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和趙明誠的這段愛情,是伉儷情深還是終被辜負?

2021-02-13 家長導讀

李清照是宋代(兩宋之交)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是中國古代罕見的才女,她擅長書、畫,通曉金石,而尤精詩詞。她的詞作獨步一時,流傳千古,被譽為「詞家一大宗」。

代表作《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聲聲慢·尋尋覓覓》《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點絳唇·蹴罷鞦韆》等。

除了壓倒鬚眉的才情,李清照的愛情婚姻同樣讓後人津津樂道。

她有兩段婚姻,第二段發生在李清照晚年時期,那時她已經50歲左右,對方只是為了她手中的金石財物,極盡諂媚,婚後發現李清照不肯給他,就原形暴露,對李清照拳加腳踢,李清照寧願受兩年牢獄之刑也要離婚,最後她頂住輿論壓力,狀告成功,又被親友營救,最後只受了九天牢獄之苦,這段婚姻荒唐可恨之極,基本沒有異議。

有異議的是第一段婚姻,門當戶對,才子佳人,兩人興趣愛好相通,可謂珠聯璧合,可惜的是丈夫因病早逝,一段美滿婚姻戛然而止,這基本上是後世對李清照第一段婚姻的讚美和祝福了,可事實當真如此嗎?

李清照出身官宦之家,是典型的大家閨秀,其父親李格非當時官居六品,時任禮部員外郎,禮部相當於現在的教育部,主管科舉考試。她從小受家庭影響,飽讀詩書,15歲就以一首《如夢令》名動京城。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18歲時,認識了丈夫趙明誠。趙明誠大李清照3歲,其父親當時任吏部侍郎,從三品,相當於現在的人事部副部長。趙明誠是個不折不扣的官二代,但他身上並沒有那些紈絝子弟的壞習氣。趙明誠被李清照的才氣所吸引,一心想要娶她為妻,可當時需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趙明誠就生了一計。

趙明誠跟父親說,夢見了一本書,書裡寫的,只記住了三句,「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也不知何意。


「言與司合」就是「詞」字。(言字和司字,合在一起)
「安上已脫」就是「女」字。(安字的上面,脫掉)
「芝芙草拔」就是「之夫」二字。(芝芙,都有草字頭,把草字頭拔了,就是「之夫」)


這三句組合在一起,就是「詞女之夫」。而當時京城裡與趙明誠條件相匹配的「詞女」只有李清照一人。

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對李清照的才名也有耳聞,對其才華也非常欣賞,便向李家提了親。


趙明誠在詩文方面不及李清照,但是他在「金石書畫」收藏研究方面,在當時已是頗有名氣,而李清照對金石書畫的收藏也頗有興趣。

二人年齡相仿、相貌相襯、門第相當、興趣相通,真所謂金童玉女,兩家一商定,婚事就這樣成了。

這就是故事的開始,他為了她編造了一個美麗的千古傳說的佳話。

婚後二人過得也非常甜美幸福,後隨著政權跌宕,二人回到山東青州老家過了十年左右的幸福生活,這十年是李清照生命中最幸福的時光了。

在青州,他們遠離官場上的紛爭,有大量的時間研究收藏金石書畫,時常一起去廟會淘喜歡的古玩字畫。

李清照記憶力好,晚飯後,二人煮一壺好茶,坐在屋裡,指著書櫃裡的一大堆書,打賭猜書,某某事件記錄在哪本書的第幾頁第幾行,說對了可先喝茶,往往是李清照說對的次數多,而每次賭贏了,她總是端著茶杯笑,以致茶水都灑在懷裡,反倒喝不成。納蘭有一句詞「賭書消得潑茶香」,這個典故就出自李清照和趙明誠夫婦。

「餘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後。中,既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矣!」

李清照《〈金石錄〉後序》

這就是李清照和趙明誠青州10年的美好生活,很幸福。

這種幸福結束於青州10年的後期,李清照35、6歲的時候,趙明誠重新被朝廷啟用,離開了青州,去萊州赴任,李清照就一直留守在青州。

這時二人感情開始發生變化。

一是距離的產生,彼此之間溝通交流變少;

二是兩人已經結婚20年,新鮮感缺失

三是李清照已然30多歲,年老而色衰,色衰而愛馳,管你是多有才華的女人,終究抵擋不住男人喜歡年輕貌美的姑娘,偏偏趙明誠也是這種男人,而且他當時正好是事業有成的官老爺,身邊被眾多年輕貌美,又多才多藝的女子環繞,宋代士大夫蓄養侍妾的事比比皆是,趙明誠也沒有例外;

四是二人結婚二十年,卻無子嗣,傳統觀念裡「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也給趙明誠尋花問柳、蓄養外室提供了一個很合理的藉口。

雖然仍有趙明誠找到了難得的金石為跟李清照分享,連夜夜行趕回家的典故在外流傳,但作為一個女子,還是一個才華出眾、驕傲獨行的女子,如何能心安理得歡歡喜喜地接受別的女子與自己共享一個丈夫?

此時李清照的心境也大不同了,而這一階段的詩詞,多顯沉悶,可見她的愁苦。

念奴嬌·蕭條庭院

蕭條庭院,又斜風細雨,重門須閉。

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

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別是閒滋味。

徵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

樓上幾日春寒,簾垂四面,玉闌幹慵倚。

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遊春意。

日高煙斂,更看今日晴未。

景象之蕭條,心境之悽苦,一讀就讓人倍覺愴然。

此後,李清照為挽回丈夫的感情,做了很多努力,她先是跟隨丈夫來到萊州,後又跟隨丈夫一路顛簸出行,後朝廷危機,她跟隨趙明誠開始南渡,一路顛沛流離,居無定所。

終於安定下來,趙明誠再次被重用,出任建康知府,李清照雖是堂堂知府夫人,衣食無憂,但卻因為時刻思念遙遠的故土而鬱鬱寡歡。而這時又發生了雪上加霜的一件事,讓李清照極度難忍。

建康城裡有一支朝廷直屬的護衛隊伍,預謀要叛亂,此事趙明誠的部下李謨事先得到消息,便向趙明誠匯報了此事,而此時的趙明誠已經接到了改任湖州知州的調令,竟然以自己已是湖州知州為藉口,對此事不作為。


入夜,叛軍果然有所行動,但李謨因事先得到消息,早有所防備,迅速平息了叛亂。第二天李謨來到衙門想向趙明誠匯報此事。哪知趙明誠已於叛軍起兵之時,從窗戶放下了一根繩子,逃到了城外。


皇帝得知此事後,將趙明誠免職,貶為一介平民。從趙明誠被任命為建康知府,到被皇帝就地免職,僅半年的時間。


而李清照雖是一介女流,可卻巾幗不讓鬚眉,有氣有節,是非分明,對趙明誠臨陣脫逃、置全城百姓安危於不顧的行為,感到非常的失望和羞愧。

夫妻二人離開建康城,打算到江西去養老。從建康到蕪湖,途經烏江之時,李清照寫下了著名的《夏日絕句》。

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項羽兵敗垓下之後,逃至烏江,烏江亭長要助項羽渡江,項羽連殺數百漢軍後,自刎以示世人。

這首詩,一方面頌揚了項羽可歌可泣的英雄氣概,另一方面也諷刺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昏庸無能,同時也對丈夫臨陣脫逃、不能恪盡職守的行為予以強烈譴責。

從寫這首詩的時機也折射出李清照的性格,她直言直語,豪爽仗義,敢愛敢恨,敢說敢當,而趙明誠軟弱怕死,與她形成鮮明的對比。

想必之前他豢養妾室傷了二人的感情,但在李清照心中丈夫好歹還是一個敢作敢為為朝廷忠心為百姓盡責的大好男兒,可這次對百姓的背叛,直接讓這個人的形象大打折扣。

而之後沒多久,趙明誠就因傷病悵然逝世,留下李清照一個年近50的女人孤零零地在亂世飄零,她後面再度嫁人,實屬無奈之舉。

這一段感情未到窮途末路,大抵也是因為趙明誠早逝罷了,如若他健康常在,二人最終會到哪種地步真是不好說。畢竟李清照一向敢愛敢恨,如果她幡然悔悟,徹底看清趙明誠其人到底也是不值得託付終身,不知道會不會毅然決然地離開?

現今流傳的關於李清照婚姻的版本多是一對璧人輸給疾病和死亡。

但其實不是的,她的愛情沒有輸給死亡,在趙明誠死之前,她的愛情就沒有了,甚至連她愛著的幻覺都沒有了,因為在她年老的時候,她看到的是她愛著的是一個貪生怕死,不顧百姓安危的男人。

很多時候,也許我們無法責怪誰,因為在封建社會的體制下,培養出來的就是那樣「男尊女卑」「三綱五常」的價值觀念。這是體制下悲劇,是李清照生存在那個時代的悲劇。

倘若李清照活在當今時代,那她一定是鏗鏘有力的紅玫瑰,男人可以為她的生活錦上添花,但無論發生什麼,也必然不能阻擋她事業的鋒芒,她會綻放地風華絕代。

倘若她活在現今社會,但願她再不會被人辜負。

可惜。

相關焦點

  • 李清照與趙明誠,浪漫與離愁
    這一段傳說,給李趙兩人的情感婚姻添了許多浪漫色彩,實在令人羨慕不已。宋 · 李清照帝裡春晚。重門深院。草綠階前,暮天雁斷。樓上遠信誰傳。恨綿綿。多情自是多沾惹。難拚捨,又是寒食也。鞦韆巷陌,人靜皎月初斜。浸梨花。這首詞抒發了李清照在暮春時節閨中獨處的寂寞,含蓄卻也真實地表達了她對丈夫趙明誠的相思之情。
  • 李清照和趙明誠,他倆究竟是怎麼愛上的?
    為了掩飾少女的嬌羞與愛情的慌亂,她一手拉住門外梅枝,假裝正在嗅青梅哩!這一妙趣橫生的細節描寫,不但為我們演繹出一幕別開生面的活潑潑的愛情喜劇,在詩歌史上也為我們構築起一道美麗動人而又歷久彌新的愛情風景。讀者也許會問:「他」究竟是誰呢?原來是當朝宰相趙挺之的兒子趙明誠。
  • 知否知否:李清照與趙明誠是金玉良緣麼
    ——《點絳唇·蹴罷鞦韆》李清照第一次見趙明誠,是在自己17歲的時候。她裝做嗅青梅的樣子,在門外偷聽父親談論自己的婚事。自己的另一半應該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她不求那人達官顯貴,只求他能和她詩詞唱和,靈魂契合。
  • 趙明誠娶李清照,苦死個人
    這首叫《減字木蘭花》的詞,是第一女文青李清照寫的。這首詞意綿綿夫妻情調也,說的是李清照睡夢悠悠,忽聽得「深巷清早賣杏花」,便急急下了紅樓,跑到巷口,買了一朵芍藥,當然也可能是牡丹,抑或是玫瑰,概率最大的是芙蓉,芙蓉如面柳如眉嘛。然後是梳洗罷,雙雙金鷓鴣,對鏡貼花黃,忽地把老公被子掀掉:懶鬼死懶鬼,起來起來。大清早回籠覺幽香,起來幹嘛啊?老公,人面桃花相映紅,臣妾與春花孰美?
  • 李清照與趙明誠志同道合
    ,京城家喻戶曉,相府公子趙明誠對才貌雙全的李清照傾慕不已。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李清照十八歲時嫁給相府公子趙明誠,,可謂門當戶對,珠聯璧合,婚後,李清照與趙明誠志同道合,一起琴棋書畫,共同填詞作賦,舉案齊眉,幸福美滿
  • 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 李清照詞中的伉儷情深
    清代詞人納蘭性德將這溫暖的場景寫成一句詞:「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後人稱頌不絕。  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李清照詞中的伉儷情深 文|房賢義  劉敬堂暮春時節,雖說陽光明媚,但潮氣很重。為了不使珍藏的字軸畫卷生黴,李清照和趙明誠在院子裡搭起了木架,將字畫掛在上面晾曬。
  • 李清照趙明誠學習陶淵明隱居,住所起名三個字,喜歡飯後做一遊戲!
    時任鴻臚少卿的趙明誠攜妻李清照回到青州(今屬山東),夫妻二人開始了十年的平居生活。 次年,趙明誠與李清照用陶淵明《歸去辭來》之意,為居所起名為「歸來堂」,決心過「甘心老是鄉」的隱居生活。
  • 李清照與趙明誠
    有人說,命運從來對李清照寬厚,讓她出生於書香世家,父親是北宋有名的「後四學士」之一的李格非,讓她從小便受書香薰染,才情逼人。在愛情上,李清照似乎也別一般人運氣好很多:「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首李清照寫給丈夫的趙明誠的情話,曾幾何時,感動了千百年來多少痴男怨女。
  • 撒嬌一姐:李清照
    「老公過來,我和花,誰好看?」一位雲鬢貼花,清新可人,又帶俏皮的美人躍然紙上。一句話的事,用一首詞來表達,這就是撒嬌。我一直特別好奇趙明誠是怎麼回答的。趙哥們會說:「妹妹戴花最好看」;還是最能打動無數少女老女的那個經典臺詞:「買買買」?
  • 李清照趙明誠新婚燕爾,李清照問她和花誰美,趙明誠回答五個字
    李清照新婚燕爾寫了一首詞秀恩愛,為何被譏為淫靡庸俗之作?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李清照嫁給了才情兼備、與之意趣相投的趙明誠。兩個人的婚姻雖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卻是珠聯璧和,佳偶天成。可是轉念一想,偏偏將花插在了鬢間,還要特意試試丈夫,問問他究竟是花好看,還是自己好看。「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活脫脫地刻畫出一個好強自負,又有些小妒嫉的新婦形象。「雲鬢斜簪」更顯她風情萬種,丰神如畫。其實,李清照這時正是花容月貌的年紀,更兼飽讀詩書。腹有讀書氣自華,一枝梅花怎麼會有她綽約多姿、儀態萬方?之所以如此,正是對梅花的羨慕嫉妒恨罷了。
  • 趙明誠幸運幸福又不幸的一生
    趙明誠幸運幸福又不幸的一生        趙明誠,知之者或不多,然其妻李清照,或人盡皆知!
  • 千年才女李清照,寫下這三首詞,雖冷門,可訴盡女子柔情
    眾所周知,李清照堪稱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女詞人。幾乎沒有哪個人沒聽過李清照的名字。 她用敏捷的才思和堅強的品格打動了很多人。她在文學上造詣非常高,號易安居士,是婉約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她的詞大多談及男歡女愛,今天這三首冷門詞也都訴盡女子柔情,堪稱婉約派的佳作。
  • 李清照是千古才女,一身傲氣,卻追隨皇帝顛沛流離
    李清照其實有過兩段幸福快樂的時光,第一段是早期還未出閣時,在父親的蔭庇下所度過的歲月。那時的她天真活潑,時不時寫出一兩首詞也是飽含著對愛情的嚮往以及對現實生活的喜愛。第二段是嫁與趙明誠後的前面十餘年,兩人愛好相同,經常來一些高雅的互動,甚至留下了"賭書消得潑茶香"的事跡,令人嚮往。至此之後,她的生活就開始改變了,可以說是飽經磨難,但她有一番傲骨,從不畏懼。
  • 才女李清照,那短暫的愛情,真的讓人不禁感嘆!
    而丈夫在兵變中的懦弱也在她心中留下了陰影,所以她更擔心自己保護不了這麼多的對象,所以她問趙明誠如果真的發生了什麼事該怎麼辦。當時,趙明誠說,如果發生什麼事情,我們應該先扔掉戰壕,然後棄掉衣服,然後依次歸還書籍、捲軸和古器物,而這對夫婦收藏的最珍貴的《趙氏神妙帖》是不能丟失的。1129年,他們逃到江西,一路上相對無言,尷尬不已。
  • 李清照:半生煙雨,半世桃花,一支妙筆生花寫盡人間喜怒與哀愁
    當時李格非對趙明誠也是十分歡喜,這一對有緣人終是相遇,也許這世間最美好的姻緣無不是上天的巧妙安排,所以才有了卓文君和司馬相如,有了梁山伯和祝英臺,有了李清照和趙明誠,有了楊絳和錢鍾書……李清照和趙明誠的婚姻十分甜蜜,相親相愛,相敬如賓,李清照的每一天都沉寂在幸福中,一對伉儷,鶼鰈情深,新婚以來感情更是如膠似漆。
  • 李清照受丈夫冷落,寫了一首詩抱怨,沒想到一語成讖
    其實,李清照不僅填詞出類拔萃,她作詩很出色,一首《夏日絕句》羞煞多少男兒。只不過,李清照的詩作傳世不多,且大多很冷門,鮮少有人提及。眾所周知,李清照十八歲嫁給趙明誠,二人伉儷情深,且都喜好詩詞和金石,後世有「賭書潑茶」的典故,就是講李清照與趙明誠賭背書的故事,可見精神生活很和諧。而這首《感懷》卻顛覆了人們的認知,從詩序中可見,二人結婚十多年後,趙明誠出任萊州知州,李清照從青州前去探望時寫的這首詩。
  • 李清照這首愛情宋詞,說盡了異地戀的甜蜜煩惱,最後一句無人不知
    所以在古代,婚後真能兩人看對眼了,過上甜蜜美滿的愛情生活,真是上輩子修來的福報,李清照和趙明誠,就是有福報的一對夫妻,他們的愛情,可謂「金石良緣」。《紅樓夢》中有「金玉良緣」之語,指既符合封建禮數,又美滿幸福的婚姻,金玉良緣也因此成了一個成語,泛指美好姻緣,可為什麼到了李、趙小兩口這裡,卻變成了「金石良緣」呢?
  • 李清照:才女賭神,詞宗閃離,硬核人生,活出當今女性倔強骨氣?!
    正是應了張愛玲那句「出名要趁早」,在詩詞界嶄露頭角後,李清照不但「漲粉」無數,令人羨慕的愛情也悄然而至。朝廷三品大員吏部侍郎(相當於現在人事部副部長),趙挺之一家,看中了李清照的容貌和才情,上門為還在太學學習的兒子趙明誠求親。李清照的《點絳唇》,據考描寫的就是她見到趙家人上門提親時的情景:《點絳唇》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
  • 知否知否:伊人尚在夫已歿,顛沛流離半世傷,仍舊堅強——李清照
    伉儷情深婚姻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人們想要嫁給一個情投意合或是志趣相投的人並不容易,徐志摩與張幼儀之間的婚姻便是一個例子。李清照是幸運的,她在封建社會中,竟然能夠嫁給與自己志趣相投的人——趙明誠。從古至今,婚姻是否幸福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 李清照,你能矜持一點嗎?李清照:不能
    人美路子野少女時期的李清照可謂是「白富美」的代名詞,她出生於官宦書香門第,她的父親出身進士,並且還是大文豪蘇軾的學生,生母雖在她兩歲時過世,父親續弦的繼母卻是一個有一定文學造詣的女性。五歲時,李清照就表現出與其他女孩不同,不愛女紅,唯愛讀書寫字,繼母也很支持她。於是當別家的閨中小姐們都在認真學習女紅,李清照卻在老爸的影響下飽讀詩書、博古通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