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三十而已》之後,《以家人之名》又成為一部爆款劇。
喜歡的人被不同於以往家庭劇的故事情節和演員的表演所吸引,不喜歡的人被劇中複雜的家庭關係擾了清靜,儘管有人不喜歡,卻依然未能阻止這部劇成為爆款劇。
家庭劇每年都有,而且不止一部,但《以家人之名》卻是近幾年來家庭劇中不多見的笑中帶淚的國劇。
它之所以能爆,得力於劇本的推陳出新,劇中以李海潮和凌和平組成的臨時家庭為故事背景,加入齊明月和唐燦這兩條副線,直面家庭教育以及婚戀等一系列現實問題,展開故事情節,留給人們許多的思考空間,這是原因之一。
第二,該劇不管是小演員還是幾個孩子長大後的演員都挑得很符合劇本的設定,除了宋威龍的凌宵表演上有些刻板之外,李尖尖和賀子秋從小到大的演員仿佛就是角色的從小到大,無論從表演到氣質都十分貼合角色。
第三,近年來隨著離婚率的升高,人們開始對婚姻和婚後的子女教育問題進行思考,有許多父母離婚時選擇不要孩子,而且離婚後不對孩子負責,自以為孩子不管誰養大都是自己的孩子,都會跟自己親,《以家人之名》以賀子秋的成長經歷擊碎了一些不負責任的父母的幻想——孩子誰養跟誰親,養恩遠遠大於生恩。
第四、通過唐燦和齊明月兩個家庭對孩子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對中國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提出質疑,從唐燦和齊明月父母的身上,可以看到很多中國父母的影子,包括凌宵、賀子秋身後的原生家庭,在中國千千萬萬個家庭中,總能找到相似的地方。
這部劇總體來說是一部非常有看點的家庭劇,演員的精彩表演給這部劇加分不少。
李海潮,說他有一顆金子般寶貴的心也不為過,他的博愛和善良是一般人沒有的,這個角色的閃光點就是人品好到沒法說,他的缺點是顏控,其實張老師不及賀梅的可能也就是顏值了,熱情、勤快、又有文化,而賀梅除了漂亮,又清高又自我,可李海潮就是喜歡賀梅的漂亮,哪怕她拿了他的錢一走十多年,李海潮對賀梅其實一直是念念不忘的。
塗松巖最令我動容的一場戲是子秋走了九年回家見到他的那場戲,他在廚房裡聽到了子秋的聲音,明知道是子秋回來了,但當他走出廚房門看到子秋的那一刻,依然無法掩飾內心的感動和思念,塗松巖當時的手舉在半空有些顫抖,與子秋四目相對時無聲勝有聲,這段表演父子兩個人都很走心。
凌和平,說凌和平是個醬油角色一點都不過分,可有可無,所以這個角色的設定本身也體現不出什麼演技來,當然,凌和平的演員也是一位資深的老戲骨,拿捏這樣的角色是信手拈來的。
陳婷,印象中楊童舒總演一些賢妻良母般的角色,這次算是一種突破,陳婷自私自利又喜歡抱怨,養出一個冷漠又陰鬱的兒子和一個暴躁易怒的女兒。
她既不愛凌宵也不愛小橙子,她愛的只有她自己。
賀梅,她有著溫柔又美麗的外表,纖瘦的身體裡卻藏著一顆不安分的心,她是鄉村文藝青年,守著清貧談富有的心態,不甘於現狀,想與命運鬥爭,但最終不得不向命運妥協,賀梅對浪漫愛情追求的破滅,其實正是該劇導演要告誡婚姻中的男女們關於婚姻的真諦。
凌宵,對他,我不想多做評價,一句話,以家人之名,行騷擾之實,他對李尖尖的愛情更像是一種從小隱藏到大的欲望,凌宵多虧是由李海潮教育大的,否則跟他媽陳婷一樣自私自利不會替別人考慮,他做事更注重的是自己的感受。
李尖尖,本是一個看起來神經大條實則大智弱愚的可愛姑娘,跟她爸一樣寬容、樂觀、善良,但是李尖尖在婚戀的選擇上並不理性,事實上凌宵並不是她的最優解,哪怕選擇燃也比凌宵強。
說到這裡凌宵粉肯定不樂意了,我來說說理由。
如果談場戀愛可能重的是感覺,但如果具體到婚姻就要看雙方的家庭了。
凌宵的媽媽陳婷除了自私自利不說,外加神經病,再加上凌宵還有一個蠻橫又自我的妹妹小橙子,李尖尖還沒結婚就被陳婷氣哭,更不要說結婚之後。
也許有人會說陳婷回新加坡了,離得遠就沒矛盾了,但是以凌宵的性格以及他呆在新加坡九年的經歷,陳婷只要一作妖,凌宵不可能不管陳婷,到時候就夠李尖尖受得了。
這部電視劇和童話故事一樣的爛尾結局太過溫情,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像陳婷那樣的人,車禍都沒使她改變多少,她又怎麼會無緣無故變好呢?
當然,還會有人說李尖尖跟凌宵過,又不跟陳婷生活,只要凌宵對她好就行。
那我們就來說說凌宵這個人。
為什麼我要用一句話來總結凌宵其人——以家人之名行騷擾之實呢?
凌宵在新加坡的九年中利用齊明月窺探李尖尖的生活,最後使齊明月誤認為他喜歡自己,而且回國後得知李尖尖有了男朋友,不由分說的命令李尖尖分手,他從始至終都將李尖尖視為自己的私有物品,做事根本不尊重李尖尖,粉絲們可能感覺有點霸道總裁愛上我的感覺,但是生活中真有這樣一個人不顧及你的想法突然消失九年,九年當中自己不主動對你表示關心而是通過你的好朋友窺探你的一切,他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他怕太主動了被拒絕受到傷害,他想保持一個高冷的形象以維持自己在李尖尖心目中一以貫之的高傲。
李尖尖從看到凌宵的第一眼就對他產生了好感,當然這種好感還不足以上升到愛情,但是這種喜歡仿佛已經有了某種異性之間的吸引,否則李尖尖屢次向凌宵視示好均遭凌宵冷臉之後,愛憎分明的李尖尖依然主動接近凌宵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李尖尖從小就明顯喜歡凌宵多,對子秋一者因為賀梅有可能成為自己的後媽,二者她本來也不怎麼喜歡小哥,後期她對小哥的感情是小哥不計回報的付出換來的。
凌宵的本性是自私的,佔有欲很強,從他不許子秋喜歡李尖尖一事就能看出來,為什麼你凌宵能喜歡李尖尖而子秋就不行?喜歡不喜歡也該由李尖尖說了算啊!
凌宵的性格很陰鬱內向,而且很多事情都瞞著李尖尖,他的自我保護意識太強,拒絕別人進入他的內心,他不會輕易向別人打開心門,哪怕是李尖尖。
從李尖尖作品被抄襲需要照片證明時凌宵的反應就能看出他極其陰鬱的性格,那張照片對李尖尖來說至關重要,但凌宵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弄沒了,後來由小橙子說出了真相——陳婷撕毀了照片,但凌宵始終都在掩飾自己所有的不好,這樣的性格,很難走進他的內心。
而子秋為了拿到相片,去求他最不願意提起的趙光華,並且一再由趙光華提條件最終拿到照片。
不要說他們有愛情,愛情這個玩藝像花火,燃起來的時候炫麗奪目,燃過之後一地灰燼,該有的黑暗一刻都不會少。
凌宵做戀人都不是個好戀人,更不要說做丈夫了。
也許有人說我偏向於李尖尖和子秋,我希望他們可以在一起,但事實上子秋對李尖尖的感情並不是愛情,而是兄妹情,如果不是莊北誤導,子秋自己不會把這種從小到大的親情誤以為是愛情。
從他告白失敗以後的表現就能看出來,只要李尖尖還叫他哥哥,哪怕拒絕他他也依然向以前一樣疼愛著李尖尖,而且對凌宵和李尖尖在一起的事實欣然接受,這足以說明他對李尖尖的感情根本就不是愛情,只不過,他太想真正成為李海潮戶口本上的一分子。
賀子秋是幾個孩子中最令人動容的一個角色,一者這個人物的設定本身讓人心疼,其次張新成以及小子秋的演員的演技太真實,讓人無法不為之落淚。
一個被自私的父母棄養的孩子卻遇到了再生父親李海潮,他用心盡他一生的所有,去報答養大他的李爸,哪怕親生父親出現時腰纏萬貫他依舊能不為所動,哪怕他知道媽媽拋下他是有隱情之後,他仍然情系養父,這是最符合人們心目中知恩圖報的一個人物,沒有半分猶豫和動搖,子秋說:我要把最好的,給從來不曾拋棄我的人。
他做到了。
他完美詮釋了養恩大於親恩的現實以及知恩圖報、愛憎分明的人品和良知。
其實凌宵的人物設定也很慘,但因為性格不討喜,加之宋威龍的表演欠缺層次感和深度,他只演出了凌宵的冷漠,並沒有演出凌宵內心的複雜情緒,導致這個角色非常單薄,單薄到感受不到他對李爸和凌爸的親情,只剩下陰鬱、冷漠和佔有欲了。
寫到這裡可能會得罪宋威龍的粉絲,我非粉非黑,不討厭宋威龍,沒有黑他的意思,以上所有是他所塑造的這一人物給我的直觀感受。
事實上小哥的人設缺點很多,衝動、執著有時做事欠缺考慮,遠不及凌宵冷靜,對人對事的洞察能力也不及凌宵,但是張新成用演技成就了這個角色,他的表演讓人不由得更想去了解子秋的內心,更希望有一束光去照亮他、溫暖他。
這或許就是演員的魅力吧。
可能論外表宋威龍應該比張新成更帥一些,但我更喜歡張新成,不為別的,只因為子秋比凌宵更豐滿。
齊明月,一個本來被母親規劃好未來的乖乖女最終為自己的夢想反擊,像蘇大強一樣對老婆唯命是從的爸爸,最終受不了母親的強勢離婚,像不像那些等孩子大了就離婚的夫妻?齊明月的媽媽告訴女人們——許多你拼盡一切的付出都是別人不需要的。
唐燦,這個開朗又活潑看似思想簡單,但最能拿得起放得下的女孩兒或許是比李尖尖活得更明白的人,傷仲永似的成長經歷,像不像我們在某音上被父母拿來賺錢的小網紅?最終耽誤了學業無法真正實現自己的演員夢,唐燦靠自己追逐夢想,自強自立但卻從不自輕自賤,我很喜歡這個真實懂事又勇敢的女孩兒,她更像是出身普通的我們的寫照。
這部劇的每個故事線都很有看點,我們從每個人身上都能找到生活的縮影,它的火爆是因為劇情緣自於生活,真實又動人,而且隨著劇情的推進,不斷地提出一個又有個問題留給觀眾去思考。
《以家人之名》最大的缺點就是結尾太過匆忙和溫情,陳婷的離開很不真實,相當於前面提出的問題在結尾處並沒有給出符合現實的答案,以粉飾的手法結尾是一種不負責任,或許這部劇寫成一個開放式結局更好,留下更多的現實問題讓觀眾去思考要好過大團圓,陳婷的離開,倒像是被現實教化的結果,但事實上,像陳婷那樣的人,在現實中只能通過被懲罰後方能覺悟,而無法以感化的手段使其發生改變。
賀梅和李海潮的重逢和結合,在現實中可能性為零,可能導演應該是心疼子秋了吧,給他安排了這樣一個最滿意的結局。
但賀梅那樣的人,遠走深圳狠心不管兒子,哪怕你坐牢也好,你在經濟上總不能一直不管不顧吧?心懷浪漫之人,不可能一個人過那麼久不結婚,結局是很突兀的,很多矛盾鋪了很多集,但解決矛盾的鋪墊卻寥寥一兩集,這樣的方式使這部劇有些虎頭蛇尾了。
但不論如何,這部劇仍是一部看點很足的劇,至少真實自然,沒有假大空之感,最驚豔的是三個小演員選得真好,整部劇的選角大部分都很貼合角色。
文章的最後,給所有的演員們點個讚,表白譚松韻和張新成,非常喜歡他倆在劇中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