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的女影,Femture未來的模樣——臺灣國際女性影展策展人羅珮嘉專訪

2021-02-15 凹凸鏡DOC

《阿嬤家女性人權影展——差異與歧視》的片單

WMWFF已經舉辦至第27屆,女性影像學會在臺灣也已有一定的分量,所以邀約合作的案子非常多。

對於更加年輕的一些女性影展來說,起步階段可能要慢慢來,從提倡女性藝術文化開始。時機成熟後,可以更多地討論議題。而且不用太在意結果,那不是我們能掌控或預知到的。影展是很好的場域,大家聊了才會知道,原來有這些狀況存在,慢慢地才能看到影像帶給人的力量。

凹凸鏡DOC:我們都知道臺灣已經進入「後同婚」時代,從影展單設「酷兒反身像」單元可以看出這一議題的重要性。除同性戀平權外,還有哪些是2020年的臺灣女性間熱議的話題呢?正在發生的「女性微型革命」具體包括哪些內容呢? 

羅珮嘉:臺灣對於同婚的討論已經比較充分,熱潮過後現在反而稍趨緩和。而跨性別是一個更難以控制的問題 。很多人慢慢可以接受同志的情感關係,但針對有沒有選擇自己性別的權利這件事,臺灣還是走得蠻後面的。

在酷兒領域,跨性別的討論不算少,但酷兒(Queer)本身的意義到底是什麼?現在有一個流派是不給自己貼標籤,因為身份認同是流動的,可以移轉。

此外,韓國和臺灣的網絡女性主義(net-feminism)發展比較快。人們藉由網絡科技去傳播女性相關議題,這算是女性微型革命的代表性活動。 

臺灣的女性主義已經成為日常討論的話題。像女影20歲出頭的實習生以及她們的同齡人,從十幾歲就開始接觸女性主義、性平運動。

我現在常常去國小演講,發現五六年級的小學生都能說出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的含義,這在我上國小的年代是不可能發生的事。由此可見,教育圈其實做了很多工作,而這些努力已經在小朋友的心中埋下了種子。現在每個學校也都有性平辦公室,到處都在講性別比例原則,設置不分性別的廁所……這些舉措在很多國家已很常見。

延伸閱讀:

1 【女影】臺灣國際女性影展25週年「每一年都是一次打掉重練」 ——專訪女性影展策展人羅珮嘉、節目經理陳慧穎 http://www.funscreen.com.tw/feature.asp?FE_NO=1765

2 【專訪】始終保有熱情,臺灣女性影展推手——羅珮嘉https://www.harpersbazaar.com/tw/culture/filmandmusic/interviews/a2047/pegga-lo-interview/

3 位於臺北大稻埕的阿嬤家,收錄了臺灣59位「慰安婦」阿嬤們經過苦難淬鍊後的生命故事,是臺灣首座以「慰安婦」人權運動為基礎,集結當代女性人權議題展示及婦女培力的多功能社會教育基地。https://www.amamuseum.org.tw/

4 聯合國對「社會性別主流化」的概述 https://www.un.org/chinese/esa/women/mainstreaming.htm

策展人的話

Femture:未來的模樣

 

2020 年,世界被迫停下腳步,口罩下的臉孔仿佛疏離,線上電影替代了實體影展,種族暴力與體制不公的抗爭接連發生……錯綜複雜的種種挑戰,不斷翻轉我們對於世界現狀、甚至是未來的想像。人類以為未來是全面「過程化」的一種常態,但大自然卻以微小到看不見的力量,輕易擊潰社會自認堅固又縝密的制度。但是,假使我們能線性掌控倏然出現的一切,那又如何邂逅所有新奇與未知,以及出人意表的驚喜?

 

於是這些關乎偶然機緣和意外交會,甚至是災難記憶中的學習,成為刻不容緩的課題。今年特別規劃「(非)刻意入侵」和「記憶未來式」單元,分別從事件的當刻和未來,反思人類的當代處境,並藉由影像帶出一連串叩問,以回應全人類經歷的集體傷害 : 集體記憶要如何啟動療傷程序?是否能從記憶的向度延伸出未來的途徑?

 

細觀其中,一場疫情亦牽動著性別,新聞大舉報導女性領導人的防疫功績,並行的是家暴事件的層出不窮,以及女性承攬家事分工負擔倍增問題。我們以為隨著性平意識的逐漸普及,後父權旗幟悄然升起的同時,女性理當走向舒服自由的道路。但相對興起的「厭女文化」,讓我們無不吃驚於新父權陰影的快速繁殖。而N號房那般詭異幽微的數位性暴力案件,亦讓我們驚覺自己不只是過客/ 旁觀者,都還變成科技日常下的潛在受害者。

 

所以,在這個所有價值都會瞬間脆弱和變化的時代,女性的未來會走向何方?因此,女影希望以「Not only making herstory, making the「Femture」 (feminism + future)」 作為思考起點,啟動人們想像世界以及女性主義未來的模樣。此次影展主視覺以勾勒今年社會脈動與Femture 為概念,呈現未來系統的複雜性,並提供開放式的引言:「框框代表世界、族群、家庭與個人;手錶串連過去—當代—未來;鐘錶承載因人相連的不同空間,呈現人們試圖探索未來景致的樣貌;而若有似無的女性樣貌,是力求突破刻板印象的象徵。」不論是用望遠鏡遠望未來,或用放大鏡檢視當代,Femture都帶著實驗和邂逅的命題,而我們必須開啟想像大門,才能暢行無阻於廣大深奧的時間軸之間。

 

呼應前述的實驗性,我們再反向走入過往,以垂釣歷史的姿勢打撈當刻,由此從電影開啟對未來的想望。我們搜羅「早期法國先鋒派女導演」作品,找尋石牆運動前酷兒電影尚未被定位的閃耀身影, 由此探索過去女導演所看見的想像式未來。並選擇經歷大風大浪,以叛逆精神持續衝撞與創作的「蘇維埃/烏克蘭女導演琪拉・穆拉託娃」作為焦點影人。跟隨她行過歷史進步的虛像,以影像拓印出一篇篇末世詩篇,帶領我們抵達根本的荒蕪境地,在荒蕪中尋找未來的寄託。

 

除了上述單元,聚焦女性議題的「她的失敗美學」更是特別精彩,很多新型態的女性擔憂和勇敢,等著觀眾去體會。而年年茁壯的「臺灣競賽」單元,讓女影深信培植新銳女導演,已是越顯堅定的使命。在這些多元豐沛的電影能量裡,女影專屬的臺灣Femture 得以展現。

 

以上圖片選自臺灣女性影像協會、臺灣國際女性影展及阿嬤家官網

相關焦點

  • 乘風破浪的女影,Femture未來的模樣
    延伸閱讀:1 【女影】臺灣國際女性影展25週年「每一年都是一次打掉重練」 ——專訪女性影展策展人羅珮嘉、節目經理陳慧穎 http://www.funscreen.com.tw/feature.asp?FE_NO=17652 【專訪】始終保有熱情,臺灣女性影展推手——羅珮嘉https://www.harpersbazaar.com/tw/culture/filmandmusic/interviews/a2047/pegga-lo-interview/3 位於臺北大稻埕的阿嬤家,收錄了臺灣59位「慰安婦」阿嬤們經過苦難淬鍊後的生命故事,是臺灣首座以「慰安婦」人權運動為基礎
  • 對話影展策展人陳繪彌:臺灣電影的能量是「人」
    登入月球很難,就如同要讓遠在英國、冰島的觀眾進入臺灣電影一樣困難,對於歐洲地區的影迷來說,對於臺灣電影的印象應該還停留在楊德昌、侯孝賢[微博]、蔡明亮、李安[微博]的國際知名大導演的作品,隨著臺灣電影多元發展,越來越多新銳導演嶄露頭角。
  • 徵片|第11屆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微信ID:MUZI-1631為真實·真相死磕到底第11屆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本屆除了將報名資格調整為「臺灣首映」外(臺灣影片不在此限),更於「亞洲視野競賽」新增「評審團特別獎」,總獎金超過新臺幣二百萬元,歡迎創作者參加投件!TIDF以「再見.真實」為核心精神,是亞洲最重要的紀錄片影展之一,即將於明年邁入第二十年,每屆播映來自世界各地近130部優秀的紀錄片作品,吸引近三萬的觀影人次,被影人譽為「最有靈魂的影展」!
  • 獨家 程青松出任臺灣國際酷兒電影節評委 並將首次參加臺北同志大遊行
    由「臺灣國際影音與教育協會」主辦的第二屆臺灣國際酷兒影展已於10月23日開幕。【同志影展致命的吸引力】十位國際同志影展策展人齊聚分享影展生存這次臺灣國際酷兒影展特地邀請亞洲重要同志影展的策展人蒞臨臺北,彼此激蕩並思考。聽策展人們分享如何透過影展去整合政府、企業、民間的力量形成氣候,並且如何去溝通並爭取到好的片子介紹給觀眾,當中又有什麼取捨的因素等等,籌備影展由內到外很多精採細節等你來挖掘。
  • 專訪 雙棲影展策展人:「讓子彈飛一會兒」(內含福利)
    他在12月31日當天接受巴塞電影記者專訪,向大家分享這次辦展的心得與感慨。從這次採訪中,我們可以窺見像摳門一樣的策展人們,為中國電影所付出的辛勤汗水有多麼晶瑩與珍貴。巴塞電影:為什麼要攬上策展這麼一個苦差事?
  • 第十屆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ARTFORUM專欄
    —— 楊北辰作為雙年展的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aiwan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以下略稱TIDF)創辦於1998年,2016年已是第十屆。但策展人林木材指出,儘管有做臺灣文化招牌的任務,影展的選片和策展過程並未受到過多來自官方的幹擾 。TIDF的選片單元設置,實際上與亞洲的首個國際紀錄片影展,即日本的山形影展有著不少相似之處,如臺灣最重要的競賽單元與山形一樣依規模而分,依次包括「國際競賽」與「亞洲視野競賽」,各入圍15部作品。
  • 《臺灣國際酷兒影展》短片入圍名單揭曉
    此次脫穎而出的5部入圍參展影片帶來不少驚喜。《晃》片的影像實驗性,在評選過程中引發熱烈討論與爭辯,最後仍憑其獨到的性別議題觀察殺出重圍,至於特別的視覺風格也將挑戰一般大眾的觀影經驗。精彩入圍的五部作品將在影展期間於北高兩地播放,10月5號在高雄也將舉辦「臺灣酷兒獎」頒獎典禮,主辦單位將頒發優勝者獎金、獎盃以資鼓勵,同時得獎作品將有機會被推薦至國外同志酷兒影展參賽。
  • 臺灣「潛力」影片登陸上海國際電影市場展 呈現多元化特點
    臺灣「潛力」影片登陸上海國際電影市場展 呈現多元化特點 2017-06-19 19:51:5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再見真實,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漫談
    林木材:去年香港回歸20周年,中國發表了一個中英聯合申明的歷史文件,我當時就疑惑怎麼沒人來討論這件事,沒有人試圖去回應,剛好當時孫松榮老師來跟我說他想做這個研究,我就想與其這樣我們應該用我們的方式來回應這件事,剛好香港的這批錄像都在討論他們在回歸前的焦慮等等,因為現在臺灣的命運跟香港蠻接近,所以引薦這些作品過來對臺灣人會比較有啟發的,
  • 第12屆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入圍名單
    第12屆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於今日(2/12)公布「亞洲視野競賽」、「國際競賽」及「臺灣競賽」的入圍名單,45部紀錄片佳作,5月呈現。
  • 喜訊 《大路朝天》摘得第十屆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華人紀錄片獎」首獎
    由CNEX聯合製作、張贊波導演的紀錄片《大路朝天》同時入圍了第十屆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的「亞洲視野競賽
  • 坎城影展將侯孝賢列為「中國籍」 臺灣慌了
    臺灣地區計較自身的地位,顯得敏感而脆弱。臺「中央社」12日報導,13日開幕的法國坎城影展,臺灣導演侯孝賢的作品《聶隱娘》入圍競賽片。由於影展手冊將侯的國籍印為「中國」,臺北提出抗議,影展官網隨後進行了更正。 報導稱,影展手冊介紹頁顯示,侯孝賢的國籍為「中國」(nationalite chinoise)。
  • 第12屆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入圍名單
    文|TIDF編輯|木子君-Yang第12屆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於2月12日公布「亞洲視野競賽」、「國際競賽」及「臺灣競賽」的入圍名單,並由徐宜君為入圍競賽的臺灣導演頒發證書。諸位紀錄片工作者齊聚一堂,現場氣氛熱絡,會後交流更是久久不散。本屆TIDF將於2020年5月1日—10日舉辦。
  • 第12屆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公布競賽入圍名單
    作為臺灣地區規模最大的國際紀錄片影展,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做為一個重要的文化平臺,希冀引薦來自亞洲、國際、華人的優秀紀錄片,透過放映、交流與討論,推動紀錄片的發展。
  • 【活動】強勢登陸臺灣!2017中國國際瓦楞展+彩盒展臺灣觀眾有望突破1000人!
    三展同期,貫穿包裝行業產業鏈,所帶來的規模效應和參觀價值獲得臺灣當地包企高度認可,現場完成預登記80餘人;達成參展意向600多平方米;除了常年合作的臺灣紙器同業公會外,還與臺灣2大印刷協會——臺北市印刷商業同業公會、臺灣區印刷暨機器 材料工業同業公會就戰略合作達成合作意向!2017年4月,2017中國國際瓦楞展、彩盒展現場臺灣觀眾有望突破1000人!
  • 第27屆臺灣國際女性影展紀錄片片單
    第27屆臺灣國際女性影展紀錄片片單整理:龍天音、Sunny、米拉檬編輯:張勞動臺灣女性影像學會成立於2000年,為一非營利組織(前身為臺北市女性影像學會),該學會自1993年即創辦「Women Make Waves臺灣國際女性影展
  • 2016臺灣國際蘭花展
    小編朋友圈被臺灣蘭展刷屏了,好多朋友前輩們都去臺灣看蘭展了。沒去的朋友們也不要緊,總有機會的~一起來看看今年的臺灣國際蘭展吧。蘭展簡介2016臺灣國際蘭展將於3月12~21日,在臺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盛大登場,今年以「齊天來獻瑞,臺南猴幸福」HAPPINESS為主題。臺灣國際蘭展已與東京蘭展、世界蘭展並列為世界三大蘭展。過去十年的蘭展都是TOGA承辦,今年換成了臺南政府和對外貿易髮長協議策劃。
  • ​ 2020年近期臺灣影展主視覺海報大賞
    第21屆臺北電影節主視覺海報◆臺灣國際女性影展(10.16-10.25)「Femture:未來的模樣」(𝙁𝙚𝙢𝙞𝙣𝙞𝙨𝙢 + 𝙁𝙪𝙩𝙪𝙧𝙚) 我們以為近年性平意識逐漸普及,但相對興起的「厭女文化」,卻令人吃驚於新父權陰影的快速繁殖N號房的數位性暴力案,更讓我們驚覺沒有人是旁觀者,在科技日常下,人人皆有暗中受害的風險。瞬息萬變的時代,女性的未來會走向何方?  主視覺設計師饒予安YuAn,意象精準、元素豐富,將今年的社會脈動與「Femture」之概念結合,呈現未來系統的複雜性。
  • NEXT 國際紀錄片影展 NEXT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
    種子與洛誠娛樂 ILP Entertainment 共同發起NEXT 青年紀錄片影展
  • 《乘風破浪》VS《青春有你2》,這才是新時代女性該有模樣
    我們關心成功,也關心失敗,更關心每個人要面對的那座山;我們關心美好、關心熱愛,更關心日新月異的未來。——《乘風破浪的姐姐》01現在最火的綜藝是什麼?沒錯,就是《乘風破浪的姐姐》!偉大的作家王爾德說:「我喜歡有未來的男人和有過去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