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貝多芬」再現!雙耳失聰,但藝術細胞濃厚!

2021-01-10 小莉幫忙

問:怎樣才能收到有價值有趣味的資訊!

答:只需要關注小莉幫忙即可!

您的每一次關注和點讚,都是小編全力以赴的動力!

小「貝多芬」再現!雙耳失聰,但藝術細胞濃厚!

「竹板這麼一打

別的咱不誇」

打快板的這個小男孩

口齒伶俐

吐字清晰

您可知道

他其實是一個雙耳失聰的孩子

聽不見

孩子就不會說話

必須通過人工耳蝸

他才能正常與人說話、交流

為了給孩子配一個合適的耳蝸

孩子的爸爸

房子都賣了

但好在

孩子很爭氣

事後發現

孩子在畫畫、快板等很多藝術方面

非常有天分

獎狀眾多

學習也不錯

經常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誇讚

河南體彩中心得知這一情況

資助了孩子八千元錢

希望孩子能更加努力

關於助「莉」基金

《小莉幫忙》欄目和河南體彩中心共同設立體彩助「莉」基金,每期節目將從基金中拿出現金或者等價物品對幫扶者進行發放。助「莉」基金將在雙方和共同認可的第三方的見證下設立,每期節目中基金的發放可由第三方進行監督。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貝多芬雙耳失聰,卻彈出了經典
    貝多芬在音樂史的地位是極其突出的,他不僅是古典主義風格的集大成者,同時又是浪漫主義風格的開創者。作為音樂大師,貝多芬對藝術歌曲同樣予以相當程度的關注,在藝術歌曲的領域裡取得了非凡成就。貝多芬全名叫做路德維希·凡·貝多芬,他一共創作了9首編號交響曲、35首鋼琴奏鳴曲,其中後32首帶有編號、10部小提琴奏鳴曲、16首弦樂四重奏、1部歌劇、2部彌撒、1部清唱劇與3部康塔塔。另外還有大量室內樂、藝術歌曲、舞曲。從1796至1800年整整4年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響這是耳聾的前兆。
  • 雙耳失聰,終身未娶的貝多芬,用自己的痛苦換來人間的歡樂
    從失戀的陰影裡走出來的貝多芬,遇到了真愛泰蕾茲,而泰蕾茲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仍深愛著貝多芬。  泰蕾茲回憶初遇貝多芬的時光,幸福甜蜜。那是一個星期天的晚上,月光透過窗戶照進屋裡,貝多芬坐在鋼琴前,習慣性地用手撫一遍琴鍵。他隨手在低音部敲了幾個和音,低沉的聲音如泣如訴,動人心弦。
  • 失聰的貝多芬是如何作曲的?
    今天是貝多芬250歲生日,他被認為是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一直以來,關於貝多芬失聰後還能寫出那麼多震撼人心的作品這一點,人們既好奇又震驚! 有一次,貝多芬和他的同伴費迪南德·裡斯去鄉村散步時,看到一個牧羊人在吹笛子。貝多芬從裡斯臉上的表情感受到,那笛聲一定很美妙,但他卻聽不到。據說,在這次事件後,貝多芬的狀態再也不像以前那樣了。因為他不得不真正面對自己失聰的事實。
  • 貝多芬晚期的五首鋼琴奏鳴曲丨完全失聰丨全憑內心聽覺創作的作品丨貝多芬的最高境界
    主體是二部曲式的小抒情曲,9/16拍。是平靜至極的歌曲,是使人有無限深情之感的著名旋律。>《A大調第二十八鋼琴奏鳴曲》Piano Sonata in A-dur Op.101 ,是一首具有貝多芬後期創作風格的奏鳴曲,有著濃厚的幻想味。
  • 失聰後的貝多芬是如何繼續創作的?
    貝多芬耳聾後,為什麼還能繼續進行音樂創作?在初中的物理學習中,老師告訴我們:貝多芬在失去聽力之後,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頂在鋼琴上,利用骨傳導來聽自己演奏的琴聲,繼續進行創作。然而,事實真的這麼簡單?
  • 貝多芬,從音樂神童到失聰音樂家,他一生傳奇經歷讓人值得深思
    這個人就是貝多芬。一個完全可以成為勵志人物的代表,命運的波折並沒有將他的鬥志消滅。貝多芬在當今世界上,可以說是十分有名的音樂家。但是命運的車輪貌似玩笑一般地對他進行圍追堵截。在人生的即將走向輝煌的時候,他的耳朵失聰了。但是他並沒有向命運妥協,而是更加勇敢地進行音樂的創作。本文帶領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貝多芬的一生。
  • 藝術課堂|貝多芬的生平與創作
    十一小長假後,小編就預告了新課程,跟著美女鋼琴家聆聽貝多芬的故事。這次的課程亮點無數,小編在公眾號上首先為大家送上獨家資料!獨家視頻在文中↓↓↓我們的節目《走近貝多芬》系列的第一節課將於12月17日 19:00 藝術人文頻道與大家見面。小編就先為大家提前劇透一下這節課的內容吧!貝多芬無疑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 《永恆經典》音樂會致敬貝多芬
    今年是貝多芬誕辰250周年,12月6日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將舉辦音樂會向貝多芬致敬。這臺藝術盛宴由著名指揮家夏小湯、鋼琴家譚小棠和北京交響樂團共同打造。當晚,藝術家們將為北京觀眾精彩呈現貝多芬的《第二鋼琴協奏曲》和《第八號交響曲》。這臺音樂會也是由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的韻·北京2020北京市屬院團優秀劇目年度展演季的重頭戲之一。指揮家夏小湯說:「欣賞貝多芬需要自己內心要特別的安靜,心如止水,要放空自己,這樣才能更好地融入到貝多芬的精神世界當中,去理解去感受他想對我們說的話。」
  • 貝多芬30歲後失聰,一生貧病交加,一直用音樂拯救自己
    貝多芬30歲後失聰,一生貧病交加,一直用音樂拯救自己貝多芬的一切,他的敏銳,他對世界的感受,他那獨特的智慧和意志,天公對他的獨特構造方法,他的理想,還有他身體中的特有物質,他的脾性等等,都是歐洲那一特定時代的代表。
  • 小遊戲 谷歌Doodle * 貝多芬
    小編今天看到谷歌首頁Doodle是貝多芬的卡通造型,點開後驚喜地發現是一個為了紀念貝多芬245歲慶生的小遊戲~ 小遊戲做得非常用心
  • 十日談|曹鵬:又和樂聖貝多芬「通電話」
    我常和樂聖貝多芬通電話,由於他在20餘歲時因耳疾失聰,我要大聲說話才能讓他聽到。當他於維也納近郊風景如畫的海利根施塔特休養時,一度因耳病悲苦,想自尋離世。
  • 卡拉揚《貝多芬交響曲》| 「欣賞貝多芬9首交響曲的基準」
    去年(2019)是「指揮帝王」卡拉揚111周年的誕辰,回顧其璀璨的藝術人生中無數精彩的錄音作品,值得一提的必然有他指揮柏林愛樂樂團演奏的,「交響樂之王」貝多芬的交響曲。  從最初發行開始,五十多年以來,這套唱片一直都是有史以來貝多芬交響曲全集最為暢銷的唱片,時至今日,卡拉揚的《貝多芬交響曲全集》仍舊被全世界古典樂迷視為必備的經典版本收藏。
  • 紀念貝多芬誕辰二百五十周年 在「音樂考古」中還原大師和經典
    而這樣做的一個理直氣壯的前提,常常是為了「更好地」表達貝多芬的英雄觀念。對於第五交響曲,則是要體現「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的勇者氣概。這種英雄觀念成為福柯所稱的「連續性」,為了體現音樂一氣呵成的連續性,貝多芬在總譜上寫下的音符需要改變。比如第五交響曲第一樂章再現部的副部主題,在總譜上為第303至306小節。
  • 紀念貝多芬誕辰二百五十周年——在「音樂考古」中還原大師和經典
    而這樣做的一個理直氣壯的前提,常常是為了「更好地」表達貝多芬的英雄觀念。對於第五交響曲,則是要體現「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的勇者氣概。這種英雄觀念成為福柯所稱的「連續性」,為了體現音樂一氣呵成的連續性,貝多芬在總譜上寫下的音符需要改變。比如第五交響曲第一樂章再現部的副部主題,在總譜上為第303至306小節。
  • 貝多芬的耳聾問題:你願意相信事實還是相信神話?
    今年初,公眾號「古典音樂前沿」以《重大發現——貝多芬在第九交響曲首演時「並非完全失聰」》作為醒目標題,介紹了肯特州立大學音樂學教授西奧多·阿爾布雷特(Theodore Albrecht)與普遍看法相反的觀點,「貝多芬在他的職業生涯晚期可能並沒有完全失聰。」
  • 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失聰也不能阻擋他對音樂的追求!
    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失聰也不能阻擋他對音樂的追求!對於一個研究音樂的人來說耳朵的重要性那自然不必多說,即使是聽力差一點也會對這個職業產生嚴重的影響。但是有這麼一個人,在他四十多歲的時候竟然完全喪失了聽力。
  • 貝多芬命運交響曲
    貝多芬的父親是一個終口只會喝酒的碌碌無為的宮廷合唱隊男高音歌手,他的母親是宮廷大廚師的女兒,在喪偶後嫁給了貝多芬的父親。這樣的家庭條件雖然剝奪了貝多芬上學的權利,但是他卻自幼被家庭中濃厚的音樂氛圍所薰陶,並且小小年紀就表現出了他在音樂方面的天賦。童年的貝多芬雖然在音樂方面有天賦,但是他並不是莫扎特那樣的「音樂神童」。
  •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與合唱團音樂會——「歡樂頌」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
    此時的貝多芬雙耳失聰,身體狀況急劇惡化,同時還面臨家庭問題的紛擾,在身心遭受雙重折磨的情況下,貝多芬­­以巨人般的毅力創作了《第九交響曲》,總結了他光輝的、史詩般的一生,並展現了人類的美好願望。維也納的精英都參與了此次演出,高音和中音部分的獨唱由貝多芬親自招募的兩位著名年輕歌手演繹:18歲的德國女高音亨麗特.桑塔格和21歲的維也納女低音卡羅琳.昂格爾。由於貝多芬雙耳完全失聰,首演的指揮家則是麥可·烏姆拉夫,而貝多芬親自在舞臺全程監督,時不時跟著樂感揮動著雙手。
  • 雙耳失聰的連奕名,為娶"小三"拋妻棄女,如今兩鬢白髮無戲可拍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在銀幕上他是有名的「硬漢」,後來因為拍攝意外導致雙耳失聰,他就是著名影視演員可惜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在一次拍攝武替戲的時候連奕名發生意外,雙耳失聰。沒有了聽覺的連奕名依靠著人工耳蝸繼續著自己的事業,經過幾年的努力,他在影視圈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 「2020致敬貝多芬」音樂學系系列推文|段喬:貝多芬的人生·音樂·精神(上)
    它決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貝多芬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年出生於德國波恩,祖父曾做過當地大公的樂長,地位顯赫。父親藉此光環成為了該「體制內」的一名樂手,但他卻是個終日酗酒、性格暴躁、不顧家庭的失敗男人。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想要把貝多芬培養成莫扎特式的天才兒童,使用了不少殘暴的手段,甚至不惜將孩子的年齡更改,偽裝成「神童再現」的情景公之於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