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在她18歲時,趙明誠第一次去她家,她在門後偷看趙明誠,情竇初開,春心萌動,相思難以按捺,寫下這首《點絳唇·蹴罷鞦韆》。
《點絳唇·蹴罷鞦韆》——宋代:李清照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通篇以真率的語言,描寫內心的情感,在當時以婉約含蓄為正宗的文藝領域裡要算得上是別開生面,獨放異彩的詞作了。
作者用淡雅的語言,描寫了少女內心美麗的形象和坦率的性格。把迷人的春天和真摯的情感展現在讀者的面前。「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那是她獨有的寫作的特點。
其語言有濃厚的民歌風味,節奏上有一定的音樂性,長短錯亂的句子式,有利於表現突然發生的情感,聲情激越,扣人心弦。最後用誓言似的對準作結,強烈的表示了女主人公的愛情的堅貞補不渝。
新婚燕爾,丈夫趙明誠外出,恰恰又是重陽節,李清照思夫心切,寫了一首《醉花陰》寄給丈夫: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趙明誠拿到妻子寄來的相思詞,既被她的才情傾倒,又被她的柔情感動。讀了一遍又一遍,猶如嬌妻在懷,如醉如痴。但他馬上又被男人那點脆弱的自尊心所觸動。
傳說他閉門謝客,廢寢忘食三天三夜寫了50首詞。然後將李清照寄給自己的那首詞混在其中,拿給朋友看。
結果朋友告訴他,所有的詞中,只有三句絕佳: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李清照婚後離多聚少的生活讓這位多愁善感的才女憂傷綿綿,愛之愈深,思之愈切,她在愛情裡不能自己,常常漫步在庭院,看柳絮輕飄,落紅成陣,越發如《一剪梅》,她只好借詩詞向丈夫傾訴自己的思念,寄給他一首首離別相思詞章。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宋代:李清照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這首詞寄託著作者不忍離別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巧奪天工的別情詞作。詞中所表現的愛情是旖旎的,純潔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單純思夫詩詞有著不一樣的表達。
作者在這首詞中大膽地謳歌自己的愛情,毫不扭捏,更無病態成分;既象蜜一樣的甜,也象水一樣的清,磊落大方。作者越是把她的別情抒寫得鴻雁傳書,固可暫得寬慰,但無法消除她的相思,喜悅的背後,蘊藏著相思的淚水,這才是真實的感情。
趙明誠因奔母喪,任江寧知府。李清照南下和趙明誠匯合,一同前往江西。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是對古時女子的寫照,時代也沒有賦予女子憂國憂民的使命。
何況在亂世,身為弱女子,活著已屬不易,哪裡還會顧及其他。李清照偏偏不,不僅憂國憂民,還讓堂堂男兒汗顏。朝廷軟弱,不思進取;丈夫同樣怯懦,臨陣脫逃。
李清照悲憤難當。走到烏江時,看到西楚霸王項羽兵敗自刎的地方,觸景生情,心潮激蕩,隨口吟出《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這讓站在身後的趙明誠羞愧難當。加上背井離鄉,四處逃難。趙明誠抑鬱成疾,不久病死在今天的南京。
從此,李清照獨自一人在南方漂泊流離,但依然心繫家國:「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
一個痴情女子,對丈夫的愛,已經成為她生命裡的全部。心愛的人死了。李清照的詞自始而終一個「情」字一而貫之。夫妻之情,其情至深至大矣。她的愛情與希望跟著死去,於是她流浪天涯,懷著對愛人的綿綿思念,在極度孤苦,悽涼中,悄然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