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冠中:美盲暴露得不是不懂藝術,而是虐殺藝術

2021-02-14 寫生啦










來源   中國美術


今天中國的文盲不多了,

但是,美盲卻很多。

如今的許多成功人士,

包括企業家、媒體人、白領等,

他們在各自的領域想必都很出色,

然而,遺憾的是很少有人懂得藝術和鑑賞。

這些現象的屢見不鮮,

其中暴露的不是不懂藝術,而是虐殺藝術,

是沒有文化的魔幻現實主義。

——吳冠中

吳冠中  《雙燕》

吳冠中說:「今天中國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現在很多人窮,窮的不是物質,也不是文化,而是審美。沒有恰當的審美,生活將變得粗俗不堪,無聊至極。越來越追求實用化的背後,伴隨的是無趣的人生和創造力的枯萎。木心說:「沒有審美力是絕症,知識也解救不了。」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吳冠中  《獅子林》

當今藝術的收藏如火如荼,大量資本趨之若鶩。但是,對於藝術收藏的不斷升溫,投機者又想從中牟利,怎麼辦?那只有看結果了。比如,看頭銜、看獲獎,尤其是看國外的頭銜與獎項。許多人不一定知曉國外各類獎項的奧妙,但是,冠上羅浮宮的名頭,很容易被忽悠了。


吳冠中  《春風又綠江南岸》

因此,那些出不了名的且不安分的偽劣藝術家們,想方設法地去羅浮宮參加展覽,如果有機會可以在羅浮宮買個金獎什麼的,回到國內或在朋友圈裡一定是可以忽悠的,畢竟懂行的人不多。這是另一個市場,一個不正常的市場,無知者所提供的市場。


吳冠中  《故鄉》

我們如何能夠尊重藝術?美國財閥洛克菲勒不懂藝術,但是他尊重熱愛藝術的家人以及通過相關專業團隊的管理與決策,使美國自1929年以來,有了第一家收藏當代藝術作品且聞名世界的紐約MoMA藝術博物館。洛克菲勒尊重藝術並且有智慧。

吳冠中  《太湖泊舟》

曾經德國藝術家博伊斯的理想,人人都是藝術家的願望,今天差不多已經實現。你若有勇氣欺世盜名,你就是著名藝術家;藝術如此發展下去,門檻終將被踏破。

吳冠中  《海濱石》

美盲比文盲更可怕。這句話既是藝術家們對社會的不滿和鄙視,也是呼籲社會關注下一代的美育教育。不會審美的教育是沒有未來的,美育和文育應當是兩條腿走路。而在唯有分數論英雄的當下,美育應當如何立足?


吳冠中  《江南水鄉》

五歲時,我們為了捉一隻蝴蝶,而跑了兩公裡的稻田。十歲時,我們為了一支冰淇淋,而問遍了大街小巷的商店。十七歲時,我們為了一個喜歡的人,而傾盡所有飛往一個陌生城市。但現在,有人叫我們去看年少時渴盼的海,我們卻說:海就在手機電腦裡,還跑去看海乾嘛?

吳冠中  《水鄉》

我們越來越喜歡說一句話:「湊合湊合得了!」湊合的工作,湊合的婚姻,湊合的朋友……我們湊合著生活,別人也湊合著給予評價,我們的周圍就這樣被「湊合」包圍。

吳冠中  《黃山日出》

出於自我美化的本能。我們還發明了一套價值體系,來肯定自己的生活。「關上燈都一樣」,「跟誰過不是過」等等。我們輸給了眼前的苟且,還用否定遠方來尋求安慰。看到別人登山,我們不是敬佩,而是否定:「上去幹嘛,上去你也得下來。」「有這工夫,不如去看個電影。」「珠峰上的風景,畫冊上也有。」我們就這樣成了美盲,失去了欣賞美的能力。


吳冠中  《江南春》

我們通曉天文地理,明白月球帶來的每次潮漲潮汐,卻再難有機會去和自然親密接觸。感受造物主的美,一個熱愛生活的人,絕不吝於由內心發出對美的感受與共鳴。道家愛美,愛的是物我一如,它追求心靈的自由流動,所以把自然美視為最高境界層次。

吳冠中  《涼亭觀魚》

掃除美盲比掃除文盲更重要,因為儘管我們沒有東西可以再失去了,我們還可以再創造。所以音樂和美術的基礎教育,可以給下一代打下很好的美學基礎。

吳冠中  《不爭春》

人活著的意義在於享受生活,如果活得太實用太沒趣,便失去了生命的意義。美學家張世英說:「人生有四種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審美境界。審美為最高境界。」所謂審美境界,就是要審美地生活,就是要活得美。

吳冠中  《鸚鵡天堂》

要想活得美,首先要懂得停、學會慢。找個地方發發呆,居然抬頭望見了滿天星鬥。清晨推開窗,寒意料峭,卻聞到了遠山木葉的芬芳。一慢,我們的生活就會立刻美起來。想活得美,就要懂得製造儀式感。儀式感對於生活的意義在於:它能喚醒我們對內心的尊重,因而去尊重生活。我們之所以覺得生活無聊無趣,往往就是因為缺少了這份儀式感。要活得美,就要用心發現生活中的小確幸。

吳冠中  《江南園林魚之樂》

真正的幸福,不一定要去做驚天動地的事,而是守護自己的純真之心懂得發現生命中的小美好,把每天的日子過成詩。







芥子園 

《芥子園畫譜》成書於清代,自此便風行了300餘年,毫不誇張地說:它是藝術名家的搖籃,可以快速培養藝術修養。

 

《芥子園畫譜》自出版三百多年以來,不斷拓展出新,歷來被世人所推崇,為世人學畫必修之書。在它的啟蒙和薰陶之下,培養和造就了無數的中國畫名家。

近現代的一些畫壇名家如黃賓虹、齊白石、潘天壽、傅抱石等,都從《芥子園畫譜》邁出了畫家生涯的第一步。稱《芥子園畫譜》為啟蒙之良師,一點也不過分。

 

齊白石把《芥子園畫譜》當做自己的啟蒙老師,他的回憶自述說,借來的書,用松油柴火為燈,一幅一幅的勾影。足足畫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園畫譜》,除了殘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釘成了十六本。

齊白石

《芥子園畫譜》施惠畫壇300餘年,育出代代名家,可謂功德無限。何鏞稱此書「足以名世,足以壽世」,然也。

然而,300多年前的教材,在瞬息萬變的今天,是不是已經過時了?

這個問題,由著名藝術家、現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徐冰先生來回答再恰當不過了。

徐冰2010年完成的《芥子園山水卷》的靈感,

就是來自於這本古老的教科書。

徐冰認為,這本書是中國繪畫的精華與濃縮,最代表中國文化和藝術核心,他說:

《芥子園畫譜》就是符號的字典。

它收集了各種各樣的典型範式。人分幾群,獨坐看花式、兩人看雲式、三人對立式、四人坐飲式:一個人是什麼姿勢,兩個人是什麼姿勢,小孩問路是什麼姿勢,都是規定好的。

所以,藝術家只要像背字典一樣記住「偏旁部首」、再去拼接組合描繪世界萬物。

中國畫講究紙抄紙,不講究寫生,過去都是靠臨摹,到清代總結出來,這些拷貝的範本分類、細化,變成一本書。

這就是為什麼《芥子園畫譜》是集中了中國人藝術的核心方法與態度的一本書。                                                                                           」

在康熙年間,《芥子園畫傳》原版初集就已稀貴如金了,常人難睹其真容。清末時,芥予園舊版已毀廢,直至上世紀七十年代《芥子園畫傳》初集首次在海外被重新發現。

山水卷畫論部分《畫學淺說》首頁,

字大行稀,絕對不用擔心看成近視眼。

書中較為系統介紹了中國畫的基本技法及繪畫、品畫的基本技藝。繪畫基本技巧介紹科學合理,淺顯明了,使初學者易領會、易臨摹。

畫譜內容豐富,薈萃中國歷代著名畫家模仿作品,為中國畫初學者最寶貴之畫譜寶庫。故此畫譜問世三百多年來,風行於畫壇,至今不衰。

對此傳世珍寶,我們竭盡全力,重新編輯出版了這本《芥子園畫譜》線裝彩頁版,希圖將其精髓盡現於您眼前。

全書主要分為初集、二集、三集三部分,囊括樹譜、山石譜、人物屋宇譜、梅蘭竹菊譜、花卉草蟲翎毛譜之精華內容。除此之外,並附中國畫的繪畫技法、各名家畫論及經典畫作於其中,以饗讀者。

《芥子園畫譜》深入淺出,循循善誘,令人讀之如醍醐灌頂,頓開茅塞。

芥子雖小,可納須彌山。

《芥子園畫譜》的影響力猶如這枚小小的種子,攜帶著能量,飄散在各處,在每一個人心中種下一座須彌山。

《芥子園畫譜》是一套世間少有珍藏的藝術品;同時也是零基礎學者的入門教科書。不管是拿來欣賞,還是作為繪畫入門的書本,大家都應該看看這套書。


(點擊圖片可見大圖)

(點擊圖片可見大圖)

(點擊此行文字查看更多圖片細節)

《芥子園畫譜》

手工線裝彩色仿宣套裝全集共4冊

  無憂購買:

1、全國包郵,貨到付款,敬請放心購買;

  2、7天內無理由包退,15天內包換;

  3、如果收到的物品您不滿意,可聯繫寄件人處理。

  購買方式: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或長按識別二維碼),填寫姓名、電話、收貨地址即可下單,這邊會儘快發貨,貨到付款。

相關焦點

  • 吳冠中:你「畫得像」,但這不是藝術!
    吳冠中唯願作品能抵得上牛肉我長期寫生水田。有一次從水田中觀望四周田埂線的組織,很入畫。林風眠就將西方的現代感和中國的傳統結合得很好。你只有看完西方的大師原作之後,才能和我們的民族藝術有個比較,只有比較和交流後,才能真正成才。
  • 吳冠中語出驚人:藝術活動就跟妓院一樣
    吳冠中:能夠提供好的服務,主事者人品要好。現在掌權者都是辦活動的人,很麻煩,他懂一點藝術,可總搞政治。如果他完全不懂藝術,人品好,對藝術家反而很客氣。  畫院應該養作品,畫家可以流動。魯迅講過,政治與藝術是矛盾的。趙丹講過一句,管得太具體,文藝沒希望,以前罵他是放了個屁。  權力都在外行手裡,他們拿了這個權力瞎搞,不是現實主義的都是洪水猛獸,統統被打倒在地。  記者:新中國美術史基本是由「央美」和「國美」的兩個派系構成,它們之間的差異在哪裡?
  • 【中古陶秋拍】吳冠中的民族藝術——水牛圖
    今天看來,雖然離吳冠中提出「藝術形式美」的認知已經過去了數十年,但文化理念的形式化傳播似乎在現在具有了更加進步和現實的意義。形式語言具有超越國際、超越多元文化的通約性,人們在對不同民族形式語言的解讀上所付出的理解成本和學習代價,比理解和消化任何一種非形式語言都要低得多。吳冠中的藝術堅持,就像是從兩個方面做出的溝通中西文化的努力。一方面是油畫的民族化,這是對外來材料語言的消化和吸收,另一方面,在油水轉換之後的形式化主張和實踐,則像是致力於使中國藝術材料和語言走向國際社會。
  • 我所認識的吳冠中 ——追憶吳冠中藝事
    原來是坐在車上的速度,視覺上的運動,把外景美的點濃縮了,下了車後這些美景分散了,你找不到了。這點說明:你要去寫生,要去創作,你就要把美的點濃縮在你的畫上,就是說,要學會畫面的構成,不是如實的去畫一個點,要學會組織畫面」。他還說「有時睜大眼睛看不到美,閉上眼卻發現了美」。他是如此生動地講清楚了藝術創作中的物我關係。這可能就是他很重要的創作體驗吧。
  • 鳳凰藝術 | 藝術創意養成記: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一隻普通的口罩,也可以通過藝術創作展現出獨特的美。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蔡元培認為,藝術教育的目的在於陶養人的感情,認識美醜,培養高尚的興趣、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藝術從來不是藝術本身,而是整個人生觀。
  • 吳冠中:這幫流氓藝術家,我就是看不慣!
    而對於藝術院校的教師,吳冠中照樣批評得不留情面:「現在很多大學老師不稱職,一定要毫不客氣地淘汰。大學之大,不在於大樓,而在於大師。吳冠中 福娃吳冠中說,藝術的冬天考驗著一個人是不是真正熱愛著藝術。如果真愛,就不會放棄。苦難和坎坷是孕育藝術的土壤。感情壓抑到一定程度才會爆發。那才可能會有好的作品。平淡的人生,平淡的情感,不能出藝術。
  • 吳冠中:風箏不斷線
    吳冠中在晚年享國際大名後,就曾經批評徐悲鴻:「他可以稱為畫匠、畫師、畫聖,但是他是『美盲』。吳冠中在美院教了兩年,文藝整風來了。他展示過的西方現代美術作品,成了把柄。上課時,學生對他依舊熱情,小組會時,卻不斷有人遞紙條,狀告他「放毒」,有資產階級文藝觀,是形式主義。無論如何二人最後還是分道揚鑣了,最終他在1953年離開了中央美院。
  • 畫家吳冠中作品收藏鑑定 吳冠中油畫拍賣成交價交易出售價格
    相對於前一年所作的《留得江南舊畫圖》,吳冠中多用畫刀形塑出粉牆的厚重肌理,如同承載歷史的重量與文化積累,粗獷的乾擦筆觸與塊面之間繁密的堆迭,營造了富於量感的結構形式。當然,風景的美、生活的美,只能被那些善於發現美的眼睛所看到、被那些易於感知美的心靈所體驗到。沒有發現美的眼睛和感知美的心靈,即使是藝術家,也會對這些美景漠不關心、視而不見。吳冠中是善於在生活中發現美和表現美的大師,在其坎坷而又多彩的藝術歷程中,發現美、表現美是貫穿其始終的藝術理想。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境或是磨難,都沒能改變他對藝術、對美的執著追求。
  • 鬥士 吳冠中
    品味生活美學,雲起藝術一直在您左右。點擊題目下方 雲起藝術 ,一鍵關注吳冠中是中國美術界有名的「鬥士」。
  • 吳冠中:真正的藝術家都是在苦難中成長的
    吳冠中認為:「燒畫是很平常的,因為我的畫唯一的標準是藝術質量,作品如果表達不好,一定要毀,古有「毀畫三千」的說法,但我認為那還是少的,這也說明真正的藝術是不易成功的。」外人眼中的吳冠中,是一個敢於直言,敢於拆穿,始終保持稜角和態度的藝術家。
  • 趙無極吳冠中稱他為師傅,一幅畫賣800萬,卻鮮為人知
    一說到抽象派,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大概就是看不懂系列,抽象派是二十世紀在西方興起的藝術流派,可中國的抽象派,很多人可能並不了解,甚至當我說起吳大羽這個名字時,很多人會一臉疑惑的問:吳大羽是誰?這個問題恐怕只有長期關注中國美術史的專業學者才能講得明白。
  • 不遇朱德群,就沒有畫家吳冠中
    作者:劉震風今年是旅法藝術家朱德群誕辰100周年,恰巧去年也是吳冠中誕辰百年。對於這兩位藝術大師,許多人知道他們都畢業於杭州藝專,都留學法國,畫還都賣得很貴。但實際上,兩人的羈絆遠比這更深,甚至可以說,若不遇朱德群,就沒有畫家吳冠中。
  • 王厚祥:書法家不是在寫字,而是書寫漢字的藝術美
    在一次訪談中,著名狂草書法家王厚祥說了這樣一句話:「一般人寫字寫得讓人認識就行了,而書法家也是在寫字,但他們是在寫美。」這句話當中有兩層意思,一層是,一般人還是書法家,他們都在寫字,誰都離不開漢字的書寫。
  • 藝術收藏新勢力:何超盈 | 封面人物
    ▲  何超盈與母親梁安琪何超盈從小到大都被這些美的收藏品圍繞著,深受薰陶。很自然地,大學時她選擇了香港大學的藝術系,在那裡接受了更加系統的藝術教育,豐富了藝術知識的儲備。其實父母給孩子的最大財富,不是金錢,而是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說何超盈遺傳了父親何鴻燊的藝術細胞,那她母親梁安琪則教會了她做人要勤奮的道理,「成功的人一天不應該只有24 小時,要擠出更多時間做有意義的事。」
  • 楊梅紅繪畫大師課|給孩子不一樣的藝術創作
    少兒美術之花是我們這個時代社會最為動人最為鮮活的花朵,它不僅值得我們欣賞,更能啟發推動我們用向善向美的心靈去擁抱人生。 未來是一個創造力與藝術能力當道的世界,從小缺乏審美的眼光,孩子將無法擁有強大的競爭力。
  • 名家吳冠中,曾放言100個齊白石比不上一個魯迅,他的畫如何?
    吳冠中的畫作,在藝術市場中屢次拍出高價,備受稱讚的《交河故城》曾拍賣出4070萬元天價,創下新高。在蘇富比藝術晚拍中,他的另一名作《魯迅故鄉》,以3400萬港元落槌。吳冠中十分推崇魯迅,「要做一個有脊梁的中國文人」,他對此深以為然。他曾這樣說:「一百個齊白石抵不過一個魯迅,齊白石少幾個對於這個國家關係不是很大,但沒有魯迅,這個民族的心態就不行。」後來他又說:「魯迅我是非常崇拜的,我講過一句很荒唐的話:100個齊白石比不上一個魯迅。
  • 吳冠中和朱碧琴的愛情故事
    點線迎春  油畫  73 ×54cm  1996 吳冠中他用苦難和才情醇就了他橫跨中西的藝術,用赤子之心為我們尋找到了這個時代的美。 吳冠中為妻子朱碧琴畫的老年時的肖像他年輕時曾苦惱於她不懂藝術,少有精神上的溝通和交流。
  • 吳冠中「美麗的誤會」
    吳冠中(資料圖)戊子(2008)年除夕,年夜飯剛端上桌,電話鈴突然響了。我拿起聽筒,電話那頭傳來:「新年好。是張昌華先生嗎?」聲音很陌生,而且蒼老、沙啞。我連忙說「是」,隨即忙問:「請問,您是——?」對方說:「我是吳冠中。」一聽是吳冠中先生,我頓時有點惶恐不安起來。
  • 《震振震》| 科學與藝術
    在我看來,這是中國繪本界裡,科學與藝術一次完美的融合。從斯佩裡博士的「左右腦分工理論」來看,科學和藝術似乎並無關聯,科學嚴謹而藝術隨性,藝術感性而科學理性。今天中國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吳冠中幸好,吳修玲在偶遇《震振震》後,完成了這次藝術途中的出走,擺脫了藝術那頂高帽,掙脫了藝術品市場動輒四五位數打底的鉗制,走向了大眾。類似的出走行動,實在是應該在中國的藝術家的圈子裡多多益善!
  • 吳冠中:這幫流氓美術家,我就是看不慣!
    他認為美院教的那一套,是培養畫匠而不是藝術家的,一些美院大量招生,都是為了錢!吳冠中說:「對報考美術學院的學生,老師和家長應該給他講明利害,學美術等於殉道,將來的前途、生活都沒有保障。學畫的衝動澆不死,這樣的人才可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