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回答|在國際學術會議做一小時英文報告是什麼體驗?

2020-12-21 龍升尺木

小編按:在國際學術會議做一小時英文Tutorial報告是種什麼樣的體驗?需要付出什麼、又會收穫什麼?一起看看我們的同學怎麼說~

2019年11月14日,我作為Tutorial報告者參加了一個學術會議。

這個會議是數據挖掘方面的國際頂級會議,我在會議上做了一個小時的全英文Tutorial報告(備註:許多學術會議都設有Tutorial環節,會針對某個研究方向做一些基礎性的介紹和綜述,講授一些參會者感興趣的內容)。

這次Tutorial算是我的好幾個「第一次」:這是我第一次在學術會議上做Tutorial報告,以前我在學術會議上都是報告論文,時間也沒有這麼長;這也是我第一次用英文在很多人面前講這麼長時間的報告。因此,我特此把這一次難得的經歷記錄下來,以使記憶更加深刻。

一、講演準備

做這個Tutorial的起因是,我們公司是這次會議的贊助商之一,加之我所在部門的領導是數據挖掘領域比較資深的教授,經常組織、參與這類會議,從而他負責了此次會議三個Tutorial中的一個。他讓我們部門的幾個研究員每人分擔tutorial的一部分,加起來四個小時。我負責其中的一個小時,講解一個子問題,包括講解部分和中間的提問。

其實,一開始領導分配Tutorial任務的時候,我是不想做這個Tutorial的。因為準備這個Tutorial會花費我不少的時間去準備,影響我自己的工作進度。此外,我的英語口語雖然能大差不差的聽、說,但遠遠不是真正隨心所欲的流利,所以這個任務對我來說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我很可能沒法完成的太好。

但是想到我們的學問是以修身為本,要抓住一切機會鍛鍊自己,通過工作、生活的各種事情提升自己,特別是想到這可能是一個難得的鍛鍊講演能力的機會,我就把任務接了下來。

因為之前已經用中文講過相似的公開課,講稿和ppt的準備其實沒有花費很多時間,因此,我主要的準備工作是把中文翻譯成英文,調整一下結構,補充一些新的內容。

二、報告的經過

早上來到會議的會場,北京的國家會議中心。這個會議的參與者人數不算多,今年只接收了一百多篇論文,相比於現在人工智慧領域各大會議動輒上千篇的論文規模,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上。當然,規模的小的一個好處是每篇入選的論文都可以獲得至少十分鐘的報告機會,向參會者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會議的場地比較小,大約租了一層樓10個房間用作報告,我們的Tutorial就在其中一個房間。

下午一點半,我們負責的Tutorial開始,來參加的人並不算特別多,大約有二三十個人。首先,我們部門的領導做了開場報告,綜述這個Tutorial主題的來龍去脈,鋪墊一些宏觀的背景,簡要介紹了學術界、工業界在這個領域的發展歷史和現狀,提出了其中幾個子問題,然後再由我們幾個研究員分別講述其中一個子問題。領導講了一個小時後就輪到我上場了。

剛上場時,我的內心是微微緊張的,因為是在國際會議上面對許多學者做報告,這在學術界這個圈子裡算是一件很正式的事情了。我的開場部分因為之前反覆修改、提煉過,相對比較熟悉,因此講起來比較流利,節奏也控制得比較好,感覺確實是吸引了臺下一些聽眾的興趣。由此,在熟悉了這個「小環境」和講演節奏後,我略微放鬆了一些緊張的情緒,或者說忘了有緊張這個情緒在,只是順著這個節奏把我準備好的、自己知道的內容都統統倒出來。雖然事後回想起來,這並不能算是真正的放鬆。

真正的放鬆應該是遊刃有餘的,可以根據臨場環境和聽眾反應有針對性地調整講演的內容和節奏的,這才是人和環境真正「相和」的狀態吧。

報告挺順利的,中間每個小題結束後,我都會留給聽眾提問的時間。提問環節進行了三次,每次提問環節也有不少人舉手提問,每個環節大約回答了三到五個問題。有的問題我回答得並不是很好,如果讓我有時間寫下來可能回答得會更好。但是我挺高興的,因為這說明聽眾對我的講演有興趣,他們確實認真聽了、且聽懂或者部分聽懂了我的報告內容。這帶給我一種微微的成就感,感覺自己準備這個Tutorial並不是白白浪費時間,而是成功地把我知道的一些知識傳遞給了更多人,就好像種下一顆種子一樣,可能在未來的某個時間啟發某個人的思想,結出更加燦爛的果實。雖然這個Tutorial嚴格來說並不算是一場教學,但從這次經歷我體會到了一點點「教」的價值和涵義,我想這可能是此次經歷最大的收穫了。

講個有意思的細節。我在結束報告準備下臺時,才意識到筆記本旁邊有一瓶礦泉水,是我開始報告之前領導放在臺上的。看到這瓶礦泉水,我突然意識到自己其實是非常緊張的,緊張到忘了有這麼一瓶水。在報告的後邊部分,我的嘴已經越講越幹了,但還是想不起要喝水,這表明我的真實狀態是很緊張的。

我想,真正的專注是為了某個目標全身心地投入

那麼具體到做報告這件事情,喝水潤喉其實是為了更好地做報告。由此可見,在切身經歷某件事情後,可以調整自己的修身,補其不足,下次比這次做得更好,所謂集義也。我下次再做這麼長時間的報告,要提醒自己記得喝水了,哈哈。

三、事後總結

事後回想,其實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做英文報告,英文水平並不是第一重要的能力,能達到基本的流利即可(當然,如果熟練會更好啦)。譬如這次會議的主席,英語就不是特別好,甚至聽起來有點「土」,但不影響他在晚宴的開場演講中把自己的意思和情緒精準地傳達給每一位聽眾。

我這次旁聽了不少報告,有的中國同學英語好,有的則欠佳,甚至有些結巴,但外國人也會認真傾聽,與其交流。將來大家如果有做英語報告的機會,不必對自己的英語不自信,日式口音、印度口音比我們更加難懂,也不妨礙他們與外國人交流。

在我看來,做英文報告最重要的還是表達的內容及相關的表達方式。首先內容是否能抓住聽眾的興趣。然後,是否能自信、放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臨場控制講演的節奏(念讀聲律啟蒙十分重要哦!),與聽眾展開各種溝通(對話,問答,眼神,手勢等等)。

其實,我從小就不太善於在大家面前表達,用父母的話說就是內向。不過我小時候的想法是,說那麼多有什麼用,最終還不是看你裡面咋樣,有沒有能力和乾貨才是最根本的。隨著長大,我才漸漸明白,表達也是一項很重要的能力。我在高中、大學,主要是博士生生涯中,不斷做報告、講演,克服了一點這方面的弱點,但其實還是很不足。直到今天,如果是聽眾很多的正式場合,我做演講或者報告還是會緊張,不能自如地控制講話的節奏和內容。

我的博士老闆特別強調我們的表達能力。老闆說,你做了一項好的研究工作,得推銷出去才有人知道,會議的交流等等各種機會其實就是一個推銷的過程,你是一個推銷員,別人覺得你的工作好,才會跟隨你的工作,在你工作的基礎上繼續向前探索。

以自然國學的角度來解析,每個人都是處在人與人組成的社會環境中的,因此人與人之間的主體間性是非常重要的。作為人,如果我們的主體與環境的溝通封閉,那麼會失去許多正常的主體間性。士人修身,清、朗二字缺一不可,所謂朗者,無一事不可見人。我會繼續努力調整自己的。

相關焦點

  • 國際會議英文發言|演講結束時如何致謝、並邀請觀眾提問
    小白老師說:受疫情影響,國內外的學術會議要麼取消,要麼改成了在線視頻會議,但是主持和發言的套路其實還是一樣的。
  • 2020國際制導、導航與控制學術會議成功舉辦
    2020國際制導、導航與控制學術會議成功舉辦 2020-11-01 20: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術會議英文發言 | 如何發表獲獎感言
    小白老師說:學術會議常有頒獎環節,會議主持人或主席常常會邀請獲獎人「說兩句」。
  • 國際會議英文主持 | 開會前如何請大家就座
    今天教大家如何在會前請與會人員儘快就座,把控會議時間和進程。得體,規範,自信滿滿!英文主持,原來你也可以。出於對演講者的禮貌,也為了提高聽眾對演講的注意力,通常在演講開始之前,主持人會請聽眾儘快就座。接下來的三天裡我們的日程安排得相當滿,有多位發言人將做演講。05Before we begin the session, we have got a lot of people standing in the rear.
  • 【學術報告】類腦計算前沿學科論壇暨CSIG圖像圖形中國行會議通知
    在領域頂級期刊如:Proceedings of the IEEE,IEEE TPAMI, IJCV, NeuroImage, Cerebral Cortex等發表學術論文90餘篇,其中影響因子>10的論文20餘篇,在領域頂級的國際會議如:CVPR,ICCV,MICCAI,IPMI, IJCAI等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
  • 2014中國平板顯示學術會議在南京召開
    10月23日消息,在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國家科學技術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江蘇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江蘇省科技廳的指導下,「2014中國平板顯示學術會議」(英文名稱: CHINA FPD CONFERENCE )於2014年10月22日~24日在中國南京維景國際大酒店盛大召開。
  • 寧波諾丁漢大學成功舉辦2020傳熱傳質數值方法國際學術會議
    由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傳熱傳質分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寧波諾丁漢大學、寧波市能源材料與技術重點實驗室、寧波市低碳汽車熱管理前沿技術創新團隊聯合舉辦的2020傳熱傳質數值方法國際學術會議(ISNMHMT2020)於2020年12月11-13號在寧波諾丁漢大學成功舉辦。
  • 天美公司助力第一屆光學材料與器件物理學國際學術會議亞洲論壇
    「第一屆光學材料與器件物理學國際學術會議亞洲論壇」於2020年12月10日-14日在重慶市召開。本次會議由重慶郵電大學理學院主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發光材料實驗室、重慶文理學院光電功能材料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和塞爾維亞貝爾格勒大學維察核科學研究所等單位協辦。
  • 1小時賺10萬 李開復在知乎做分享是種什麼體驗?
    近日李開復舉辦了一場知乎Live,針對創業問題進行答疑和分享。從6月1日李開復發布演講公告後兩小時左右,定價499元的200張門票便被一搶而空。在當晚一個小時四十分鐘的直播中,李開復通過語音和圖片進行互動,用戶提出了近40個問題。
  • 我在知乎做視頻:回答3600個問題、和每個陌生人聊「爸爸經」
    來源:創事記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原標題:回答3600個問題、和每一個陌生人聊「爸爸經」,現在我在知乎做視頻文/小北來源:顯微故事(ID:xianweigushi)疫情促成視頻初體驗曾寫過3600個回答依然需要重新摸索知乎ID:張佳瑋
  • 「音樂學術與實踐的新空間」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一)
    內容提要:2016年2月24~26日,在莫斯科國立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召開「音樂學術與實踐的新空間」國際學術研討會暨音樂學專業跨學科教研室成立25周年紀念活動。會上集中展示了俄語語境作曲技術理論力量與音樂學研究成果。
  • iCANX Talks 學術報告︱範智勇教授·基於納米結構的仿生光電子學
    「基於納米結構的仿生光電子學」的精彩英文講座,範教授以大量具體翔實的案例深入淺出的介紹了納米仿生在光電器件方面的應用,並詳細的介紹了其球形納米線仿生眼的工作,包括器件設計、材料選擇、工作機理、潛在應用及後續發展等。
  • 1911年奉天國際鼠疫會議報告
    在這場疫情之後,清政府籌備召開了一次國際鼠疫會議,總結這次鼠疫的經驗和教訓。共有11個國家的數十名醫生參與這次會議。這次奉天國際鼠疫會議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國際科學會議。下文選摘的數篇材料,均來自《奉天國際鼠疫會議報告》,由中可對這場會議的情況以及當時的疫情狀況窺得一斑。
  • ...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和「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
    自2012年起,中國知網和清華大學圖書館每年聯合研製《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通過2萬餘種國際學術期刊的文獻引文大數據挖掘來分析我國學術期刊的國際被引證情況,目的是為了客觀反映我國學術期刊在國際學術研究領域的話語實情。
  • 重慶郵電大學主辦的英文期刊DCN榮登「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2020年12月17日,《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2020版)正式發布,重慶郵電大學主辦的英文期刊Digital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DCN)憑藉195.601的國際影響力指數CI值再次榮獲「2020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稱號(Top5%),這是自2018年起本刊連續第三年榮獲該稱號
  • 自然語言處理學術會議AACL線上召開 聚焦亞太地區NLP技術進展
    本屆AACL會議是其成立以來的首次學術會議,也是ACL為推進亞太區域NLP研究邁出的堅實一步。 AACL會議延續ACL的學術傳統,作為學術研究展示平臺接受並審議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相關學術論文,會議採用雙盲評審流程,保障審稿的規範和質量。據官方數據顯示,本屆AACL會議共吸引392篇投稿論文,106篇投稿被收錄,包括73篇長論文和33篇短論文。主論壇上,收錄論文分別進行了演示,向線上參會嘉賓分享其研究成果,也展現出當下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技術創新和發展概況。
  • 何璽玉在山東第14屆醫學遺傳與優生學學術會議上作精彩報告
    11月28日上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教授何璽玉應邀出席山大齊魯兒童醫院承辦的山東省第十四屆醫學遺傳與優生學學術會議暨遺傳病精準診療與iPS細胞技術研討會,並作題為《Prader-Willi症候群的診治進展
  • 國際頂級學術大師同堂研討「二維材料」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高瑩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孫海華)由西北工業大學、自然雜誌社聯合主辦的「2019年自然學術會議——二維材料:基礎研究與應用展望大會」日前在西安舉行。包括諾貝爾獎得主Kostya Novoselov在內的26位國際頂級學術大師與新銳學者,以及《自然》系列期刊編輯和500餘位二維材料領域專家學者共聚一堂,交流探討如何推動二維材料領域內的學科發展和產業化步伐。郭友軍 攝影二維材料是時下最熱門的前沿領域之一,具有十分優異的機械、熱學、光學和電學特性。
  • 第15屆全國流變學學術會議在重慶召開
    本次會議由中國化學會、中國力學學會、重慶大學主辦,中國化學會、中國力學學會流變學專業委員會、重慶大學光電工程學院承辦。來自全國各地139家單位的380餘名代表出席了本次會議。大會共收到論文和摘要218篇。會議期間共有大會報告8個,專題分會場6個,邀請報告29個,分會場報告160個,海報37個。會議開幕式由重慶大學光電工程學院磁流變研究中心主任餘淼教授主持。
  • 第21次現代漢語語法學術討論會暨紀念朱德熙先生百年誕辰國際學術...
    12月4日—6日,第21次現代漢語語法學術討論會暨紀念朱德熙先生百年誕辰國際學術視頻討論會以線上視頻方式舉行。此次會議屬於北京大學中文系110周年系慶系列活動之一,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句法語義室、《中國語文》編輯部、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聯合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