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復工的編輯 四象工作室
隨著國內疫情緩解,上班族們陸陸續續結束漫長「假期」,返回「心愛」的辦公室。有人甚至感慨:終於能上班了,宅久了現在看老闆甚至都覺得分外可愛。
對上班族來說,沒安全感的事除了「太久不上班公司發現沒你也能正常運轉」,還有「出門後發現公司沒了」。
2018年的陸家嘴論壇上,央行行長易綱曾介紹中國中小企業平均壽命是3年左右,註冊三年以後小微企業還正常經營的概率僅有1/3。
一家企業想要長壽究竟有多難?
文 | Seni 圖 | NYU
1如果一個人上世紀70年代步入職場2007年退休,期間光是世界性的金融危機就有4次。方方說:「時代的一粒灰,落在每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遭遇社會危機對個人來說關係到飯碗和錢袋子,對企業來說就是生死存亡問題了。
鄰國日本的調查機構對每年日本國內企業倒閉數量進行了統計,63年間倒閉公司數量逾73萬,可以明顯看到每當各種金融危機等天災人禍降臨時,企業破產數量急速攀升的狀況。
除了各種各樣波及範圍較大的金融危機,一個國家的經濟本身也在不斷波動。在經濟運行的周期性波動中,存在繁榮和衰退兩個階段,從一個頂峰到下一個頂峰(或一個低谷到下一個低谷)是一個完整的經濟周期,不斷循環往復。而每個經濟緊縮的下降階段,對於企業來說都是一輪考驗。
每輪經濟周期的持續時間可以從2到10年不等。那麼你知道日本在1950到泡沫經濟經濟破滅前的1993年間一共經歷了多少輪波動嗎?
答案是,43年間一共有11次。
2隔三差五就要接受社會的毒打,每個能成功活到成年的企業都有著不一般的生命力。
雖說活著不易,但世界上還真存在著一些壽命長到快成精的企業,比如日本的金剛組、英國的皇家造幣廠,上千年的歷史當真是業界祖師爺一般的存在。其中金剛組被譽為全球最古老企業,營業時間超過1400年。
這家建築公司主營寺廟神社的設計施工以及歷史建築修繕。據公司官網介紹,靠修造佛寺起家的金剛組成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578年,相當於中國的南北朝時期。
那一年,金剛組創始人百濟工匠柳重光(金剛重光)應聖德太子召請到日本興建四天王寺。寺廟建好後,重光與金剛組繼續負責寺廟建築維護,並將手藝代代相傳。
金剛組靠著廟宇維護世代領取俸祿,按說也算半個「國企」。然而「皇糧在手,吃喝不愁」的金剛組,千年間依然經歷不少風雨。
不論哪個年代,平頭老百姓最怕的一定非打仗莫屬。金剛組經歷的主要戰亂有兩次,第一次是日本戰國時代。戰國亂世中,金剛組依靠維修不斷遭到損毀的寺廟、參與城池建設一直受到掌權者器重。戰亂平息後的和平年代,金剛組還逐漸把業務範圍拓展到了園林營造,造出了日本3大名園之一的偕樂園。但是到了二戰,金剛組就沒這麼好的運氣了。
早在明治維新時期,金剛組便因政府的「廢佛毀釋」運動失去固定俸祿,憑藉祖傳手藝轉型作起商業建築修造,躲過危機。然而二戰時,日本本土建築行業萎靡,沒了生意的金剛組再次面臨關門大吉。
好在木工的手藝是相通的,刨不了房梁可以刨別的,陷入絕境的金剛組暫時轉行做起了木箱,拋棄格調,成功保命。
戰後隨著日本經濟復甦,金剛組終於迎來了好日子,一邊拓展經營規模,一邊進軍一般建築業,然而世事無常,大放異彩的金剛組萬萬想不到危機又雙叒叕來了,而且還是一千年以來最大的危機:當新世紀就在眼前,日本泡沫經濟破裂了。
背負巨額債務的金剛組成了「眼見他高樓起,眼見他樓塌了」的「最佳」代言。在掙扎了十餘年後,隔壁實在看不下去的高松建設社長出手救了這個「日本建築行業的驕傲」。
2006年高松社長力排眾議收購金剛組,組織架構基本不變。在經營方向上,金剛組從此只專注寺廟建築和傳統木建築。在歷經1400年的戰火與變革、輝煌與衰落後,這個企業界的活化石帶著對傳統工藝的執著回到了起點。
3金剛組的經歷告訴我們,活得久的企業一定少不了靈活的手段規避風險,但再豐富的經驗也可能遇到搞不定的新危機。
倒閉邊緣得遇貴人的金剛組無疑是幸運的,但是其他不少老店就沒這麼幸運了。據統計,在全球擁有最多百年企業的日本,如今許多老店正在面臨倒閉的命運。
2019年日本百年企業的倒閉數量創21世紀以來的記錄。究其原因,除了缺乏勞動力找不到人幹活外,沒接班人也成了很多仍在盈利的企業選擇關門的主因。老一代人辛苦創業經營起一番事業,但年輕人們顯然也有自己的想法。
這種狀況不光讓老店頭疼,普通企業也不能倖免。日本帝國諮詢銀行2016年的調查中,有6成受訪企業還沒有接班人。無獨有偶,據央廣網報導,中國的一項調查也顯示4成一代企業家子女不願接班。
4除了企業內部的運營問題,激烈的外部競爭也考驗著企業們的生存能力。Innosight的一份企業壽命預測表明,登上標普500的公司,平均在榜時間越來越短。按照這種換血速度,10年後,現在在榜企業中有一半都會從榜單上消失。
這份報告認為,科技變化和經濟衝擊都是導致企業在榜時間縮短的原因。新的公司通過新產品、新商業模式擠進前排,而錯失良機或沒能利用創新的企業只能接受掉隊的命運。
瑞士信貸研究也認為,由技術帶來的顛覆性力量,如今消滅老企業的速度要比10年前快得多,而同時受到影響的還包括企業的員工、投資人和其他利益相關者。
企業想活的長久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企業倒閉或許只是新聞上的一個數字,但每個數字的背後都是一個個普通人的悲歡離合。疫情過去後,如何重新整裝出發,是每個人、每個企業都亟需思考的。
原標題:《日本60餘年倒73萬家公司 千年老店如何保命?》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