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正史所有文章全部原創,從不搬運。內容源於史料,從不戲說。寫作不易,認真寫作更不易,希望您能關注本號。您輕輕一個關注,一個點擊、一個贊、一個評論,就是對原創文字的最大支持!在此先謝!
商代對於用活人進行祭祀活動的熱衷讓現在的我們除了感嘆殘酷以外就只有震驚了。在位於河南安陽殷墟西北崗的殷墟王陵區,密密麻麻的整齊排列著2500座以上的祭祀坑,這還僅僅只是當時用於祭祀的一部分,還不包括殷墟宮殿區的祭祀坑,以及沒發現的。
商代自商王盤庚定都於「殷」以前,曾多次遷都,位於河南安陽的「殷」是商人最後一個國都,目前甲骨文記載的內容都是盤庚遷都到殷以後的事。即便如此,從已經釋讀出來的2000片甲骨上就已經統計出用於祭祀的活人達到了14000人以上,至於沒統計出來的、還有盤庚遷都以前的,整個商代到底用了多少活人祭祀,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那麼問題又來了,這些用於祭祀的活人來源都是什麼呢?當然不會是商朝自己的平民。商朝還屬於奴隸社會,所以奴隸也許就是一個來源,另外還有對外戰爭獲取的戰俘,當然了,奴隸也就是活下來的戰俘。那麼,用於祭祀的活人到底是奴隸還是戰俘?如果是戰俘,又是來源於哪呢?
專家們選取了部分祭祀坑內的人骨標本,進行了鍶同位素分析後發現,這些人都是來自戰俘,而不是奴隸。因為戰俘是抓來以後就殺掉的,奴隸則是在本地生活過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戰俘,兩者的鍶同位素指標是不一樣的。
另外,很多甲骨文卜辭裡,在記載祭祀祖先時,常常出現「十羌」「三十羌」「五十羌」「百羌」「三百羌」這樣的文字。而在挖掘的祭祀坑內的人祭屍骨數量,恰恰也經常是10、30、50、100、300這種成整數的數字,於是很有可能這些人祭就是來源於古羌人。
為了驗證判斷,專家先後去了古羌人活躍的區域,甘肅青海一代的「寺窪文化」和「卡約文化」遺址的墓葬內取出屍骨標本,經過鍶同位素檢測後發現,這些屍骨的指標竟然和殷墟祭祀坑內的人祭屍骨指標高度一致,於是基本可以斷定,殷墟內的人祭來源主要是對羌戰爭中獲取的羌人戰俘。
商場對外戰爭頻繁,規模也越來越大,主要的戰爭對象就是西面的羌人和東面的夷人。根據甲骨卜辭的記載,最大的一次戰爭,出動的士兵人數居然達到了十三萬人。卜辭還記載了商王帝乙在對「孟方」的一次戰鬥中就擒獲首領3人,俘虜士兵1570人,繳獲戰車2輛,盾牌180個,甲冑50個,可見當時的戰爭規模很大,以及雙方裝備的精良。
在不斷的戰爭中,商朝憑藉先進的生產力,在對羌戰爭中一直處於優勢,古羌人大部分慢慢融入中原文明,成為華夏民族的一部分。少部分羌人則被迫退居到西北甘肅青海一帶,慢慢演化成歷史上的羌人和現在的羌族。感謝閱讀,希望關注支持。
因為愛讀歷史……
所以我們目睹滄桑,我們經歷輝煌……
所以我們胸有溝壑,我們處變不驚,我們談笑風生……
和趣正史一起,去歷史中結識千姿百態的人,去經歷波瀾壯闊的事……
希望您能關注本號、支持本號,您輕輕一個點擊、一個贊、一個評論,就是對原創文字的最大支持!在此先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