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個文化大國,56個民族一個家,文化傳統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趣味,例如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藏族的酥油燈節等等,這些除了傳統節日外民族特有的節日,儀式不同,時間不同,但都十分有趣,而讓筆者特別感興趣的一個少數民族節日,就屬羌族的羌年了。
羌族,我國西部地區一個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絕大多數羌族人都是聚居在高山或半山地段,居住在寨子裡,少數羌族人居住在公路沿線各城鎮附近,會和其他一些民族的人雜居。他們有著自己特有的羌語,當然,漢語也是他們的語言。
羌族人有自己的小年,每年農曆九月的最後一天至十月初三這段時間舉行,節日裡,各家各戶會貼上對聯,為別人送上祝福,會用麵粉做成雞、牛、羊等形狀的祭品祭祖,還要拜牛王廟,祈禱牲畜健康無病疫;這段時間家人相聚,在邀上鄉裡鄉親,唱著歌,跳著「鍋莊舞」、「蘭壽舞」,飲著自家釀好的「砸酒」,觀看參加「推桿」比賽,載歌載舞,熱鬧非凡,甚是美好。但過這個節日的前提是:當年寨子裡不可以有成年人過世,否則當年只能過春節。
古羌人很崇拜牛、尊重牛,所以一直以來,牛是羌族的圖騰,在蘿蔔寨每年農曆的十一月十日,都會舉行祭山還願活動,隨著嗩吶聲,寨子裡的人圍著寨子行走一圈,祭祀誦經祈禱,許上五穀豐登、平安吉祥的美好許願,晚上,大家圍坐在篝火旁,吃完團圓飯,盡情的對歌跳舞。
除了這些,羌族人的傳統習俗你還知道什麼嗎?
羌族人的服飾在不同地區有些許不同,但他們都是穿著比較寬鬆的棉布或綿綢,男女都會包頭帕,年少年長穿著有別,年長的以單一的藍色為主,年少的穿著顏色多樣,佩戴多種做工精美的配飾;男女也有別,女性穿著較豔麗,佩戴銀牌、領花等多種配飾,男性的簡單,配上腰刀、菸袋這些即可。
羌族人的建築主體分為碉樓和碉房,以石砌築,堅固實用,外觀雄偉,一般建在向陽背風、有耕地水源的地段,冬暖夏涼。而他們的飲食以玉米、洋芋為主,蕎麥、各種豆類為輔,蔬菜種類多種多樣,肉類以豬膘肉為主,他們所吃的不就是現如今大家都在追求的健康飲食嗎?
現如今羌族的傳統習俗越來越少人傳承,現代的生活方式對它產生了太大的影響,很大青年人都不願學習傳統習俗文化了。處於瀕危狀態的羌族傳統習俗,你不決定來看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