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下心情
圖︱network
常有人將職場中一些穿戴光鮮、衣冠楚楚,為上司陪酒、陪玩、陪會的男子稱為職場「三陪男人」。雖顯淺薄,倒也貼切。
這種人,在上司面前,語言得體,舉止有度,諂媚自然,恰到好處,其藝術水平三年兩年是學不全、達不到的。
當然,大家都清楚,今日陪人是為了來日人陪,今日拍馬是為了來日騎馬。想來各人有各人的生存方式,只要一不犯罪,二不違紀,三不敗壞風氣,該陪儘管陪吧。
但這種男人,除了愉悅,百無一用,甚至有害。只不過由於級別高低不等,其造成的危害大小不同罷了。
《三國演義》是一部大書,裡面刻畫了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當中就有一些「三陪男人」,形象非常鮮明。
比如,曹植身邊的門客丁儀、丁廩兄弟,依附曹門,整日飲酒做文,深得信任。曹操死後,曹植竟不問喪,天天和丁氏兄弟酣飲,坐視曹丕為王。
此時,從吃吃喝喝的情分講,丁氏兄弟也應當為主子想想辦法,做一些實際有用的工作。哪怕只是提醒一下:老王晏駕,飲宴不當,主公應當有所……。
但是,他們所做的只是當曹丕派人前來問罪時,大罵使者,挑起曹氏兄弟之間更大矛盾。
惹得曹丕派大將許褚斬將進城,將醉倒的曹丕、丁氏兄弟五花大綁,裝到車上,載到鄴郡。結果盡人皆知,丁氏兄弟被殺,曹植賦詩求命。
丁氏兄弟做「三陪」,賠上自己的老命不說,將主子陪得也差點丟了腦袋--虧得詩寫得好,和大主子又是一母同胞。
和丁氏兄弟相比,曹爽手下的何平叔、鄧玄茂、丁彥靖、畢昭先就更不是個玩意兒。
皇帝曹芳年幼,曹爽與託孤大臣司馬懿共同輔政。二人原本相安無事,但何平叔等人偏偏無事生非,從中挑撥離間,讓年幼無知的皇上削去司馬懿兵權,為曹爽埋下禍根。
又趕上曹爽自身素質有待提高,便自以為得意,整天與何平叔等人飲酒作樂。
「凡用衣服器皿,與朝廷無異;各處進貢玩好珍奇之物,先取上等者入己,然後進宮,佳人美女,充斥府院」,「又選善歌舞良家子女三四十人,為家樂」,逍遙得不知今夕何夕。
這當中豈無鄧平叔等人的教唆、攛掇?
如此下去,好景不長。司馬懿趁曹爽出城打獵、走狗飛鷹之時,佔領軍營武庫,將曹爽等拒之城外。曹爽此時唯有流淚,何平叔等並無一策。曹爽被騙入城內,遭到軟禁。
司馬懿要尋找一個合適的理由,徹底扳倒曹爽,就捉來何平叔等人審問。何等為了保命,想方設法推脫干係,都一口誣陷曹爽在三月要謀反朝廷,給司馬懿以口實。
結果,曹爽被誅自是必然,雄才大略的司馬懿自然也看不上鄧平叔等,滅其三族。
此幾位爺,和前面的丁氏兄弟相比,就更不地道:丁氏兄弟尚能罵上幾句,替主子出口惡氣;這幾位呢?臨危變節,自己和主子死於非命不說,還造成了曹魏天下政歸司馬氏的局面,乃至後來出現了西晉東晉。
他們在一定程度為中國那個階段的歷史演變埋下了伏筆,幸耶?悲耶?
除此之外,漢獻帝身邊的張讓等『十常侍',劉禪身邊的黃皓,都是宦官,是職業「三陪男人」(權且稱之為男人),他們又都是一些禍國殃民的主。
這些處於陰陽邊界的宦官們,共同的特點是身處高位、侍寵弄權、排除異己、收受賄賂、擾亂朝綱,給主子、給百姓、給江山社稷帶來的是滅頂之災。
作職場上的「三陪」,有的是無意,有的是無奈,情況有別,不便評論。《三國演義》中的這些「三陪」們,大都有明確的目的,這就應當引起思考和注意了。(2011.04.24)
*作者︱林下心情:河南省.方城縣某單位工作,「青眼有加qyyjtcq」專欄作者。
熗鍋味,媽媽味∣這碗方城燴麵,真給南陽人長臉
❶鄭東商業中心店:鄭州市永平路與康平路交叉口西五十米路北(鄭東商業中心B區一樓)
❷東區凱利中心店:鄭州市中興南路與商都路交叉口向北二百米(凱利國際中心A座一樓)
服務熱線:4007003896
「張老熗」,喊老鄉們喝燴麵啦
「張老熗」,一碗熗出來的老南陽
關注是一種鼓勵 | 分享是傳遞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