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給你一個美好的玫瑰色的未來,我只能想像我們必須設法把控人類的未來。
曹星原,全球知名美術批評家、教授、《鏘鏘三人行》嘉賓。曾出版作品包括從唐、宋、遼、元、明、清到當代。從文化的角度對中國美術史進行研究,也包括西方美術理論的研究和討論,現任朱乃正藝術研究中心主任。
在去年的「一刻talks先見未來大會」上,她大膽預測藝術家不會被AI取代,然而今年她卻產生了顧慮與恐懼。當量子計算機時代到來,機器已能超越人類自主產生編碼語言,在未來,藝術家應該付諸什麼樣的行動來發揮人類的創造性呢?請聽她在「一刻talks 先見未來大會2019」上的分享。
—
本期講者:曹星原
關鍵詞:藝術與科技
全文共 4255字,閱讀需要 22 分鐘
美術和未來是什麼關係?美術和科技有什麼關係?美術和科技的未來又有什麼關係?
大家總是在討論美術的創新,好像藝術家坐在那兒就可以想像未來的作品。其實藝術家不是這麼創作的,藝術家的創作是根據科技每一步發展給藝術提供的可能性,在這種可能性之內進行一種視覺想像的試驗。
每一次試驗同時也是試錯,等到錯誤全部試驗完之後的結果和前面所有的錯誤相比,覺得這是我能夠接受的。所以實際創作的過程是一個試錯的過程,而創作的過程同時又完全依賴科技帶來的一切。
所以我曾經說過,沒有什麼藝術風格斷代史,只有科技斷代史,科技斷代史確定了藝術風格、藝術語言以及藝術觀念的徹底變革。
回頭看歷史,比如石器時代,因為人類發明了石器,於是石器成了工具,我們在骨頭上進行雕刻成為現實,沒有石器的發明發現,雕刻是不可能的。
工具的發明
到了新石器時期,因為人們發現了火,火可以讓很多東西中的分子融化後,讓它們緊密牢固地連接在一起、融合在一起、熔接在一起,陶器就出現了,這叫新石器時期。
火的發明
新石器時期的「新」又是在科技的發現和發展上,冶煉的發明出現了銅器。
冶煉的發明
透視理論和人體解剖的發現總結以及理論化,出現了以回歸人性為口號實際上是重新審視生活現實的文藝復興。其實它內核的原因是科技改變了我們對世界的看法,神學已經不足以解釋這個世界存在我們周圍和我們之間的關係了。所以文藝復興之所以強調人的復興,是因為神已經不能解釋我們的存在的可能性或者是存在性。
透視理論
人體解剖學
再往後,比如20世紀前,印象派,大家都知道是由於光學和色彩學。
光學和色彩學
再往後就想到新印象派——梵谷。
我們都對梵谷帶有一種迷思般的迷戀,所有人包括我自己。年輕的時候剛開始學畫,覺得他在畫面上鉻黃的呈現太迷人了,可是自己就是不敢用。
其實梵谷的鉻黃顏色是人工合成的材料,不是天然的,是科技的發明使黃顏色可以呈現在畫面上,不同以往的限例,不同以往的耀眼,不同以往的你感覺到的陽光溫暖而刺眼的效果。只有科技的發展才可能產生語言的發展。
再討論建築,如果沒有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雙曲面建築,各種橋梁都是不可能的,我們只能用石頭來砌拱形的橋梁。就算石頭砌拱形橋梁,這裡面也有一個算法,也有數學和科技的發明發現。
一切一定是科技為先導,藝術的未來一定是依賴於科技的未來。今天再看藝術,我們發現科技一直在引導著藝術,使我們產生了顛覆性的藝術品創造。
我們一步一步回溯,杜尚被稱為20世紀最了不起的藝術家,大家不明白他為什麼了不起,也對他的「小便池」感到很困惑,我解釋一下。
首先他「下樓梯的人」這件作品是受到攝影的影響,尤其是早期電影攝影連續的動作,使他感覺到原來我們觀看的方式是這樣的,由於電影攝影的出現使藝術家突然意識到,我們看到的所謂靜止的東西並不是一種自然的觀看,是我們沒有辦法應對連續的動作,只好取比較有代表性的某一個瞬間某一個極小的時間節點,把它凝固在畫面上,就成了藝術品。
杜尚·下樓梯的人
但是攝影打破了以往一切的觀看方式,從那以後架上的繪畫就走上了沒落。架上繪畫在中國蓬勃發展,不是沒有人在畫了,而是它已經不能代言今天的科技,也不能代言今天的科技對繪畫的影響,更不能在世界上引發我們曾經感受到的那種繪畫上的震撼,因為它已經不新了。
只有新語言、新觀念、新造型、新科技在背後支撐著的藝術,才是真正最有魅力的當代藝術。
它的「小便池」表面上看好像是在開一個玩笑,實際上他一方面是在說個性是什麼,他籤了名,而這個名字並不是他的名字。第二,他在問工業化時期藝術將是什麼樣的?就像我們今天在問,我們現在已經走到了高科技數字時代,我們每一天都在未來的邊緣,因為明天還沒有到來,我們就在未來的邊緣思考未來的藝術是什麼樣的,杜尚就用他的「小便池」在問。
杜尚·泉/小便池
這是一個工業產品,把它翻過來放看起來好像又帶有古典美的造型,因為它帶有人工的設計,所以杜尚的「小便池」在問我們未來的工業化社會藝術是怎麼樣的?但是我們在工業化時期,對他的這種對未來的展望沒有給予很好的回答。
後來電視機出現了,藝術家怎麼樣了呢?搭幾個架子,拉幾根電線,放上電視,拍一些視頻,你走到那看,有的是搔癢,有的是下雨,有的是火,有的是小蟲子,各種觀念。
電視機和裝置藝術
但是我認為這沒有突破,沒有一種視覺上像以往的藝術能給我的突然的感受,完全沒有這種突破,這種突破究竟在哪去找?未來的藝術在杜尚時期展望的未來工業化時期的藝術究竟是什麼樣的?他用一個小便池在問大家。
我們後來的人對杜尚來說是未來的人,而這群人給予杜尚的回答是不及格的。我們只能把電視機掛在架子上,放在地上,亂丟電線,拉一些東西藏在板凳裡,隱藏在一個盒子裡。我覺得都沒有脫開古代傳統的造物概念,我們已經不是造物時代了,可是藝術家們依然停留在造物。
看看美術學院的分類,國有板雕、國畫、油畫、版畫、雕塑,現在出現一個實驗藝術專業,請問哪個藝術專業不試驗不試錯?你有了實驗藝術專業,就等於否認所有專業的試驗性,這本來就是一個錯誤的思維。
可是在中央美院建立了實驗藝術專業之後,全國各地都出現了實驗藝術專業,這個是很有趣的一個現象。這說明我們已經感覺到了藝術實驗性的重要性,我們感覺了造物性已經控制了全人類對藝術的理解。
藝術不應該停留在造物,藝術應該跟著科技走。達文西的偉大不在於他畫得多麼好,而是在於他對科技的前瞻,他把科技的一切的新成果用在他的作品中。
今天我們的手機、5G、4G、網際網路,現在的一切一切對藝術有什麼影響呢?我覺得杜尚如果活著會覺得白白擺了一個小便池。他是用這種極端的方式告訴大家,工業時期的藝術到來了,你們要從工業產品的角度重新給藝術下定義。
科技領先會提供很多可能性,這種可能性在視覺上會給我們特別震撼的效果,但是還不夠。在文化上、在意識形態上、在對人生的感受和體悟上加入更深層的內容,這是科技做不到的,而藝術家能做到。
藝術家用最新的材料、最新的手法,加入當下人的最深的體驗,這是科技與藝術的結合,而科技必須是與藝術結合的,同時藝術一直緊緊追隨著科技。
今天有一個熱點問題,就是大數據。大數據是什麼?我去年說,機器人取代人類早著呢,不用擔心。一年過去,現在我感到深深的恐懼,我已經聽到了智慧機器人取代人類的步伐。
僅僅一年,尤其是大數據的發展,量子計算機的突破,讓我感到一種深深的恐懼,這種恐懼不是來自於我對未來的預測,更不是我對未來的佔卜,我也沒有一個水晶球可以閉著眼睛猜測未來是什麼?我對未來的恐懼是產生於當下的生活。
我有時候停在紅綠燈前面,數一數攝像頭,我數過最多的是18個,對面18個,加起來36個,一個十字路口兩邊的路36個,另外兩邊的路36個,加起來是72個。一個十字路口72個攝像頭,這是非常令人恐懼的。
誰在背後觀看這些?這一切的資訊都被一部分人掌握,這部分人是誰?你覺得它是安全的嗎?這是我隨便找的一個交通探頭,另外一個是龍潭湖廟會探頭。
我們小時候的日記會東藏西掖,就怕媽媽看,現在看日記算什麼?有大數據,不只是你寫的日記,你日記上沒寫的你父母都知道。
大數據非常可怕,沒有一個人是安全的,任何人只要被記錄下來都可能出現問題。所以在大數據之下,在這樣的監控鏡頭之下,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不安全的,且不說萬一有人惡意,萬一有機器人失誤呢,萬一有機器人惡意呢,這些事情我們都不敢想像。
你們都比我更了解大數據是什麼?就是三個V,Volume—量 (超乎想像的量)、Velocity—速度(超乎想像的速度)Variety—種類(無所不包括)。可以想像一下,假設量子計算機真的可以量產可以普及,那麼大數據可以無所不包。
藝術創作是怎麼發生的?中國古代,師古人、師自然、師自己。
師古人師就是數據積累,沒有古人留下的痕跡,你拼命地學,無論是胳膊上的肌肉,還是眼睛觀看,還是造型方式,實際是在腦子裡儲存數據。
師自然是什麼?只是古人畫的廬山還不夠,我去廬山看看廬山究竟是什麼樣的,到了樓上發現,原來古人沒看到的東西,在這我又把這些數據都放進來了。
最後師自己是怎麼樣?我在腦子裡把這些數據整合,沒有人能真正的創新,只是整合了原有的數據,拿出一個不太一樣的東西,走一步很絕妙的、棋譜上沒有的、以往下棋的人沒走過的棋。
就像我們在看機器人對柯潔的時候,機器人突然走了一步圍棋讓我們很驚訝,居然他走出了棋譜上沒有的步子,這叫創新?其實不是,它是根據大數據,根據它儲存器裡面儲存的數據,分析推理得出了這一步。
其實新媒體時代的藝術創作也是數據與編程的關係,數據來自古人和自然,編程就是創作。
在這種時候,我們人類將會發生什麼變化?我們的造物能力已經被機器人取代了,我們的重複性工作的能力也被機器人取代了。而在看到了機器人誕生曙光那一步圍棋時就已經知道,我們唯一引以為傲的創造力也不過是數據整合而已。
面對這樣的現實,我們該怎麼辦?在這種情況下,我感到了跟去年完全不一樣的心情。去年我很坦然地說,機器人取代我們早著呢。
今天面對大數據,面對攝像頭,面對一切,我有一種恐懼感,我感覺到我們的藝術沒有跟上科技的步伐,我們沒有藝術的未來是因為藝術沒有進入科技的領域。
我特別想呼籲科技領域的朋友,不要忽略藝術家,他們是唯一使人類能夠和機器人區別的可能性。因為他還保留了機器人學不到的東西,這一點需要今後去論證。
今天我想說,我不能給你一個美好的玫瑰色的未來,我只能想像我們必須要設法把控人類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