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一間藝術銀行 讓公共空間變為藝術家的生活畫廊

2021-02-23 CIAB文化新經濟

  臺中市自由路「銀行街」的一樓大廳寬敞明亮,打造成展示臺灣藝術家創作的開放藝廊。川流不息的四大國際機場,出境櫃檯旁的白色牆面,出現亮眼的國內藝術家創作,旅客進入臺灣的公共場所,可以感受臺灣藝術家的旺盛創作能量。總統府的展出場地宛若一座小型藝廊,成為國內外訪賓注目欣賞的焦點。

  藝術銀行是臺灣文化部積極推動的視覺藝術產業振興方案,秉持「美麗的環境空間自己創造,自己的藝術家自己疼愛」的理念,自2013年起將加拿大、澳洲行之有年的藝術品租賃模式引進臺灣,推動「藝術銀行」項目計劃,以持續透過藝術作品廣泛的選購及租賃流通,為社會注入生活美學,讓公共空間成為臺灣藝術家的生活畫廊,達到全民美學推廣,提升國人藝術涵養的目標。

國美館負責執行

  藝術銀行由專業委員團隊執行篩選,以公開徵件方式收購臺灣藝術家作品,經由租賃流通機制於公共空間展出,奬勵藝術創作,活絡臺灣視覺藝術產業,將藝術美感滲入民眾日常生活。不僅是單純的租賃策展,藝術銀行更是藝術產業的初級市場。

  藝術銀行項目計劃委託國立臺灣美術館負責執行,分為二階段推動執行。第一階段為建置階段,重點在啟動各項建置工作,包含作品購入與出租、機制的研擬、人員編組、空間修繕、信息管理系統建置等。第二階段為營運階段,包括持續徵件購入作品及出租流通。初期優先推動政府機關租賃業務,以機場、車站、港口、高速公路休息站、交通場站、郵局、政府機關等公共場所為優先對象,進而帶動民間企業、觀光飯店及機構組織的藝術租賃風氣的響應,達成美化公共空間,建立藝術生活化的概念,推廣當代臺灣藝術的目標。

  臺灣文化部長龍應臺在參訪美國、歐洲時發現,許多國家都以政府購藏的方式,刻意在公部門、駐外使館等公共空間裡,展出本國藝術家的作品,達到增加能見度的效果,兼具展現文化軟實力及國際推廣的雙重功能。於是臺灣自己的藝術銀行在官方與民間的共同構思與規劃下,實踐藝術銀行;當愈來愈多人熟悉臺灣當代藝術作品,市場交易也可望更加活絡。


上圖:龍應臺宣告推出藝術銀行

藝術策展人推薦藝術品

  龍應臺提及有次到美國大使官邸晚餐,會場就宛如一座小型畫廊,官邸的牆面全部都是美國本土藝術家的創作。美國運用全球的外交系統,成為藝術家的流通渠道,特別是九一一事件後,意識到文化外交更重於政治與軍事。龍應臺表示,藝術銀行試辦的第一年,會先以政府機關的公共空間做為推廣重點,並由專業策展人提供推薦,以租賃方式在不同的公共空間進行展,讓各界前來參觀選擇合適的作品。

  臺灣文化部第一年投入七千萬元設置藝術銀行,龍應臺說藝術銀行需要專業的執行團隊與典藏庫房,因此一半的經費用於庫房裝修、網站架設與執行人力管銷費用,另一半費用則全權委由專業評審組成的評選委員會使用,決定搜購的藝術品及藝術作品的價格範圍。

  倉促成立藝術銀行,引來不少專業人士的疑慮,人事行政管銷及承租費率是最常被提及的議題。藝術界人士指出,公共藝術設置辦法要求人事行政管銷費應該控制在總經費15%以內,藝術銀行竟佔了一半!視覺藝術聯盟理事長胡朝聖緩頰說,臺灣文化部首次設置藝術銀行,需要添購辦公室設備、裝修辦公空間,「這樣的人事管銷費用是可以理解的,但未來應將更多的經費用於購買藝術家創作。」

倉促成立引發疑慮

  雖然承租價格低廉可以提高租賃者的意願,但也可能干擾民間市場行情。獨立策展人胡永芬就批評藝術銀行根本就是謬誤,展現了官僚系統忽視其他專業,漠視他山之石,而造成失之毫釐、差以千裡的偏差政策,讓藝術銀行走上了一條沒有未來的道路。她指責藝術銀行是「頭大身小」,最嚴重失誤就是把租金設定為0.4%。

  胡永芬質疑0.4%的租借費率是什麼概念?完全不合乎成本效益跟營運概念,註定了這將是賠錢的事業,不可能永續經營的錯誤規畫,也讓民間經營的藝術品出租、展示、顧問服務等業務都喪失了競爭力,甚至可能使企業把為了規劃企業空間美學的藝術品購買費用轉為便宜的租賃,嚴重挫傷了藝術市場的消費力,讓藝術消費的概念失去合理的市場價值,更廉價化及壓縮了原本就被邊緣化而且低蕩的臺灣藝術家作品市場空間。

  以紐約的民間藝術品租賃公司Artiscle為例,該公司的租金費率約為2.7%,以低價且適合進入空間的當代藝術為主打,因為作品價低,因此創造出高租金的空間。現在藝術銀行打出0.4%的廉價策略,將會讓長久好不容易培養起來「藝術專業應合理付費」的觀念空間,立刻被政府推廣的廉價策略打趴了!胡永芬直言,「藝術銀行的低價政策,表面上看起來像是推廣,實則是扼殺了許多可能的市場。」

雙方介入商業利益引爭議

  藝術銀行還將面臨不少挑戰。藝術銀行典藏有潛力青年藝術家的作品,本身就是一種鼓勵與肯定,是一種投資,也是扶持文化發展的重要業務。然而青年藝術家的作品,都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若藝術銀行計劃再開發成文創產品時,必需取得作品的著作財產權或授權,對雙方才是公平合理的做法。

  而官方美術館與藝術銀行的任務導向不同,官方美術館是否適合經營藝術銀行,也是專業人士關注與議論之處。以藝術銀行的定位而論,必然涉及特定對象的服務與交易關係,及金錢的收益。另外,藝術品出租後,租借方該如何安全管理展示空間、溫溼度等細節控管、判定作品毀損責任鑑定及歸屬等,都是實際運用後才會逐一浮現的難題。還有,若藝術銀行購藏的藝術家作品價格在市場升值了,又該如何呼應市場行情呢?官辦藝術銀行的處理方式,將會是民間也有意創辦類似藝術品租賃業務者重要的參考指標。

  策展人及藝評家王嘉驥認為只要文化部能夠成功使公共藝術和藝術銀行產生互動與整合,藝術銀行會成為策展和行政人才的培養匯流場所。他建議若中央政府有心維持藝術銀行的位階與高度,或許應該另行成立中央級的藝術銀行基金會,或是委託有位階又有專業口碑的國家文藝基金會成立專職單位。


上圖:藝術銀行希望建立藝術生活化的概念

  藝術是項專業的文化事業,設立藝術銀行讓藝術走出美術館,進入民眾生活的每個角落,為日常生活注入美感氛圍值得鼓勵。雖然臺灣文化部及藝文界對於藝術銀行的未來與發展抱持多種面向的看法,無論如何,各界都引頸期盼著藝術銀行將如何進行下一步。

  作者:陳幸芬 來源:《兩岸文創志》

相關焦點

  • 今夏值得體驗的公共藝術作品清單,請進查看 | 畫廊周北京2020公共單元
    在策展人尤洋(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副館長、UCCA Lab藝術總監)看來,公共藝術並非只是出現在公共空間的孤立之物,而應當成為公共生活的文化核心。所謂的公共性,並不是日常生活層面的連接,而是指公眾的思考、想像和創造力形成一股力量,並且成為公共空間的主體意識。
  • 看藝術家組合如何玩轉公共空間的藝術
    Studio Swine亦曾與多個著名機構展出,包括倫敦維多利亞和亞伯特博物館、紐約藝術和設計博物館及威尼斯藝術雙年展。他們從生活、自然中獲得靈感,透過創意設計與材料創新,碰撞出無限可能的設計產物。他們的工作地點從不局限於工作室,而在世界各地旅行搜羅靈感。
  • 藝術小鎮入住畫廊——嶽盟油畫空間
    手機:15965033556(微信)    郵箱:451884865@qq.com 地點:中國中晨國際文化藝術小鎮畫廊城C區703嶽盟油畫空間中晨國際文化藝術小鎮,中國書畫藝術的新標杆,它不僅開啟了中國文化藝術產業化的新紀元,更創造著一幅充滿藝術氣息的生活畫卷。書藏古今藝通天下 ,中國中晨(青州)國際文化藝術小鎮,世界級書畫名城,以國際的視野,創造更高的價值,以價值預見未來。
  • 「藝術畫廊酒店」東京銀座東方快捷酒店盛大開業
    東京銀座東方快捷酒店以「藝術畫廊酒店」為設計概念。這家新酒店與位於藝術地標 -- 銀座 -- 的畫廊合作,在所有內部空間上充分展現牆壁藝術,用新秀藝術家創作的表現日本四季特點的畫作為裝飾,很自然地激發起入住客人的創造力。此外,附近也有多家本地畫廊可供參觀。
  • 這些創意藝術裝置,激活了城市公共空間!
    城市公共空間是一個多層次、多功能的空間,集觀演、休息、娛樂、健身、餐飲、文化等為一體,是人們社會生活發生的舞臺,城市公共空間不僅僅是讓人參觀的,而是供人使用、讓人成為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它的實質是以參與活動的人為主體的,強調人在場所中的體驗。
  • 《藝術登陸新加坡》博覽會公布參展畫廊和藝術家名單
    2010年12月1日訊:以亞太地區藝術和市場為中心的亞洲全新的主要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Stage Singapore(藝術登陸新加坡)今天公布了首屆展會的參展畫廊和部分藝術家名單。這些參展畫廊經過了嚴格的甄選,選擇的一個標準是展出作品的品質;另一個標準是如何將作品放在語境中展示。參觀者將看到著名藝術家的許多作品或年青藝術家最新的作品。
  • 畫廊周北京2020困境下的重啟 畫廊展向架上繪畫回歸
    畫廊周北京2020參展畫廊:偏鋒畫廊:約翰·麥克林個展從此次所有參展畫廊及機構推出的展覽面貌來看,相較去年有較大的變化。首先是國際重要藝術家的個展明顯減少。只有偏鋒畫廊帶來了其代理藝術家約翰·麥克林的個展,以及當代唐人藝術中心推出了來自俄羅斯的藝術組合AES+F在中國十年來的首次個展。其他的畫廊均為中國藝術家個展。
  • 2019畫廊調查報告一:畫廊籤約了哪些藝術家?
    代理藝術家主要風格:繪畫、大型裝置、藝術項目畫廊重要歷程:2006年,在北京798藝術區開設空間;2017年,北京及香港新的空間相繼開幕。畫廊一直對當代藝術中的新變化保持著敏銳觀察和積極參與,近幾年隨著新鮮血液的輸入,北京公社已經成為年輕一代藝術家探討新議題的重要空間。
  • 韓國新銳藝術家推介:KimJiHee김지희_偽裝的自畫像(井空間_KOREART)
    人類嚮往更輝煌的生活,所追求的各種欲望,通過其誇裝的太陽鏡等表現形式,更明顯地表露出來。如果仔細觀察作品裡的細節,不難發現戴著壓迫自我的矯正器還裝著微笑的人,這樣的表達方式中,藝術家的思考似乎在對我們提出寸鐵殺人的疑問"其欲望真的是自己真正要的欲望嗎?」。
  • 韓流遇上公共藝術?當紅男團成為新晉藝術贊助人
    他們組織起了一個由22位藝術家組成的委員會,將在紐約、柏林、布宜諾斯艾利斯和首爾舉辦揭幕活動。這個名為「CONNECT, BTS」的項目已於前幾日在倫敦啟動,並在蛇形畫廊(Serpentine Galleries)展示了一幅數字藝術作品。
  • 東京畫廊圈裡的中國人,當代藝術物語
    畫廊創辦初期的六本木空間「物化之際」展覽現場畫廊創辦初期的六本木空間 韓國藝術家金政基現場作畫打造清藝術空間在國內就開始收藏藝術品,到日本後也偶爾收藏一些日本藝術家的作品。《黑白寺社》攝影集出版後,他決定在日本開始自己的事業。
  • 全球33家畫廊參展,廣州當代藝術博覽會開幕
    12月16日上午,首屆尚天河·廣州當代藝術博覽會(以下簡稱「藝博會」)在海心沙開幕。藝博會邀請到來自全球33家一線畫廊參展,讓優秀藝術作品打破邊界匯聚羊城。作為天河區重點打造的城市文化品牌——尚天河文化季的精品活動,本屆藝博會將設畫廊、公共藝術、影像和論壇四個單元,通過展現作品、分享意見全方位提升天河區的藝術氛圍。
  • 畫廊群雄角逐的上海,藝術秀脫穎而出的西岸博覽會
    本屆博覽會匯集了全球範圍內近 110 家重要畫廊,安尼施·卡普爾、詹姆斯·特瑞爾、徐冰、李禹煥、鹽田千春等800多位知名現當代藝術家,涵蓋繪畫、雕塑、裝置和影像等多種類別,為藝術愛好者立體呈現最前沿的當代藝術生態。
  • 全球33家畫廊參展,廣州當代藝術博覽會今日開幕
    作為天河區重點打造的城市文化品牌——尚天河文化季的精品活動,本屆藝博會將設畫廊、公共藝術、影像和論壇四個單元,通過展現作品、分享意見全方位提升天河區的藝術氛圍。本次活動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指導,廣州市三三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主辦,尚天河文化季組委會、廣州市城投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聯合主辦。
  • 【藝術家】循循展·第四回 | 芳草地畫廊·798 (上篇)
    曾參加「遊園記」應空間莫宅藝術項目(應空間,2018)、「耳語」(芳草地畫廊,2017)、第二屆全國綜合材料繪畫雙年展(寧波美術館,2017)、新加坡藝術周(新加坡當代,2016)、「黑度」策展人公園(22院街,2015)、「出櫃:一次驅魔儀式」(東京畫廊,2014)、「為什麼是抽象」(央美美術館,2014)、「阿瑟•丹託之後:我們去哪裡?」
  • 9年前,她把河坊街的照片衝印店改成藝術空間,從此,她的命運也改變了!
    當年整個杭州的人文環境是這樣的:河坊街、勞動路一帶聚集著一些傳統畫廊,杭州幾乎還沒有一個純粹的當代藝術空間。在一間白色的辦公室裡,Inna回憶起當年這些事,笑容有點小複雜:「現在想想那個場景很搞笑!每次在展覽前,棟帆(藝術家)站在馬路上吆喝『裡面有免費酒水,歡迎看展』!真是太難以想像了!」
  • 「藝術家的家」專輯 | 「行為藝術之母」瑪琳娜·阿布拉莫維奇的生活劇場
    每件藝術作品都折射藝術家的內心。作為藝術家的工作/生活的空間,家不僅僅是休息的空間,常常也起到工作室的作用。空間的功能性及風格,更是和他的個人生活、審美、作品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代表著其最必要的訴求。如何看待「外物」,每個藝術家也不盡相同。
  • 一周藝術人物|畫廊主的破與立,翟永明的文與影
    2020年新冠肺炎期間,佩斯畫廊總裁馬克·格裡姆徹一度感染,康復後的他認為「創造力、真實」以及「去堅持和啟發我們的生活和藝術」尤為重要。由格裡姆徹主導創立的全新模式的「下一代畫廊」即將開啟,不銷售作品的畫廊將有何為?
  • 沒頂畫廊新空間盛夏回歸!七位年輕藝術家攜新作亮相上海
    由藝術家徐震創立的沒頂公司對於今天的年輕藝術家而言宛如一個完美的「出道舞臺」而作為一直以來備受關注的藝術平臺,這一次,沒頂畫廊空間由西岸喬遷至博華商業廣場無疑即將在盛夏的上海掀起一波「熱浪」。在沒頂這個兼具學術性與商業性、創造性與傳播性的龐大藝術王國,年輕的新勢力總在為藝術界注入新鮮與活力。而這個置身於商業綜合體中的全新畫廊空間也將以非常年輕肆意的姿態,準備好為我們帶來一個又一個的驚喜。沒頂畫廊新空間首展 — 「幻象顆粒」,推出多位新銳青年藝術家。
  • 巴黎巴赫利耶畫廊展出畫家阿爾伯特·哈吉嘎乃夫
    他在研討會上與中法兩國藝術家討論藝術的民族性問題時,引用德國藝術家奧拓·迪克斯的例子,宣稱「藝術永遠是屬於宇宙的,超越任何地理的邊界」。在討論「金融藝術」的問題時,他站起來說「我想對你們說,不要害怕……它(金融藝術)必然自我毀滅。雷米和建鵬(兩位參加的主要藝術家的名字)這樣的作品,它的價值永遠不會減少,因為這是捍衛人類藝術的意志和行動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