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邊的曼徹斯特》:生活很糟糕,可我還是要過......

2020-08-30 HEAVEN電影

《海邊的曼徹斯特》( Manchester by the Sea)於2016年在北美上映,該影片是由肯尼斯.羅納根(Kenneth Lonergan)執導的一部劇情片,該影片講述了李.錢德勒因為哥哥死去後而要照料哥哥的後事,同時也不得不回到曾經讓自己傷心的曼徹斯特的故事。影片以平靜的水平面開篇,以一首悲傷悽涼的《Plymouth Chorale》渲染氣氛,以藍白偏冷色調奠定影片風格——影片開篇到結束共2小時17分無處不充滿著「喪」的氛圍(除了中間夾著著些許美好的家庭回憶片段之外)。

一、關於劇作

開頭,影片展示出李和哥哥還有小帕以前在艇上的生活畫面,那時候的李還是挺健談的。接著,畫面轉到下雪的大街,雖然有大樓與交通指示燈的暖黃色提升畫面的暖色調,但還是能感受到一絲絲「冷」。

緊接著,導演給出了一系列李工作的畫面:與一位大爺討論他們家的水龍頭該怎麼辦、一位奶奶在打電話而李在後面修燈、給一位婦女修馬桶無意中聽到她喜歡自己的事還有和一位難纏的女主人討論自己家裡的積水問題......

李就一直這樣過著半頹廢的生活:要麼逆來順受,要麼直接反抗,甚至有女生想要跟他搭訕都被他的冷漠嚇到了。他這樣的狀態一直到後面自己接到一個電話——哥哥去世了。為此,李不得不重新回到曼徹斯特處理哥哥的後事,這期間也讓他想到自己以前在曼徹斯特的幸福與難受。

影片開篇講述李的日常想告訴人們李的社會地位:在給老奶奶修燈泡的那一幕,老奶奶位於鏡頭前,較後的則是主人公李。在這一幕中導演全程給李進行了虛化處理,用此方式處理主人公是因為導演想告訴觀眾們李是處於社會的邊緣地位的。

後來李在教堂上見到了前妻和她現在的老公。導演把這一幕的對話全部消音,對畫面進行慢動作處理,以悲愴的音樂作底聲表現了李的茫然。

二、關於色調

看過電影的人都會有一種感覺就是整個故事幾乎都處於冬季:人們總是穿著厚厚的衣服、路上隨處可見的積雪等等,畫面也總是充滿著以藍黑色為主的冷色調。(冷色調是以青、藍、紫為主的色調,根據顏色深淺的不同我們也可以得到不一樣的感受:如果整個畫面是淡藍或者淡綠或者其他,那麼我們會感受到一種輕鬆與舒適,若畫面顏色逐漸增加則會有一種壓抑的感受。)恰好,導演用了近飽和的藍與黑構建本片的色調體系,大量冷色調對影片的處理,無處不渲染著一種悲傷的氛圍。

雖然本片的感情基調是「喪」,但其中也夾雜著一種溫馨與幸福。在李回到曼徹斯特後,他不禁回想到以前的幸福生活:李回到家中,整個房子看上去都是舒適布藝家具,妻子坐在軟綿綿的床上看書,周圍都是蓬鬆的被子,這一幕的處理頓時讓人覺得十分溫馨,再加上以紅色為主的暖色調烘託畫面,更讓人有一種舒適感,給看多了冷色調的人們洗洗眼睛,舒緩觀眾們的精神疲勞。然而,影片的基調還是「喪」的——這一幕不久後又轉回了現實的冷色調。

三、關於導演

2017年,導演肯尼斯.羅納根憑藉《海邊的曼徹斯特》獲得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獎。肯尼斯.羅納根不僅是一位編劇,還是一位導演,他的作品數量其實並不是很多,但大多質量都挺好:以《紐約黑幫》、《你辦事我放心》、《海邊的曼徹斯特》提名奧斯卡最佳編劇獎,其中《海邊的曼徹斯特》還拿到了最佳劇本獎,同時肯尼斯也被提名為最佳導演。

四、關於影片

在第89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中,《海邊的曼徹斯特》劇組可謂大放異彩:不僅導演獲得了最佳編劇獎,男主凱西.阿弗萊克(Casey Affileck)也獲得了最佳男主角獎。縱觀整部影片,無論是從劇作、色調還是構圖來說都可以說是拿捏度非常得好,也不僅是導演的功勞,也是整個劇組的功勞。

阿弗萊克很好地把握住了男主的情緒,那種淡淡地喪與對生活的無奈全然寫在臉上,但又不讓人有違和的感受。在有女生主動靠近他時他的無動於衷似乎讓人覺得已是常事。

其實整個曼徹斯特劇組的演技都很不錯,像李來到醫院時見到醫生與友人時的那一段對話:李先由絲絲悲愴後瞬間轉到妥協的無奈,同時周圍人的想關心可力不從心的動作與神情恰到其處地完美配合了男主,這些都是團隊協作慢慢磨鍊的結果。

當李看到前妻和她的丈夫一起出現在教堂上是李似乎已經不知道周圍發生了什麼,臉上都是茫然,自己形同一個軀殼。

還有另外一個教科書級別的場景——前妻與李的對話。前妻顯然還愛著李但因不能回到以前而悲傷:她一開始是小心翼翼地拘謹到後面忍不住道歉而流淚,李雖一味地迴避但我們也可以看到他也愛著前妻。

影片接近末尾還有一幕——李在艇上笑了。這種笑微微而不張揚,這個淡淡的微笑無不讓觀眾們有種舒心感。

五、總結

很多人覺得李沒有走出來,其實祖榮不這麼認為:影片接近結尾時李在艇上淡淡的一抹微笑、葬禮後李和小帕在互扔網球、在艇上導演對小帕的衣服和艇上鮮豔物品的特寫、李和小帕一同釣魚時深色的衣服裡面藏著的黃色衣服等等,導演通過對演員更積極的舉動與打破冷色調的物品的描寫,這無不像是在暗示李會更好的接受了現在的生活,而不是一味是沉溺於過去。

  • (微信公眾號:HEAVEN電影)
  • (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海邊的曼徹斯特》:心已碎,但生活還是要繼續
    影片片名是美國麻薩諸塞州的一座城市的真實名稱,1989年之前它被叫做「曼徹斯特」,之後在當地居民的建議下改名為「海邊的曼徹斯特」(Manchester-by-the-Sea)。《海邊的曼徹斯特》主要故事背景自然也是這座人口不過五千多的海邊小城。
  • 你還記得海邊的曼徹斯特嗎?
    115個獎項和239項提名今天小編要為大家推薦的就是這部在2016年的冬天令大家心碎卻又給大家帶來平靜與深思的《海邊的曼徹斯特》。《海邊的曼徹斯特》在2016年讓萬千觀眾「心碎」,因此它一舉斬獲第89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影片提名、最佳導演提名等等。這離不開它的導演肯尼思·洛納根和演員卡西·阿弗萊克。
  • 又冷又喪的《海邊的曼徹斯特》
    就是關於《海邊的曼徹斯特》。
  • 影片《海邊的曼徹斯特》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部年度最喪影片-《海邊的曼徹斯特》。不要被他的標題所迷惑,這裡的曼徹斯特不是我們熟知的英國的大城市,全球工業革命的起點。而是在美國,波士頓旁邊的一個不大的鄉村靠海的小鎮。這個小鎮的名字,就叫「海邊的曼徹斯特(Manchester by the sea)」值得一提的是,本片有一半以上的鏡頭可以堪稱絕美,張張保存做壁紙毫不誇張。下面會和大家分享。
  • 推薦‖電影《海邊的曼徹斯特》
    第一次聽到這部電影的名字時,我以為它會是一個浪漫的的愛情片。或者是一個輕鬆的文藝片也好,看完電影之後,我思考很久,確認它會是一個很值得觀摩的「喪」片。很認真的說除了國產電影之外,很多文藝片在我看第一遍時候我都不知道它要表達什麼,經過影評加上第二次觀看我才能理解,當然這部電影也不列外。
  • 電影《海邊的曼徹斯特》觀後感
    > 《海邊的曼徹斯特》是肯尼斯·羅納根執導的劇情片,由卡西·阿弗萊克、米歇爾·威廉士等主演。  在波斯頓工作的李因哥哥病逝,回到故鄉海邊的曼徹斯特,按遺囑,李成了侄子的監護人。一段時間相處後,他還是決定放棄監護權,讓哥哥的朋友領養了侄子,繼續他的逃離生活。
  • 如何優雅地欣賞電影《海邊的曼徹斯特》?
    △ 《海邊的曼徹斯特》電影截圖因此,這裡也讓人無處可藏啊。△ 《海邊的曼徹斯特》電影截圖比如Lee愛著自己的家鄉,愛著這座海邊的小城,因為這兒有他的生活,有他的朋友,還有它熱愛著大海。△ 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劇照他在《海邊的曼徹斯特》裡的表演確實也可圈可點,和Lee湊在一起,有一種特別的化學反應。
  • 《海邊的曼徹斯特》:中年人頹廢日記
    「海邊的曼徹斯特不是英國的那個曼徹斯特,也不是美國的那個曼徹斯特,它在麻薩諸塞州,波士頓附近的海濱,是個常住人口僅五千餘人的小鎮,名字就叫『Manchester-by-the-sea』。」我最初想看海曼,其實就是對上面那個冷知識的好奇心使然。
  • 《海邊的曼徹斯特》: 這一切都比想像的還要糟
    《黃金時代》裡,蕭軍跑到蕭紅的那間小閣樓上找她,蕭紅一個人住在這裡,滿目瘡痍,她自己懷著身孕,無路可去。蕭軍問她,你現在自殺的條件如此充足,為什麼還眷戀著這個世界?蕭紅說,因為在這個世上還有一點讓我死不瞑目的東西存在。
  • 海邊的曼徹斯特,一個操蛋的人生.
    今天來說說他拿奧斯卡的這部影片————《海邊的曼徹斯特》絕望的他,搬離了海邊的曼徹斯特,開始了行屍走肉般的生活。我以為接下來就是叔叔和侄子相互扶持一起走出傷痛的故事~  然而,並不是。李做不到,他無法在這個滿是悲慘回憶的曼徹斯特生活下去,哪怕他知道哥哥對自己的寄託。
  • 《海邊的曼徹斯特》:這部電影可以讓你和你的女友更進一步
    頭條君第一時間閱片後,曾經寫過影評推薦。剛好,趁著國內上映,來複習複習。最近,條姐、T叔和我都寫過R級片。《青春片必須R級,才過癮又真實啊》(成長邊緣)、《這部R級片在美國口碑炸翻天,卻註定無法在中國上映》(月光男孩)、《這R級片不穿衣服,卻玩出95高分》(託尼·厄德曼)……似乎,頻繁得你們都…不好好打開看了。
  • 【影評】海邊的曼徹斯特——放過自己,方能看到海邊的風景
    ——評《海邊的曼徹斯特》《海邊的曼徹斯特》這一名字,乍看宛若一樸實無華的深山撞鐘老僧,解構下來,不過只是血肉和骨骼,與常人無異,正如海邊的曼徹斯特不過一普通海濱小城,平淡無奇。Joe還給了Lee一筆在海邊的曼徹斯特的安家費,想讓Lee不再逃避,直面過往,藉機化解Lee的心靈創傷。一個是沒了父親的兒子,一個是沒了孩子的父親,他們似乎註定要走到一起,可Lee總是無法直面自己犯下的過錯,一心逃離海邊的曼徹斯特,可卻又無法說服派屈克隨他一起。
  • 海邊的曼徹斯特,這裡有一點點悲意
    最近,《海邊的曼徹斯特》被大家提起的緣由,應該就是獲得89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男主角獎吧。提及89屆奧斯卡大熱的幾部片子而言,包括《月光男孩》和《愛樂之城》,我個人還是比較偏向這部《海邊的曼徹斯特》的。
  • 關於《海邊的曼徹斯特》
    缺乏睡眠加上發悶的天氣,我感到極端的不適,出門跑了四公裡的步回家洗澡。大約在八點偏右,更衣後的我坐在桌子前面,和我爹一起看了這部兩個小時多的壓抑,悲傷,克制,緩慢的電影——《海邊的曼徹斯特》。伴隨著黑幕上升,電影結束。
  • 《海邊的曼徹斯特》東北版:《海邊的大連斯特》
    《海邊的曼徹斯特》海報
  • 《海邊的曼徹斯特》:死亡、平庸、愛與美
    看了《海邊的曼徹斯特插圖來源於影片《海邊的曼徹斯特》插圖來源於影片《海邊的曼徹斯特》插圖來源於影片《海邊的曼徹斯特》我能夠想到的只有愛與美。
  • 《海邊的曼徹斯特》—— 我們都曾深陷泥潭
    本片導演肯尼斯·羅納根編劇出身,曾憑藉《紐約黑幫》和《請在靠近我》兩次提名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海邊的曼徹斯特》也是他自2000年的《請再靠近我》和2011年的《瑪格麗特》之後的第三部劇情長片。頗為低產的他選擇了2014年便上了好萊塢劇本黑名單的《海邊的曼徹斯特》。而這個大熱劇本曾經一度差點選擇馬特·達蒙作為導演。
  • 是怎樣的情感故事,讓《海邊的曼徹斯特》獲獎無數
    把抑鬱的事生活化講述,就像曼徹斯特陰冷的海。卡西表演挺不錯,配樂稍微有點過。——豆瓣網友貓叔Mack我最怕的就是這種電影,看完以後什麼都講不出,就想靜靜地待著,靜靜地沉溺在揮之不去的抑鬱中。結局仿佛看到了光,又好似什麼都沒有。——豆瓣網友浮世心不想多說,太喪,喪的我看完電影後橫跨湘江。
  • 《海邊的曼徹斯特》:有很多事是沒有答案的
    影片講述了在<波士頓>當修理工、常年面無表情獨來獨往的主角Lee,接到了來自<海邊的曼徹斯特>關於哥哥的死訊的電話。在<海邊的曼徹斯特>處理哥哥的後事與侄子帕特的監護權的過程裡,回憶起了多年前發生在這座城市裡的往事。他曾經因為喝酒失手導致壁爐失火,讓三個孩子葬身火海,妻子帶著恨意與他離婚。
  • 《海邊的曼徹斯特》:用清亮的色彩調和人生的沉重
    包括後來Lee與Patrick對待後續生活的狀態,都將繁冗一筆帶過,沉痛仿佛只是一閃而過的輕描淡寫。——看到這段我忍不住笑了。《海邊的曼徹斯特》用到大量引人發笑的冷幽默來調侃和反諷生活,有著以此來釋放壓抑抵消沉重之意。即使是在醫院,面對疾病與死亡依然不乏出現風趣幽默的臺詞和對話,似是在距離絕境的侷促中仍餘留了一寸供人呼吸的空間, Lee向Patrick形容他父親的遺體「看起來就是死了,不像是睡著,但也不至於令人發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