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的應用

2021-02-16 原始點自然療法

姜,味辛辣,性溫熱。因是居家常備之食物,又可外用,故為原始點醫學推薦的一種常用熱源。本介紹幾種常用姜呂的製作及應用。

首先澄清兩個觀念問題。其一,有說(留姜皮則涼,去姜皮則熱),認為姜皮、姜肉寒冷性不同。這是不對的,因為姜皮味辛辣,故性亦溫熱。其二,有說(早吃薑勝參湯,晚吃薑賽砒霜),這也是謬見。無論何時喝薑湯,出現不適,是因為有體傷,應先按推原始點,當體傷獲得適當處理後,薑湯就隨時都可以喝了。

一、 濃薑湯

(一) 材料製備

1. 選姜材:一定要精選有機新鮮瘦小土姜或老薑,以確保品質量。

2. 鮮薑片:生薑先去土、洗淨、切掉壞的。如用以製作乾薑片,則切成3~4毫米的厚片(因薄片日曬或炒制時易碎裂);若直接以熬薑湯,則可切得薄些。

3. 乾薑片:鮮薑片經曬乾(注意:若兩天內不能曬乾,很可能會發黴)或烘乾,再用小火炒約25分鐘,即成乾薑片。視產地、品種不同,十斤鮮薑片可製成1.0~1.5斤乾薑片

(二) 薑湯熬煮

薑湯可用鮮薑片或乾薑片熬煮。如用鮮薑片,可先用小火炒約20公鍾至金黃後再加開水熬煮,藥性更強,也更可口。炒時可少許油,以降低薑湯刺激性,入口更柔順。以下是用於重病患者的濃薑湯熬煮方法,以鮮薑片為原料舉例。如用乾薑片,用量則按10:1比例換算,但用水量不變。對非重病患者,當視其體力強弱及症狀輕重,酌情減淡。

1. 水量:以每斤(500克)鮮薑片加水一升(1000毫升,約5碗)的比例為基準換算。

2. 熬煮:關鍵在濃度,薑湯要濃縮到所加水量的三分之一(如加5碗水,則熬成1.7碗)

用普通爐電或瓦斯爐大火煮開後用小火,約需3~4小時,若用電藥壺則為4.5小時,期間儘量不要掀蓋。若水分太多對重病患者造成負擔,可以熬得更濃些。備註;電藥壺最佳

3.調味:如純薑湯太辣,不得已可加少許甘草、龍眼乾或黑糖調味。但此類調味物皆屬寒涼,切勿多加。備註;加大棗最佳

(三)應用

1.內熱源:作為內熱源服用是薑湯的主要用途。要溫熱服用,不分時間,早中晚皆可。

一般說來,薑湯用乾薑片熬煮較好,因其藥性勝過鮮薑片。但法無定法,不論用量、濃度用何種材料,仍須注意個體差異,一切均以患者能吸收接受、感覺溫暖舒服並能改善體力為最高原則,隨宜調節。

用量視病情需要而定,不習慣者要循序見進。

注意不可一味增加姜的用量,患者一定要在按推、溫敷、運動、調心、溫熱性飲食的全面配合下病情仍無顯著改善、但還能吸收的前提下才加量,但勿超限。特殊情況不得已要超限時,也要必須非常審慎。健康者如為保健,應主要從運動飲食中求,如有必要,可用淡薑湯。針對不同病情,每日適宜用姜量請見(重病的處理)篇中的用姜量表格。

2.外熱源:可用溫薑湯清洗或擦拭患處,用以清洗時薑湯不宜太濃。

二、姜粉

(一)製作:將上述炒過之乾薑片細研成末,即成姜粉。

(二)應用:

1.內熱源:重病患者每日2~4匙約10~20克,每天3~5次(或更多次,使每日總量與應用乾薑片之量相當),用少量開水衝服或調成糊狀慢慢吞服。非重病患者比照上述薑湯相對用量酌減。考慮到所含重金屬可能超標,要慎用,建議只在應急時使用。備註;用法用量因人而已

2.外熱源:姜粉可直接撒在各種創口。裸露創口不須包紮。並儘量保持乾燥,以加速癒合;非裸露創口則可用藥用紗布包紮固定,以避免與衣物摩擦。更換紗布時,要先打溼再緩慢揭開,以免傷及皮膚。

三、姜粉泥

(一)製作:用姜粉加少量溫薑湯或溫開水調成泥狀,現做現用。

(二)應用

用作外熱源,可敷在無創口的硬結、腫塊、皮膚病等患處,或敷在他處體傷以加速其修復。姜粉泥如需要可用不織布及紗布包紮、或保鮮膜包裹固定敷在患處,外層可再用暖貼等熱源保持溫暖,以加速修復。患者對此類外熱源的耐受力差異極大,可從數分鐘至12小時不等,須密切觀察,只要感覺不適,就立刻拆除,換其它溫暖合適的熱源。

四、姜膏

(一)材料準備:市售固體醫用凡士林,乾薑粉(未經炒制,並以100目或120目篩子篩過),陶製罐器,加熱水鍋(要比陶製罐器略大些)。凡士林、乾薑粉的比例是2比1(按重量)。

(二)製作過程

1.將凡士林倒入陶製罐器中,再將比罐器放入水鍋中,往水鍋注水適量,開始隔水加溫,溶解凡士林。切記水溫勿超過90攝氏度。備註;80攝氏度最佳

2.待凡士林完全溶解成液體狀時,分多次慢慢加入姜粉。注意,須將每次放入的姜粉攪拌均勻後,才可再加下一次,直到所有姜粉加入,攪拌均勻,以免姜粉沉底。

3.繼續以小火加熱水鍋,使鍋中水溫維持在80~90度之間。姜粉如是用100目篩子篩過的,熬煮6小時;姜粉如是用120目篩子篩過的,熬煮2小時。熬煮過程中每20分鐘左右攪拌一次,讓姜粉與凡士林充分融合。這一步很關鍵,兩者充分融合的標準就是挑出一點姜膏兩指對搓,以感覺完全沒有顆粒狀為合適。溫馨提醒;加強版;濃縮型;姜膏需六個鍾以上效果最佳。想做普通的姜膏相對比較容易一點,加強版;濃縮性的稍麻煩些。

4.熬煮完成後,把藥膏分裝瓶裡,須等完全冷卻後才可上蓋。如果還有餘溫就上蓋,姜膏就不容易常溫保存。

(三)應用方法

姜膏可以作為外熱源使用,甚為方便。它可用於其他溫敷墊、紅豆袋與暖暖包等替代品無法敷到的區域,往皮膚塗抹姜膏時,塗很薄一層便可,塗過後可用保鮮再包一下,起熱速度會很快,外用適宜。

(四)注意事項

1、 市售凡士林稠度不一,品種也多,純度,稠度也不一樣。提醒大家買的時候選擇買純的較好。凡士林與姜粉比例可稍作調整。較希的凡士林,姜粉比例可略高一點,目的是使姜膏粘稠適度,塗抹後不會流淌。

2、 皮膚比較細嫩敏感的部位(如面部、眼瞼),可用120目以上篩過的細姜粉製作的姜膏,因其熱力較弱;較不敏感的皮膚,可用80~100目的篩子篩過的姜粉製作的姜膏,熱力較強。

好消息;四處尋找原始點消耗品;有機姜粉,姜膏,乾薑,溫敷紅豆袋的家人有福了。親愛的原始點家人和平臺的粉絲們,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因為一直以來都不斷有粉絲和家人向本平臺詢問原始點用品,為了給大家提供方便,給大家提供物美價廉的用品,大家可以諮詢老師電話13414416103,加微信也可以。

常見姜品的保存

(1)鮮薑片若不立即使用,需置冰箱冷藏。

(2)熱薑湯應存放在保溫杯中依需要服用,但不宜久存超過12小時,若覺得變味,則已變質,不可飲用,最好是當天煮當天用。

(3)乾薑片、姜粉須密封,若要長久保存,則要冷藏。

分享姜膏做法大全;
熱源之一,不管是按推後可暫時代替暖暖包,尤其是紅豆袋根本就包不到,可用此。
● ●好處:
1、方便攜帶,尤其是其他溫敷墊、紅豆袋與暖暖包的暫時代替品無法敷到的區域_其他原始點區:耳後原始點、肩胛骨內側特殊點、手肘、手背、腳踝與腳背,
2、代替萬金油等藥膏:禿頭,內外痔瘡、腹股溝溼疹、皮膚病、破皮、青春痘、蚊蟲咬、燙傷、割傷、刮傷等治療迅速。
●●質量:
1、做工都很重要,純真有機土黃姜薑片質量要好,而且要磨得細到120網目,
2、製作時放姜粉要均勻,同時需長時間攪拌
這兩點很重要,
比方說,1、鼻子過敏塗抹姜膏,粗細不均的姜膏顆粒有大有小沒有同時化開,等下不熱了,你得在鼻外再按擰一下,使不平均的姜粉化開,熱效出現,否則就浪費了;2、另外抹傷口的時候,大小不一的顆粒很容易刮傷真皮,會感覺到刺痛。
●●飲水思源:感恩張菩薩實驗了兩種(左邊依照黑胡椒許師兄建議加了黑胡椒粉),做給大家試用的姜膏,製作姜膏很簡單。

好消息;四處尋找原始點消耗品;有機姜粉,姜膏,乾薑,溫敷紅豆袋的家人有福了。親愛的原始點家人和平臺的粉絲們,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因為一直以來都不斷有粉絲和家人向本平臺詢問原始點用品,為了給大家提供方便,給大家提供物美價廉的用品,大家可以諮詢老師電話13414416103,加微信也可以。

備註; 嫌麻煩的話,就聯繫我們平臺給大家提供物美價廉的加強版濃縮性姜膏
●●備註:諮詢微信電話13414416103張醫師
小小的一瓶姜膏,就可以用很久了,所以製作的時候,通常都一定量太多,這個時候就可以分裝送人,凡士林、蜜蠟以及小小的瓶瓶罐罐小量鋼杯可以到藥店或淘寶找,很方便的。
心動了嗎,心動不如行動!推廣原始點就從這第一步開始與大家結緣。
收集4種各位師兄姐製作姜膏分享,讓大家也自己動手做一做。
姜膏用途很廣且對撞傷瘀傷效果不錯,溫敷改善皮膚疾病。還很多應用待開放如嘗試代替姜泥




1) 洪董上益方法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56637834367207/permalink/742919885738999
【凡士林:竹姜粉(珊瑚姜粉,老薑粉)1 】1、先溶解凡士林。、2、慢慢加入姜粉(姜粉須過篩120目,才能完全溶解),均勻攪拌。3、80度定溫熬煮4-5小時,熬煮過程中10分鐘需攪拌幾下,讓姜粉與凡士林融合,熬煮完成後,裝到藥膏分裝瓶裡,須完全冷卻後才可上蓋,如果還有餘溫就上蓋,姜膏就不容易在常溫中保存,所有皮膚症狀都適用。姜膏只是一個熱源當中的其中之一,針對因的處理,還是需原始點三寶同時運用,缺一不可。(特別聲明,姜膏製作只是個人研究之經驗分享,不承擔因姜膏使用後之責任)
2)柯宗宏方法: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56637834367207/permalink/718077031556618
第一次試作姜膏沒想到一次就成功!材料胡麻油200克乾薑粉40克蜂蠟40克1 。首先倒入胡麻油200克小火煮沸後加入姜粉攪拌後熄火2 。加入蜂蠟再攪拌均勻3 。溫度降些裝瓶子待冷卻後就完成!



3)Fisher Hung 方法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56637834367207/729957770368544
很多緊急意外事件,或孩子受傷常需要,而且姜膏就像暖暖包一樣,會持續發熱,所以對皮膚的修復極好。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4182611259107&set=gm.728156567215331&type=1

姜膏製作照片及做法說明:陳玟伶整理:Fisher Hung一、材料比例凡士林3 姜粉1 (即,姜粉若為100公克,凡士林即為300公克)*化工材料行可買到沒有添加物的純凡士林,450公克約80元(臺幣)*市售姜粉若不純,製作姜膏會失敗二、工具:電熱爐 不鏽鋼鍋子 攪拌棒三、步驟1.將凡士林倒入鍋內加熱,使之溶化(注意溫度不可過高,維持攝氏60 度)2.姜粉不要一次全下,先加入一些攪拌均勻,等差不多五至十分鐘後再加入一些繼續攪拌,等所有姜粉都加入了,再攪拌一下,就用小火約60 度熬煮至少4個鐘頭以上。3.煮好後,等溫度稍降,倒入小容器盒內,待冷卻後才可蓋上蓋子,就是姜膏了。



4) (馬來西亞)- Sean Lim 方法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OPTMalaysia/permalink/433993156730651
10分鐘 6步驟 DIY姜膏!
之前在網上看到一位臺灣師姐用凡士林加入姜粉煮了姜膏。今天心血來潮到藥店弄了罐Vaseline, 改了一點步驟,很容易的就在10分鐘內製成了姜膏!在這和大家分享。

凡士林加入姜粉煮了姜膏 10分鐘內製成了姜膏!在這和大家分享:步驟 1: Vaseline 的用量依你盛瓶容量為衡量。步驟 2:把Vaseline放入鋼杯,再把鋼杯放入比較大的碗內,然後把剛煮沸的燒水倒入碗內(不是倒入杯內)。不可直接拿Vaseline在火上煮,因為Vaseline是易燃物比較危險。步驟 3:再來把杯裡的Vaseline攪拌融化。步驟 4:當Vaseline融化了,就可以把純姜粉倒入Vaseline 融液攪拌均勻。這裡我用了一匙半姜粉。姜粉只要是純的,無任何添加物即可使用。步驟 5:鋼杯取出,把攪拌均勻的Vaseline姜液倒入盛瓶裡(最好用玻璃瓶)步驟 6:把瓶子放入裝了冷水的碗內冷卻。姜膏冷卻後就可使用啦~!



蜂蠟我早已試過效果並不如凡士林好,因為不能久熬,橄欖油,麻油,我都試過了,經過多方試驗,經驗總結,凡士林價廉物美,成功率將近百分百。
以後就不必每天用姜泥包著睡!!!以上文檔資料摘自facebook,感恩以上師兄師姐老師們的貢獻分享! 2014.5.07




原始點外熱源:姜膏的製作
http://bbs.zhysd.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4&fromuid=10

神奇加強版高濃縮姜膏的奇效:1.對青春豆,劃傷,擦傷,割傷,刮傷,燒傷,燙傷,破皮傷口潰爛,有非常好的修復功效。2.對手背部,膝蓋,腳背,腳底,腳裸,譬部,腰背部,肩部,頸部,耳後原始點等小部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療效。3.對禿頭,內外痔瘡,混合性痔瘡,脫肛,腹股溝溼疹,銀屑病,皮膚病,皮膚癢,奇癢,富貴手,手裂開,手掌開裂,腳,膝蓋,風溼,類風溼疼痛,痛風,有神奇的效果。4.對去腫,消炎止痛,改善皮膚傷痕,術後消腫,消膿,鎮痛,淡斑,小兒水痘,奇癢,能促進幫助孕婦腰部肌肉放鬆+產後止癢,收斂皮膚,柔軟肌膚,美容美膚等功效。5.特殊功效:乳房有腫塊,乳腺癌康復有神效,對狐臭,宮寒,臭腳底,香港腳,爛腳丫,腳氣,有奇效。6:姜膏是家庭必備品,是每個家庭成員必備的必須品,而且姜膏就像暖寶寶一樣會持續發熱,對身體皮膚修復極好。姜膏不是萬能藥,只是一個助緣,重症原始點三寶要同時進行,才能是效果發揮的更好。

姜膏案例

案例一:

一位患者反饋:姜膏去腫止痛效果真好,前天騎電瓶車出了點意外撞傷小指.去醫院檢查小指骨折,晚上疼痛.去原始交流點用上姜膏一天時間就消腫止痛了.感恩原始點老師無私付出!

案例二 山東濰坊的一位原始點師兄反饋原文如下: 我處理一位女孩青春痘 目前已經很好, 就是按推溫敷 配合姜膏。

案例三 香港的羅師兄反饋原文如下:中秋夜吃了飯正在飲湯之際,不小心,把滿滿一碗燙手的湯水倒在身上。即時感到熱熱的,趕快把上衣脫下,胸口肚皮露出紅紅一片,身旁雖然有數十年沿用的德國燙火膏,決定塗上組友贈送自製姜膏,一陣陣火辣刺痛湧現。不消片刻,刺痛消失了。決定陪同老伴提上燈籠到維園賞月去也。回家之後,受傷之皮膚也回復正常,一點痕跡也沒有。

案例4 對皮膚癢有奇效

一個群友反饋:我的大腿每年到了夏天就癢死了,按推溫敷效果不明顯,後來聽人講姜膏止癢效果很好,就試著買了一瓶,一天就塗抹1-2次,兩天就已經完全不癢了,第三天又塗抹鞏固了一下,至今沒發作過。

案例5 混合型痔瘡脫肛

混合型痔瘡脫肛,1.5寸長肉瘤通過四天按推,喝濃薑湯,塗抹姜膏 早晚倒立或後臀部墊高控著20分鐘以上,每三個小時做提肛20次,夾帶侵薑湯的衛生巾,褲頭外貼暖貼,患者把肉瘤排便時一起排出脫落,現完全康復沒復發。

案例6:銀屑病

有個顧客反饋家裡人有銀屑病,而且是全身性的,學了原始點,按摩後使用姜泥溫敷,雖然也有效果,不過因為使用不便,白天外出也很不方便,問我姜膏可以用嗎?我建議她使用了加強版高濃縮姜膏,先買了一瓶回去用,幾天後過來反饋,效果不錯,又買了5瓶繼續使用...

案例7:浙二醫院處理了二個多月,傷口不癒合。朋友告訴我的,師兄您好,請教您哦,我朋友腿被車撞傷了,手術後骨頭恢復的還好,可是肉一直不能癒合,用原始點怎麼處理下呢?
,,,周日下午我趕去浙二醫院,關緊窗簾,教家屬按推屁股,腿腳抹姜膏,朋友帶來電熱溫敷服墊屁股腿下面,因為怕醫生檢查,囑咐第二天出院後傷口撒姜粉。本來醫院要給她轉科室的,說這個不癒合是萬分之一的特殊情況。她對醫院失望了,就打算第二天也就是周一出院。剛才患者發了信息,, 師兄好,謝謝親臨指導,我的傷口基本癒合,不甚感激!,,,沒想到效果這麼快,才三天呢。我預計是7-15天。
自己做原始點三天,基本搞定醫院二個多月沒辦法的傷口癒合

案例8:

我媽 80歲幫她按推背部原始點後,整個背部我都幫她擦姜膏,在用手掌幫她按摩肌肉,一個月後整個背部變光滑且白裡透紅,比20歲的女生皮膚還細嫩

案例9:
我用姜膏做面膜。。。。第一天皮膚提亮。。。第二天沒多大變化。。。。第四天皺紋少了,皮膚細膩了,眼睛也比以前亮了。。(做面膜的姜膏姜粉比例要小,不適合用大比例的)

案例10:
我夫人富貴手,都裂開了很多口子,才擦了一天,都好了很多。

案例11:
會長媽下午湯傷手,用姜膏塗,沒有起泡,也不痛了,幾分鐘的事

案例12:
昨晚幫一位大姐,手掌開裂,已經是很多天,來的時候痛得都不想說話了,說痛得感覺渾身無力,年年都裂,也不知道塗什麼好了,身體沒有其它毛病,我吸取上次教訓,感覺無力先讓她溫敷20分鐘,喝小口薑湯,因為我自己是熬差不多一斤,她第一次喝,就半小茶杯,然後全身按一遍,就頭部和枕骨下沿有痛點,其它沒痛點,再著重處理手部蚓狀肌,塗上姜膏,外面紅豆袋溫敷,半小時後感覺人清醒舒服,手指伸縮不痛,叮囑她回家繼續溫敷,送她一點姜膏,早上回報,手完全不痛了

13; 我右大腿骨折引發腳膝蓋風溼疼痛多年,最近抹姜膏包保鮮膜一個月了,完全不痛了,膝蓋也不會響了。有顧客脖子右邊長癬夏天癢的想把皮割掉它。一抹姜膏,他說太爽了,辣辣滴熱熱滴。[呲牙]有顧客上門來肩胛勞損按推原始點,抹上姜膏蓋上保鮮膜,顧客說好爽啊!整個上背部肩胛火辣火辣滴。回去了五六個小時都不捨得擦掉它。可敷八個小時溫敷。[呲牙]有顧客香港腳爛腳子,抹上姜膏,顧客說腳子好爽啊!像飄起來似的。等等,,很多很多的回饋。


神奇加強版高濃縮姜膏的奇效:1.對青春豆,劃傷,擦傷,割傷,刮傷,燒傷,燙傷,破皮傷口潰爛,有非常好的修復功效。2.對手背部,膝蓋,腳背,腳底,腳裸,譬部,腰背部,肩部,頸部,耳後原始點等小部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療效。3.對禿頭,內外痔瘡,混合性痔瘡,脫肛,腹股溝溼疹,銀屑病,皮膚病,皮膚癢,奇癢,富貴手,手裂開,手掌開裂,腳,膝蓋,風溼,類風溼疼痛,痛風,有神奇的效果。4.對去腫,消炎止痛,改善皮膚傷痕,術後消腫,消膿,鎮痛,淡斑,小兒水痘,奇癢,能促進幫助孕婦腰部肌肉放鬆+產後止癢,收斂皮膚,柔軟肌膚,美容美膚等功效。5.特殊功效:乳房有腫塊,乳腺癌康復有神效,對狐臭,宮寒,臭腳底,香港腳,爛腳丫,腳氣,有奇效。6:姜膏是家庭必備品,是每個家庭成員必備的必須品,而且姜膏就像暖寶寶一樣會持續發熱,對身體皮膚修復極好。姜膏不是萬能藥,只是一個助緣,重症原始點三寶要同時進行,才能是效果發揮的更好。

好消息;四處尋找原始點消耗品;有機姜粉,姜膏,乾薑,溫敷紅豆袋的家人有福了。親愛的原始點家人和平臺的粉絲們,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因為一直以來都不斷有粉絲和家人向本平臺詢問原始點用品,為了給大家提供方便,給大家提供物美價廉的用品,大家可以諮詢老師電話13414416103,加微信也可以。

相關焦點

  • 姜的應用與製作-濃薑湯、姜粉、姜粉泥、鮮姜泥
    姜的應用姜味辛辣,性溫熱。
  • 《原始點健康》姜的應用與製作-濃薑湯、姜粉、姜粉泥、鮮姜泥
    姜的應用   姜味辛辣,性溫熱。
  • 《原始點健康手冊第四版 音頻版+文字》(姜的應用)
    姜,味辛辣,性溫熱。因是居家常備之食物,又可外用,故為原始點醫學所推薦的一種常用熱源。本文介紹幾種常見姜品的製作及其應用。
  • 農村老人說「早上人吃薑,中午姜吃薑,晚上姜吃人」是什麼意思?
    昨天下起了小雨,淅瀝瀝的,溫度非常涼爽,可一不小心就感冒了,於是晚上弄了一大碗薑糖水,驅寒發汗,睡了一覺後,明顯舒服多了,這東西確實好用,姜不但能增強食慾,還能潤肺止咳,農村流傳一句俗話「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姜不但是生活中的一種調味品,如果利用得當,還有很好的食療作用,炎炎夏日,
  • 龍砂十大家之姜禮(姜氏世醫)
  • 蔥姜蒜田除草,這個成分不能少
    因辛醯溴苯氰在蔥、姜、蒜田能夠使用,引起各個除草劑廠家的重視。 三、蔥姜蒜田 辛醯溴苯氰在蔥姜蒜田使用,能有效防除灰灰菜、田旋花等惡性闊葉雜草,對蔥姜蒜相對比較安全,復配精喹禾靈或者高效氟吡甲禾靈,禾闊雙除
  • 識花筆記之聖潔的姜荷花
    姜荷花姜荷花名字來源於荷花,姜花科屬姜科,因為花形神似荷花,由此得名姜荷花。姜荷花姜荷花產自東南亞,屬於球根植物。但其實在花藝界,姜花的使用很廣泛,因為對姜荷花花莖線條及花苞個性的喜愛,在姜花的季節很多花藝作品中都會有姜荷花的影子,它給作品來的效果絕非僅僅是視覺上的,在精神層面上的提高也是不容忽視的。姜花在花藝作品中的應用是以鮮切花的形式體現的,為了延長它的觀賞期,應特別注意姜花花莖的強吸水性,注意勤加換水,這樣才能最大限度拉長姜花的觀賞期。
  • 霞姐這碗豬腳姜「夠姜」!
    生薑只用民眾本地姜豬腳只用土豬靚豬腳精挑細選好姜加上好豬腳靚姜醋沒得跑~🤭」「沒有什麼情緒是一碗豬腳姜治癒不了的!有的話那就兩碗!!!」雖然豬腳姜無處不在但並非每一碗都有家鄉的味道一碗做了二十幾年的豬腳姜從街頭就能循著香味找到店鋪
  • 邑姜
    邑姜是姜太公唯一的女兒,也是周朝第一代王后,這麼說,我們便知周武王與姜子牙的微妙關係了,他平時稱姜子牙為尚父,大概也出於此吧。  邑姜並非姜子牙與馬氏所生,而是桃花夫人所生,所以姜子牙也並非像封神演義中所說直到晚年也找不到老婆。姜子牙的兒子十幾個,惟有邑姜一個女兒,個個與他一樣聰慧又長壽。
  • 史上最全隔姜灸詳解
    關於隔姜灸,在古代應用很廣,早在明代的楊繼洲的《針灸大成》灸聚泉穴治咳嗽曾有記載:「灸法用生薑切片如錢厚,搭於舌上穴中,然後灸之」。之後張景嶽的《類經圖翼》中又提到用隔姜灸治療痔疾「單用生薑切薄片,放痔痛處,用艾炷於姜上灸三壯,黃水即出,自消散矣」。在清代吳尚先的《理瀹駢文》和李學川的《針灸逢源》等書籍中亦有關於隔姜灸的記載。
  • 吃薑沒有想像力,這個冬天就過得又冷又無趣
    而且作為調味料,姜也沒有辣椒、胡椒那樣擁有非常搶眼的味覺特徵,也談不上味覺依賴。 但是姜是味覺魔法不可缺少的一環,只有廚師知道,如果沒有姜,他將在廚房裡面對多大的困難。 甚至吃飯的人也要等到合適的時機,才能嘗出姜的味道。
  • 【關於姜】仔姜和生薑、老薑的區別是什麼?
    仔姜、老薑和生薑都是生鮮賣場常見品種一、仔姜和生薑的區別是什麼1、仔姜與生薑的來源不高
  • 姜的種類及用法
    ▲紫薑(仔姜)、去皮姜、老薑(乾薑)。小小的一片伏姜,學問大著呢!不同製作方法和不同種類的姜,分別應對這個季節,中老年人最常見的各臟腑陽虛問題。沒有專門品種叫伏姜,伏姜一般是用鮮姜切片或者榨汁後,裝入容器中蒙上紗布,於伏天太陽下晾曬後而得名。這種姜曬乾後,備冬季吃或直接吃。因吸伏天陽氣,伏姜格外辛辣,散寒效果非常好,夏天做了,冬天可以泡伏薑湯吃。
  • 卷耳 | 姜石猴
    四十歲往上的高陽人,童年是略顯蒼白的。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枚姜石猴卻一直沒有什麼變化,這份歡喜和期待才慢慢的褪色,再褪色,直到完完全全從記憶中消失---至少表面看來,是仿佛從來沒有出現過的那樣乾乾淨淨。只是那天,偶然在孝義河邊行走,看到兩個小孩子在河岸邊,擺弄一堆土坷垃時,這些記憶就忽然從身體的不知哪處鑽了出來,然後,怔怔的發了一會呆。
  • 姜,生薑的姜【漢字之美】「舌尖上的夏天系列」
    姜是得票最多的。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姜真的是夏天舌尖的常客呢。我是四川人,炒菜放姜是常態。北方朋友似乎不怎麼吃薑?不過,喝薑糖水,我是到北方才學會的呢。小兒對菜裡的姜甚有意見,每次不小心嚼到,都哇啦哇啦要扒拉出來。但也多次被我請喝薑糖水,從最初的無感覺,到後來覺得不好喝也能喝下去,因為有用。進入自覺階段,真好。
  • 書香|薑母
    N王清銘薑母,也就是姜,日常的調味品。我一直弄不明白,鄉下人為何把姜稱為「薑母」。番仔亡我之心不死,但我們自有對抗之辦法,就是在煮芋頭時加入薑母,食物之不潔盡去。堂兄感嘆地說,沒有薑母,估計我們早就被番仔用芋頭給滅了。
  • 仔姜肉絲
    ——《本草綱目》生薑是咱們老祖宗留給我們最好的除寒寶貝之一,老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 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吃,這個朋友們可以自行查一下。另,晚上也不宜吃薑。仔姜不同於生薑,要溫和許多。
  • 最夠姜嘅廣東人,喺點樣食姜?
    ,因為常有廣東人用粵語說:「夠姜你就xxx」,意思是:有膽量你就xxx圖源:咩漫畫但姜在廣東最常出現在廣東人嘴裡不是以「夠姜」這個名詞,而是作為一種食物頻繁的出現在廣東人嘴裡。雖然古語有云「冬吃蘿蔔夏吃薑」,但是廣東人幾乎每一次進食,都帶有姜,無論煲湯、炒菜、蒸海鮮、撈魚生、燜肉、焗飯、熬粥都有姜的蹤影。
  • 姜,夏日辛香
    文藝的主頁菌最近在看臺灣音樂人姚謙的隨筆集《品味》,並非時尚雜誌教你如何打造品味,而是分享生活上的小情懷小愉悅。有一篇叫《味道》,寫的是辛曉琪《味道》的創作靈感,並聊到生活中各種讓人喜悅的香氣。有一段「姜」寫得特別好,跟大家分享一下:對我來說這些香氣並不是為了要去除我生活空間裡的異味,而是因為那些香氣總讓我在這些空間裡有了自己更期待的生活感受。
  • 《姜食堂》姜食堂
    這次的姜食堂,社長吃的更多的食堂,從播過的幾期看延續了老羅一貫的風格,認真細緻,每個人都認真的在做,用心的在做,食材的準備,烹飪的過程,再到呈現給顧客,看了之後會感嘆,不愧是老羅的作品,當然也離不開其中每一個人的努力。用心做自然會得到好結果,期待今晚的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