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註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上幼兒園的孫女,天真活潑,十分可愛,活像一隻百靈鳥。不僅愛畫畫,還愛唱兒歌,模仿力特強。有一天,她湊近我的耳邊,悄悄地對我說:「爺爺,你能每天為我唱一首兒歌嗎?」「好哇!」我樂意地答應了。
孫女說「唱」兒歌,實際上是要我念兒歌,我念,她記。念兒歌,不如為她寫幾首她喜歡的兒歌。第二天,我問孫女:「你最喜歡的小動物是什麼呀?」「小兔子、小蝴蝶,還有……」她連忙說。我立即打斷她的話說:「好,就寫小蝴蝶好嗎?」她拍起小手,快活地說:「好!」
下午四點半,我去幼兒園接孫女。每次她都要在操場玩一會,才肯回家。她在玩滑滑梯時,張開雙臂向下滑時大聲對我說:「爺爺,我像不像小蝴蝶,飛呀飛呀?」「像、像!」我連忙稱讚。當時靈感大發,腦海裡立即閃出一首兒歌:小蝴蝶,飛呀飛,飛到東來飛到西。兩個翅膀真漂亮,好像一架小飛機;小蝴蝶,飛呀飛,一會高來一會低。一邊跳舞一邊唱,見到朋友笑嘻嘻。這首《小蝴蝶》兒歌應運而生。當時,我讀給她聽,她高興萬分,要我再念一遍,她馬上就印在腦海裡,朗朗上口了。
一轉眼,孫女上大班了,老師要求帶書包上學。開學前的一個雙休日,奶奶買回了一個紅色的書包,上面有紅貓、藍兔等小動物。孫女高興極了,又蹦又跳,連忙背上書包,嚷著要上學。我看著滿面春風的她,一首題為《小書包》的兒歌在腦海中閃爍:小書包,背背好,天天陪我上學校。裡面裝的是書本,還有漂亮卷筆刀;小書包,背背好,包上繡著小花貓。上學路上不貪玩,花貓誇我學習好。
一天放學回家,孫女說:「爺爺,陳老師要我們做件好事,當個好寶寶。」我一聽,說:「好哇。」我一想,馬上出了個題目:「一位老奶奶年紀大了,在回家的路上不敢過小橋怎麼辦?」孫女說:「我扶著她過橋。」我說:「回答正確!」於是我當「老奶奶」,孫女「扶」著「老奶奶」過了「小橋」。遊戲間,我邊走邊琢磨,不一會,一首《好寶寶》兒歌脫口而出:「老奶奶,挎個包,走得慢,怕摔跤。一走走到小河邊,望著河水不走了。小朋友放學看見了,扶著奶奶過小橋。奶奶伸出大拇指,真是一個好寶寶。」孫女聽了拍起小手,連聲說:「謝謝爺爺。今後,我要聽老師的話,當個好寶寶。」
一首兒歌,就是一篇寓言;一首兒歌,就是一個故事。從此,我一發不可收,《小毛猴》《小燕子》《小白雲》《紅綠燈》等兒歌相繼而出。每逢周末,她將背得滾瓜爛熟的兒歌唱給大人聽,而且還舞動小手做動作,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匯報演出」。孫女唱兒歌,給我們全家人帶來了笑聲和歡樂。
我為孫女寫兒歌,越寫越覺得與兒童有了共同語言;越寫越覺得自己仿佛走進孩提時代;越寫越覺得自己年輕了許多、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