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荊請罪之後,廉頗和藺相如結局如何?老師一定不會主動透露給你

2020-12-22 睿歷史

負荊請罪的故事從初中開始就收錄進課本了,情節很簡單,講得是藺相如在立下「完璧歸趙」奇功後,被趙王拜為上卿,位列趙國老將廉頗之上。然而,廉頗十分不服氣,甚至要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

面對廉頗的咄咄逼人,藺相如卻一再忍讓。後來連他的門客都看不下去了,紛紛提出辭呈,要轉投他人門下。而藺相如見此景,呵斥道「我連秦王都不怕,怎麼可能還會怕廉頗?秦國之所以懼憚趙國,是因為我和廉將軍,倘若我倆內鬥,豈不是讓秦國坐收漁翁之利?」

這話傳到廉頗耳裡後,他為自己因個人恩怨將國家安危拋諸腦後的行為感到羞愧不已,故而有了後來上門負荊請罪的故事。

負荊請罪故事的最後,廉頗和藺相如重修於好,按理說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而藺相如和廉頗這一文一武合璧後,趙國也理應迅速強大。那麼,歷史果真是按這麼發展的嗎?

非也,在趙惠文王執政期間,趙國或許還有這個趨勢。負荊請罪發生於趙惠文王16年,而在同年,廉頗帶領趙軍伐齊成功,一舉拿下山東六國之首的地位。其後,廉頗又於趙惠文王20年和22年裡再度伐齊、攻魏成功,趙國瞬間威震諸侯。其也成了當年阻止秦國東進的最大力量。

然而,趙惠文王走得早,他於公元前266年去世。而新登基的趙孝成王顯然不如他父親那麼有魄力,趙國的對外擴張一度陷入停滯。而此時秦國因採取了「遠交近攻」的戰略,拿下了不少城池,實力漸漸到了能和趙國平起平坐的時候。

終於,在公元前262年,一直對趙國虎視眈眈的秦國率先挑起戰爭,在趙國長平一帶集結60萬大軍,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時,藺相如和廉頗都垂垂老矣,而藺相如頑疾傍身,無法再隨軍徵伐,只能是廉頗獨自出戰。秦國當時勢頭正盛,反觀趙國,頗有些青黃不接的狀態。

廉頗當時對趙孝成王的建議是採取防守策略,然而趙孝成王卻犯起了嘀咕「父親在時你廉頗驍勇作戰次次大獲全勝,怎麼我上位了,卻開始慫了?」再加上秦國巧用離間計讓趙孝成王和廉頗關係進一步惡化,最後趙孝成王啟用了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作為主帥。

而長平之戰的結局我們也都知道了,趙國45萬大軍全軍覆沒,趙括也戰死在了戰場上。此舉讓趙國元氣大傷,其原本是諸侯中的一霸,迅速跌落神壇。

藺相如本就患有重疾,加上長平之戰失利的刺激,直接鬱鬱而終。而趙括死後,趙孝成王也重新啟用了廉頗,廉頗也不負所望,直接從燕國手裡搶來5座城池以助趙國恢復元氣。這之後,廉頗也被趙孝成王拜為相國。

然而,沒多久趙孝成王也撒手人寰。新上任的趙悼襄王無疑更加愚昧昏庸,他登基後第一件事便是解了廉頗的兵權,而那會廉頗正在和魏國打仗,一氣之下,廉頗便直接投奔了魏國。

也是因為廉頗一走,趙國徹底失去戰鬥力,成了秦國手裡的軟柿子。趙悼襄王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便派人出使魏國,一是看看廉頗還能否戰鬥,二是看廉頗還能否請回來。

遺憾的是,這名趙國使者是秦朝的奸細,他自然不會讓廉頗回到趙國。於是便編造了廉頗年老力衰,無法勝任將軍的謊言,最終廉頗的歸趙計劃也因此落了空。

而廉頗的晚年,雖然一直在其他諸侯國流浪,但他一直心系趙國。思鄉之情再加上鬱郁不得志,最終奪走了廉頗的性命。而在廉頗死後不久,趙國也轟然滅亡,趙悼襄王也成了秦國的階下囚。

可憐負荊請罪後,趙國本該走向強大,卻因一系列變故,最終消失於歷史之中。而本該擁有一番功業,名垂千史的廉頗和藺相如,都先後落了個鬱鬱而終的下場,著實令人嘆息。或許,個人命運之於歷史的無奈,便在於此吧。

相關焦點

  • 學過負荊請罪的故事,卻不知廉頗和藺相如結局?為何一個比一個慘
    在歷史課本上,我們學習過負荊請罪的故事。這個故事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史書中對此記載的也很簡單,「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這就是負荊請罪的原文,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故事值得我們學習。那麼歷史上廉頗與藺相如的結局如何呢?史記的出現讓後人對春秋戰國這段歷史有所了解,現如今的人們對司馬遷這個名字肯定是不陌生的。
  • 被世人廣為傳承的「負荊請罪」,在當今社會為何「變了味」?
    下面,讓我們走近去看負荊請罪第一人的風採。負荊請罪一詞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其中,廉頗和藺相如就是今天故事的主角。廉頗是趙國麾下赫赫有名的常勝將軍,藺相如則因在趙王和秦王的會面中維護了趙王的面子,被封為上卿。兩人可謂是趙國一個武中之王,一個文中之王。
  • 廉頗藺相如冰釋前嫌後如何了?終究是英雄遲暮令人扼腕
    廉頗和藺相如是戰國時期趙國人,趙惠文王在世時對二人十分重視。藺相如雖然是一文臣,果敢的氣度不輸武將,在澠池之會上給趙惠文王奪得了臉面和利益,事後論功行賞也不驕不躁,還十分有謙讓精神,沒有直愣愣的跟廉頗對上,省了趙惠文王不少事。
  • 童言無忌,老師又笑又氣,有沒有是你曾經的傑作
    只是老師想勸勸你,孩子,打牌的時候能不能不看綜藝節目?zǔ lán是什麼鬼?老師不讓看綜藝節目,那麼我們就來自編自演自導歷史劇吧。瞧瞧!負荊請罪後廉頗和藺相如似乎在飯桌上又要打起來,劇情跌宕起伏哦。早在一年級學拼音的時候,老師就對我有偏見,你看下面的圖,同學非要說小女孩在跳遠,而在我仔細觀察她的動作表情,且分析了她身後的那團黑乎乎的東西後,我發現了真相只有一個,那就是——小女孩在拉大便!沒錯一定是在拉大便!後面那坨黑乎乎的就是證明!!
  • 負荊請罪 | 聲音劇場
    | 負荊請罪◎時間:戰國時代◎地點:藺相如的府邸◎人物:藺相如(趙國的上卿)——奇奇              廉 頗(趙國的大將軍)——果果              韓 勃(藺相如的門客)——心兒
  • 廉頗、藺相如、趙奢等競相出將入相,趙惠文王成戰國中期一代明君
    田單批評趙奢用兵太多,影響生產,稱古代帝王用兵不過三萬就能天下歸附,你怎麼動輒就用兵十萬二十萬?趙奢就指出田單根本不明白天下大勢。古代天下分為萬國,都城大的不過三百丈,人多的不過三千家,這樣小的城邦,擁有三萬軍隊就可以縱橫天下。但是如今萬國已變成七國,每個國家都擁有數十萬軍隊,千丈的城、萬家的邑到處都是,三萬軍隊怎麼能解決問題?
  • 《史記》:千古名相藺相如
    在《史記》卷八十一《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講到了戰國時期趙國的名相藺相如的故事。關於他的故事,主要包括《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通過這三個故事,我們看到了一個不畏強權、有勇有謀、膽識過人的一代名相,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寬宏大量,始終以國家利益為重的一代名相。
  • 奇豆優秀班級作品展播 廣播劇《負荊請罪》
    《負荊請罪》故事簡介:澠池會結束以後,由於藺相如勞苦功高,為趙國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說:「我是趙國將軍,有攻城野戰的大功,而藺相如只不過靠能說會道立了點功,可是他的地位卻在我之上,況且相如本來是個平民,我感到羞恥,在他下面我難以忍受。」並且揚言說:「我遇見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聽到後,不肯和他相會。
  • 卓文君是否被司馬相如拋棄?卓文君最後結局怎樣?
    司馬相如拋棄卓文君說起司馬相如,小編相信大家並不會覺得陌生,這位才子,不僅寫的一首好詩,更曾經是朝中的要臣,權傾一時。但是司馬相如原來也是一個窮小子,他所得的成就與妻子有很大的關係。但是司馬相如曾經卻有意拋棄他的妻子。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負荊請罪的背後故事
    民眾千夫所指,不如靈導看你順眼。你只要向上級表達足夠的忠誠,下面的斥責怒罵只當清風拂面。」    繆:「這道理是從哪悟出來的?」    藺:「沒看過兩隻野獸打架嗎?鬥輸的那隻伏在地上搖尾乞憐,把全身最致命部位——脖頸大動脈送到對方的唇齒上,往往會被赦免一死。人也一樣,只要你把性命無條件地交給趙王,他也不會狠心處死徹底服軟的奴才。」
  • 藺相如「完璧歸趙」後,趙國發生一大事,極慘,老師可不會告訴你
    「完璧歸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為有名的典故,說的是戰國時期,趙國的藺相如帶著「和氏璧」,成功地從秦國返回的故事。人們在歷朝歷代的時間裡,也始終都是以此來形容一個人智勇雙全,而藺相如更是成為了智者的代名詞,不過若是我們知道完璧歸趙以後的故事,可能就會有一些改觀了。
  • 邯鄲歷史名人丨藺相如
    這樣既不會上當受騙,秦國也沒有藉口發兵,可以兩全其美。」這時,一直沉默不語的繆賢推薦門客藺相如擔當此任。趙惠文王於是緊急召見了藺相如。藺相如知道秦王善於欺詐,不可輕信,便說:「和氏璧是天下至寶,趙王令我把玉璧送來的時候,邀請各國使臣參加,舉行了隆重的送璧儀式。大王你也應該齋戒五天,在朝廷上舉行受璧儀式,並邀請各國使臣一同參加,那時我再把玉璧獻上,這才符合禮節。」秦王見藺相如柔中帶剛,有膽有識,認識到強取玉璧是不行的,只好答應了藺相如提出的要求。藺相如料定秦王不會遵守諾言,便派隨員裝扮成普通老百姓,將玉璧送回了趙國。
  • 大秦賦:負荊請罪能屈伸能伸,固守城池戎馬一身,戰國名將廉頗
    說到戰國時期的四大名將,大家一定非常熟悉,秦國的白起、王翦,趙國的廉頗、李牧。說起戰功此四人不分伯仲,秦國的白起,王翦也被大家熟熟稱為戰神,而趙國的廉頗、李牧也是趙國的定海神針。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廉頗這位神奇的人物。
  • 談起司馬相如,並不只有卓文君,還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藉助司馬遷的千裡眼,我們看見了胸懷遠大理想的少年司馬相如:「司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長卿。少時好讀書,學擊劍,故其親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學,慕藺相如之為人,更名相如。」父母隨口叫的愛稱「犬子」,用今天的話來說相當於「狗兒」或「狗子」,司馬相如卻聽不下去,毅然決然給自己改名「相如」,以及取字「長卿」。
  • 「大秦賦」裡藺相如去哪兒了?來邯鄲這兒就知道了
    廟院兩廊房建有藺相如紀念館。第一進院,叫做戲樓院,也叫前院。前院的第一座建築物,就是古戲臺。戲樓內牆上,一個大大的「和」字,體現了藺相如精神文化的內在核心。戲臺西側有南宋著名詩人範成大出使金國時拜謁藺相如墓碑刻詩:「玉節逕行虜障深,馬頭釃酒奠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