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前一覺江南夢,惆悵起來山月斜

2020-12-28 唐詩宋詞天地

859年的一天,48歲的溫庭筠為了生活,要從長安奔赴襄陽,投奔徐商。

黎明時分,溫庭筠即已準備就緒,開始動身。車馬的鈴鐸之音叮噹響起,離開家鄉,就要踏上遙遠的路途,溫庭筠的內心充滿了對故地的留戀之情。

晨起動徵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行駛在漫漫的徵途之上,耳邊儘是晨雞此起彼伏的報曉之聲,天上一輪殘月斜掛,板橋上結著一層薄薄的清霜,上面已有行人的足跡走過。

行至山中,彎彎曲曲的山路上,落滿了槲樹枯敗的葉子;驛站的泥牆邊,開滿了枳樹明豔的花朵。

看到這親切熟悉的景象,溫庭筠突然想起他昨夜做的那個夢。在夢中,他回到了他的眷戀之地——杜陵,在那裡,一群群野鴨,正在岸邊的湖塘裡悠遊嬉戲。

不知為什麼,唐詩那麼多,我卻被溫庭筠的這首《商山早行》每每感動,尤其是它的名句——「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每次讀來,一種孤寂,一種落寞,還有一種無法言語的寧靜,便悄悄浮向了心上。

之所於如此,或許是因為,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裡,都潛藏著一個漂泊天涯的夢想。儘管人在旅途,會很辛苦,會很惆悵,但為了實現生命的完整,我們必須經歷一段又一段孤獨的行程。

關於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這一點古人其實比我們瀟灑得多。

在一個深秋的傍晚,詩人賈島路過一座山村,鄉野獨特的景致使他有所觸動,於是他寫下了《暮過山村》這首詩:

數裡聞寒水,山家少四鄰。

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終夕,邊烽不過秦。

蕭條桑柘處,煙火漸相親。

遠遠地,便聽到了山澗潺潺的流水聲,山上人家稀稀落落,居住分散。曠野上不時傳來幾聲奇怪的鳥鳴,日暮時分聽來讓行人格外驚恐。

月亮在太陽將落未落之時剛剛升起,邊疆點燃的烽火還沒有越過秦地。走著走著,在零落的桑柘樹旁,賈島看到了嫋嫋的炊煙,便慢慢向它靠近。

賈島的詩歌以"幽奇寒僻"的風格著稱,這首表現羈旅愁思的作品,以「寒水」開始,中間歷敘曠野中的怪禽、落日、初月、邊烽,給人的感覺蕭條冷落,壓抑悽清,充分體現了賈島險怪寒瘦、幽深奇異的詩歌特色。

在唐代詩人的眼裡,「仕進」永遠是人生的重中之重,因此「回家」與「仕進」便成了一對永遠也無法解決的矛盾。如果壯志難酬,功業未成,他們寧可「一醉任天涯」,也決不輕易還家。

曾為流離慣別家,等閒揮袂客天涯。

燈前一覺江南夢,惆悵起來山月斜。

詩人韋莊,已經習慣了告別家鄉親人,在外漂泊流離,他隨意地揮一揮衣袖,就遠走他鄉,做客異地。

他以為他是灑脫的,他可以不想家。可是,多少次從夢中醒來,孤燈之下,他才知道自己剛從江南神遊歸來。

他的心情頓時惆悵無比,遂披衣起身,走出屋外,遙望自己家鄉所在的方向。

可是故鄉渺遠,別後難見。深夜裡,萬籟俱寂,韋莊的鄉思是如此深重綿長。在無限的悵惘中,他看見那一輪皎潔的明月,正斜斜地掛在山頂。

旅館無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燈思舊事,斷雁警愁眠。

遠夢歸侵曉,家書到隔年。

滄江好煙月,門系釣魚船。

杜牧曾外放江西任職,離家已久,客居旅館,沒有知音,在寒燈下,他獨自沉思凝神,不由地懷念往事。

陣陣孤雁的叫聲,驚擾著悽寂的夢魂。鄉關迢迢,家人的書信要等到來年方能寄到此地。惆悵之中,杜牧的思緒仿佛回到了故鄉,那美麗的滄江之上,此刻必定月色朦朧,水霧氤氳。而他的家門外,一條釣魚船靜靜地停泊,在等待著主人隨時出去打魚。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這首小令只有28個字,卻被譽為「秋思之祖」,它對秋景的描繪,對秋思的表達和闡釋,極為精準,極為深刻又極為透徹。

馬致遠年輕時熱衷功名,但由於元朝統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鬱郁不得志。然而他生性執著,在不停地求索,不停地尋找經世致用的機會,因此他的一生,幾乎都是在漂泊無定中度過的。

《天淨沙·秋思》不過是馬致遠在旅途中的一個鏡頭,一個片段。但是這個鏡頭和片段,因為蕭瑟,因為蒼涼,千百年來印在了無數人的心上。

漂泊羈旅,是一種艱辛的生活,更是一種別樣的經歷,沒有體驗過此種經歷的人,或許不足以談人生。

在唐詩的百花園裡,有很多很多描寫羈旅愁思的作品。這些作品,猶如一束束芬芳別致的花朵,在這些花朵裡,包孕著古人的離合與悲歡,也綻放著古人的奮進與失意。

在對一首首羈旅詩的品讀中,我們可以循著詩人的足跡,和他們一起去旅行,去領略他們的人生百態,品味他們的孤獨壓抑,同時感受歷史的滄桑,還有那一顆顆不甘寂寞的靈魂,悲涼別樣的人生。

-作者-

張風莉:筆名雨楓,中學語文教師,甘肅省白銀市作協會員。

相關焦點

  • 惆悵詩句_描寫惆悵的50首古詩
    採桑子·十年塵土湖州夢 - 金朝·王寂十年塵土湖州夢,依舊相逢。眼約心同,空有靈犀一點通。尋春自恨來何暮,春事成空。懊惱東風,綠盡疏陰落盡紅。河瀆神 - 唐代·張泌古樹噪寒鴉,滿庭楓葉蘆花。晝燈當午隔輕紗,畫閣珠簾影斜。門外往來祈賽客,翩翩帆落天涯。回首隔江煙火,渡頭三兩人家。
  • 十首描寫惆悵的古詩詞,悔紅塵惆悵綿綿,念斷腸相思悠悠
    蘇軾惆悵時,「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陸遊惆悵時,「不怕銀鋼深秀戶,只愁風斷清衣渡。」惆悵是一種縈繞在腦海的相思,惆悵是一簾秋雨、滿城楓葉、孤枕難眠。惆悵好像春天飄灑的柳絮,「雨過微風起,狂飄千萬家」;惆悵又像秋天綿綿的細雨,「我是臥雲人,悔到紅塵深處。」下面精選十首描寫惆悵的古詩詞,一起欣賞。
  • 白馬秋風塞上,杏花春雨江南
    杏花並非是不可以熱烈的,只是說書人喜歡將自己的情緒帶入故事中,才讓杏花有了煙雨朦朧的惆悵。宋人張曙的《浣溪沙》「枕障燻爐隔繡帷,二年終日苦相思,杏花明月爾應知。天上人間何處去,舊換新夢覺來時,黃昏微雨畫簾垂。」
  • 原創作者:金風送爽|《夢裡江南》
    散文:《夢裡江南》文/金風送爽一筆淡墨清淺,吟不盡往事如煙。十月季末,移步霜露輕寒,只將清愁鎖於眉間,落入塵凡。一縷素雅琴弦,驚夢江南柳岸,搖曳著一簾情愫未完。這裡的一花一草,一磚一瓦,都寫滿了相思情濃,到處都充盈著美麗的境幻,情關萬水千山,牽引著我的夢五彩斑斕。一抹芬芳,一襲青衫,一段傳奇溫馨浪漫,在小橋流水旁,靜靜氳氤著微瀾。往來的風停下了腳步,一種清新怡然,一息芬芳恬淡,沁人心脾,醉了柳葉眉彎。一路尋覓,殷殷的思念,輕盈而溫婉,在時光寂靜處,在遙遠青天邊,瀰漫成漫天煙雨的纏綿,輕輕揮灑著江南的水墨青嵐。
  • 最美不過江南春,讓優美的詩句,帶你領略不一樣的江南風光
    詩人杜牧就像一個電影剪輯大師,將這無窮的江南春色定格在一個鏡頭之下,讓人流連忘返。「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詩人杜甫在安史之亂之後,一生漂泊,居無定所,在江南這個地方能與昔日好友李龜年重逢,驚喜之餘更多的是傷感。
  • 杏花,春雨,江南
    ,吹面不寒楊柳風 江南是憂傷的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江南又是寂寞的 客子光陰詩卷裡,杏花消息雨聲中 此時,江南的雨尤如唐詩宋詞一樣 在我們夢的邊緣平平仄仄地滴落
  • 讀宋詞:一曲「夢江南」,唱盡離人殤!本是多情人,愁情誰與唱?
    夢江南·昏鴉盡清代:納蘭性德昏鴉盡,小立恨因誰?急雪乍翻香閣絮,輕風吹到膽瓶梅,心字已成灰。詞牌介紹:夢江南,詞牌名,屬於小令。此調幽怨、悽涼,多用於填寫懷人、懷物詞。容若的這首昏鴉盡,字數雖不多,卻將對離人的深深思念表露得徹骨無疑!如此的悽涼、傷感,是容若在悼念亡妻盧氏,還是思念已經進宮的青梅竹馬的表妹?
  • 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的韋莊:夢裡的江南終究成了回不去的故土
    夢裡的江南終究成了回不去的故土對於唐朝的文人士大夫來說,江南永遠都是他們嚮往的春夢。戰亂中,韋莊前往江南避難,這裡沒有被戰爭波及,比起長安滿目的千瘡百孔,這裡依然風景如畫,令人陶醉。在江南,一待就是十年,江南的溫柔鄉,撫慰了一顆飽經滄桑的靈魂,這裡已經成了韋莊的第二故鄉。韋莊晚年五首《菩薩蠻》,有四首都是回憶他在江南的那段歲月。
  • 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卷流蘇帳
    據記載,唐宣宗很喜歡唱《菩薩蠻》詞,孫光憲《北夢瑣言》云:「唐宣宗愛唱《菩薩蠻》詞,令狐綯命溫庭筠新撰進之。」《碧雞漫志》云:「今《花間集》溫詞十四首是也。」唐昭宗還填制了兩首《菩薩蠻》詞,韋莊、馮延巳等也寫下了很多名作。
  • 山月不知心底事電視原聲帶 片頭曲片尾曲主題曲插曲匯總
    劉惜君「有多少個十年」  電視劇「山月不知心底事」片尾曲  片尾曲「有多少個十年」由音樂人董冬冬作曲、陳曦作詞,由劉惜君演唱,她仙冷寧靜的聲線與悠遠的鋼琴聲交織呼應,滿載著時光的印記和歲月的磨練,娓娓道來「每個人都不傻,都會裝聾作啞,那不是故意裝傻,只是在拼命掙扎」。
  •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無論江南變換出哪種姿態,它的美都令人驚豔。今晚,跟隨經典的詩、詞、畫一起走進江南,看看江南的春、花、雨、雪、巷、枕水人家.靜靜體會江南獨特的韻味。江南有多美?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的三首《憶江南》道盡了對江南的繾綣留戀。▽
  • 皇甫松《夢江南·蘭燼落》,對江南故鄉的深切懷念,感人至深
    #最美中國古詩詞#《夢江南全篇通過敘述一個輕柔恬美的夢境,描繪了江南初夏迷人的景致,親切溫和,意蘊無盡。01原文蘭燼落,屏上暗紅蕉。③梅熟日:指江南夏初黃梅時節,時陰雨連綿。④蕭蕭:同瀟瀟,形容雨聲。⑤驛:館驛。古代官吏住宿、換馬之處。驛邊有橋稱驛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