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寂的深宮之中,一個女子怎麼也睡不著,眼淚已經沾溼了枕頭。
夜已深了,前面的宮殿裡還傳來有歌唱聲,「皇上應該還沒睡吧?」
攬鏡自照,紅顏依舊,可皇上已經不再寵愛我了。
夜太寒,太寂寞,就這樣,靠著竹籠坐到了天亮。
在電視劇《甄嬛傳》中,華妃有一句心酸的話:你試過從天黑等到天亮的滋味嗎?
800多年前,白居易曾有一句詩,是華妃最真實的寫照:斜倚燻籠坐到明。
這句詩出自白居易的《後宮詞》:
淚溼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
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燻籠坐到明。
每每讀到最後一句,眼前就會浮起華妃的樣子。
在《甄嬛傳》中,華妃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在宮中,對於皇帝,多摻雜著其他的情感,如依靠、懼怕、奉承、防範,而華妃,卻是純粹的愛。
她把皇帝當成愛人,全身心都在他身上。
皇帝寵幸別的妃子,她就生氣惱怒,儼然一副小女子情態。
她希望皇帝永遠只愛他一個。可是,和帝王談專一,太過奢侈了。
在兩千年的帝制中,中國陸續有400多位皇帝。
《禮記·昏儀》說: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
歷代封建帝王一人佔有成千上萬的女子,唐開元、天寶年間,後宮人數躍升至4萬。
無數女子,在如花的年華裡,苦守深宮,等待著皇帝的駕臨。
唐代詩人薛逢在《宮詞》中,描述了宮妃從早到晚盼望君王臨幸的情景。
十二樓中盡曉妝,望仙樓上望君王。
鎖銜金獸連環冷,水滴銅龍晝漏長。
十二樓的宮女,清晨都忙著刻意梳妝,她們在望仙樓上翹盼,等候臨幸的君王。獸形的門環冰冷,整天緊緊地鎖上,銅龍緩緩滴水,白晝異樣地漫長。
白天盼君王,漫長的夜晚,她們在幹什麼呢?
《甄嬛傳》中,華妃從天黑等到天亮,而敬妃卻是另一種狀態。
敬妃並不受寵,她曾向甄嬛剖白:我宮裡共有三百二十六塊磚石,可是這每一塊,我都撫摸過無數遍了,其中,還有三十一塊,已經出現了細碎的裂紋。否則,我將如何度過這漫漫長夜呢?
華妃、敬妃的人生是許多宮妃的真實寫照。
與宮妃命運相同的,是宮女。
宮女是皇室內廷供差役的女子,她們有的從民間選出入宮侍役、有的是作為俘虜或罪臣沒入後廷。
一入宮門,就沒有了人身自由。清代規定,宮女13歲入宮,25歲或30歲才許出宮婚配。
在古時,25歲到30歲已經是老姑娘了,正常婚配已經很難了。
更何況,有很多宮女,一生都留在了宮廷。
白居易有一首《行宮》詩: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
白頭的宮女在和大家說著前朝皇帝的逸事,可見她們在宮裡待了一生。
杜牧筆下的宮女,在秋天的夜裡,靜坐凝視著牛郎織女星。她一定是在憧憬愛情吧,可是,那只是奢望罷了。
入了宮的女子,人身自由都沒有了,更遑論戀愛呢?華麗的宮殿鎖住了一切。
兩千年來,那一個個風華正茂的美麗女子,困守深宮,就像華妃一樣。
一朝得寵,固然是歡樂的,可年老色衰之後,被皇帝拋棄,只能孤獨度日,而這種孤獨是一生的。
白居易的這句「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薰籠坐到明」是華妃的寫照,更是多少歷史上後宮女子的人生寫照。
無數風華正茂的女子將青春和生命葬送在那個紅牆內,沒有人關心她們的悲歡喜樂,只有刻骨的寂寞和孤獨伴隨終身。
想到此,隱娘真為那些無辜的女子掬一把同情之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