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出嫁女回娘家講究多,這三件事情千萬不能做,分別指的是啥?

2021-01-07 小馬話三農

今天是小雪節氣的第二天啊,天氣也變得越來越冷,農田中的農活基本上已經告一段落,農民也開始變得悠閒起來,進入到了農閒季節。每年在冬季到來後,很多在外打工的農民紛紛返鄉,農村中的結婚的喜事也會越來越多,農村又重新變得熱鬧起來。結婚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所以在農村中關於結婚的講究也會很多,比如已經出嫁的女兒再回到娘家時身份已經發生改變,三件在出嫁前能做的事情已經不能做,那麼分別指的是什麼呢?下面我們來看一看。

第一件事:大年三十不能在娘家過。在我國很多地區都有「大年三十不能見娘家的燈」的說法,意思是出嫁的女兒在大年三十晚上是不能在娘家過的。雖然在我們的認知中,大年初一才叫過年,但是按照以前的說法,從臘月三十開始已經開始過年。之所以出嫁的女兒不能在娘家過大年三十,是和以前人們男尊女卑的思想有關係。在以前,人們覺得女兒出嫁以後就像潑出去的水一樣不再是娘家的人,而是婆家的人,而過年時是全家人團聚的日子,因為出嫁的女兒已經不是一家人,如果再在娘家過年,就會影響到全家人的運勢,所以出嫁的女兒不能在娘家過大年三十。

第二件事,外嫁女回娘家不能和女婿同床。在我國很多地區都有出嫁的女兒再回娘家後不能和女婿同床的說法,而是要聽從長輩安排,女兒和母親睡在一起或單獨睡。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說法,還是和以前男尊女卑的思想有關係。在農村有「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的說法,人們認為夫妻兩個來家中借宿會影響到家庭運勢,因為出嫁的女兒已經不是自家人,所以也要和外人一樣,夫妻二人不能在同一間房子中過夜。

第三件事,外嫁女不能在娘家生孩子。眾所周知,在過去女人生孩子幾乎都是在自己家裡找接生婆接生,是不會去醫院生的。因為生孩子時要流很多血,在老一輩的人們看來,如果有人在自己家中生孩子會是很不吉利的象徵,再加上生孩子時還有可能發生意外,所以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所以人們認為出嫁的女兒不能在娘家生孩子為好。

在過去之所以會有出嫁女回娘家不能做這三件事情的說法,主要和以前人們有男尊女卑的思想有很的關係。但是隨著社會在不斷發展,人們的思想在不斷發生改變,如今男女關係已經平等,女兒和兒子在家庭中的地位一樣,所以很多老說法也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被遺棄。你們對這個問題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大家回復討論。

相關焦點

  • 正月初二有啥講究?出嫁的女兒為什麼大年初二回娘家?
    春節是我國最隆重最喜慶的節日,年俗多姿多彩,每一天都有著不同的講究,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習俗,呈現出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傳承。那麼大年初二有啥講究呢?一、回娘家正月初二這天,嫁出去的女兒要帶著丈夫、孩子回娘家拜年,俗稱「迎婿日」。這源於中國古代的祭祖習俗。自古以來祭祖是中國人的頭等大事,已經去世的祖先,每到年底就會從天上回到家中享受供奉,一般在正月初一回去。但是,如果家中有外人的話,他們就不願意回來了。
  • 出嫁的女兒三十兒回娘家倒黴一整年,無論啥時想回不能回才倒黴呢
    我們家有個講究,結婚後每年三十兒不能回娘家了,因為嫁出去了就要在自己家過年,如果回了娘家團員,就預示著會婚姻不幸福,可能會被掃地出門,也會讓娘家蒙羞,倒黴一整年。這個迷信的說法我從來都不信,我命由我不由天,如果因為出嫁回娘家就會倒黴,那我娘家自打我結婚後就是黴上加黴,因為基本年年我都是在娘家過的。
  • 習俗回門宴,帶著丈夫一起回娘家,都有什麼禮節和講究
    各位讀者大家好,這裡是」山中桃谷「,每日分享三農趣事,了解更農村資訊。中國地大物博,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習俗,就比如我們南北方的差異就很大,在飲食上,南方是吃米,北方是吃麵。但這個習俗,南北方都是同通的,那就是「回門」。女人結完婚要回娘家住七天,這叫「回門」。
  • 農村流行的新媳婦三天回門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回?有啥講究嗎?
    農村兩件大事,一是喪葬,二是娶妻。喪葬是送別先人,娶妻是迎接新人,兩件事同樣重要。既然如此重要,古往今來,關於娶妻和喪葬不誕生了很多規矩,這些規矩要能看不見摸不著,也沒有寫在什麼具體法規裡,但是一直以來,農村人都在認真按照這些規矩辦事。
  • 農村老人說出嫁女不能回鄉祭祖,有道理嗎?原來是這樣的
    在農村日常生活中,流傳著很多的風俗習慣,對人民的生活產生著深遠影響,這和農村特殊的歷史環境息息相關。當然好的傳統文化,值得大家去發揚,但是不好的習俗也應該破除,不能一味「守舊」。在農村生活的人都知道這樣一個習俗,就是出嫁女不能回娘家祭祖,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風俗呢?
  • 正月初二回娘家的由來
    正月初二回娘家的由來所謂回娘家當然是指已婚女兒帶夫婿孩子回到家裡給父母拜年
  • 在農村參加白事,這3件事很忌諱,一定不能做,免得惹主人不高興
    要說農民最在意的事情,那麼除了紅事應該就是白事了,紅事指的就是結婚一類的喜慶事,在農村這樣的事情講究的就是一個熱鬧。而白事指的就是喪事,這樣的事情就要特別的顯示其莊重性,在農村,辦理白事的時候有著非常多的規矩,也有很多的禁忌。
  • 年俗 | 大年初二回娘家
    回娘家有很多講究,比如帶禮物一定要帶雙數,不能帶單數,一般是四份,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時,還要再捎回去一部分。  回娘家只吃中午飯,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女兒回到娘家,如果家中有侄兒,當姑姑的必須要給侄兒紅包。  回娘家並不只是在大年初二,也有一些地方定在正月初三。
  • 女孩出嫁後回娘家你算是客人嗎?婚後回娘家風俗禁忌你知道多少?
    一起來看看~~~一、回娘家禁忌1.嫁出去的女兒回娘家不能跟老公同床睡。2.過年的時候不能在娘家掃地。【我身邊就發生過因為嫁出去的姐姐回家過年掃地然後弟媳跟她姐姐大過年的在那吵架.....我過年在我媽媽家也掃地了,我當時不知道然後長輩叫我不要掃,我媽聽到了說沒關係,咱家不信這個,嫁出去的女兒還是女兒嘿嘿】3.在娘家過年或十五的時候,晚上點燈前要回婆家,不能看娘家的燈。4.嫁出去的女兒久住在娘家對兄弟財運不好。
  • 農村白事講究多?什麼事情不能做?你知道嗎
    一個日日相見,相處聊天的人,憑空就從世界上消失,相信這是他身邊親戚朋友都無法接受的。雖然人死不能復生,但是它們永遠都活在最親近人的心裡。祭奠先人的方式有很多,特別是在人剛去世時,往往都會舉行一系列的儀式,不讓其悄無聲息的離開這個世界。
  • 為什麼回娘家要是正月初二?初一為什麼不能住娘家?
    回娘家每年正月初二,幾乎全國各地出嫁的女兒都在這一天回娘家,夫婿也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那麼結婚女子為什麼必須在初二回娘家?初一為什麼不能住娘家?下面讓我們共同穿越時光,解讀一下過年出嫁女回娘家的風俗。
  • 農村喪事有講究,這幾件事不能做,這是對死者最起碼的尊重
    農村紅白喜事是很重要的,都是要按照規矩來的,其實農村的喪事很講究,這幾件事不能做,這是對死者最起碼的尊重。來看看你了解嗎?如果說村裡有人去世了,大家鄰裡鄰居的總要去看望一下,去了一定要注意,不能說「死」這個字,很多時候在自己失去親人的時候,往往是很難接受的,這個時候要是說「死」字,那是對逝者的大不敬,所以我們通常會說去世,過世等詞語,這樣家人聽到心裡也會好受一點。
  • 農村老人: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孩子的「生辰八字」有啥講究
    導語:都說農村老人講究非常多,但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尤其對「生辰八字」的說法更有諸多講究,其中關於子時和午時的時辰俗語也有很多,有「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還有「男子要午不得午,女子要子不得子」等等,那麼孩子出生時的「生辰八字」有啥講究?雖說老祖宗留下的文化不一定全都受用,但我們可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正確的方式裝點我們的生活。
  • 清明節上墳習俗知多少: 女的不能在清明節上墳 是真的嗎
    一、清明節女兒能上墳嗎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等封建思想,導致清明節祭掃只能由男性參與,出嫁女是絕不允許回娘家掃墓的,因為除了對先人不敬,更重要的是出嫁女會「扯娘家的風水」。有三種情況,但是這都是以前的老黃曆了。
  • 俗語:「錢多不住東廂房,無錢不與娘家忙」老農民:不能不知啊
    俗語:「錢多不住東廂房,無錢不與娘家忙」老農民:不能不知啊俗語作為農村地區土生土長的文化,不僅有著博大精深的內涵,而且是字字珠璣,能夠發人深省。它們的由來,都是勞動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摸索出來的經驗,然後通過口語的方式表達出來,再經過多少代人的口口相傳,不斷的改良加以完善,就形成了這個獨特的民間文化系統。
  • 「人到四十,三不喝,三不去」,這有何講究?「三」分別指什麼?
    這句話有什麼講究呢?「三」分別指什麼?小編今天給大家講一講。俗話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一個男人到了40歲,是他人生重要的一個分水嶺。他從此有一個朝氣蓬勃的青年,開始逐步進入了成熟穩重的中年階段。不管在心智方面還是在身體方面,都會有一個較大的變化。在心智上,人逐漸變得現實和穩重,對各種事物的看法達到了一定的層次和深度,遇事會冷靜分析,不再莽撞。
  • 大年初二回娘家,說說咱的「娘家人」!
    大年初二這一天,我國民間有「走娘家」的習俗。嫁出去的女兒們,紛紛帶上禮物,領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和許久不見娘家的親人們一起,敘敘舊、聊聊家常。在這個特殊的日子,咱們就來說一說,中國人心裡的「娘家人」!姥 姥天下姥姥疼外孫,都與疼愛親孫子一般無二。
  • 小麥又到穗黃時,農村說的「麥梢黃,女瞧娘」,你知道啥意思嗎?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小麥又到穗黃時,農村說的「麥梢黃,女瞧娘」,你知道啥意思嗎?時下,北方農村的小麥穗已經開始發黃,也就是快接近了成熟的季節,在農村流傳著「麥梢黃、女瞧娘」這樣一句老俗話,每當小麥長到發黃的時候,農村的父母就開始盼望著女兒走娘家了。那麼這麥梢黃和女兒走不走娘家,這其中有什麼關聯性嗎?你知道這是啥意思嗎?
  • 大年初二回娘家習俗
    這一天中國各地漢族同胞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回家時要攜帶禮品,名為帶手或伴手。回娘家都是一種很有特色的漢族歲時風俗。你知道大年初二為什麼要回娘家嗎?大年初二習俗有哪些?大年初二禁忌有哪些?接下來就由小編一一為你解答吧。民間諺語說: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炒雞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壽麵。
  • 農村墓碑上刻字的講究:「故、顯、先、考、妣」,分別是啥意思?
    農村墓碑上刻字的講究:「故、顯、先、考、妣」,分別是啥意思?文/農夫也瘋狂天有不測之風雲,人也有生老病死,這是大自然的規律。古往今來,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普通的老百姓,都是無法擺脫生老病死這個鐵律的。不過這些碑文似乎也有一個固定的「模板」,其中最常見到的有五個字,即「故、顯、先、考、妣」,那其分別代表的是啥意思呢?這裡農夫逐一跟大家來說一說,由於各地的文化習俗不同,因此可能也存在不妥之處,如果有說得不對的地方,也請大家指出來,大家一起交流。首先是「故」字,很多墓碑上中間的第一個字就是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