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剪刀,一張紅紙,拿在54歲的錢響勝手裡,就像玩魔術似的,折折剪剪,一會兒工夫,一隻展翅飛翔的小鳥躍然而出,栩栩如生。
錢響勝(右)、錢政興(左)父子倆。圖片來源:宿遷日報
這幾天,錢響勝和兒子錢政興每晚都在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吾悅廣場房產集市上擺攤,現場製作、銷售剪紙作品,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觀看、購買。
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於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在我國,剪紙藝術源遠流長,北朝時期已經有剪紙作品流傳下來。南宋時期,已經出現了以剪紙為職業的行業藝人,有的善剪「諸家書字」,有的專剪「諸色花樣」。
錢響勝是宿城區蔡集鎮劉莊村人,宿城區剪紙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他10歲執剪,鋒破紙間,在40多年的剪紙創作中,將剪紙與傳統文化、鄉土民俗融於一體。他剪紙的題材十分廣泛,作品從人物、花鳥、山水、神話,到民間故事,都是他的拿手好戲。
錢響勝正在剪紙。圖片來源:宿遷日報
錢響勝的剪紙愛好源自於母親。他的母親會剪紙,村鄰誰家有喜事,常會請他母親剪紙,主要是雙喜、二龍戲珠、龍鳳呈祥、鴛鴦戲水、壽星、壽桃等喜慶作品。
母親剪紙時,錢響勝就搬個小板凳坐在旁邊看,邊看邊琢磨,一來二去也就學會了。有的時候,母親剪紙忙不過來,錢響勝還能幫忙剪幾下。
成年後,錢響勝外出打過工,也在家鄉做過小生意。無論何時,身處何地,他始終隨身攜帶一把剪刀,有空就剪一剪。
錢響勝善於觀察生活,看到喜歡的風景或物體,就默默記下來,回到家構思好,用剪紙的形式展現出來。
作品《吉祥福娃》。圖片來源:宿遷日報
2008年,為了迎接北京奧運會的舉行,江蘇省舉辦「迎百年奧運——江蘇省第四屆企業職工暨農民美術書法作品大賽」,錢響勝精心構思、製作的兩幅剪紙作品《喜迎奧運》和《吉祥福娃》獲得入圍獎。
2008年,他創作的剪紙作品《魚趣》入選宿遷市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美術書法作品展。
2015年,他的剪紙作品《霸王舉鼎》在全市手工藝品展銷活動中展出,獲得廣泛好評。
2018年,錢響勝母親生病住院,他在醫院照顧了半個月。母親病房裡有一位80多歲的老太太,老太太有5個兒女,但是老太太住院期間,沒有一個兒女來看望和照顧,老太太時常傷心流淚。
剪紙作品《孝》。圖片來源:宿遷日報
錢響勝見了心裡很不是滋味,他覺得中國的孝道文化還需要大力弘揚。於是,他回家後精心創作了一幅剪紙作品《孝》,希望天下兒女都能孝順父母。
剪了40多年,剪紙已經成為錢響勝生命的一部分。現在,他的兒子錢政興也喜歡上了剪紙,剪紙技藝在他家得到了傳承。(宿遷日報記者 汪學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