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鮑毓明與韓某某的事件終於大結局了,一個功成名就的養父與一個嬌小柔弱的養女,譜寫了今年一出違背道德的倫理大戲,最終發現一個是真惡魔,一個是偽無辜。各種早已不算意外的反轉情節出演的並不算多精彩,無非是狗咬狗兩嘴毛的既定結局。吃瓜群眾甚至有點啃著啃著就啃到自己手指的尷尬,自己所謂的善良被他人利用變成了聲討對方的武器。回顧這幾年發生的熱搜事件,幾乎都出現了劇情反轉,有的甚至達到了顛倒黑白的地步。而推動著這些事件上熱搜的,恰恰是所謂正義之士的口誅筆伐。在我們不停的為自己三觀被無數次摧毀捶胸頓足之餘,我們卻也在不停地重蹈覆轍!
第一,事件當中總有一個看似被殘害的弱勢個體,而且是事件親歷者與講述著,也總有一個加害人,而且是強勢一方。講述者無所不用其極的賣慘博同情,用楚楚可憐使一群無腦網絡噴手徹底淪為自己的網絡打手。僅憑講述者的一面之詞,便在網際網路上扛起道德與法治的大旗,不僅將所謂加害人的信息全部人肉,還進行各種道德問候,虛擬審判,恨不得碎屍萬段、挫骨揚灰。所以在每次事件揭發的初期,仿佛道德勝利了,公正得以實現,似乎網民的監督和懲罰已然成了推動社會道德體系進步的重要因素,卻不知各種假以正義之名善良之面的吃瓜人,在不明就裡絞殺當事人的同時也肆意的蔑視著道德和法律的底線,為的僅僅是自己那點藏在網絡背後脆弱的虛榮心而已!
第二,事件大多會反轉,角色大多會相互轉換。隨著事件的不斷發酵,真相總會水落石出。最終那些所謂的弱者實際上並不是待宰的羔羊,反而是老謀深算的狐狸,而所謂的強者也有可能深陷一場巨大騙局,或知或不知。事件的真相往往比小說來得更加精彩,而最最精彩的是無數網民的眾生相。一眾網民臨場倒戈。從最初口誅筆伐強者瞬間倒戈反擊講述者,大呼上當受騙,完全放棄自己的立場,又堅定不移的站在了道德的高點,對講述者重複著自己當初對強者的謾罵和攻擊。一眾網民則自怨自艾,抱怨自己的善良被無情的利用,大有一種自己成為受氣小媳婦兒的扭捏作態。一眾網民則依舊固執己見,秉承事件最初的狀態,認為劇情的反轉也無法洗脫強者的罪過,當然這些網民也開始刻意迴避講述者的問題了。
第三,如果類似事件再次發生,則以上故事再次重複上演。從女司機被打事件,到泳池醫生服藥自殺事件,到苟某事件,再到鮑毓明事件,相似的反轉故事頻頻上演,相同的網絡大劇年年出新。老人言,有再一再二沒有再三再四,可在我們這個社會上,網絡裡世界裡,永遠不會遵循這個規律。究其原因是多樣的,但對自己網絡發言不用擔責一定是排在首位的因素。在現實中謹小慎微的生活態度 ,明哲保身的處世哲學,遵紀守法的行為規範,不是因為本身素質有多高,而是承擔不起違法違德所帶來的責任和懲罰。一旦身處手機和電腦背後,便肆無忌憚起來,頂著一張人畜無害的頭像,在虛擬的網絡世界裡扮演各種正義俠士,道德楷模,所到之處片甲不留,也不用承擔任何責任,等到這場輿論饕餮盛宴散席之後,留下的只有一地雞毛,沒有誰是勝利者。
網絡,一個沒有太強處罰的世界,本身應該是理性的,積極的,美好的伊甸園,現在卻成了無數網民肆無忌憚的狂歡地。我們需要道德譴責,需要法律審判,但我們更需要理性的人去實施譴責和審判,在沒有看清事件全部真相之時請保持沉默,不要隨波逐流,讓子彈飛一會兒,當一切塵埃落定之時,是非黑白自會一目了然!珍惜自己,不作誰的棋子,只作自己的主人,讓發出去的每一句話都充滿正能量,只有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