油茶湯款待我【412集】

2021-02-16 周末策劃師

(昨天武漢冷雨瀟瀟低至12度,今天轉晴剛掐20度,熱鍋子可以上桌啦)

老讀者知道,十多年來在武漢吃恩施菜,我只去一家館子。今天增添一個新的選擇——不是精緻宴席菜,更粗獷的鄉土菜。

能品嘗到湖北高原風土的恩施菜,在武漢仍屬於「少數派」,零星散在三鎮,數量連日料館的1/25都不到。

存活15年以上的老恩施館子就更稀有了。找到一家算一家。

「算是武漢最早的恩施館子,1999年在水果湖做的夫妻店,你吃過冒?」

「現在還在?」

「早搬了,搬到民族大道去了。那條街店子蠻雜不好找,我帶你去。」

這座城市像大江之水日夜滌蕩衝刷,想想岸邊有卵石被衝刷20年還能找到,20年老店,令我興奮。

車開至民族大道,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斜對面,大學院牆外總環繞著幾條「飄香帶」,小館子林林總總。

深色飛簷門頭的「土家么妹酒家」夾在其中,並不顯眼。

朋友和老闆娘覃(Qin)姐是朋友,提前打了招呼,預訂了恩施土雞和當日現磨的清水豆腐。

「你要吃什麼恩施菜,只要提前一天說,我第二天都能端得上桌。」店裡每天凌晨1到2點到貨,恩施產的在地生鮮。

330平米二層小樓,大堂用竹筲箕、籃子集市樣兒擺了褐色黃色叫不出名的曬菜乾、臘蹄子臘排骨。

(客人臨走時,會買些回家。我慣愛煨鮮排骨湯時,加兩塊臘蹄骨,會有醃篤鮮的美味)

鄉土館子,桌椅簡易,我不在意。重點是能否吃到從600公裡外深山褶皺裡搜羅來的貨色,碗碟裡是否飄散和山民堂屋一模一樣的柴灶香氣。

首先兩道開胃碟「山裡橫」,如同一對黑白兇煞門神——山胡椒和魚腥草根,那辛辣霸氣的特殊氣味一激,很多人退避三舍……青睞它們的人,才是恩施山民的座上賓。


樓上樓下忙碌的覃姐熱情擅聊。身量豐腴的她,是恩施鹹豐縣土家族人。

朋友說,覃姐是有譜可查、初始於元代、世襲綿延400餘年的唐崖土司覃氏後裔。我起身拱手說,失禮了,原來是位王族格格。

補充說明:五年前,唐崖土司城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以「三街十八巷三十六院」的龐大氣勢和歷史顯赫地位,列中國三大土司城之首。

(注意:它不是你熟悉的那個恩施市「土司城」,兩個土司城相距120多公裡。俯拍圖來自荊楚網)

覃姐端上一大盆黑黢黢撒著蔥花的熱湯說,來來陳年舊事不提了,先乘熱吃碗油茶湯。

她轉身又端來五六個盞子,炒米、炸洋芋片、豆腐果、苞穀子、花生米……聽說講究的茶席能端幾十種,都是酥脆的炸物。

客人自取一碗,舀茶湯,添加喜愛的炸物,攪成一盅。都是炸物,怎能不香?

油炸到枯蜷的茶葉,經熬煮,重新舒散焦香,喝湯嚼嚼茶葉的微苦。

「不能用你們的名貴茶,太嬌嫩不經炸煮,必須用農民手揉的土粗茶,還得用鐵鍋旺火加豬油,出味才霸道。」

高山溼寒,人們圍在火炕邊煮邊喝油茶湯,是秋冬裡暖心暖胃的慰藉。提神飽腹。

恩施州喝油茶湯的習俗主要分布在鹹豐、來鳳兩縣。我順手查了查,吃驚,她家鄉鹹豐縣可了不得:

77%的森林覆蓋7900多個山頭,溝壑縱橫,有較大洞穴333個。

一縣之內,有世界罕見的高品位硒資源礦床約1.67萬公頃;

一縣之內,海拔高度差達到近1500米;

一縣之內,擁有近200個非遺項目——其中就有這當地人日日難離的油茶湯。

……神奇的大湖北。

和覃姐聊起20年前,她和丈夫初來武漢開夫妻店。

「就在水果湖一小對面,那時新鮮的恩施土產哪裡能運到武漢來?我三個星期跑回恩施一趟,收些臘貨乾貨,帶著在臥鋪車上窩整整一天,還要過輪渡……」

當初,多數武漢人還不興去恩施旅遊,覺得新奇,生意火爆得不得了。

後來因為水果湖交通嚴管,停車困難,小店漸漸人氣寥落。她把它改名叫「硒施綠豆皮」,綠豆磨漿像黃陂豆絲樣兒,恩施人叫它豆皮。

正聊著,「臘蹄子火鍋」上了桌。它是一家恩施菜館的試金石。

覃姐說,恩施市場上賣的臘蹄子多是機燻的,她用的土豬蹄子,是讓媽媽在鹹豐收的山貨,農民掛在灶膛梁上燻制。

客人可以搭配各種燉菜,山藥、幹筍、土豆……她建議配長醃菜——用「恩施青」曬成的乾菜,更吸油。

新鮮的恩施青也很受客人寵愛,剁碎了,用點紅椒和蒜末爆炒,清香撲鼻。

超市菜吃四季,恩施菜只吃當下一季。眼下十月正是洋荷鮮嫩,這淡紫色「小花苞」又叫陽藿,種植在海拔1800米的高山頂,無蟲害無農殘,清炒一盤嘗鮮。

甜糯的恩施小土豆就不用說了,不論是新鮮還是曬乾,都在土豆界沒有敵手。

什麼叫「恩施生鮮」?除了這些青菜土豆,店裡有新鮮的恩施土豬肉,活殺的恩施土雞,恩施清水河的魚——想嘗嘗這魚,可惜朋友忘了預訂。

有老客人偏愛恩施土臘肉,說有種煙燻火燎的香。

廚房做法比較憨厚。「恩施土雞湯」,就端上來一盆純純的、油亮亮的雞湯——除了雞,沒了。

合渣也是,每天一大早新鮮磨製。為了表示待客之意,特意為我加了生雞蛋啥啥,朋友嘟囔說,下次還是搞清水做法。

覃姐說,恩施8個縣,每個縣的合渣口味都不同。比如巴東合渣,一點兒葷腥都沒有,比她們鹹豐的清水合渣還要清。

「清水豆腐」自然成型,做出什麼樣兒就什麼樣兒,肥坨坨頗有口感,豆香濃。配上一碟子爆香的辣椒蘸水彰顯它的恩施血統。喜歡的人,一口氣能吃兩大碗。

恩施比武漢冷,熱鍋子菜偏多。一道「酸蘿蔔燒肥腸」的鍋子,是店裡老客的下酒熱門。

肥腸不易淨,覃姐自己洗自己滷,和酸蘿蔔的搭配解膩開胃。

主食有「來鳳掛麵」、「洋芋飯」,我還是喜歡清香軟糯的「苞谷粑」。聽說在鹹豐老家,人們會把用油桐樹葉包好蒸熟的粑粑,再扔到火塘烤一烤,更香。

差點忘了店裡的辣腐乳,提味亮點。

時令變幻,店裡不時還能吃到「葛仙米蒸雞蛋」、「帶皮恩施黑山羊」、「恩施油香」等等,饞啊。

……

看菜單人均價格便宜,有些混雜,夾雜了部分湖北家常菜。覃姐聳聳肩,客人要求的,沒辦法。

淳樸小館,20歲生日快樂。希望你不要「都市化」,繼續當好恩施大山的搬運工。

【怎麼去】

餐館:土家么妹酒家

地址:武漢洪山區民族大道東山頭(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斜對面)

駕車:地圖APP搜索「土家么妹酒家」

電話:027-87205789

(若要吃恩施土雞、清水魚,清水豆腐,建議提前一天打個電話跟老闆娘說一聲,備好菜等你)

停車:門前一條商鋪街均可停車,車多,位置有點擠。

【閒聊】

前天發了第七張小紙條,第二天後臺很快收到讀者反饋說,買不到兩頭烏的現貨了,現在只有預售,5斤起賣。開心啊,識貨的肉食愛好者這麼多,看來武漢的中高端生鮮市場欣欣向榮。

你的窗外丹桂橙紅/金桂鵝黃。

···············································

出品人:高小蠻

微信公眾號:「周末策劃師」 (訂閱我,請點擊右上角的按鈕)

武漢最貪玩的老號,親身體驗,原創撰稿,幫武漢人想想如何新鮮有趣地度過周末和假期。

聯繫我:510214846@ qq.com(收郵件,不加人)

相關焦點

  • 新厝江兜鄉土館 百年古厝聚鄉愁
    福清市新厝鎮鄉土館位於新厝鎮江兜村,館區選用江兜村百年華僑古厝——王高宗祖屋進行保護性修繕,於2017年10月開始籌建,2018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新厝鎮政府與古厝房東籤訂了15年免費借用合同,由鎮政府出資進行保護性修繕和布展。
  • 他吃遍巨星級名店,回武漢開了一家水墨小館【262集】
    有人能在我身邊開一家「世界名廚名菜博物館」,館主飛遍全球重金遍嘗名店,擇其招牌名菜,在武漢拷貝出爐,遊客可以邊觀看製作邊品嘗……這個夢想,用虛擬實境技術估計可以實現,只是看得身熱腸動,卻嚼來一場空,殘忍了點。噓,我發現了一個它的微縮版本,就在漢口。
  • 武漢 | 開年黑馬!一家我吃到懷舊「船面」的古董泰餐廳【366集】
    回到武漢,我們懷念那個「自由與愛,鮮花與廟,永遠溫暖微笑」的好地方,卻無處安慰。因為,找不到好吃的泰國館子。「……我去吃那個XXXX,排了幾十號,巨難吃,廚師一點都不尊重食客……還有那個XXX酒店的XXX,一次比一次差……」 原話記錄出自一位武漢90後毒舌美人。
  • 新密來集這家開了20年的飯店在這兒又開一家新店!20年口碑,值得信賴!
    一個店能在新密開20年之久,足以說明它的味道已深深烙印在大家的味蕾深處。今天,小編要說的就是新密本土的餐飲品牌,海亮。每一個地方都有一家陪伴你長大的飯店,開了很多年,菜很好吃,過段時間不吃就會想念。海亮,就是這樣一家店。不少人一聽到海亮,都會說:「海亮嘛,這誰不知道,他們家的餄餎面和牛肉煎包可不賴~」。雖說是在來集,離市區有些距離,但不管是家裡待客還是日常出去吃飯,海亮已經成了很多人的選擇。
  • 20多年才看明白,原來《還珠格格》裡的小燕子,一直是個陪襯
    一、《還珠格格》第一部的第一集裡,小燕子一出場就開始大鬧婚禮,洋相百出,令人捧腹大笑的同時也喜歡上了這個古靈精怪的野丫頭。然而,20多年過去了小燕子替紫薇翻越圍場送母親的定情信物,結果被箭射中進宮當了格格,紫薇得知真相後摒棄前嫌,進宮找時機撥亂反正和照顧小燕子。
  • 他是末代土司之子,見證一個五百年土司家族的興衰
    據《安多政教史》和《卓尼丹珠爾目錄》記載,卓尼土司的先祖噶·益西達爾吉出於吐蕃王朝噶氏家族虎紋部,是藏王尺熱巴巾的大臣,被派往安多藏區徵稅,成為當地蕃人首領。些地是噶·益西達爾吉的後代,他收降了卓尼各部,被許諾為藏人的首領和寺院的施主,從此楊氏家族開始世襲禪定寺的僧職,集政教的權力為一體。
  • 從擺攤到開店,這家20年老字號,終於被我找到了!
    不負20年的手藝,他家的面果然勁道爽滑!一把拉起麵條入嘴,湯汁都調皮的在條條面上不停打轉。柔軟多汁的大排用筷子輕輕一戳就開~豪邁的一口塞進嘴裡,肉肉滑嫩噴香,相當豐腴。再呼呼幾口來上一掛麵條,那叫一個滿足啊!
  • 豆渣葡萄乾土司
    所以想拿來再製作,查了一下,有做成豆渣餅的,有做成豆渣饅頭的,特別是老楊前輩的豆渣饅頭,看得我真心動。不過家裡剛吃了腐乳肉包子,再做饅頭怕吃不下了。還有咖啡姐姐做成土司的,心裡想這個不錯,換個口味。 只是咖啡姐姐的土司配方裡豆渣量好多,我沒有這麼多,也就沒有按照她的方子做了。自己按著高級奶香土司的配方改動了一下,做成了豆渣葡萄乾土司。
  • 周末市集 | 重溫「大叔小館」懷舊風潮,夏日復古趴一起來搖擺
    年初之時,「大叔小館」四位串叔的燒烤攤在四季街市開得如火如荼,人潮湧動熱鬧非凡,6月14日晚,節目將在西瓜視頻和江蘇衛視播出!6月14日-16日,四季街市響應號召開啟[夏日復古]市集,再度掀起一場復古潮流。2019年1月16日,孟非、郭德綱、佟大為、郭京飛,四位明星大叔來到了四季街市「請回答1980」復古市集,親手製作的燒烤大受好評。
  • 【吃在大武漢】在武漢就能吃到《舌尖2》的美食,最全整理!!
    【魚香肉絲】舌尖2第4集《家常》:堪稱川菜中的經典,鹹、甜、酸、辣四味兼備,源出於四川民間獨具特色的烹魚調味方法。製作酥油茶時,要先將茶葉或磚茶用水久熬成濃汁,再把茶水倒入「董莫」(酥油茶桶),再放入酥油和食鹽,攪得油茶交融,然後倒進鍋裡加熱,便成了噴香可口的酥油茶了。一品豆花武昌區戶部巷自由路50號(近都府堤)
  • 武漢一開就是20年的刁角老店恢復營業,實探一波後發現
    隨著4月8日武漢「解封」,武漢景區、公園陸續開放,各大企業逐步復工復產,闊別2個月有餘的武漢刁角老店,也終於挺過這段艱難時期,重新開門迎客。最近,每天一打開朋友圈,就能看見不少朋友曬自己去打卡刁角美食的照片,惹得人口水直流,心裡發癢。
  • 歷史 嘉絨十八土司之 魚通土司
    在甲木參生郎多吉襲穆坪土司之後,甲木參納楚的兒子甲木參彭錯竭力效忠清政府,想在爭嫡奪印案中,爭得朝廷的認可,因在"剿辦清溪夷匪"事件中,主動派士兵會同清政府"清剿"。 道光十三年十一月(1833年),經川督鄂輝請鑄"魚通長官司"印記,甲木參彭錯受"魚通長官司"之印,建衙於魚通的麥崩村,至此獨立的魚通土司始被正式認定。
  • 明末女將秦良玉以及西南土司的尚武傳統
    ——魯迅《二心集·新的「女將」》但是,中國社會還是「爸爸」類的社會,所以做起戲來,是「媽媽」類獻身,「兒子」類受謗。即使到了緊要關頭,也還是什麼「木蘭從軍」,「汪踦衛國」,要推出「女子與小人」去搪塞的。
  • 此人是《還珠格格》爾康的親爹,姐姐是皇后,兒媳是和碩公主
    瓊瑤的《還珠格格》紅遍了大江南北,被稱作近20年來最火的一部古裝偶像劇,取材於清朝的乾隆皇帝年間,講述了乾隆的子女們的愛情故事。
  • 英雄惺惺相惜,秘境百馬獲卓尼土司後人加持祝福
    上周,在雲南留筠館,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土司的後人楊扎西,將一幅繪有藏傳佛教著名的密勒日巴尊者的老唐卡,贈予著名探險家、秘境百馬創始人金飛豹,並且還十分莊重地為他敬獻了一條金黃色哈達。同時獲得加持的還有雲南留筠館館主黃文先生,他慶幸地迎來了扎西老師帶來的一尊鎏金長壽佛像和一卷扎什倫布寺的活佛手書的「心經」。
  • 20年後再看還珠格格,嗚嗚嗚,我的眼淚不值錢!!
    看過這期綜藝的姐妹應該知道,其實晴兒一開始並不知道自己要跟誰演對手戲。但她其實她的起點一點也不低,畢業於北京舞蹈學院,年輕的時候就是個美人胚子,集美貌和氣質於一身,不管出演什麼角色,都給人一種我見猶憐的感jio。
  • 貴州保存最完好的土司建築:大屯土司莊園到底是個怎樣的存在?
    ——《貴州通史》貴州地處西南地區,世居著漢、苗、彝、布依族等18個少數民族,在元、明、清三代,曾有多家土司,其來源廣泛,族屬多樣。播州楊氏土司境內設有安寧宣撫司,以及黃平、草塘2安撫司,餘慶、真州等7長官司,而思州宣撫司先後設置20家長官司,在明代貴州共設有228家。
  • 兔峨土司衙署見聞錄,帶你走進土司的院落
    土司府照壁 2020年4月,我有幸探訪現在的兔峨土司衙署。據當地張秀林老師介紹,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幫助下,兔峨土司衙署於1986年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衛詩理武漢體驗館入駐國際家居廣場4月13日開業
    選址考量武漢是四通八達的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所以衛詩理百家線下門店布局,少不了這重要的一步。最終的店鋪選址定為武昌區友誼國際家居廣場,該廣場作為武漢市重點商業項目之一,地處武漢市內環線,武昌濱江商務區及楚河漢街特色街區中心。武漢館,將以5100㎡超大型生態生活體驗館開業。
  • 甘肅藏區卓尼農牧民依託「紅色土司遺風」吃上旅遊飯
    高吉慶家自2017年開起「藏家樂」,一家人便吃上了「旅遊飯」,他們也從農牧民轉型成了專職「店小二」。他說,以前種青稞、土豆、大豆等,一年收入也就三四千塊錢。「去年高峰期,藏家樂一天收入就有4000元,比我種一年地好。」隨著旅遊漸熱,博峪村農(藏)家樂經營從開始的5家發展到現在7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