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下午,四川省人民醫院心臟外科中心病房,42歲的宋先生準備出院回家。他身旁有一個裝著設備的小推車,一根電線管道,兩頭分別連接著設備和腹部。這是宋先生的「新心臟」。
2020年11月10日,患有擴張型心肌病且處於終末期心力衰竭的宋先生,在四川省人民醫院接受全國首例正式上市人工心臟(左心室輔助系統)植入手術。術後未出現併發症,恢復情況良好。目前,接受了後期康復訓練和機器使用培訓的宋先生,終於可以自己走著出院了。
全國首例商品化人工心臟
植入手術後生命體徵平穩
2020年11月10日,42歲的宋先生接受了全國首例正式上市人工心臟(左心室輔助系統)植入手術,術後生命體徵平穩。
宋先生告訴紅星新聞記者,10多年前他就有心臟疾病,當時沒有在意,就吃藥,後來藥物沒有太大的效果了,心慌、氣緊,感覺很累,躺著才會舒服一些。後來,病情發展越來越嚴重,幾乎下不了床。即使躺著,每天晚上也睡不著,最多一個小時就會難受得醒來。
宋先生患的是擴張型心肌病,是終末期心臟病的一種。「心臟肌肉壞死,心功能衰減,生命瀕危。」四川省人民醫院心臟外科中心主任黃克力介紹說,從患者的X光片上可以看到,正常的心臟本應只有自己拳頭大小,但患者心臟已經擴大到胸腔邊緣,大約是原本心臟的4倍。
↑黃克力醫生展示患者檢查結果:心臟擴張到胸腔邊緣。
隨身攜帶設備除了不能遊泳
生活可以和普通人一樣
黃克力說,目前患者狀態非常好,在近2個月的恢復期間,也沒有出現相關併發症。
什麼是人工心臟?簡言之,人工心臟就是人工製作的心臟,可以延續終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生命和改善生活質量,幫助患者恢復心臟功能或者過渡到心臟移植階段。
植入宋先生體內的人工心臟是「中國造」,由體內組件和體外組件構成。體內部分主要是人工血管和血液泵,通過血液泵代替或輔助心臟泵血功能,重量只有420克,安裝在心臟下方;體外控制器像一個小盒子,有6斤重,可以放在背包裡。
「除了遊泳之外,帶著人工心臟開車、逛街等都沒問題!」黃克力介紹,唯一不方便的是需要一根電線連接體內、外設備,需要關注電池電量,不能斷電。
四川省人民醫院心衰中心主任醫師王文豔解釋說,「(設備)一共有3對電池,每對能用6個小時,基本能滿足一天的外出使用。不活動的時候,可以直接插電源。」
手術成功很關鍵,後期康復訓練和對機器的使用培訓也至關重要。王文豔說,宋先生不像其他手術患者,術後很快就可康復出院。因為回家後沒有護理人員,宋先生需要自己監控設備數據,讀取數據、指標調整,更換電池,需要經過非常系統和全面的培訓。「目前,他的自我操作管理能力通過考核已經達標。」
宋先生在醫生指導下練習走路。
王文豔說,因為患者自身舊疾的原因,臀部肌肉萎縮,加上臥床時間長,肌力不像正常人,除了康復治療,連走路轉彎也需要訓練。
「我現在長胖了,之前90斤都不到。」宋先生開心地說,現在出院了,回家把該做的事做了,就可以出去走走了。
和心臟移植相比
人工心臟有哪些優勢和局限?
黃克力說,心臟移植手術不能即刻獲得心臟,而人工心臟商品化、市場化後,只需要很短的準備時間,就可以完成植入手術,隨時拯救患者生命。
其次,心臟移植手術的患者需要終身服用抗排斥藥物,費用昂貴且有巨大副作用,而人工心臟植入患者只需要服用常規抗凝藥物,便宜且幾乎沒有副作用。並且根據臨床經驗,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因為人工心臟輔助功能,原本的心臟功能恢復,取出人工心臟。
但是,人工心臟植入也有限制條件,必須是終末期心力衰竭患者,預期壽命低於1年;不能有嚴重傳染性疾病、精神方面疾病、癌症、肝腎功能損傷,「這種情況,即使植入好的心臟,也會因為其他疾病危及生命,植入就白做了。」黃克力說。
同時,植入時機也很重要,不能等到心衰發展到肝腎、大腦缺氧缺血,這時候植入也沒有用。「人工心臟植入和其他大型心臟手術難度差不多,幾乎涵蓋了所有心臟手術各方面的細節,綜合性的手術操作過程,對醫生的經驗有很高的要求。」
目前,「中國造」人工心臟已經上市,但生產工藝複雜,不能量產,前期研發投入經費昂貴,所以目前的設備費用為100萬元左右,「手術治療費大約20萬元,與我們其他大型心臟手術差不多。」黃克力說,下一步,希望人工心臟像人工起搏器一樣,越來越小型化,去掉外接電線。患者植入無接觸式人工心臟後,可以和正常人一樣生活工作,甚至比正常人的輸出還大,變成「Superman」。
來源紅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