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觀概述

2020-12-23 挖史人

《三國演義》中出現的女性形象,數量非常多,類型也眾多,。《三國演義》的女性形象主要從才、貌、智、德等方面加以表現,而作為女性的個體情感欲求則基本沒有表現。三國女性的形象可以說各具特色,或者以容貌出眾,國色天香,沉魚落雁,如紹蝶、甄氏、二喬;或者以才聞名,智謀過人,如諸葛亮之妻黃氏、魏國辛憲英;有的性格剛烈驚人,如魏國夏侯女,蜀國劉諶之妻;有的是道德楷模,如以徐庶之母為代表的烈母形象;還有一些富有傳奇色彩的奇女子,如命運坎柯的一代才女蔡文姬,為夫報仇的復仇女神江東吳氏等等。三國中的女性形象,身份範圍涵蓋了從宮廷女性到諸侯貴婦再到普通民婦,形象特徵涵蓋了美女、才女、奇女子等多種類型。總體看來,三國女性形象的特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美麗

美女總是文學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主角,在《三國演義》中,很多女性形象都是美女,容貌美麗是她們的共同特徵,傾國傾城更是她們的過人之處。正是因為美麗,她們才有了足夠的審美價值和利用價值,如被用做美人計智除董卓的著名美女紹蝶;因美貌和地位而被東吳用做美人計與劉備爭奪荊州的孫夫人;因美麗驚人而被曹作為戰利品納為己有,後來成為皇后的三國傳奇美女藤氏等。

美女與政治,一直都是中國歷史和中國文學的永恆主題,在三國這個崇尚智謀、充滿了激烈複雜的政治鬥爭的時代,美女與政治更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美女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她們的審美價值高,因為她們在各方利益的角逐中能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三國演義》中的美女被作者放置於群雄逐鹿的政治鬥爭中,就顯得格外突出。

二、智謀

《三國演義》是一部充滿了鬥智鬥勇的精彩描寫的政治軍事小說,作者塑造人物形象和情節描寫都是帶著尚智尚德的寫作觀,這種尚智的寫作傾向在書中隨處可見,而女性形象作為小說的一部分,更是充分體現了智謀的形象特徵。最突出的表現首先是後宮女性旳激烈的政治鬥爭,兩相對比,更顯智謀之重要,用智謀者獲勝,無謀略者則落得悲慘結局,如漢末何皇后與董太后的權力爭鬥,因自身缺乏智謀遠見結果落得個兩敗俱傷的悲慘結局,再如魏國郭女王與甄皇后的爭寵爭鬥,詳見下文分析;三國女性富有智謀的形象特徵第二個表現是,女性能夠在各方利益的角逐中充分運用她們特有的智慧和謀略巧妙的周旋其中,充分體現出女性的聰明才智,如智除董卓的紹婢,為夫復仇的徐氏;第三就是,女性出色的政治智謀,如具有高度的政治洞察力的辛憲英,諸葛亮之妻黃氏,以及幫助曹玉登上太子位的郭女王等等。

三、道德化

三國中的不少女性形象都具有完美的道德,理想的人格,為了大局為了大義甘願犧牲個人,尤其表現在那些深明大義、為正義而慷慨赴死的烈母形象,如徐庶之母、王經之母、趙月之母,她們具有高尚的道德,崇高的人格,她們鼓勵自己的兒子為義而行,為義赴難,表現出崇高的道德,成為道德的措模。這樣的母親形象是與作者崇尚道德的寫作宗旨相吻合的,這些形象所表現出的母愛已經被高度政治化和道德化。

作者的女性觀——男權主導下的女性觀

作為一部歷史演義小說,《三國演義》有著漫長的成書過程,集官方正史、民間說書、文人加工等於一體,成為中華民族心理的積澱,它表現出的政治觀、歷史觀、價值觀、道德觀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們的民族心理。小說主旨遵循的是儒家正統思想,所以小說的女性觀依然是正統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判斷佔主導,小說中各種女性形象都滲透了男主女從的價值觀,有些方面也有民間思想觀念的滲入。作者的女性觀主要體現於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性格和命運中。

一、男主女從觀

在《三國演義》中,無論女性的身份地位是後宮女性還是諸侯女性,還是身處底層的普通女性,女性在各方面都受到男性的支配和主宰,尤其表現在政治鬥爭和女性的婚姻上。這種男主女從觀是父權社會等級制度下男尊女卑思想的體現。女性不管是在自身的命運選擇上,還是在婚姻的締結中,基本上都是毫無發言權,沒有任何選擇的權利,只能秉承父兄權威之命。

這首先表現在女性的婚姻上,女性的婚姻被利用為男性政治鬥爭的工具:如紹婢聽從主人王允之計,為了政治大計犧牲個人情感,冒著失節之汙身事兩男,周旋其中,最終完成政治使命;東吳為了奪取荊州,利用孫夫人施美人計,孫夫人在不知就裡的情況下嫁給劉備,在孫劉雙方的利益鬥爭中最終鬱鬱而終;曹操為了攻破冀州安撫袁譚,讓其子曹整與袁譚之女結親,當得知袁譚背約,大怒,立刻將其女遣還;劉備的糜夫人,實則是糜夫人之兄糜竺作為政治投資的資本。諸如此類,我們看到,三國中的女性婚姻幾乎都是具有政治目的的,皆非出於女性意願。

男主女從觀的第二個表現是,三國女性在個人命運上無法自我把握,女性的命運以男性的意志為轉移,由此造成她們的各種人生悲劇。這些女性首先包括那些無罪被殺、無罪受罰的後宮女性,如漢獻帝的伏皇后、董貴妃,因家人參與謀殺曹操一事失敗而無辜被殺,漢少帝的唐妃因權臣董卓要鴉殺漢少帝便無辜地做了狗葬品;魏帝曹芳的毛皇后,因為失寵,僅因一句「昨日遊宴北園,承乎?」便被曹芳賜死。其次就是那些慘遭殺戮的敗將之妻:袁譚、馬超、馬騰、公孫晃之妻均在丈夫兵敗後被敵人殘酷的殺死,公孫譜、北地王劉諶先殺妻子然後自殺;敗將之母也難逃殺戮:董卓倒臺後,他的老母年九十,「乞脫死』』,也遭斬首。在殘酷的軍事政治鬥爭中,在敵對的陣營看來,婦女就是洩憤的工具。而在日常生活中,女性也處於極其低下的地位,動輒成為男權霸權發洩的對象,如蜀漢的劉琰之妻胡氏,進宮數月,劉琰便無端懷疑妻子與後主有私,對她痛施家庭暴力,「履撻其面,幾死復甦」。可見女性的地位是何等低下,女性就是男性的附庸,沒有任何發言權,也無力反抗,完全處於非自主的存在狀態。

第三,就是那些在危難之際被丈夫無情拋棄的女性,典型代表就是劉備之妻,跟隨他顛沛流離一生,而每次劉備被敵軍追趕到危急時刻便只顧自己逃命棄妻而去,妻子對於男人來說就是可以隨意拋棄的物品。足見女性地位之低下。

二、女人工具觀

在男權的主導下,女人往往難逃被男權用作工具的悲慘命運。三國中的女性,或是用做政治聯姻、政治鬥爭的工具,典型代表形象就是被用作美人計的紹蜱、被用來爭奪荊州的孫夫人,以及那些完全不能自主,被父親用作政治聯姻工具的諸侯之女,如呂布之女、袁譚之女。呂布為了保住他的地盤徐州,打算與袁術結親以對抗曹操,欲把女兒送到袁術處成親,但由於他的反覆無常,反覆幾次結親未成,最終袁術父子喪命,她連夫君的面都沒見便成瞭望門寡。女性對於自己的命運沒有絲毫髮言權,只不過是父親權威下的一個小小工具。或者是統治者用來籠絡人才的工具,如曹操為將關羽收為己用,多次送美女黃金以打動其心;或者是戰爭獲勝後男人隨意享用的工具,如官渡之戰後被勝利者曹操一方據為己有的美女觀氏,曹操與張繡宛城之戰後俘獲的美女鄒氏或者被用作要挾抵押的工具,如隨劉備到荊州的孫夫人,孫劉雙方之所以多年無戰事,全在於孫夫人滯留劉備陣營,當劉備一死,孫夫人東歸,孫權再用兵則全無顧慮。女人不過是用做男性政治鬥爭的工具。

三、紅顏禍水觀

在《三國演義》作者筆下,很多女性形象都體現出作者柩低女性的紅顏禍水的女性觀。這些女性往往是誘發政變、改變事件進程、導致男人失敗的導火索。如曹操與張繡的宛城之戰中出現的美女部氏,因曹操貪戀女色霸佔張繡之姊鄒氏,導致張繡反戈一擊,曹操損兵折將,痛失愛將典韋,事業大受挫折。作者虛構出的美女鄒氏成為典型的紅顏禍水。在作者筆下,女性往往是破壞男人事業的角色,作者對這樣的女性持明顯的距斥態度,如劉表的蔡夫人,正是由於蔡夫人對劉表多次進言吹枕邊風,導致劉表最終廢長立庶,引發內亂,從而導致曹操趁虛而入,蔡夫人蔡瑁將荊州拱手相讓。再如東吳的一場內亂,也是因為女人起到了關鍵的破壞作用,吳主孫亮欲誅殺權臣孫琳,不幸他的后妃全妃將機密洩露給孫琳,結果導致孫琳先採取行動,孫亮被廢。

再深入分析其他很多女性形象,我們能明顯地看到這些形象背後所滲透的作者根深蒂固的紅顏禍水觀。例如紹婢的形象,既明顯的表現出男主女從觀,更深層次上還體現出作者的紅顏禍水觀。我們查閱《三國志》、《後漢書》這些正史,可以看到沒有任何關於紹禪的資料印證,只有《三國志魏書呂布傳》中提到「布與卓侍婢私通」,但並沒有指明侍婢的身份。到《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大膽釆用了「於史無徵,採用傳說」的寫法,根據情節需求虛構出這樣一位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美女間謀。這位正值豆蔻年華的色技俱佳的小女子為報司徒王允的教養之恩,毅然決定獻身除賊,冒著身事兩男的失貞之辱,巧妙地周旋於兩個好色男人之間,出色完成了「令布殺卓,以絕大惡」的政治任務。作者筆下的紹蟬是一個自幼養在幕府,涉世未深的少女,卻如此老練成熟,其不合情理處顯而易見。其實作者這樣的藝術處理從根本上源自男權社會對女性的誤解——在男性眼中,美女天生具有禍水的一面,會瓦解男性的事業,可以隨時具有工具性的利用價值。作者對這起事件和紹鮮的讚歌「司徒妙算託紅裙,不用幹戈不用兵。三戰虎牢徒費力,凱歌卻奏鳳儀亭」明白無誤地表明了作者的立場:為了維護男性的權益,男性可以而且應該利用女性的美貌。

有時作者為了突出男性正面人物的完美形象著力表現他們如何拒絕美色的誘惑,也體現了「紅顏禍水」的觀念。如《三國演義》為了塑造關羽的神聖形象,在第二十五回寫曹操欲亂君臣之禮使關公與二嫂共處一室,關公秉燭立於戶外,自夜達旦,毫無倦色。後關公到許昌,操待之甚厚,小宴三日,大宴五日,又送美女十人,使侍關公。關公盡送入內門,令服侍二嫂。三日一次於門外弓身施禮,動問二嫂安否」。十名美女完全被當作禮物送來送去,作為曹操拉攏關羽的工具,就是為了表現關羽一世英雄,非女色所能徵服的英雄形象。又如小說中寫到一代名將趙雲嚴詞拒絕具有傾國傾城之色的樊氏的主動追求,塑造趙雲「真丈夫也」的英雄氣概,也流露出女性會影響男性事業的女性觀。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有著很強的「尊劉柩曹」主旨思想,為了塑造關羽、趙雲這些沒有性格缺陷的完美形象,就採取了販低女性形象的寫作手法,和女性會導致男人事業受挫的紅顏禍水的女性觀。

相關焦點

  • 水滸傳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及原因分析
    女性作為配角,儘管著墨不多,但也塑造出各不相同的個性形象。總體來說,《水滸傳》存在男尊女卑、男主女從的傾向,對女性持有貶抑、歧視的態度。具體來看,水滸傳中的女性分為以下幾種:一、淫蕩型。施耐庵筆下,寫得最為精彩、生動和活色生香的女性都是這種類型,尤以閻婆惜、潘金蓮、潘巧雲和賈氏為代表。
  • 女性主義視角下解讀《阿霞》中的女性形象
    因而,小說的內容除了深刻的現實主義之外,許多讀者對文中的女性也表現出了極大的關注。以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為理論框架,對《阿霞》中出現的三位女性形象進行文本細讀,展示小說中獨特的哲學批判。縱觀歷史,法國的《人權與公民權利宣言》和美國的《獨立宣言》中,「人權」(right of man)的涵義是專屬於男人的權利,不包含女人(women)。繼法國大革命中《人權宣言》的提出,1791年具有鬥爭精神的婦女領袖奧蘭普·德古熱發表了《女權宣言》,為廣大女性發聲。隨著女性思潮的發展,自19世紀中葉開始,女性主義運動經歷了三次浪潮。
  • 楊林夕:女性·符號·情慾——論《金瓶梅》中的女性形象
    從「無巧不成書」到「無性不成書 」的發展演變, 決定了中國古代小說描寫的一個重要的方面是女性及其情慾 。早期小說中的女性不是主角, 大多只是作為一種點綴穿插其中, 自然作者就不屑於表現女性內心的情感和欲望, 所以女性形象不夠獨立豐滿。
  • 向陽 | 女性英雄形象建構:國防軍事電影中的女性與國家
    作為新軍事電影的代表作,這幾部作品不僅在製作水平和類型敘事上實現對傳統軍事電影的超越,同時還塑造了幾位大放異彩的女性人物。這些女性英雄的出現,打破了軍事題材中固有的性別印象,藉由女性形象與國家形象同構的策略,對好萊塢敘事程式中的東方主義式男性霸權話語予以有力回擊。
  • 中國傳統女性為何要「束胸」?傳統女性身體形象的審美特徵
    束胸概述束胸是女性利用貼身內衣來壓制雙乳以掩藏性徵的一種身體控制手段。束胸的方式,極為簡易,用長布條(俗稱「束奶帕」)或專門的束胸內衣來緊裹住胸部,以呈現平直的身體外觀。束胸之習源於何時,學界尚未有定論。在多數涉及束胸的文章中,多以這是一種「千年之習」草草帶過。
  • 【《三國演義》整本書閱讀】 魏文慧:女中豪傑霸三國
    《三國演義》中出現的女性形象,數量非常多,類型也眾多。《三國演義》的女性形象主要從才、貌、智、德等方面加以表現,而作為女性的個體情感欲求基本沒有表現。美女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她們的審美價值高,因為她們在各方利益的角逐中能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三國演義》中的美女被作者放置於群雄逐鹿的政治鬥爭中,就顯得格外突出。2、智謀《三國演義》是一部充滿了鬥智鬥勇的精彩描寫的政治軍事小說,作者塑造人物形象和情節描寫都是帶著尚智尚德的寫作觀,這種尚智的寫作傾向在書中隨處可見,而女性形象作為小說的一部分,更是充分體現了智謀的形象特徵。
  • 女性主義視域中的《雙城記》女性形象 ——論完美露西的虛幻與德伐...
    相較於同時期法國作家雨果、司湯達等作品中的女性,《雙城記》中的女性帶有維多利亞時代婦女觀的鮮明特徵。從女性主義視域細讀文本,以現象學還原的精神追溯人物原型,解剖社會偏見,探討露西和德伐日太太兩位女性人物形象建構過程中的作家成見與時代局限,進而發現完美露西的虛幻與兇殘德伐日太太的萬劫不復。
  • 少數民族研究:維吾爾族女性走向何方——當代維吾爾文情愛小說中女性形象探析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摘要:維吾爾當代女性文學中以愛情和婚姻為題材的情愛小說佔有很大比重,女作家們在作品中成功塑造了一系列被維吾爾傳統婚姻觀和道德倫理觀裹挾,在愛情、婚姻、家庭中陷入悲慘境遇的各種女性形象,體現出維吾爾族女作家對女性命運的關注和民族發展的憂患意識。
  • 《戀愛真美》詮釋的新時代女性社會形象~
    點擊上方「上海電視劇頻道」 關注我們~觀劇指南:
  • 以照顧女性之名,行歧視女性之實 ||女性觀
    2/4被鎖死的性別角色長期以來,人們都認為阻礙女性職場發展的是沉重的母職負擔和家庭責任,是「無法在工作/家庭中取得平衡」給女性造成了負面的影響。但這樣的論述並不成立:男性一樣無法在工作/家庭中取得平衡,他們就沒有受到這方面的影響。
  • 淺析俄羅斯經典影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淺析俄羅斯經典影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門姊陽[西安外國語大學俄語學院, 西安 710128] 摘 要:俄羅斯電影中的女性形象是研究俄羅斯文化一個不可忽視的元素。近年來,俄羅斯經典影視作品層出不窮,這些作品相繼刻畫了一系列俄羅斯典型的女性形象。
  • 傳媒觀察 | 對電視廣告中女性形象的歷時性分析
    統計分析發現,電視廣告中女性形象所佔比例相較以往有明顯下降;女性職業身份呈現多元化趨向;以女性為招攬和物化的現象逐漸減少;獨立自主的新時代女性形象在電視廣告中大放異彩,開始衝破傳統社會分工和角色定型。但電視廣告對女性外在形象的片面強調依然十分明顯,廣告主和廣告製作者依然習慣於從男性視角出發塑造女性形象,在強調女性身體特徵的同時,忽視了其內在價值。
  • 乾貨 時代的悲歌—— 電影《黃金時代》中女性形象分析
    主要講述了蕭紅為了追求文學上的精神獨立和自我價值,在一個並不平和的「黃金時代」裡發生的故事。本文將通過女性的「他者」身份和被「建構」的女性兩方面來分析影片中的女性形象。法國女權主義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在其著述的《第二性》中論述道:「女性是後天塑造的,而非天然生成的。」
  • 從社會性別視角看電視廣告中「賢妻良母」型女性形象
    本文選擇電視廣告中的女性「賢妻良母」形象進行分析,探討其所展現的女性形象對社會性別建構所起的影響,並為構建大眾傳媒和女性群體的良性關係提出建議。本文選擇電視廣告中的女性「賢妻良母」形象進行分析,探討其所展現的女性形象對社會性別建構所起到的影響,並為構建大眾傳媒和女性群體的良性關係提出建議。
  • 傳媒觀察丨對電視廣告中女性形象的歷時性分析
    統計分析發現,電視廣告中女性形象所佔比例相較以往有明顯下降;女性職業身份呈現多元化趨向;以女性為招攬和物化的現象逐漸減少;獨立自主的新時代女性形象在電視廣告中大放異彩,開始衝破傳統社會分工和角色定型。但電視廣告對女性外在形象的片面強調依然十分明顯,廣告主和廣告製作者依然習慣於從男性視角出發塑造女性形象,在強調女性身體特徵的同時,忽視了其內在價值。
  • 讀《家》:巴金《家》中女性形象的對比
    巴金的《家》中,以封建禮教為背景,描繪了多個不同形象的女性。這裡以鳴鳳、琴、瑞珏賴做對比。   首先,鳴鳳與其他兩個女子的身份都截然不同——她只是高家的一個奴婢。在覺慧和鳴鳳的談話中,她也多次強調「你是少爺,我是丫頭」;在第四章中作者就用大量筆墨描寫鳴鳳在深夜的心理活動,她不斷地思考自己的歸宿,覺得自己「沒那個命」。
  • 女性身體的罪與罰:從《甄嬛傳》看電視劇對女性形象的塑造
    在電視劇《甄嬛傳》中,女性身體的作用不言而喻,在皇權的「訓誡」與「注視」下,它不僅成為權利自上而下壓迫的對象,同時亦是女性自下而上不斷鬥爭的武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甄嬛傳更多的描繪的是一幅女性生活群像,在紫禁城宏大的背景中,後宮女子穿著精緻,打扮華麗,如同百花叢中綻放的各色花朵,期盼得到皇上的雨露恩澤。
  • 雙城雙鏡像:香港懷舊中女性形象的都會戀曲
    在香港,以王家衛為代表的上海移民後代在他們的影像中塑造了一個又一個與舊時大陸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女性形象,在《2046》(2004)中章子怡飾演的白靈,《花樣年華》(2000)中的張曼玉飾演的蘇麗珍。莫不如此。而在1980年代以來香港根據文學改編的電影中,張愛玲無疑是最受歡迎的。
  • 從精神分析女性主義角度淺析《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女性形象
    (佛洛伊德認為成人的行為是童年經歷所遺留下來的未解決的心理衝突)二,用精神分析女性主義看《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的女性形象1、怡婷,一個「旁觀受害者」的女性形象與其他女性主義作品(將其定義為女性主義作品有些草率)不同的是,主人公思琪在小說中並不是《苔絲》中女性意識覺醒的鬥爭形象。而是一個內斂,謙遜的傳統知識女性形象。同時也是一個尋求救贖的受害者,作者將主人公的年齡定格在13歲(準確地發生在13歲)在法律意義上說,誘姦14歲以下的少女即構成強姦。
  • 「功衣計」新時尚女性的形象代言
    都說美麗的女性運氣一定不會差,是表達女性有一個好的外在形象,更容易讓人喜歡接近和交往。其中有一本書《你的形象價值百萬》就是告訴我們,形象在人生事業中的重要性。在當今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人們的經濟收入提升,但在對自我形象設計和服裝搭配的美學觀上,卻比較匱乏,每個人都想追求時尚美,但不一定都懂如何搭配適合自己時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