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弓之鳥」的故事只是無稽之談,古代弓箭真有這麼嬌貴?

2021-01-08 冷兵器研究所

「驚弓之鳥」是一個人們耳熟能詳的成語,很多人也都知道這個「用空弓嚇死大雁」的故事。但事實上,這個成語裡包含著一個十分明顯的誤區,那就是一把正常使用的弓其實是不能這麼做的,這麼做是對弓的極大傷害。

▲驚弓之鳥的故事其實誤導了很多人

弓箭雖然在今天已經徹底退出了各國軍隊的武備序列,但是在冷兵器時代,弓箭可以說是古代世界各大強國的重要武器,尤其是打下古代世界最大疆域的蒙古帝國,弓箭更是在其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弓箭的重要意義決定了任何一個智商正常的軍人,都會力求能讓弓箭在戰場上保持最好的狀態,發揮最大的作用。於是如何保養弓箭,就成了一門很重要的軍事知識。

▲禮射圖

要保持弓的完好狀態,首先第一點就是不能學「驚弓之鳥」裡的射手,把弓進行「空放」。眾所周知,弓是依靠弓片的形變來蓄能,通過弓弦將力傳導到箭上將其射出的。那麼如果弓弦上沒有搭箭,而是空放,弓片的蓄能就不能通過離弦的箭來釋放大部分,反而弓片本身要承擔這些力量的釋放,便必然會對弓本身造成傷害。弓力越大的弓,空放造成的傷害就越大。同理,如果一把弓的力量很大,但是配用的箭質量很輕,那就很難幫助弓片進行「卸力」,對弓也會造成傷害,所以自古以來就有「重箭養弓」的說法。

▲射箭原理

寫到這裡,筆者就想到某個武俠導演在自己的電影裡,安排了一個大反派空放男主角的弓的情節。大反派空放男主的弓,可能就有要毀掉男主賴以生存的武器的意思在裡面。而「驚弓之鳥」的故事如果真的存在,那位更羸在嚇死一隻大雁後一定會遭到弓主人的暴揍吧,「你竟然敢空放!」

▲如果不能保證不會空放,拉弓時一定要搭箭

除了不能空放外,弓在不用時,往往也要卸掉弓弦(俗稱「下弦」,古語「馳弓」)。因為如果長期讓弓保持上弦狀態,無異於長期讓弓處在緊繃狀態,也不利於弓的保養,更可能導致弓力下降。所謂「一張一弛才是文武之道」,就是典型的以弓的上弦與下弦狀態來進行比喻的一句俗語,也能從側面反映出中華民族傳統上就是與弓箭關係密切的民族。

▲中華民族自古其實就與弓箭結下了很深的關係

古人在不用弓時往往將弓弦卸下,在一些古代繪畫中也有體現。一些古代繪畫中武士腰間的「不明彎妝物」,其實就是處於下弦狀態的弓,但是一些人不明就裡,往往將其當作武士的刀劍。

▲唐代武士繪畫,腰間包著獸皮的其實就是他們的弓

因為中國古代的戰弓往往是使用動物的筋、角與木、竹通過生物質膠(魚鰾膠)粘合而成的(古詩中用「角弓」來指弓也是這個原因),整體均由生物材料製成,所以也就會遇到很多其他生物質材料製成的物品一樣的發黴問題。根據《天工開物》的記載,弓最怕「黴溼」,尤其是到了潮溼多雨的中國南方地區,問題就更是明顯。所以在空氣潮溼的地區,弓在保存時往往要安置在專門的烘烤箱上,將炭火放置在弓的下方,以減少潮氣從而防黴,如果沒有專門的烘烤箱,也要放在爐灶的煙道附近。

▲依靠現代材料的幫助,買一把弓已經不是那麼觸不可及了,也不會像古代的角弓那般難以維護

古代的角弓雖然效能強勁,但是在今人看來,其超長的製作周期(三年一批)和較為複雜的保養方式都會讓人覺得過於「嬌嫩」。好在今天的人們如果對射箭感興趣的話,有眾多使用現代材料製作的弓箭,不需要那麼複雜的保養手段,價格也便宜得多。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正義必勝,任何媒體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驚弓之鳥的故事 驚弓之鳥的故事和道理
    說起「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相信許多人都十分熟悉了,其實這個成語出自典故《戰國策·楚策四》,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成語吧。  《驚弓之鳥》的故事  有一天,更羸陪著魏王出去散步,在途中看見天上一條大雁飛過。
  • 弓箭是古代冷兵器之一,好用但難製造,他一招辦法解決10萬難題
    當然最早出現的弓箭並不像現在看到的樣子,最早時期的箭是很簡單的,用一根樹棍或竹竿,截成一定長度的箭杆,把一端削尖就可以作為箭了。而現在我們所看到的箭,箭身為細木或者竹製有一定長度的直杆,其頭部是一種具有殺傷性的尖銳物體,古代製作的多為鐵器部件將其外邊開刃,雖說不能穿透盾牌,但是在古代用來擊殺敵人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 古代弓箭和現代弓箭的差距有多大?小夥做了實驗
    弓箭在古代的時候是非常常用的一種兵器,也是最強大的單兵遠程武器。秦朝時期的弓箭是最為強大的那個時候有很多重弩軍隊。在電影英雄裡面也有非常宏偉的場面,不過隨著科技在不斷的進步和發展,弓箭也被慢慢的淘汰,從而退出了歷史的舞臺而現在所採用的基本都是步槍。鍋爐的使用只是在一些特種偵察部隊裡面保留。不過經過改良的弓駑其威力也不比槍差,並且由於其靜音性非常的出色,所以對於一些偵察部隊而言是非常喜歡的,今天我們要給大家看的就是古代反曲弓和現代弓駑的威力進行一個對比。
  • 古代弓箭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作為冷兵器時代的王者,弓箭的地位毋庸置疑,「武藝一十八般,唯有弓矢第一」。歷史上總流傳著一些神箭手的傳說,養由基一箭能穿透七層鎧甲,三箭平叛的故事更是傳奇。李廣射虎,呂布轅門射戟,薛仁貴三箭定天山,似乎弓箭是無所不能的。那麼問題來了,傳說有多少可信度?古代戰場上的弓箭威力到底有幾何?為什麼有人中箭立死,有人卻還活蹦亂跳?這個問題比較複雜,小院試著從幾個方面來分析一下。
  • 冷兵器時代的弓箭有多大威力?圖解中國古代之八大名弓
    在冷兵器時代,弓箭堪稱是最可怕最致命的武器。后羿射九曜的傳說,就從側面證明了在古代時,弓箭在人們心裡的威力之大。弓做為古代兵器之一,激弦發矢,可以及遠,考此法之由來最古,相傳黃帝大戰蚩尤於涿鹿,純用弓矢以制勝,此為有弓矢之最早者。
  • 成語故事之驚弓之鳥
    戰國時期,有個射箭能手更(gēng)羸(léi)。他給魏王講了一個「驚弓之鳥」的故事。寶貝們也來聽吧! ------------- 小太陽人故事樂園, 一天一個好故事, 每晚18點準時相約, 等你來聽哦!
  • 古代軍隊中的弓箭手是怎樣射箭的?其實東亞和歐洲的方法不一樣
    冷兵器時代,人類所使用的很多武器都是由生產生活工具所演化的,比如標槍,斧頭等,當然,最著名的就是弓箭了,早在人類還沒有創造出文明之前,原始人就學會了使用弓箭來狩獵,世界各民族的先祖均有過使用弓箭的記錄。
  • 冷兵器時代:弓箭無法射穿盔甲,為何古代打仗還要放箭?
    冷兵器時代:弓箭無法射穿盔甲,為何古代打仗還拼命放箭?古代很多武器的發明,其實最初都不是為了打仗,比如弓箭,最初的發明其實是為了狩獵。當時的人們經常需要外出狩獵,為了防禦野獸,人類學會了用石頭等利器來進行自衛。後來,為了射程更遠,弓箭就誕生了。而後,火藥等兵器也隨之發明,盔甲也出現了。
  • 古代弓箭沒有太大殺傷力,為何能一箭射死人?原來我們都被騙了
    古代弓箭並沒有太大殺傷力,為何能一箭射死人?原來我們都被騙了引言:及大比六鄉四郊之吏,平教治,正政事,考夫屋,及其眾寡、六畜、兵器,以待政令——《周禮·地官·小司徒》眾所周知,中國古代曾發生過許許多多的戰爭,而在戰爭中,兵器是最為常見的一種軍事器械裝置,而值得一說的是,在火藥,火槍未發明之前,古代的兵器都被稱為「冷兵器」,而在眾多冷兵器當中,最受歡迎的應該是弓箭了,從影視劇中不難發現,弓箭不僅射程遠,
  • 【每天一個】成語故事《驚弓之鳥》
    成語故事 ----------▽▽▽▽▽▽▽▽----------- 成語典故 有間,雁從東方來,更羸以虛發而下之。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對曰:"其飛徐而鳴悲。飛徐者,故瘡痛也;鳴悲者,久失群(也,故瘡未息,而驚心未去也。聞弦音,引而高飛,故瘡(發而)隕也。"
  • 「驚弓之鳥」拉動弓弦不放箭,真的能把鳥射下來?我們都誤解了
    《戰國策》卷十七的楚策四記載了這樣的一個故事,魏國的更嬴,是戰國期間有名的神射手,為此十分受到魏王的重用,,而在一天,魏王和更嬴在看臺上,看見了一隻大雁,更嬴便對楚王說,我就算不用箭也能幫助大王射下這隻鳥,魏王並不相信,但更嬴很快拿出弓來,並不搭箭,而是對著天空拉動弓弦,大雁竟然按照更嬴所說
  • 軍事| 臺灣島上,有人成了驚弓之鳥
    1真搞不明白,驚弓之鳥為啥最怕航母!這不,4月9日的臺灣地區,綠營媒體《自由時報》稱,解放軍「遼寧」號航母通過臺灣海峽,且打開AIS(船舶自動辨識系統),「刻意揭露自己位置信息實屬罕見」。「羅斯福」號依舊隨時有作戰準備能力和執行國家安全使命的能力,可臺灣島上有人已經不信這一套了,認為美軍戰鬥力暫時減損不少。笑飲感到,臺灣地區一些人整體上思路有問題。如果說上世紀90年代,美軍航母到中國大陸沿海一帶來,還具有一定的軍事威懾能力的話,如今他跑來,頂多算是來攪局、搞事的。真要打起來,「東風快遞」裡可是有多種型號飛彈準備著的。
  • 彈弓和弓箭有何區別?
    冷兵器中要數殺傷力大的,大刀肯定在其中,弓箭也不例外,有一款冷兵器和弓箭很像,這款冷兵器就是彈弓,彈弓是一種遊戲工具,但是早些年,也有人用它作為武器去攻擊其他人,它的形狀也是小巧精悍,方便攜帶,彈弓一般用樹木的枝椏製作,呈「丫」字形,上兩頭系上皮筋,皮筋中段系上一包裹彈丸的皮塊,威力視乎皮筋的拉力
  • 古代弓箭都會「塗毒」,為何現代子彈不採用?專家:效果不大
    導語:古代弓箭都會「塗毒」,為何現代子彈不採用?專家:效果不大古代戰場上,弓箭是主要的武器之一,中遠程打擊敵人都少不了它,秦朝時期著名的「箭雨」讓敵人聞風喪膽,秦軍每到一個地方,都會例行射箭,用最有效率的辦法削弱敵人的實力。
  • 古代弓箭能射死人嗎?醫官:中箭生不如死,大部分死於箭傷復發
    古代弓箭能射死人嗎?在古裝戰爭片中,我們經常看到兩軍交戰時的漫天箭雨,鋪天蓋地,非常壯觀,頓時很多人命葬黃泉,我們不禁要問,古代弓箭有那麼大威力嗎?甚至能夠射透護甲,致人於死地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古代弓箭不僅威力巨大,如果不穿戰甲,可輕鬆射穿人的身體。
  • 驚弓之鳥的歷史故事
    戰國時期,有個傑出的弓箭手,叫做更贏。他的射箭在戰國時期,稱得上舉世無雙。有一天,他和魏王並肩站著,天空突然飛過一群鴻雁。
  • 為什麼遊戲中的弓箭手都是脆皮?真實情況什麼樣?
    很多遊戲中都有弓箭手這個職業,他們形象各異,但卻有著相似的屬性——輸出高、血量薄。比如守望先鋒的半藏、LOL裡的艾希、王者榮耀裡的后羿,他們都屬於爆發高、控制高但生存能力較弱的英雄,遠程攻擊「箭箭穿心」,可一旦被貼臉就很容易變成「戰五渣」。 魔獸爭霸中的弓箭手——暗夜精靈。
  • 很多古裝劇裡,人挨了一箭就死了,箭真有這麼厲害嗎?
    ,殺傷力強的武器,但是一箭殺死的人事情並不是絕對的,也是要分情況的,敵軍的士兵穿了相對較厚的防護工具的話,那麼弓箭的威力也會相應的減弱,最終的效果也只是射傷,一箭就能將敵人殺死,是需要滿足以下兩種條件的。
  • 古代的弓箭有多厲害?射一箭真的就能殺死一個人嗎?
    大家有沒有看過電影《與狼共舞》。電影中,那個白人農夫遭到4個邦尼族印第安強盜的攻擊。農夫在毫無抵抗能力下,被弓箭連連射中。除了膝蓋以外,有4箭都射中胸口,但農夫並沒有很快死去,開始還能掙扎逃走,最後也是被割了頭皮以後很久才死掉。另外,大家看過電影《投名狀》吧。
  • 「歷史」中國弓箭史
    弓箭是一種威力大射程遠的遠射冷兵器,主要由有彈性的弓臂、有韌性的弓弦和有鋒利尖頭的箭簇組成,當使用者用力拉弓弦後鬆手時,弓弦依靠彈性彈回並將箭簇快速彈射出去以射中目標,從而形成遠距離的攻擊和殺傷,成為戰場上的士兵或者狩獵的獵人們使用的重要武器之一,甚至隨著歷史的發展而與禮儀、教育和民俗等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