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哪有不死人的?世上具備資格講這句話的,有他。
他不是一個好兄長、好丈夫、好父親。儘管他解救了150名政治犯,和更多被囚禁的墨西哥人民,分發給他們武器,傳遞給他們意志,教授給他們革命知識。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革命是什麼?革命是一個階級推倒另一個階級暴烈的行動。革命,既不是violence,也不是an act of violence,而是class、strap,是階級,片頭的英譯具備錯極了。革命,不是窮人打倒富人,土匪下鄉搶劫,不是大清洗、大浩劫,而是被剝削者打倒剝削者,被壓迫者剿滅統治者,建立公正平等的新社會。這樣的過程非斷頭流血不可行,所以當墨西哥的受苦人說
「I know I am talking about, we are talking about revolutions!
The people who read the books go to the people can't read the books, the poor people, says "we have to have a change." So the poor people make the change. And the people read the books they all sit around the big polished table and they talk and talk and talk and eat and eat and eat. Then what has happened to the poor people? They died.
That's your revolution. So please don't tell me about revolutions.」
胡安能夠講出這段獨白,開篇引用他的話,導演是有些斷章取義了。革命有錯?推倒一切剝削制度,打倒一切妄圖借天時地利之便行巧取豪奪之事的腌臢人物何錯之有。暴動無理?打倒軍閥、財閥、乏走狗、買辦、地主、三個主義及其這諸多反動勢力的糜爛軍隊有何無理。正社會邪風,治分裂亂世,復人民朝氣,讓現實值得為之奮鬥,難道不該革命?
革命是應該的。
導演借胡安之口講出的話,卻也合理。拋開階級談革命,必將與革命相背,必定上演創始人跑去反動政權做處長局長的鬧劇,必會使革命領袖指認同志,必有布哈林背叛列寧,張國燾另立中央之事時常發生。自變局以來,革命未有不先有綱領,先有主義的,革命的首要問題又是什麼?如沒有這些,沒有馬克思主義,則只是披著革命外衣的反動派罷了,只是意圖顛覆舊軍閥政權的新軍閥罷了,他們只是在造反,用更糟的新制度取代改良的舊制度,他們又怎麼可能會同人民一起戰鬥至犧牲呢。
萊昂內的四段閃回,大抵講述了一個簡短、悠長而蒼涼的故事。在萊昂內的六部作品中,常見古典主義敘事的影子。我最喜歡黃昏雙鏢客的閃回。一個悲傷的故事,故事中兩個主角的心都死了,如同莫裡康內的配樂addio colonnello(再見,上校)。美國往事中對黛博拉的強暴橋段,亦值得深刻解析。如果非常喜歡某部影片,我經常再挑幾部這位導演的作品看看。評價一部電影的優劣就像評價一首詩,妙手偶得之的概率不是很低,而是根本沒有。就像周錫山說的,只有詩人自己達到同物甚至超物之境,才有可能創作出境界高、有格調的作品。雖說電影創作不一樣,大製片廠時代確實跳脫出了這個類比...但我覺得使用這種評價方式,橫向看待電影拍攝的年代,拍攝電影的年代,導演的背景,縱向看待導演之前之後的作品會不失偏頗一點。
在四段閃回故事中,最常被討論的一定是第四條,常被叫做革命的香吻。如果將它看做現實世界的真實經歷,我實在沒有看懂,也看不懂。我更願意將女人理解為遲早到來的革命果實,這也是革命理想的至高境地。肖恩的朋友則象徵革命同袍 ,而肖恩是一個純粹的革命者(自愛爾蘭衣藏滿身炸藥轉戰墨西哥足見,活脫一個恐怖分子...)。所以在女人親吻過肖恩後,又去深吻同袍,肖恩沒有憤怒,只有些許落寞,畢竟革命終將成功。只可惜最終肖恩被同袍出賣,如他一般。
後來,肖恩選擇了自爆身亡,而他卻選擇冒著背負歷史上最大罵名的代價革命到底,至死方休。於是,最終肖恩什麼都沒有留下。胡安在最後一個鏡頭迷茫地看向觀眾,問「what about me」,一如萊昂內本人對革命悲觀且迷茫的態度。而他卻在1971年電影上映當年,在頤年堂揮筆寫下念奴嬌:「瀟灑顧盼,無人四季,春情暗自起,誰說眾叛親離?」只教後來人「長風破浪會有時」。他沒有喊過人民萬歲,但他的人民都希望他有一天能夠回來。
萊昂內並不懂他。
######################
後:鏡語、調度、敘事、音樂音響方面沒什麼好說的,大師二字足矣。
如將萊昂內的六部作品按喜好排序:
1.黃金三鏢客
2.西部往事
3.黃昏雙鏢客
4.美國往事
5.革命往事
6.荒野大鏢客
#####################
緬懷莫裡康內,最好的配樂大師。
2020年10月23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