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給大家分享一句諺語「愛之深,責之切」。
愛多ければ憎しみ至る
諺
愛(あい):表示的是愛惜,疼愛的意思,就如同我們平時所說的愛情,或者是親情。
多ければ(おおければ) :這是日語中形容詞的假定形,形容詞 「多い」把「い」變成「ければ」的話,就是「如果多的話」。
憎しみ(にくしみ):這個單詞是「憎惡,憎恨」的意思,是一個名詞。
至る(いたるい):是一個自動詞,表示的是到達,到來。
翻譯
如果我們將以上的詞彙進行整合的話,首先採用直譯的方法,將它們翻譯成:如果愛多的話,那麼恨就會來到。
但是有時候我們也用意譯的手法,將它們翻譯成「愛之深,責之切」。當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翻譯方法,只要整體的意思不偏離,那麼翻譯就正確。
諺についての感想
關於這句諺語的感想,每個人可能都有不同的見解。可能是父母對於孩子的,也可能是戀人對於另一半的,更可能是教師對於學生的,總之一旦涉及到愛,說的就不只是一個人的問題了。
因為愛,是一個動詞,需要有具體行動的詞。
作為兒女,我們可能看到父親抽菸的時候,多次制止,因為感覺對他身體不好,但是他卻不聽勸阻,即便是說了不抽菸了,在你不知道的角落裡,又偷偷地抽了起來,你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
就像今年,在疫情最為嚴重的那幾周裡,我們都極力地勸阻父母,沒事不要出門,出門的時候儘量戴著口罩,但是他們根本不當回事兒,把我們氣得呀,都不知道說什麼好。
所以這種愛,在不知不覺中,就變成了責備。但是這種責備,有時候卻讓父母倍感幸福,因為這是出於愛。
對於晚輩,我們希望它們能夠變得更優秀,所以在學習上總是督促,在做事上總是給他們提出相應的建議。但是不排除他們因為年齡太小,聽不懂我們所說的話,所以就可能出現對他們厲聲斥責的情況。
這種責備雖然是出於愛,但是由於他們年紀小,感覺那種責備就是對他們的不滿意,所以他們就可能出現逆反的心理,因此我們在對待晚輩上,儘量多一點耐心,你可以無需指出他這樣做是錯的,只要告訴他怎樣做是對的,想必他更能夠接受一點。
在對於戀愛關係上,一方面,我們喜歡對方,所以希望對方變得更好,比如督促對方學習,鼓勵對方去創業或者去做一件他不敢做的事情,讓他多去嘗試,多去挑戰自己等,對他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要求。
如果他能夠理解,那麼他就會知道你這是為他好,如果不理解,那麼就變成了對他的嫌棄。所以戀愛中,這種「愛之深,責之切」的天平一旦把握不好,就會向不好的方向傾斜。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讓我們擔心的人,所以我們會向他們投去更多的目光,會更加關注他們,但是如果處理不當,或者處理得過激,就容易引起矛盾。
我們愛身邊的人,這不假,但是一定要記得運用恰當的方式進行溝通交流,千萬不能太過急切,因為很多事情不需要發脾氣,只需要溝通一下,就能夠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