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成為簡·奧斯汀》是一部愛情片,由朱利安·傑拉德執導,安妮·海瑟薇、詹姆斯·麥卡沃伊、朱麗·沃特斯和瑪吉·史密斯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07年3月9日在英國率先上映。
在這部電影中,簡·奧斯汀受過良好教育的鄉村姑娘,日常熱愛寫作。她在20歲時和一位愛爾蘭律師湯姆·勒弗羅伊一見傾心,卻因雙方家境貧寒,最終被迫以分手告終,兩人此後多年再無相見。後來,他結婚,生子,給自己的女兒取她的名;她則終生未嫁,一心投入文學寫作,把現實中未了的愛情和情感都注入了小說。
在如今的社會,不婚主義也還是少數,更何況是在200多年前的時代,簡·奧斯汀可以說是剩女的始祖了。作為影片的女主角,毫無疑問,簡對於沒有愛情的婚姻拒絕是很明顯的;
你們怎麼能夠和一個自己不愛的人相濡以沫,白頭偕老呢?
雖然她只是來自一個普通的牧師家庭,家境並不富裕,她的母親嫌棄她年紀不小了,竭力催婚;貴族青年衛斯理也幾次求婚;她也糾結過,煩惱過;但她卻沒有因此選擇妥協,而是選擇了勇敢地去追求真愛,甚至願意與湯姆私奔。簡對於真愛的追求也是同樣勇敢而無畏的。
What value will there be in life,if we are not together?
如果我們不能在一起,生活還有什麼意義?
追求真愛,哪怕所有人都不贊成他們在一起,哪怕毅然決定私奔,儘管她不想離開家裡和朋友,但也義無反顧。但她偶然了解到湯姆還有6個兄弟姐妹需要他供養,一旦私奔,所有的經濟來源都會被切斷,他們也必將面臨世俗的壓力和貧困的生活;儘管無奈,一切戛然而止。
Jane, I&39;m yours, I&34;貧困",都不能讓精神屈服。
對於原生家庭,我們每個人最初降生和接受的啟蒙教育都在這裡。原生家庭父母之間的感情,父母對愛情的觀念態度會極大地影響孩子日後的性格、情感秉性和選擇。
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我們的婚戀觀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來自原生家庭和父母的影響,父母親的婚姻也是子女愛情觀最明顯的一面鏡子,夫妻和睦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人格也會越健全,日後也有更有可能會成為一個稱職的丈夫或者妻子。反之,夫妻感情不睦,家庭註定不和諧,對孩子的培養和成才也是十分不利的,以後子女成家立業的道路上可能也會造成困擾。
女人獨立的學識,精神的自由永遠是自身追求幸福愛情和美滿婚姻的自信與底氣。
簡年方20,慧智蘭心,美麗大方;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熱愛閱讀和寫作,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和靈魂。這就是為何在200多年前的舊社會,簡對於婚戀的想法依然如此超前和成熟,很顯然並沒有受到當時社會和時代,家庭的局限性的影響。她自幼受到的良好教育和她對愛情的堅定執著,讓她一直都有選擇的自由,而不是交給市場去挑選。
對於時代的每個人來說,活出自我,活得清醒太重要也太稀罕了,對待婚姻也是。說句不中聽的,不少人都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隨便隨便找個人結婚了,然後就這樣稀裡糊塗地過完了一生。
現在21世紀物質財富比以前發達多了,現在的人們對於婚戀有個更多的選擇權和自主權,每個時代都有自身的局限性,也都有被愛情和婚姻所困惑的人,尤其是女性。但不變的是:
如果註定要結婚,一定是要和相愛的人。無論是兩百年前,還是現在,還是以後。
一個人的婚戀觀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來自特定時代背景,原生家庭尤其是父母的影響,這裡面也摻雜了不少理智與情感的矛盾,但無論如何,思想自由、靈魂獨立的女性才有更多自由選擇的自信和底氣;
簡對於愛情獨立和婚姻的抉擇,是來自於她對於人性的深刻洞見;她超越時代的婚戀觀對於現代女性的啟示和借鑑意義:
1、在愛情的和婚姻的選擇上,要遵從自己的本心
要重新審視我們對愛情和婚姻的定義,也要擺脫固有的偏見,愛情不是一切,女性最終的歸宿是自己;愛情雖然重要,但不要把它當成人生的全部。在大多數情況下,它通常不是。
愛情和理智在任何年齡都是矛盾的。
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要因為愛之外的理由結婚;沒有愛情的婚姻,要堅定拒絕;哪怕有,也要慎重選擇,畢竟這關乎自己一生的幸福。
2、選擇一種自己所熱愛的生活方式是對自己人生的尊重
只有自己了解自己所想要的,才能對自己的人生做出最無悔的選擇。
要懂得選擇自己所愛的,也要堅持愛自己所選擇的。
簡選擇了一生寫作,一生不婚。她內心卻沒有任何波瀾或遺憾,因為她找到並選擇了自己此生所愛的活法,並且給英國和世界文壇留下了偉大不朽的作品。
「永遠不要再任何事情面前迷失自我,哪怕是教條,哪怕是別人的目光,哪怕是愛情。」
《成為簡·奧斯汀》是一部經典的愛情電影,它所蘊含的深意,也為我們提供了絕佳的愛情和婚姻的教育範本,願你我都能夠在這裡得到啟發,懂得愛情的真諦和婚姻的本質,找到了自己此生的價值與意義,收穫自己想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