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30歲後失聰,一生貧病交加,一直用音樂拯救自己

2021-01-10 時間講史

貝多芬30歲後失聰,一生貧病交加,一直用音樂拯救自己

貝多芬的一切,他的敏銳,他對世界的感受,他那獨特的智慧和意志,天公對他的獨特構造方法,他的理想,還有他身體中的特有物質,他的脾性等等,都是歐洲那一特定時代的代表。——羅曼·羅蘭

作為世界知名的音樂大師,即使是不聽古典音樂的人也對貝多芬的不少著作有印象,因為這些音樂是在是太經典了,以至於他們會出現在很多活動的背景音樂中,在很多場合下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人們。

前言

貝多芬的不幸實際上是從童年就開始了,當他還只有4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逼他學習鋼琴、小提琴,而且在他父親的想法中只要能夠強制讓貝多芬學習這些樂器,他就有可能將貝多芬培養成和莫扎特一樣的音樂神童。

就在父親這種非常嚴苛的教育下,貝多芬度過了自己不快樂的童年,但是當他在音樂上逐漸取得了一些成就之後,卻又出現了另外的一個問題,那就是作為一個音樂家,他的聽力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問題,而且很可能面臨失聰的危險。

貝多芬不快樂的童年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貝多芬是一個性格非常古怪的人,實際上這和他從小父親逼迫她練習鋼琴有很大的關係,但是貝多芬又是一個十分倔強的人,即使在父親那樣嚴苛的教導下,他也沒有放棄對音樂的熱愛。

少年時期的貝多芬先經歷了母親的去世,這讓她非常的難過之後她的父親也去世了,因為父親從小對他管教非常嚴厲,父親的趣事反而讓貝多芬有了自己的空間。但是生活的重擔就落在了貝多芬身上,他選擇用自己擅長的音樂來賺錢養家。

30歲前聽力受損

貝多芬一直備受疾病的煎熬,而且他在不到30歲的時候聽力就已經出現了問題,那時候醫生建議他療養,可是這對他聽力的恢復絲毫沒有作用,在這個時候貝多芬更是有了自殺的念頭。

但是音樂拯救了他,只要想到還有音樂貝多芬就能夠面對這些痛苦,因此即便在聽力受損的情況下,貝多芬也創作出了《第3號交響曲》。雖然在當時人們不太喜歡這首樂曲,但事隨著時代的變遷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這首《英雄》交響曲的獨創性,因此也備受矚目。

完全失聰後仍創作出不朽的音樂篇章

貝多芬的聽力在逐漸的下降,直到後來完全失聰之後,他再也不能夠聽到美妙的音樂,這對於貝多芬來講打擊是致命的。很多人都覺得這一次他再也不能夠創作音樂了,但是就是因為貝多芬執拗的性格,他開始嘗試了一種骨傳導法來練習聽聲。

即便在完全聽不到的情況下,貝多芬仍然寫出了《第九交響曲》。如果有時間可以聽一下貝多芬失聰後所寫的第九交響曲,從第1號開始聽到第9號,在貝多芬的樂曲中會有一種激勵人向向前的精神。在貝多芬的音樂裡,也許完全感受不到它是一個古怪、悲觀而且生命中遭受了很多痛苦的人。

總結

如今被人們所推崇的貝多芬是一個偉大的音樂家,但是在他所生活的時代貝多芬一直過著貧病交加的生活。雖然對於貝多芬有很多評價說他是一個性格古怪不善交際的人,但是在貝多芬的音樂中卻又那麼的積極向上,充滿著力量。可見即便生活再怎麼不幸,貝多芬也選擇用音樂來拯救自己。

【參考資料】《貝多芬之魂》、《貝多芬傳》

【圖片來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30歲失聰,病痛纏身的貝多芬,卻始終相信音樂可以拯救自己
    如果提到貝多芬會想到什麼?大多中國人人的反射聯想大概是《致愛麗絲》吧?但是,對於不聽古典音樂的人來說,貝多芬很可能讓他們想到補習班、幼兒園、卡拉OK等等不同領域的機構;其實,在中國,貝多芬也算是各行各業命名的熱門選擇之一。
  • 失聰的貝多芬是如何作曲的?
    今天是貝多芬250歲生日,他被認為是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一直以來,關於貝多芬失聰後還能寫出那麼多震撼人心的作品這一點,人們既好奇又震驚!在他25歲左右的時候,他隨海頓學習,並被譽為一位才華橫溢的鋼琴演奏家。到30歲的時候,他已經創作了幾首鋼琴協奏曲、6首弦樂四重奏和他的第一部交響曲。對貝多芬來說,未來本是一片光明。 然而,命運就是喜歡捉弄人,貝多芬開始常常聽到耳朵裡有嗡嗡聲。
  • 貝多芬,從音樂神童到失聰音樂家,他一生傳奇經歷讓人值得深思
    那就是通過音樂的方式,在後世的歲月中,人們通過各種音符的跳動,讓我們知道,他同樣屬於偉大的人。這個人就是貝多芬。一個完全可以成為勵志人物的代表,命運的波折並沒有將他的鬥志消滅。貝多芬在當今世界上,可以說是十分有名的音樂家。但是命運的車輪貌似玩笑一般地對他進行圍追堵截。在人生的即將走向輝煌的時候,他的耳朵失聰了。
  • 貝多芬,從音樂神童到失聰音樂家,他一生擁有著傳奇的故事
    在音樂界,有一個非常出名的人物叫貝多芬,他的一生特別的坎坷,但是他最終克服了重重困難,在樂壇上綻放著屬於自己的光芒。他從4歲到12歲的時候,就因為才華而被稱為音樂神童,後來因為種種原因,他最終失去了聽力。但是,這樣的困難並沒有讓他放棄,反而促使他取得更大的成就。
  • 失聰後的貝多芬是如何繼續創作的?
    貝多芬耳聾後,為什麼還能繼續進行音樂創作?在初中的物理學習中,老師告訴我們:貝多芬在失去聽力之後,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頂在鋼琴上,利用骨傳導來聽自己演奏的琴聲,繼續進行創作。然而,事實真的這麼簡單?
  • 雙耳失聰,終身未娶的貝多芬,用自己的痛苦換來人間的歡樂
    得不到真愛,又放不下自己感情的以玫痛苦萬分,工作頻頻出錯。萬念俱灰的她回到外地家裡,蒙頭睡覺,不想與人說一句話。  從26歲到30歲的這段時間,貝多芬的聽力一直下降,重聽越來越嚴重。他獨自隱藏著這個可怕的秘密,獨自忍受著病痛帶來的痛苦。他在給朋友的信中寫到,心裡感到很悲慘,自己什麼都聽不到,在劇院裡必須靠近樂隊,離得遠的話,連樂器和歌聲的高音都聽不到。
  • 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失聰也不能阻擋他對音樂的追求!
    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失聰也不能阻擋他對音樂的追求!對於一個研究音樂的人來說耳朵的重要性那自然不必多說,即使是聽力差一點也會對這個職業產生嚴重的影響。但是有這麼一個人,在他四十多歲的時候竟然完全喪失了聽力。
  • 貝多芬雙耳失聰,卻彈出了經典
    貝多芬在音樂史的地位是極其突出的,他不僅是古典主義風格的集大成者,同時又是浪漫主義風格的開創者。作為音樂大師,貝多芬對藝術歌曲同樣予以相當程度的關注,在藝術歌曲的領域裡取得了非凡成就。貝多芬全名叫做路德維希·凡·貝多芬,他一共創作了9首編號交響曲、35首鋼琴奏鳴曲,其中後32首帶有編號、10部小提琴奏鳴曲、16首弦樂四重奏、1部歌劇、2部彌撒、1部清唱劇與3部康塔塔。另外還有大量室內樂、藝術歌曲、舞曲。從1796至1800年整整4年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響這是耳聾的前兆。
  • 「2020致敬貝多芬」音樂學系系列推文|段喬:貝多芬的人生·音樂·精神(上)
    直至法國大革命時期,受德國啟蒙主義新思想的強烈鼓動,幾經思慮後,時年22歲的貝多芬起身前往音樂之都維也納,正式的開啟了他的藝術生涯。傅雷在翻譯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時在扉頁收錄了孟子的一段話:……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用此句來形容貝多芬的人生簡直是再貼切不過。
  • 貝多芬|無人不知的音樂天才,卻很少人知道他的另外一面
    約翰發現貝多芬學得相當快,知道自己的兒子有天賦,於是決定把路德維希打造成音樂演奏家。為此他對兒子相當粗暴,如果兒子彈錯了,就打兒子的手,還經常深更半夜把兒子叫醒,讓他為自己的朋友們演奏,貝多芬就這樣一直不斷學習。1782年,他成為國王的助理風琴演奏師,那時年僅12歲!就在這時,貝多芬已開始創作並發表樂曲。
  • 貝多芬的一生
    在父親的嚴格訓練下,貝多芬顯露出了音樂上的才華,但貝多芬常常遭到父親的打罵。貝多芬4歲時就會彈奏羽管鍵琴,並獲得了音樂神童的美譽;在5歲時患上中耳炎;8歲便開始登臺演出;10歲時,他拜師於普魯士最著名的音樂教育家聶費;貝多芬在11歲發表第一首作品《鋼琴變奏曲》;12歲時經聶費的推薦,到瓦爾特斯坦伯爵的宮廷樂隊擔任管風琴師助手,這時貝多芬的「音樂僕役」生涯開始了。
  • 貝多芬既坎坷又傳奇的一生
    貝多芬的音樂才華也是在這些過程中跟著其他音樂家學習的。後來貝多芬去了維也納,偶然的機會被莫扎特聽到了表演,莫扎特對此大加讚賞。也就是在這以後,貝多芬的才華被發現了,拜了莫扎特和海頓為師,對他的音樂發展之路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 音樂家貝多芬失聰之後是怎麼譜曲的?《第九交響樂》是如何完成的
    音樂家貝多芬失聰之後是怎麼譜曲的?《第九交響樂》是如何完成的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大音樂家,也是德國著名的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創作了九部交響曲,像《英雄交響樂》、《命運交響樂》、《田園交呼樂》、《合唱交響樂》等在全球都聯名遐邇,可以說他的一生為音樂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我信在傾聽著他那美好的音樂時,又有誰能想到他的一生卻經歷了數不清的磨難呢?貝多芬出生於音樂世家,自幼跟隨父親學習音樂。
  • 貝多芬在耳聾之後,繼續創作音樂,他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驕傲的
    雖然貝多芬在幼年時期,學習鋼琴一點也不快樂,但依然阻擋不了他對音樂獨特的感悟力。貝多芬在4歲時就會彈奏羽管鍵琴,8歲起就登臺演出,並獲得了音樂神童的美譽。貝多芬在10歲的時候,他拜師於普魯士最著名的音樂教育家聶費。
  • 用雕塑傳承歷史文化;用樂譜了解貝多芬的一生
    他就是「音樂巨人」貝多芬。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享年57歲),德國著名的音樂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因此被尊稱為「樂聖」。貝多芬在音樂史的地位是極其突出的,他不僅是古典主義風格的集大成者,同時又是浪漫主義風格的開創者。
  • 《命運交響曲》貝多芬坎坷的一生
    《命運交響曲》作為貝多芬最著名的一個樂章傳誦至今,它體現了貝多芬坎坷的一生,還有貝多芬與命運鬥爭的的思想「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屈服」這是一位英雄壯麗的凱歌,又是他輝煌一生的寫照。貝多芬在創作這首《命運交響曲》時,他的耳朵已經完全失聰沒有治癒的可能,隨著他愛人的離去,貝多芬的人生陷入了低谷,但他沒有向命運低頭,他憑著對鋼琴的記憶、對樂譜的精通創作出了《命運交響曲》。
  • 貝多芬的故事:靠心靈而偉大的人
    當時間的逝水漂走了鼎沸的人聲,在文明的望川上穿越默然屏息搜尋,音樂大師所留經典作品的樂音便會浮現並充盈人們聽覺的空間。貝多芬,正是其中最讓人難以忘懷的音樂大師之一。貝多芬出身平民之家,酗酒成性的父親用暴力驅使4歲的他開始修習音樂;他11歲起就輟學,13歲謀到大風琴演奏者的職位幫助父親養家餬口,成為一名音樂「童工」;17歲那年,他失去了關愛自己的慈母,可謂少年失怙。他一生無數次戀愛卻總是無功而返,一直未能過上他所渴求的婚姻生活;他終生辛勤工作,卻常常陷於貧困境地。
  • 貝多芬的禮物,不只有音樂
    250年前的12月16日,貝多芬出生於德國波恩。無論你是誰,幾乎都會對他的音樂了熟於心。《命運》、《英雄》、《歡樂頌》……貝多芬的音樂無疑是他留給世人最美好的禮物。但是他留下的禮物卻遠不止於此,這需要你走進貝多芬的一生,走進一個沒有選擇的童年方能探尋......
  • 貝多芬命運交響曲
    貝多芬那碌碌無為的父親,急切地盼望著自己的兒子能夠跟莫扎特一樣,變為「音樂神童」。這樣,兒子不但可以替自己實現音樂夢想,而且也可以為自己換來大量的金錢和週遊世界各國的機會。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貝多芬的父親經常強制貝多芬學習各種樂器,4歲時就開始學著演奏鋼琴和小提琴。父親對小貝多芬十分嚴厲,有的時候甚至會把還沉浸在睡夢中的小貝多芬從被窩裡拽出來徹夜練琴。
  • 一生必聽的音樂: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 謹紀念偉人去世190周年!
    1827年3月26日下午17點45分,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在奧地利維也納結束了他56歲的生命。輝煌壯麗、驚心動魄的序奏之後,由木管徐徐奏出歡樂頌的主題,清亮的音色好似一縷燦爛的陽光衝破烏雲灑向大地,接著人聲與器樂的交響震徹寰宇,光明穿透黑暗,歡樂戰勝痛苦,終於,音樂在人聲鼎沸的高歌中戛然而止!全場起立,為之歡呼、沸騰,聽眾被不可一世的英雄主義氣概徵服,霎那間橫掃維也納樂壇的輕佻浮華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