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選入美國電影學會20世紀百大電影清單的《肖申克的救贖》,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改編於史蒂芬.金《四季奇譚》中收錄的同名小說。全片主題是「希望」和「自由」。
肖申克監獄裡充斥著暴力、恐懼、黑暗,對於蒙冤入獄的男主角安迪來說,這無疑是一場噩夢。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這部電影。作為豆瓣評分9.6分的電影,它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一場視覺上的盛宴,更是一段心靈上的旅程。
很多人聽一首老歌都有過這樣的感受:初聽不解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看完《肖申克的救贖》你會不會也是這樣:「初看不解劇中意,再看已是劇中人」?
《肖申克的救贖》就是這樣一部電影,曾經看這部影片看的是安迪做帳時的熟練和睿智,在訓練場上播放音樂時的不羈和輕蔑,準備越獄時心思的縝密和篤定,那是一顆不羈的靈魂,無時無刻不再告訴著人們,我與你們不一樣。就像影片開頭說的那樣:「他就像一個在公園裡無憂無慮漫步的人一樣,好像穿著一件隱形的外套,可以屏蔽監獄裡的紛擾。」
監獄裡的大多數人則過著規律而麻木的生活,他們曾經恨這面高牆,慢慢地習慣這面高牆,最後卻像布魯克斯一樣離不開它。
這像不像曾經初出茅廬,離開象牙塔想要在社會上一展拳腳的我們?曾經心懷夢想的少年,在工作中慢慢地淪為一枚螺絲釘。久而久之,失去了少年人應有的血性,取而代之的是中年人的油膩和圓滑。
曾經的詩和遠方,止步於眼前的苟且。
《肖申克的救贖》於我們就如一柄利劍直戳人心。但是戳人心的不僅僅是安迪從來沒有過的放棄,還是安迪在達成所願時那份難能可貴的堅持。戳人心的更是你有一顆想要自由的心,卻沒有足以撼動現實困境的翅膀。
影片裡有一句話:「有的鳥終究是關不住的,因為他們的羽翼太過光輝。」
羽翼之所以光輝是因為羽翼背後那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孤寂的時光。
高牆內的人,哪一個不羨慕外面世界的自由?然而,面對自由,有幾個真正地去實施行動?
安迪不一樣,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告訴了高牆內的人們,人不僅僅是忙著生,更應該是忙著如何生。
安迪為我們解答了一個關於生存且如何生存的更好的命題。
一.願景的實現是你先要在心裡種下一個目標的種子
肖申克監獄作為體制內,更像一個模具,在模具裡生活的人遵從著各種各樣的指令,從初來時的形形色色,變成一個被磨得圓滑的石頭,再沒有了稜角。
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報告,遵從指令,無論是吃飯、睡覺還是生理上的需要。穿著一樣的衣服、吃著一樣的飯菜,沒有自由的人生也就沒有了尊嚴。
被判終身監禁後,擺在安迪面前的只有兩條路,忙著生或者忙著死,像肖申克監獄裡的人一樣,在監獄裡度過漫長、單調又黑暗的一生。
影片中出現很多次列隊、清點人數然後去房間裡睡覺的場景。遠遠的視角下,一片黑暗的鏡頭,在清點人數後,每個人走進無邊的夜色裡。
這個黑夜有盡頭,而黑暗的人生卻沒有盡頭。
安迪從進到肖申克監獄那一刻起,就與眾不同。一個人安靜地與監獄的喧囂格格不入。獨處有助於思考,他在思考什麼,我們無從得知,但是他在不久後找到了瑞德,想要一把尖嘴錘。走出第一步,就已經邁出了與肖申克監獄的犯人所不同的路。
康德說過:沒有目標而生活,恰如沒有羅盤而航行。
這把錘子已經開啟了安迪目標第一步:越獄。我想,這也是安迪思考了很久之後的結果。
很多事情做起來很難,所以絕大多數人都在做之前成了逃兵。
二.深思熟慮後開始準備計劃的實施。
目標有了,接下來就是如何實施這個計劃。在瑞德看來需要600年才能夠實現的越獄,在安迪手中只用了20年。目標計劃中包括實現目標的工具、實現目標需要的時間、如何實施,安迪都做了一系列充分的準備,整個過程,環環相扣。
買錘子用來挖地道,買海報用來遮擋地道的洞口,撿石子做象棋為了掩人耳目,讀聖經為了藏工具。一切準備就緒,剩下的只需要交給時間就好了。
這像不像我們很多人,在做一件事情時提前做的準備工作?比如考驗、考公,再比如減肥。考驗和考公,提前買好需要的複習資料,減肥買好去健身房需要的裝備。
在目標計劃的過程中,所有人都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工具,那就是決心。瑞德看到那個錘子時笑了,用它越獄可能需要600年時間。在他看來是天方夜譚的事情,為什麼安迪卻可以去做?
這就是決心!
這就像很多人爬一座山一樣,剛看到山的巍峨和聳入雲端,第一反應就是:「我肯定爬不上去!」但是,不去試試,你怎麼知道你爬不上去?不去試試,你怎麼能感受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之情?
美國前總統亞伯拉罕.林肯說過一句話:決心成功比任何一件事都重要。
所以支撐安迪成功越獄的背後,就是這樣孤注一擲的決心。
三、能夠成功實現目標的背後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
在目標的執行過程中,安迪充分顯示出了他堅韌不拔的毅力。
從安迪去圖書館工作,每周寫信給參議院申請經費便可見端倪。六年的堅持,無視眾人的嘲笑和不解。
最終的結果是換來200美元以及眾多淘汰下來的書籍,對此你會心灰意冷還是就此放棄?
相信大多數人很難看到堅持的意義,就像打一口井,打了很多天,打深了很多米,卻因為看不到水,轉頭換地方重新打井,如此循環往復。
其實,很多人並不知道,無數次的放棄中,只需要再堅持一下就能夠看到噴湧而出的井水。
曾經聽到過一句話: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絕大部分人都死在了明天的晚上,看不到後天的太陽。
安迪並沒有放棄,200美元對他來說就是勝利的曙光,他乘勝追擊,從每周寫一封信改成每兩周寫一封信,不懈的堅持終於換來了肖申克監獄最好的圖書館。
你看,這就是堅持的意義!為此,我們能夠看到安迪的真正而強大的執行力。
真正的執行力,不是衝動的決定,而是長期有力的行動和長久奔著一個目標的堅持。
執行力,才是拉開人與人差距的關鍵所在。
安迪不僅通過自己的行動走出了肖申克監獄,而且憑藉著自己的能力把典獄司送進了地獄,甚至於能夠在廣袤的藍天白雲下成為一個真正自由的人,財務自由且身心自由。
結語:曾經看《肖申克的救贖》我發現這是一場心靈之旅,被禁錮的靈魂與現實的碰撞,渴望自由的心與自我的碰撞。很多人在這場碰撞裡,頭破血流,終身被現實所禁錮。
如今再看這部影片,我發現《肖申克的救贖》能夠救贖的是那顆被封閉太久的心,它像久旱的稻田初逢春雨,又像漫漫長夜裡不經意間燃亮的一顆蠟燭。但是它並不能夠救贖一切。真正能夠救贖的只是我們自己。
沒有行動,又何談自由?所以,「體制化」是一條自我救贖的路,如果自己不去行動,別人救贖不了,誰都救贖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