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檔叫《乘風破浪的姐姐》的綜藝節目是相當火爆,30位30歲以上的女明星來參加這檔成團綜藝,為節目增添了十足的亮點和爆點。姐姐們大多已經擁有了自己的事業和家庭,隨著節目的熱播,每一位女藝人的家庭情況也被扒了個明白。
譬如52歲的伊能靜,破碎的原生家庭,糟糕的童年經歷,16歲出道,兩次婚姻,高齡產女……關於伊能靜這位女藝人,她的身上存在著很多的爭議點,但拋開這些不提,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她真的是一位好母親,她的兩個孩子,哈利和小米粒都被培養得非常優秀。
她總是能看到孩子的內在潛力,用鼓勵和引導讓孩子主動學習,沒有對孩子進行過多的約束,任他們自由發展,自己一步步的變得越來越優秀。
當伊能靜的大兒子哈利出現在鏡頭前的時候,很多人都感到了吃驚。哈利的入境是陪伴著她的母親一起在舞室練舞,他把舞蹈跳得非常完美,有力道,有節奏,遊刃有餘,甚至比他的母親伊能靜跳的還要好。
而在《乘風破浪的姐姐》這個節目上,伊能靜也說連這個初舞臺的舞蹈也是哈利親自編排送給自己的,我們可以看到鏡頭下的這個孩子非常的懂事,貼心,優秀,具有強大的實力和魅力。
雖然關於哈利這個小朋友網絡上也有很多的熱議,但是通過他的一些社交平臺,我們也可以看到他創作出的一些非常完美的藝術品。
他的藝術感是與生俱來的,但他自己卻又很有能力將這些天生的東西轉化為自己所有,並且將其變得更加精進,他的東西非常具有一種時代先鋒的美感,這是很難得的。
他有個性,但又不會使人厭煩,反而愈發擁有人格魅力。哈利這一切的成就其實都離不開他的母親伊能靜的教導,我們可以在其他的一些綜藝節目裡了解到,伊能靜的這種培養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在放手,利用孩子的「自我驅動力」,培養孩子的自我驅動性。
哈利曾經對伊能靜說:
「你用你知道的事情來告訴我,你怎麼知道你知道的就是全部呢?我的未來你又沒有去過!」
這句話敲醒了伊能靜,也應該給各位家長提一個醒。我們總是將自己的經驗套用在孩子身上,可不知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和目標。我們總是認為孩子還小而包辦孩子的一切,但實際上孩子是有自我能力的,他們的心中有火,有「自我驅動力」。
「自我驅動力」
「自我驅動力」是孩子的希望
卡萊爾說:「青春是人生最快樂的時光,但這種快樂往往完全是因為它充滿著希望。」對於孩子們來說,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其實都轉化成了「自我驅動力」。他們對世界充好奇和求知,他們願意探索,所以他們踏出自己的腳步追尋和嘗試。
他們在實踐自己的想法中得到快樂和滿足,滿滿的成就感加身。正是因為充滿朝氣和對未來的希望,所以這種主觀意識才能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願意做,願意接觸學習,與周遭互動,實現「自我驅動」。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我驅動力」?
1. 不溺愛,家長要學會放手
隨著計生政策等一系列社會原因,孩子的教育方式在這幾十年來受到了巨大的革新,物以稀為貴,在一家一兩個孩子,六七個長輩的情況下,孩子被寵成了家裡的「小公主」、「小皇帝」。父母長輩對孩子無意識的溺愛實際上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家長的包辦剝奪孩子體驗生活的美妙,也逐步瓦解著孩子的「自我驅動力」。
就像哈利對伊能靜所說的那一番話一樣,父母始終不能一輩子陪伴著孩子,參與孩子的未來,所以爸爸媽媽們請學會放手,讓孩子參與他們自己的人生設計規劃,讓他們自己擔負起自己的人生責任,實現自我的價值。給孩子自由,也是給自己自由。給孩子機會,讓他們可以隨心放肆、放縱,去嘗試接觸,跟隨著他們自己的內心和興趣,在「自我驅動力」之下不斷體驗、學習、成長。
2. 創造有趣的積極環境
讓家長們放手,並不是讓家長們在孩子的成長裡做一個旁觀者,冷眼相待,相反要時時關注孩子的狀態,恰當的時間要對孩子進行適合的調整,給他們積極的反饋,創造一個有趣的環境。
孩子在面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的時候自然內心驅動力十足,興致滿滿,但是當他們遇上的剛好是實際操作困難的事情的時候,孩子就會覺得自己被當頭澆下一盆涼水,多次打擊的積極性慢慢地就會轉向消極。所以爸爸媽媽們要多鼓勵,要引導孩子一步一步的來,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心境和環境。
陳安之說:「成功者,凡事主動出擊。」做一個被動的人遲早會挨打,所以爸爸媽媽們一定要好好地利用孩子的「自我驅動力」,培養他們的自我驅動性。讓他們愛上積極主動,主動接受,主動學習,主動挑戰,將主動權握在手裡,做自己的命運掌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