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休、降薪、裁員……疫情後的醫護人員,或面臨的遠不止這些!

2020-12-22 醫脈通

導讀

疫情期間,大部分產業都是虧錢,醫院肯定也不例外,這也將導致醫生在今後的幾年內,或面臨更多的挑戰!

來源:醫脈通

作者:蘇沐

本文為醫脈通編輯撰寫,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近日,海外疫情仍在持續升級,越來越多的華人選擇回國,境外輸入病例呈現增長態勢。自2月26日,中國報告首例境外輸入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之後,昨天為單日最高。

但,國內整體新冠疫情已趨於平緩。

前段時間,在武漢解封前,4.2萬的援鄂醫護人員大部分已經平安到達家鄉,各地機場為他們舉行了「過水門」儀式,用民航界最高禮儀為「最美逆行者」接風洗塵。

3月20日,那個全副武裝和男朋友隔窗親吻的女護士,與男朋友領證了;

3月21日,支援湖北黃岡的山東醫療隊隊員也給兒子帶回來了黃岡特產——初中全套《黃岡密卷》;

4月3日,承諾「包做一年家務」的「最美情話男」也等來了援鄂歸來的妻子,而家裡卻多了一個掃地機器人。

一切是那麼美好,國難之時,短暫分別後的相聚又是那麼彌足珍貴。但張靜靜的愛人,再也見不到他的「白衣英雄」了,最怕一切向好時的悲劇。

也許,對於大部分醫護人員來說,疫情時期所受的待遇可能會是這輩子最高的規格,能夠得到全社會給予「尊重」與「理解」,或將會停留在疫情結束的那一刻。

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曾經表示,一線醫生在疫情期間每天工作16個小時,他呼籲疫情結束後,醫務人員也要恢復正常的生活。

而現實中,很多後疫情時代的醫護人員,又在面臨著什麼?

停 休

前不久,據某公司不願透露姓名的員工反饋:公司在2月份的時候,就開始了每周工作6天,且沒有任何補償的模式。

沒想到,這個不合理的要求也在醫療界出現了。

自1月份疫情在中國暴發以後,全國的醫務人員都投入到了「抗疫戰鬥」中。在湖北以外地區,雖然很多人被認為並不符合「一線醫務工作人員」的認定標準,但也會輪流在發熱門診和發熱病房值班。

眼看疫情好轉,終於可以回到自己病房,本想可以休息幾天,卻有人收到了醫院《關於「過緊日子保障運轉」的決定》:

1.本周起,取消雙休改單休(每周日休息);

2.從嚴審批公休假(非「抗疫衛士」不批);

3.合理壓縮小長假(儘可能不佔用工作日)。

「節假日全部取消,公休也沒了,加班加點很正常,不滿意的話可以辭職。」有人表示,這就是疫情後很多醫院的現狀。

曾經醫脈通對「中國醫生工作狀態」進行過一次調研,結果如下:

從醫生日均工作時長來看:45%的醫生每天工作約在8-9個小時,其次是41%的醫生工作時長在10-12個小時,超過12個小時的約佔8%,不足8小時的約佔6%。大部分醫生日均工作時長超過8小時。

從醫生的工作量來看:50%的醫生日均在30人以下,37%的醫生日均收治管理病人在30-60人之間,而日均管理患者大於60人的醫生總共佔13%,其中有4%的醫生日均管理患者超過100人。

從醫生的休息情況來看:37%的醫生覺得下班後非常疲憊,58%的醫生表示下班後有些疲憊,只有5%的醫生表示感覺還不錯。

白班、夜班、睡覺,對於很多醫務人員來講,這可能才是最正常的狀態,從開始臨床工作那刻起,就對「雙休」與「單休」沒有了概念,早已失去了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

由此看來,雙休變單休,取消休息日,一系列加班措施只會增加醫務人員的不滿,不但不能提高醫院的醫療服務質量,可能還會增加員工的辭職率,如此以來,更加得不償失。

降 薪

前段時間,「鍾南山院士掛號費1200元」和「張文宏主任年收入184萬」相繼登上了熱門話題,很多網友表示,不管是不是真假,他們值這個數字。

但幾十萬的醫務人員中又有幾個「鍾南山」和「張文宏」呢,美其名曰是「白衣天使」,但實際上不就是個打工族,還是低於所在城市平均工資的那種。

近日,有媒體報導了江西上饒鄱陽縣部分醫護人員抗疫一線補助被收回4200元,僅剩400元一事。官方對此回應稱,此前發放的是預支的臨時性補貼,根據新的文件要求,醫護人員在結束一線工作後的隔離期間,將正常發放工資津貼,但是臨時性補助將收回。

補助被收回,補助沒有到位,甚至是根本沒有補助,類似這樣的事件還有很多:

@凡仔:更加真實的是,作為急診,隱形的一線,在全院停診的日子裡,只有我們在堅持,診量多了一倍,最後績效還下降了。120接診人員,因為接診發熱患者都是免費,活比平時多一倍,錢卻比平時少一半,不給補助也就罷了,現在連平時水平都達不到。

@小晴要努力:孕三月至孕五月,近兩個月沒有回一次家,每天穿著隔離衣,每天都過得膽戰心驚,並且第一個月每天都是連續工作12個小時。每遇到一個從武漢回到發燒患者,我心裡都很害怕,每次都會和肚子裡的寶寶說,要和媽媽一起堅強。無法形容自己是如何度過的,每天醒來都盼望疫情快點過去。現在,沒有補休,補助退回……

@Forget Me Not:我和我的同仁們在醫院附近租了公寓,整整兩個月,那時候是因為醫院規定24小時隨叫隨到,而且是三分鐘到崗,為了能快速到崗,也為了相應國家號召儘量避免與家人接觸。後來出來文件說有補助,心想挺好,至少租房子的錢可以少花點,結果,我們不算「一線人員」,徹底被雷到了。

這兩天又有人稱,上海中山和瑞金醫院要給派出援助武漢的醫護人員,每人發放15萬,其真實性不敢肯定,但可以肯定得是:那些援鄂醫務人員的付出,絕不止這些。

本以為這次疫情,可能是提高醫務人員待遇和地位的轉折點,回到現實後,想想還是太單純了,短時間的閃耀並不能改變什麼。

裁 員

截至4月8日,52個國家和地區累計向世衛組織報告醫護人員新冠感染病例22073例。而由於缺乏報告醫護人員感染情況的系統性機制,相關信息迄今較為有限,全球醫護人員感染的實際情況可能更嚴重。

截至4月12日,美國的確診病例已超過55萬例,是全球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家。病例人數不斷增加,醫護感染人數也在不斷增加,而就在態勢這麼嚴峻的情況下,全美在新冠疫情爆發的第一個月就有約43000名醫護人員遭到解僱。

一方面是大量患者無法得到及時檢測救治,另一方面卻是急需人手的醫院大量裁員,他國的現象的確反常,不過我國的一些醫院也同樣採取了「裁員」的做法。

上海某三甲醫院醫生對醫脈通說:「春節長假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前兩個月的績效肯定是沒了,現在手術基本上都停了,三月份也沒幾個住院的。」

北京某民營醫院護士也表示:「我們現在還沒有復工,我們是預約制,外地患者比較多,再加上防護物資不多,醫院天天都在虧損,已經把退休的大部分員工都裁了。」

疫情的突然來襲,不管是公立醫院,還是民營醫院,經濟運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患者的就診需求明顯減少,醫療業務處於停擺狀態,工作量嚴重下滑,加上抗疫支出成本加大,很多醫院基本上是入不敷出。

據廣州艾力彼的調查數據顯示,2月份,受訪的316家醫院中,78.5%的醫院門診量與去年同期下滑超過40%,58.9%的醫院住院量下滑50%以上,56.3%的醫院手術量下滑超過60%,疫情期間,大部分醫院的業務營收下滑超過50%。

也有專家預計,很多醫院改革成果被迫倒退回五年前,還有一些醫院資金將斷流,業務更是難以開展,或將進入到一個惡性循環發展狀態。

疫情期間,大部分產業都是虧錢,醫院肯定也不例外,這也將導致醫生在今後的幾年內,或面臨更多的挑戰!

責編 | 蘇沐

相關焦點

  • 新能源汽車行業裁員降薪,採購人員該裁,還是該漲工資
    正常發薪水的新能源造車勢力還剩下幾家裁員和降薪,在2020年特殊的市場環境和行業背景下,似乎已成為了一個司空見慣的詞語,辛苦的職場人,似乎也都接受了這樣的安排,努力工作採購職業人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應該被波濤洶湧的裁員和降薪所淹沒,還是應該逆勢漲薪呢?
  • 疫情下的美國法律人:律考延遲,法學院關門,大律所裁員降薪…
    02各大律所降薪、裁員與其他的生產型企業不同,律所的第一大成本就是人的時間。一旦入帳少了,為了收支平衡,就會首先竭盡所能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最好的辦法——砍人!貝克麥堅時(Baker McKenzie)——降薪所有律師和行政人員降薪15%, 加拿大辦公室降薪10%,本年度停止漲薪。大成(Dentons)——降薪、獎金延遲律師和行政人員降薪20%,2019年獎金延遲至2020年4月。
  • 強制降薪變相裁員 DaDa英語怎麼了
    3月18日,DaDa英語有多名員工向北京商報記者反映遭遇不公平降薪、裁員,甚至被   不僅如此,「公司在我拒籤降薪合同和主動離職後,把顧問級別調成『小黑屋』,從系統內把我名下200餘名VIP會員全部調離,很多家長向我反饋,接到了DaDa電話稱我已離職,並多次收到公司警告郵件,這是脅迫員工籤署和變相裁員」,據劉老師透露,北京分公司離職人員不完全統計超百人,主要涉及課程顧問(銷售)、班主任等
  • 賣「問題口罩」、陷降薪風波,名創優品的疫情之困
    於是名創優品開始降薪、新增口罩類目、直播帶貨。沒想到,一系列的自救措施反而給公司帶來了接二連三的麻煩。有用戶投訴高價買到的口罩不合格、也有人吐槽直播中主播隔空罵網友、更有員工抗議降薪裁員,名創優品陷入了輿論漩渦。
  • 疫情持續惡化 美醫護人員身心俱疲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惡化,美國醫療系統正在面臨空前的壓力。在南加州等重災區,重症監護病房可用容量更是已經直接歸零。身體和精神的雙重壓力,讓許多醫護人員痛苦不堪。洛杉磯縣公共衛生官員 芭芭拉·費雷爾:醫院收治能力處於警戒線水平,我們的醫護人員(工作壓力)正接近極限。 新冠肺炎患者數量急劇增長,造成了嚴重的醫護人員缺口。仍能堅守崗位的醫生和護士,不得不連續加班,其中一些醫護人員從三月份到現在每天連續工作10小時以上。很多醫護人員已經身心俱疲。
  • 房企大裁員:調崗、縮編與減薪
    房企花式裁員去年至今,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不少公司都進行了組織架構區域架構調整。除了萬科、碧桂園、保利等龍頭房企之外,還包含了陽光城、旭輝、中梁、融信、藍光發展、正榮等不同規模梯隊的企業。整合調整後,多餘的員工可能會面臨被優化的局面。
  • 噠噠英語陷信任危機:裁員降薪、用戶退款無門 郅慧「百年名校夢...
    編者按:受疫情影響,在線教育行業迎來了一波發展浪潮,但作為知名在線教育企業的噠噠英語卻不太好過,一直被降薪裁員,退費難等消息纏身。今年3月12日,據界面報導,噠噠英語多位員工向其透露,該公司出現了不合理裁員的行為,崗位涉及銷售、網絡運維等多個部門,人數約在20人至60人之間。4月,經濟觀察報報導稱,噠噠英語近期發送調降薪酬的通知,如果員工不同意籤署降薪合同,則按照消極怠工或者曠工處理,而在多位員工看來,噠噠英語增設的條件以及做法是在變相裁員。
  • 肆拾玖坊踐行社會責任,不裁員不降薪、積極引進人才
    現如今,受到疫情的影響電商行業風起雲湧,發展快速,對於各個行業、各大企業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有的公司會選擇裁員減薪來維持公司,但是也有很多黑馬企業不裁員不減薪,還積極引進人才,它就是肆拾玖坊。
  • 關心醫護人員健康,康維德馳援武漢抗擊疫情
    近期,湖北省武漢市等多地發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全國人民的心,康維德也一直密切關注疫情發展。疫情的妥善處置有賴於醫護人員的健康。據了解,疫區醫護人員在診治過程中,因長時間佩戴防護用具會導致面部壓力性創傷,康維德出品的DuoDERM多愛膚超薄水膠體敷料可以有效應對這一危害醫護人員的情況發生,提升醫護人員的健康狀況和工作效率。
  • 關於58同城「變相裁員」我們了解到的真相是這樣
    微博上一位博主爆料,58同城已經開始裁員,比例為20%,並且部分員工停薪留職。此外,脈脈上也出現了許多相似的聲音。有媒體向58同城公關部進行求證,對方回復稱,「消息不實,目前公司的相關人員安排仍是正常的業務調整。」
  • 美國新冠疫情持續惡化 醫護人員普遍不堪重負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隨著新冠疫情持續惡化,美國醫療系統正在面臨空前壓力。據新冠追蹤項目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當地時間18日上午7時46分,美國因新冠肺炎住院的病例數超過11.4萬例,達到114237例。
  • 三立教育孫海牧:疫情加速OMO落地,決不無故降薪、無故裁員
    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教培機構可謂冰火兩重天。頭部的在線機構高歌猛進,底部的線下機構哀嚎遍野。一方面,松鼠AI這樣的機構用連續半年3.5折工資「救司圖存」,另一方面,新東方、好未來等機構卻加緊招兵買馬。對於以線下業務為主的教育機構來說,經歷陣痛迎接彩虹成為唯一選擇。
  • 「象王」與員工籤「臨時降薪協議」
    無數個失眠的夜晚,這些無法迴避的現實問題在她腦海裡反覆出現……然而,3月10日,146名員工卻收到了銀行的簡訊提醒,2月份的工資準時打到了每一個人的工資卡上。和22年以來的每個月一樣,未晚一天。他們的「復工難題」究竟是如何解決的?近日,記者走進了象王洗衣公司,在這裡,每一位員工都成為了這道難題的共同解答者。
  • 評論|遇到疫情公司就得裁員嗎?大義老闆守護員工也是守護公司
    楚天都市報評論員 徐漢雄浙江衢州老闆周寰原本開了一家網絡服務外包公司,疫情之後,公司現金流短缺。為了不裁員不降薪,他到杭州另外開了一家小餐館,通過餐飲掙的錢來給衢州的員工發工資。(據9月21日《錢江晚報》官微)周寰是衢州江山人,為一家電商招聘培訓客服人員。如今,公司有6名員工,疫情之後遇到困難,有人建議裁員或者降薪被周寰拒絕:「培養一個員工不容易,不能因為公司暫時遇到困難就裁員減薪,那樣的公司是沒前途的。」周寰決定再去找賺錢門路,在杭州開了家牛仔骨煲店,自己洗菜、切菜、收銀、打包,甚至燒菜。
  • 2020致敬醫護人員的話_共同戰勝疫情的句子
    以下是小編整理了關於2020致敬醫護人員的話_共同戰勝疫情的句子,希望你喜歡。  致敬醫護人員的話  1、致敬每一位堅守崗位、奮戰一線的工作人員和白衣天使,你們辛苦了!  2、沒有一個冬天不可以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我在上海,武漢加油!中國加油!期待春暖花開再相約!
  • 川普自家度假村大裁員,10餘處產業歇業,集團每天損失65萬美元
    4月17日,據環球網援引美國商業內幕網報導,受疫情影響,川普集團旗下度假村「川普國家多拉爾度假村」大規模裁員,約560名員工被辭退。截至本月初,川普集團僅在北美地區就解僱約1500名僱員、10餘處產業被迫歇業,集團每天營業額損失高達65萬美元。
  • 懷孕8個月的女員工,面臨降職降薪或辭退,人事:讓勞動部門介入
    懷孕8個月的女員工,面臨降職降薪或辭退,人事:讓勞動部門介入導讀:女性懷了身孕後多半會受到照顧,即使是一個陌生人,都會善待孕婦。有一些孕媽媽在懷孕期間還堅持上班,這非常辛苦,是為了讓家庭多一份收入,對於這樣的孕媽媽,希望用人單位能夠多加照顧。
  • 第一批降薪的員工怎麼樣了?面對降薪調崗,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
    受疫情影響,今年的開年有點不一樣。對於個人來說,經歷了一場生與死的考驗;同樣對於企業來說,也是一場生死存亡的驗證。在這場疫情寒冬之下,中小企業步履維艱。為了生存,不少企業採用降薪、裁員的方式渡過艱時。不過,特殊時期,降薪、裁員的花樣也越來越多。企業要縮減成本,但也要面子,所以玩的最多的一種,就是自願降薪、調崗裁員。
  • 凍薪裁員,只是為了公司「利益」,1萬多員工會何去何從呢?
    本來應該大銷的這些零食,在這個特殊年裡也遭遇了滑鐵盧。很多品牌都遭受了衝擊,銷量上不去,公司收益堪憂。疫情下,不僅僅是零食行業,全國各個行業都遭受了重創,中國像是被按下了暫停鍵。有消息傳出,為了維持企業的生存,很多企業做出了裁員降薪減少人工成本的決定。但是更多企業更多看重人文情懷,並沒有在疫情下艱難的時候採用這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