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的清兵衛》即使黑暗將至,吾亦情至不渝

2020-10-13 Strong超超

幕末——風起雲湧的時代,但影片的節奏卻格外地平和。明明是瞬息萬變的時代,卻處處充滿平靜的溫情流露,這種反差的設定,使影片所表達的感情更顯動人。

情感上主要有兩條線,第一條是清兵衛和母親以及兩個女兒的親情線,在拮据的環境下依然不離不棄。

清兵衛問女兒們,「沒有母親你們寂寞嗎?」

「有父親在就不寂寞」。

家庭就是清兵衛的精神支柱,也是他活下去的理由,當沼田跟他興奮地說著京都和東京的變化時,他的眼中卻沒有絲毫興趣。

同是那年代的近藤勇,聽聞社會動蕩便毅然決然地投入這洪流中,相比之下清兵衛的選擇,平庸,卻恰是他人生幸福的信條。

第二條情感線是與青梅竹馬的朋江的愛情線。

影片很細膩地設置了一個舅舅來說親的反差,清兵衛以「又不是買牛買馬」,拒絕了這門親事。比起生活的拮据或者一個完整家庭的形式,清兵衛更在乎這個家庭中的情感的凝結,任何陌生與隨意都是對他的褻瀆。

所以當朋江很自然地與清兵衛的女兒們相處的時候,特別是教他們寫字的時候,觀眾似乎已經默認她是這個家庭的女主人了。

也是因為為朋江擺脫前夫糾纏的一場決鬥,為最後的決戰埋下伏筆。真正的決戰所佔的篇幅不多,卻集中地展現了清兵衛的單純和善良。

殘忍血腥的政變,他為了家庭被迫提起闊別已久的太刀去決戰,卻在餘吾的三言兩語下,亮出了自己其實帶的是竹刀。

也許正是因為清兵衛的善良與對感情的專注,影片依然安排了他成功完成使命並和真正所愛的人在一起。比起許多類似的日本電影,這樣的結局更寬容吧。

然而畢竟是黃昏,終是黑夜即將降臨之時,三年後,清兵衛死在了戊辰戰爭的炮火中,但他的一生恰如他女兒以登描述地那樣,是短暫而幸福的。

黃昏,本就是一個多愁善感的時刻,電影用黃昏的基調很好地渲染了感情。影片的整體節奏很慢,有許多長時間的鏡頭場景,很好地醞釀了感情,給了電影充足的表達空間。

影片對鏡頭空間的把握也是十分出色,通篇除了清兵衛被迫受命那個橋段,很少有特寫鏡頭。許多都是在狹小空間內的單鏡頭多人物,應是想烘託影片中人與人之間的紐帶連結。

茫茫眾生,在夜幕降臨之時,都有不同的選擇。上層的人們隨勢而動,或打壓異己,或結交朋黨,下層的人們則是待宰的羔羊,為時代所犧牲,當然也有提劍斬七尺白蛇,試圖逆天改命的。

然而人生短暫,最重要的是自己無愧自己的選擇,執著自己的追求。他人怎樣於我何加?對於有些人來說,功名利祿本就無所求,所追求不過自己腳下一方天地的幸福,即使吾身謝世,亦無需他們替吾輩嘆息。

相關焦點

  • 《黃昏的清兵衛》雪山下的炊煙和黃昏的清兵衛
    看完《黃昏的清兵衛黃昏的清兵衛,武士的故事,黃昏之前就需要趕回家的武士,變身超級奶爸,沒有翅膀,沒有 007 的多功能,但是工作一樣沒少,上藩府上班,對待散工如同正職,忙得沒時間洗澡,更別提再婚的事情。為什麼不再婚?身為下級武士,每月收入五十石,還有透支和還款,清兵衛即便劍術高超,也會擔心明天能不能吃上飯。
  • 《黃昏的清兵衛》幸福的清兵衛
    而這個男人從來都是一下班就回家,他的同事認為他不合群乏味軟蛋,給他起個外號「黃昏的清兵衛」。最後,他死在了天皇復位的戰爭下,成為時代的炮灰,死的默默無聞。用世俗的標準看,朋江算不得一個成功的女人。她始終沒有嫁一個高富帥的老公,第一段婚姻嫁給了一個富裕的治安官,得來的確是家暴。第二段婚姻短短三年,丈夫就死於戰爭,一生守寡。
  • 《黃昏的清兵衛》平成的清兵衛
    2019年,日本平成年號的終年,對平成年代的影視回憶鋪天蓋地,此時我想聊一部電影,一部2002年出品的電影,山田洋次導演的新武士電影《黃昏的清兵衛》。電影的開場,是凜冽的冬季,男主角井口清兵衛妻子送喪的場景。
  • 《黃昏的清兵衛》活過,在黃昏的時候
    本片《黃昏清兵衛》是山田洋次的武士三部曲的第一部,故事背景是江戶幕府末期,由「徵夷大將軍」作為最高行政長官的武士官僚體系即將瓦解,武士的光景已經沒落。影片中,從頭至尾都透露出對於武士精神的反叛和顛覆。以片中主角為代表的武士,從名利地位上來說,也正是一個失敗者,家境困難,始終清貧。但是,影片看罷,長嘆一聲,心裡思想:這真是一個好男人,是一個渺小而偉大的人。
  • 《黃昏的清兵衛》黃昏的清兵衛
    黃昏的清兵衛敘事舒緩簡單,一個武士的擔當,隱忍,責任,堅守本心對生活對愛情對伴侶有自己的見解,教育孩子那段,女兒說學針線可以縫製和服浴袍,讀書有什麼用,這時的女兒如同白紙,在生活的艱難下,只看到了實用性的學習,生存所迫。父親沉思,想讓女兒了解為什麼要讀書,他說讀書可以讓人學會思考,懂的思考,無論在什麼樣的世道只要還能思考,那麼就不會活的迷途。
  • 《黃昏的清兵衛》隱於黃昏暮靄中的劍影——山田洋次的武士三部曲
    《黃昏的清兵衛》、《隱劍鬼爪》和《武士的一分》組成了日本導演山田洋次的「武士三部曲」,三部影片均改編自藤澤周平的短篇小說。藤澤周平(1927-1997)是與司馬遼太郎、池波正太郎齊名的日本武俠小說家,他「寫景清麗、寫情委婉、寫人剔透」,文筆「如美玉無瑕,未有出其右者」。
  • 《黃昏的清兵衛》最後的武士
    黃昏,沒落,交錯斑駁的光影撒在清兵衛的身上,單薄而又灑脫,正如黃昏一樣在消逝之前留下最後一絲悠長的落寞。就在今天我看了一部名為《黃昏的清兵衛》的電影,似乎看見了彼時的黃昏,一個時代的終結,一種武士的沒落。末代的武士,失去了舊日的光輝,倒幕運動到來之前暗流湧動,真正的武士成為時代最後的衛道士。
  • 《黃昏的清兵衛》幕府黃昏年代,不止清兵衛
    《黃昏清兵衛》從片名上很容易被理解為個人傳記電影,其實不然,黃昏更像是指整個日本幕府末期年代,而我們則是跟著清兵衛的視角去領略這個時代下的種種,不同人群的生活、思想和境遇。比較起來,《清兵衛》的表達克制、隱忍。同樣的雪地出喪,宮二一身白裝,冰天雪地的陽光下亮得扎眼,清兵衛則籠罩在暗淡的色調裡,躲在人群中,臉上克制地露出一點憂傷和疲憊。全片昏暗的色調,邋遢隨意的服裝,樸實的鏡頭,正面的表現讓人感覺不到導演對清兵衛這個角色的情感。然而,利用其它角色側面烘託的手法反而令人回味無窮。
  • 觀影 |《武士的家用帳》《黃昏的清兵衛》觀後感
    二、《黃昏的清兵衛》 早上花了2個小時看了日本電影《黃昏的清兵衛》。 可見日本受中華文化影響至深,中日文化交流源遠流長。這些是對人精神層面的影響,依稀記起了清兵衛對女兒說的話「也許讀書不像學裁縫那麼有用,但讀書使你有思考的能力,不論世道如何轉變,只要能思考,就能生存下去……」,知書確實能夠達理,物質與精神並存,相輔相成,地久天長。
  • 父親節電影推薦:黃昏的清兵衛
    小編推薦一部關於關於父愛、隱忍,以及時代落幕的電影 - 《黃昏的清兵衛》。它的來頭並不小,在當年被提名為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有人說這是導演山田洋次最好的作品。他清楚的知道結局只能是他死,他已經沒有牽絆,而井口還有一家人要生活。即使他有殺掉井口的能力,他也要尋機送死。要用吾之死,成就年輕的後輩。所以最後我們看見,餘吾善處處逼井口出殺招。而心存善念的井口總是仍想放他生路。他觀察到了房屋的布局,這是他的家,他很清楚。將井口帶到了那根木樑之下,高高舉起武士刀,狠狠劈了下去,這一劍是他畢生最精彩的一劍。
  • 清兵衛黃昏出的城
    原作是藤澤周平的小說,他這樣描述清兵衛:下城的鼓響了,井口清兵衛馬上收拾手頭的文牘,第一個走出辦公處。在門口咕噥了告別話,卻沒人回應,也沒人特意看他一眼。清兵衛回家快,大家都完全習慣了。出了城,清兵衛忽地鑽進菜店簷下,買了蔥。又買了豆腐。
  • 《黃昏的清兵衛》真誠的活著
    相同遭遇的右衛門,能理解清兵衛的辛勞,右衛門本是對戰得到誅殺令的清兵衛 ,卻和他互訴衷腸,本就不想接受這個任務的清兵衛,被推心置腹的右衛門說動,想放走他去當浪人,可這位第一劍客無法放下刻板的武士尊嚴,在訴說中,得知清兵衛的武士刀是用木劍冒充,勃然大怒,清兵衛盡然用竹劍來刺殺我,這是對武士的極大侮辱,右衛門態度一百八十度轉彎,兩人拔劍廝殺,右衛門最終殞命。
  • 《黃昏的清兵衛》:當時光景,遠若山河
    看上去似乎說的就是主人公清兵衛。他並不汲汲於功名,作為一名武士卻沒有鬥心,像隱士一樣垂釣,一心照看自己的兩個幼女和老母。只不過與王維詩裡不同的是結局,王維寫「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這是對世間萬事的瞭然於胸。但清兵衛其實並不透徹,他只是在不停地承受苦難而後應對。每個人在本質上都是受體,這部片子更加深了我的這一認識。容閎在回憶裡寫:「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 《黃昏的清兵衛》【黃昏的清兵衛】QA影評
    黃昏的清兵衛A:兩次在河邊看到死去的孩子,意在表現地區貧窮和國家戰亂,死者是孩子,撫養兩個女兒的清兵衛感覺更加強烈。從結構上看,第一次,引出了朋江小姐,照顧孩子有了暫時性的解決方案,第二次,清兵衛拒絕了朋江小姐的愛,孩子失去母親一樣的朋江。關聯這兩處情節,在河邊看到死去的孩子 又多了一層意義。
  • 《黃昏的清兵衛》有感黃昏清兵衛
    非常特別極其無比喜歡《黃昏清兵衛》這部電影,我看了兩遍,我喜歡井口清兵衛這個人物,清兵衛是我內心最樸素真實的男神形象,認真對待生活,真誠對待身邊每一個人(包括面對受藩命去殺的餘吾善右衛門,也坦誠說他拿的是竹刀)。沒有奢望與要求,也不要求回報。明明有一身好武功,卻甘願當著低級武士,不求功名,安貧樂道,但他也有自己的底線與原則,自律其身。
  • 《黃昏的清兵衛》舊時代的「男人之苦」
    由成年小女兒畫外音推進敘事,大量地聚焦主人公清兵衛的工作、生活,在動作戲與對暴力處理上乾淨利落優美,一反傳統武士劍戟片的常態與套路,同時在感情線上一如既往地充滿了東方獨有的含蓄隱忍與克制,細膩的描繪宛如涓涓細流,娓娓道來「普通」而又「不普通」的黃昏清兵衛的平澹人生。宮澤理惠的古裝形象,集合美、善良與賢惠為一體,這一形象在4年後是枝裕和的《花の武者》中幾乎原封不動的出現。
  • 《黃昏的清兵衛》深深的愛 淺淺的傷
    日本電影《黃昏清兵衛》,無疑就屬於這一類的好電影。它拍攝於2002年,但導演卻選擇用黑白片的場景形式,給人一種50年代的錯覺。簡單的敘事結構,平凡的故事情節,卻不自覺的給我們,留下了一種淡淡的回味。主人公清兵衛每天在黃昏準時下班,回家照顧生病的妻子,從來不像同事吃喝玩樂。後來妻子得肺結核死去,為了給妻子辦一場體面的葬禮,清兵衛賣掉了象徵自己身份的武士刀。
  • 《黃昏的清兵衛》守衛黃昏
    與其稱呼為武士,不如說清兵衛是一名父親,他用寬厚的肩膀為這個家撐起了每一個黃昏。
  • 《黃昏的清兵衛》殘酷現實下的世俗溫情
    黃昏清兵衛上映於2002年,在新世紀的經濟發展下,這一代日本人已經距離戰爭很遠,也不在記得武士道的精神,更注重的是個人的感受,在一個自由主義下的和平年代。人們更注重個人的選擇,家庭的關係,人與人的羈絆。在日本,關注底層百姓生活的電影淵源流傳,從小津黑澤明到是枝裕和。
  • 《黃昏的清兵衛》絕世而獨立,可否?
    而清兵衛,就是這樣的人。什麼是幸福?得到自己想要的就是幸福。井口清兵衛不是世俗意義上的武士,也不是傳統價值觀裡的成功男人。他不追名逐利,安於貧賤,恬淡知足。一身好武藝,卻不想委身權貴,獲取榮華,揚名立萬。家徒四壁,窮困潦倒,仍不改其志。成日裡忙裡忙外,塵滿面,一身垢,但全心全意照顧著一家老小,無怨無尤,安樂平和。他是這世間的奇男子,他是非主流的居家好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