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美術
今天中國的文盲不多了,
但是,美盲卻很多。
如今的許多成功人士,
包括企業家、媒體人、白領等,
他們在各自的領域想必都很出色,
然而,遺憾的是很少有人懂得藝術和鑑賞。
這些現象的屢見不鮮,
其中暴露的不是不懂藝術,而是虐殺藝術,
是沒有文化的魔幻現實主義。
——吳冠中
吳冠中 《雙燕》
吳冠中說:「今天中國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現在很多人窮,窮的不是物質,也不是文化,而是審美。沒有恰當的審美,生活將變得粗俗不堪,無聊至極。越來越追求實用化的背後,伴隨的是無趣的人生和創造力的枯萎。木心說:「沒有審美力是絕症,知識也解救不了。」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吳冠中 《獅子林》
當今藝術的收藏如火如荼,大量資本趨之若鶩。但是,對於藝術收藏的不斷升溫,投機者又想從中牟利,怎麼辦?那只有看結果了。比如,看頭銜、看獲獎,尤其是看國外的頭銜與獎項。許多人不一定知曉國外各類獎項的奧妙,但是,冠上羅浮宮的名頭,很容易被忽悠了。
吳冠中 《春風又綠江南岸》
因此,那些出不了名的且不安分的偽劣藝術家們,想方設法地去羅浮宮參加展覽,如果有機會可以在羅浮宮買個金獎什麼的,回到國內或在朋友圈裡一定是可以忽悠的,畢竟懂行的人不多。這是另一個市場,一個不正常的市場,無知者所提供的市場。
吳冠中 《故鄉》
我們如何能夠尊重藝術?美國財閥洛克菲勒不懂藝術,但是他尊重熱愛藝術的家人以及通過相關專業團隊的管理與決策,使美國自1929年以來,有了第一家收藏當代藝術作品且聞名世界的紐約MoMA藝術博物館。洛克菲勒尊重藝術並且有智慧。
吳冠中 《太湖泊舟》
曾經德國藝術家博伊斯的理想,人人都是藝術家的願望,今天差不多已經實現。你若有勇氣欺世盜名,你就是著名藝術家;藝術如此發展下去,門檻終將被踏破。
吳冠中 《海濱石》
美盲比文盲更可怕。這句話既是藝術家們對社會的不滿和鄙視,也是呼籲社會關注下一代的美育教育。不會審美的教育是沒有未來的,美育和文育應當是兩條腿走路。而在唯有分數論英雄的當下,美育應當如何立足?
吳冠中 《江南水鄉》
五歲時,我們為了捉一隻蝴蝶,而跑了兩公裡的稻田。十歲時,我們為了一支冰淇淋,而問遍了大街小巷的商店。十七歲時,我們為了一個喜歡的人,而傾盡所有飛往一個陌生城市。但現在,有人叫我們去看年少時渴盼的海,我們卻說:海就在手機電腦裡,還跑去看海乾嘛?
吳冠中 《水鄉》
我們越來越喜歡說一句話:「湊合湊合得了!」湊合的工作,湊合的婚姻,湊合的朋友……我們湊合著生活,別人也湊合著給予評價,我們的周圍就這樣被「湊合」包圍。
吳冠中 《黃山日出》
出於自我美化的本能。我們還發明了一套價值體系,來肯定自己的生活。「關上燈都一樣」,「跟誰過不是過」等等。我們輸給了眼前的苟且,還用否定遠方來尋求安慰。看到別人登山,我們不是敬佩,而是否定:「上去幹嘛,上去你也得下來。」「有這工夫,不如去看個電影。」「珠峰上的風景,畫冊上也有。」我們就這樣成了美盲,失去了欣賞美的能力。
吳冠中 《江南春》
我們通曉天文地理,明白月球帶來的每次潮漲潮汐,卻再難有機會去和自然親密接觸。感受造物主的美,一個熱愛生活的人,絕不吝於由內心發出對美的感受與共鳴。道家愛美,愛的是物我一如,它追求心靈的自由流動,所以把自然美視為最高境界層次。
吳冠中 《涼亭觀魚》
掃除美盲比掃除文盲更重要,因為儘管我們沒有東西可以再失去了,我們還可以再創造。所以音樂和美術的基礎教育,可以給下一代打下很好的美學基礎。
吳冠中 《不爭春》
人活著的意義在於享受生活,如果活得太實用太沒趣,便失去了生命的意義。美學家張世英說:「人生有四種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審美境界。審美為最高境界。」所謂審美境界,就是要審美地生活,就是要活得美。
吳冠中 《鸚鵡天堂》
要想活得美,首先要懂得停、學會慢。找個地方發發呆,居然抬頭望見了滿天星鬥。清晨推開窗,寒意料峭,卻聞到了遠山木葉的芬芳。一慢,我們的生活就會立刻美起來。想活得美,就要懂得製造儀式感。儀式感對於生活的意義在於:它能喚醒我們對內心的尊重,因而去尊重生活。我們之所以覺得生活無聊無趣,往往就是因為缺少了這份儀式感。要活得美,就要用心發現生活中的小確幸。
吳冠中 《江南園林魚之樂》
真正的幸福,不一定要去做驚天動地的事,而是守護自己的純真之心懂得發現生命中的小美好,把每天的日子過成詩。
芥子園
《芥子園畫譜》成書於清代,自此便風行了300餘年,毫不誇張地說:它是藝術名家的搖籃,可以快速培養藝術修養。
《芥子園畫譜》自出版三百多年以來,不斷拓展出新,歷來被世人所推崇,為世人學畫必修之書。在它的啟蒙和薰陶之下,培養和造就了無數的中國畫名家。
近現代的一些畫壇名家如黃賓虹、齊白石、潘天壽、傅抱石等,都從《芥子園畫譜》邁出了畫家生涯的第一步。稱《芥子園畫譜》為啟蒙之良師,一點也不過分。
齊白石把《芥子園畫譜》當做自己的啟蒙老師,他的回憶自述說,借來的書,用松油柴火為燈,一幅一幅的勾影。足足畫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園畫譜》,除了殘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釘成了十六本。
齊白石
《芥子園畫譜》施惠畫壇300餘年,育出代代名家,可謂功德無限。何鏞稱此書「足以名世,足以壽世」,然也。
然而,300多年前的教材,在瞬息萬變的今天,是不是已經過時了?
這個問題,由著名藝術家、現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徐冰先生來回答再恰當不過了。
徐冰2010年完成的《芥子園山水卷》的靈感,
就是來自於這本古老的教科書。
徐冰認為,這本書是中國繪畫的精華與濃縮,最代表中國文化和藝術核心,他說:
《芥子園畫譜》就是符號的字典。
它收集了各種各樣的典型範式。人分幾群,獨坐看花式、兩人看雲式、三人對立式、四人坐飲式:一個人是什麼姿勢,兩個人是什麼姿勢,小孩問路是什麼姿勢,都是規定好的。
所以,藝術家只要像背字典一樣記住「偏旁部首」、再去拼接組合描繪世界萬物。
中國畫講究紙抄紙,不講究寫生,過去都是靠臨摹,到清代總結出來,這些拷貝的範本分類、細化,變成一本書。
這就是為什麼《芥子園畫譜》是集中了中國人藝術的核心方法與態度的一本書。 」
在康熙年間,《芥子園畫傳》原版初集就已稀貴如金了,常人難睹其真容。清末時,芥予園舊版已毀廢,直至上世紀七十年代《芥子園畫傳》初集首次在海外被重新發現。
山水卷畫論部分《畫學淺說》首頁,
字大行稀,絕對不用擔心看成近視眼。
書中較為系統介紹了中國畫的基本技法及繪畫、品畫的基本技藝。繪畫基本技巧介紹科學合理,淺顯明了,使初學者易領會、易臨摹。
畫譜內容豐富,薈萃中國歷代著名畫家模仿作品,為中國畫初學者最寶貴之畫譜寶庫。故此畫譜問世三百多年來,風行於畫壇,至今不衰。
對此傳世珍寶,我們竭盡全力,重新編輯出版了這本《芥子園畫譜》線裝彩頁版,希圖將其精髓盡現於您眼前。
全書主要分為初集、二集、三集三部分,囊括樹譜、山石譜、人物屋宇譜、梅蘭竹菊譜、花卉草蟲翎毛譜之精華內容。除此之外,並附中國畫的繪畫技法、各名家畫論及經典畫作於其中,以饗讀者。
《芥子園畫譜》深入淺出,循循善誘,令人讀之如醍醐灌頂,頓開茅塞。
芥子雖小,可納須彌山。
《芥子園畫譜》的影響力猶如這枚小小的種子,攜帶著能量,飄散在各處,在每一個人心中種下一座須彌山。
《芥子園畫譜》是一套世間少有珍藏的藝術品;同時也是零基礎學者的入門教科書。不管是拿來欣賞,還是作為繪畫入門的書本,大家都應該看看這套書。
(點擊圖片可見大圖)
(點擊圖片可見大圖)
(點擊此行文字查看更多圖片細節)
《芥子園畫譜》
手工線裝彩色仿宣套裝全集共4冊無憂購買:
1、全國包郵,貨到付款,敬請放心購買;
2、7天內無理由包退,15天內包換;
3、如果收到的物品您不滿意,可聯繫寄件人處理。
購買方式: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或長按識別二維碼),填寫姓名、電話、收貨地址即可下單,這邊會儘快發貨,貨到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