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內,一則榆林孕婦在醫院跳樓的新聞迅速成為社會熱點話題。
8月31日20時左右,陝西榆林市第一醫院綏德院區住院部5樓,一名待產婦從樓上墜下身亡。事後,對「是否拒絕剖腹產」一事,院方和家屬各執一詞。
院方堅稱,醫生曾多次提出孕婦情況危險,急要剖腹產,但產婦家屬多次拒絕這一要求,最終導致產婦難忍疼痛、情緒失控跳樓。
真相陷入「羅生門」
事件中,醫院方提供的回答,與家屬方提供的回答各執其詞。
根據院方聲明,該產婦26歲,因停經41+1周入院待產,醫院多次建議行剖宮產終止妊娠,家屬均明確拒絕,並在《產婦知情同意書》上簽字確認順產要求。「最終產婦因難忍疼痛,導致情緒失控跳樓。」
在《產婦知情同意書》上寫道:要求經陰道分娩,用催產素順產,諒解意外。
但孕婦丈夫延先生否認了院方的說法,稱家屬曾先後兩次同意實施剖腹產,但醫院回說「快要生了,不用剖腹產」。
死者丈夫稱「我主動要求剖腹產」被醫院拒絕
然而,今天早上醫院再次發表聲明,並附上了監探視頻的截圖,試圖證明以下幾點為事實:
1、《護理記錄單》記載產程中家屬三次拒絕記錄; 2、監控視頻中,產婦兩次向家屬(婆婆)下跪溝通,被拒絕; 3、產婦籤署了《授權書》,授權其丈夫全權負責籤署一切相關文書,在她本人未撤回授權且未出現危及生命的緊急情況(產程記錄產婦血壓、胎心正常)時,未獲得被授權人同意,醫院無權改變生產方式。
產婦跳樓事件監控視頻首度曝光。
產婦跳樓事件監控視頻截圖(來源:榆林一院)
而家屬則稱,這不是產婦向家屬下跪,是產婦疼痛難忍的下蹲。
誰真誰假,一時輿論四起。在責任認定的問題上,雙方似乎都在扯皮,擺脫責任。但對於真正承受痛苦的人,一屍兩命,已經永遠離開了。她才承擔了最大的悲劇。
為什麼一則社會新聞能引起那麼多人的關注?
這個事件,引起了太多女性的恐慌。
關鍵還不是怕疼,不是怕死;而是不知道生死關頭,自己的命決定在誰的手裡;更不知道,你那握在主動權的所謂「家屬」,是不是根本不在乎你去死。這是何等的絕望。
不管家屬最後有沒有答應剖腹產,但他們屢屢拒絕手術、延拓了數小時,是事實;監控中疼痛難忍中下跪(或下蹲),尚且還能有爭議;但死者家屬,在聲討書裡還有「(產婦)死都不怕還怕疼嗎」這樣的話,足以自證他們根本不關心產婦的痛苦。而這絕不是這位榆林產婦的個人命運。
最終決定權該在誰手裡?
醫院在兩次聲明中,一直在強調家屬責任。
其中一個關鍵是:女性的生命,為什麼掌握在別人手中?爭議主要集中在「為什麼醫院要家屬的同意才能做手術?病人意識清醒就不能做決定嗎?」
產婦籤署的《授權書》,授權其丈夫全權負責籤署一切相關文書。
《侵權責任法》第五十六條早已界定:因搶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緊急情況,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親屬意見的,經醫療機構負責人或者授權的負責人批准,可以立即實施相應的醫療措施。
有些人大概還記得「李麗雲事件」。這也是推動現在醫療籤字制度的一個案例。2007年11月21日下午兩點鐘左右,孕婦李麗雲因患感冒、畏寒、咳嗽等症狀,在肖志軍的陪同下走入北京朝陽醫院京西分院呼吸內科門診就診。醫院在接診後,將其轉到婦產科進行醫治,並提出要對李麗雲進行破腹產手術。而陪同李麗雲的肖志軍號稱系其丈夫(後查明,兩人只是同居關係),明確拒絕在手術同意單上簽字。手術未能進行。當天下午七點半左右,李麗雲死亡。
這件事情在當年引起了很大轟動,成為年度法律事件之一;這也讓大家對於「家屬籤字權」有了極深的恐懼。「李麗雲事件」中的「家屬」是男友,榆林產婦事件中的「家屬」是婆婆,實際上都不是最親近的家屬;但那個時刻,女性的生命就掌握在他們手裡了。
其實,《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第33條也早有規定:「遇到其他特殊情況時,經治醫師應當提出醫療處置方案,在取得醫療機構負責人或者被授權負責人員的批准後實施。」已經賦予了醫院判斷與決定力。
關於此次事件,南京大學法學院邱鷺風教授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如果情況屬實,產婦家屬有莫大道德瑕疵,該被譴責。但是醫院也應承擔部分責任。因為在產婦自身清醒的情況下,就該讓產婦自己籤字。人身權是專屬權利,夫妻人格並不合一,這是有明確法律規定的。」
「醫院在這種情形下非要家屬籤字,是沒有法律依據的,反而構成侵權。醫院為了推卸可能的醫患風險和責任,擅自做主給一個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設置所謂的監護人,是一種侵權行為。這叫做過猶不及,自以為是。」
(見現代快報《產婦墜樓悲劇中,剖腹產和法律責任六大權威答案來了》)
手術是有風險的,也可能會有一些併發症;一旦沒有家屬籤字而出了意外,對於醫院來說就是巨大的風險——哪怕從醫療上來說,醫院沒有過錯。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先例太多,醫院在這件事情上或多或少承擔一定責任。
事實上,即便是「家屬」不籤字,醫院該做的手術不做,醫院同樣要負責;另一方面,即便是「家屬」籤了字,也未必承諾他就一定不會再找醫院的茬。
邱鷺風教授認為,本事件中,不能因為家屬不同意,手術就不做了,醫生的這個做法是錯誤的。
剖腹產是最好的選擇嗎?
本次事件中,毫無疑問的是產婦在跳樓前承受了難以忍受的臨產痛苦,因此剖腹產、無痛分娩等也成為此次事件中被聚焦的關鍵詞。
9月5日晚,知名產科專家、上海市某婦嬰保健院前院長、中華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前任主任委員段濤對澎湃新聞表示,部分孕婦在生育過程中承受著最高級別的疼痛,而無痛分娩雖已在國內應用達一二十年之久,但仍難以推廣,剖腹產比例也居高不下。
段濤表示,由於缺乏收費標準,醫院實施分娩鎮痛只能按硬膜外麻醉標準收費,實施過程也費時費力,且總體上醫院麻醉師數量仍相對較少,分娩鎮痛所需的人力和時間投入難有保障。
「無痛分娩,收費非常低,消耗的人力和時間又很大,有誰願意去做這個事情呢?」段濤表示,此外值得關注的是,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仍存在將女性物化成生育工具的落後觀念,而觀念的改變仍任重道遠。
值得注意的是,據公開資料顯示,在歐美國家,無痛分娩比例高達80%以上,而在中國目前還不到10%。
與之相對的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在2007年至2008年對全球剖宮產率(即剖腹產)調查的結果,中國以46.5%位列世界第一,多年過去,中國總剖宮產率仍遠高於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15%的上限。
段濤說,目前中國政府已經在提倡安全降低剖宮產率,但並沒有強制性指標。
而與居高不下的剖宮產率相對應的是,仍有少部分人堅決排斥剖宮產。
段濤表示,首先,少部分人擔心剖宮產影響二次生育和胎兒。其次是不願花錢,因為不論是無痛分娩和剖宮產都要花錢。第三,中國事實上仍是男權社會,仍有人認為女人生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在一些農村地區和偏遠地區,女性被物化為生育工具,不會考慮產婦所承受的痛苦。
「我們曾經碰到過,搶救產婦要採取措施的時候,問家屬同意不同意,家屬講的第一句話是要花多少錢,醫院說加起來要四五千塊錢,家屬說不要救了,四五千塊錢可以回鄉下討一個新的老婆。」段濤表示,類似事件中體現出的落後的生育觀念在部分地區仍根深蒂固。
為此,有很多委員為產婦權益建言獻策。
全國政協委員牛立文認為,由於產婦死亡率對醫療機構的各項指標影響重大,有些醫療機構面對正在生死邊緣掙扎的孕產婦時,以各種理由推諉、拒收,這無疑是把產婦和新生兒向「死亡」又推近了一步。當前,危重症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任務艱巨,為確保高齡孕產婦母嬰安全,要進一步提高婦幼健康水平。
湖南政協委員範永紅建議,相關部門要制定相關管理規定和服務程序,社區和醫院要設立專門諮詢部門和服務機構,加強對生育婦女和第一個孩子的教育和引導,通過編寫讀本、媒體宣傳、業餘培訓、上門輔導、窗口諮詢等多種方式普及心理健康和優生優育知識。
湖南政協委員劉志紅建議,要利用醫保基金在近幾年即將到來的高齡孕產婦生育高峰期提供免費的孕期檢查,並適當提高剖腹產的報銷比例。要免費對高齡孕產婦進行孕前、孕中、產前全方位的檢查,便於及時發現問題,並採取切實可行的解決措施。
甘肅省政協委員楊蘭建議為產婦和嬰兒爭取安全的醫療保障,為危重孕產婦開闢救治綠色通道。
從現有的報導資料中,我們看到家屬和醫院在面對生命,不應該有的冷漠。「政在協商」編輯希望通過這次悲劇,至少能夠給人們一個警醒,「冷漠原來是可以要命的」!
資料來源:人民日報官方微博、榆林一院官方微博、現代快報、大楚網等。
相關閱讀:
黨員同志請注意!黨建活動經費有了新規範,你可千萬別觸線!
全國「網絡議政」移動端平臺,365天不閉幕的網上「兩會」;以政協委員為主體的200萬目標用戶;整合資源、服務各界,疏通民意、建言國家;讓協商成為時尚,讓提案更有力量。歡迎下載議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