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前「訓話」
「2013大學畢業之後,我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去公司、企業找工作,也沒有參加公務員、事業單位考試,而是回到當時的石牛村工作,並於2016年7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當時家裡人非常不理解,認為我沒有志氣,是提前過老年人的生活。」
回想起畢業後的就業選擇,李朝記憶猶新:「其實,我當時沒有考慮這麼多,就想,我是從這個山溝裡出去的大學生,畢業了應該回來為家鄉做點貢獻,至於個人發展,真的沒有想太多。當時的工作環境很差、工資待遇也很低,但是我不後悔自己的選擇。」
參加工作之後,脫貧攻堅工作及花海文化城建設工作任務異常繁重,召開群眾會做群眾工作、調解矛盾糾紛、走村串戶動員群眾發展產業增收……隨處都可以看到李朝的身影。
2019年6月,坪子社區成立了,由於工作表現突出,鵬程管理區黨委直接任命他擔任黨支部書記,這對李朝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機遇是可以施展自己的才華,挑戰則是因為坪子社區的複雜情況。
茶葉種植有序推進
坪子社區屬於百裡杜鵑管理區縣級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住有群眾215戶905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89戶807人。由於都是從外地搬來的,他們在這裡沒有土地、沒有圈舍,所有的生活物資都要購買,要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考驗著社區兩委的統籌兼顧之謀與組織實施之能。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社區的大部分勞動力滯留家中,沒有收入來源,群眾的生產生活一度陷入了困境。
李朝心急如焚,一方面想辦法確保物資供應,一方面開著車帶領社區幹部到鄰近的鄉鎮找活。「聽說百納鄉龍竹社區要補種900餘畝茶葉,我們立即將這單活承包了下來。每天可以出工30人,幹一個多月下來,每人能增收2000多元。」
只有穩定就業,才能保證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的「錢袋子」和「菜籃子」,才能鞏固脫貧攻堅的成效。群眾臨時就業的問題解決了,李朝的心裡總算鬆了口氣,但是,如何幫助他們實現穩定就業,依然是一個難題。
「我們社區兩委分三步走,首先是召開了幾次群眾會,了解了群眾的就業意向,接著是盤點『家底』,徹底摸清楚社區的資源資產,最後主動走出去招商引資,失敗了好幾次,最後貴州火雲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同意入駐,社區以場地入股,保證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穩定務工增收。目前公司已經正常投產,每天可以解決社區務工20人。」
引進的醫療器械公司正常投產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現在,李朝每天都會帶領社區勞務公司工作人員接送務工群眾,在辦公室與茶葉地之間來回奔波,群眾親切地稱呼他為「包工頭」。
據了解,坪子社區聞博建築勞務公司還繼續組建工作隊到轄區各項目點攬活,提供勞務輸出,盡最大努力幫助貧困群眾增收。
「前段時間一直待在家裡,哪兒都去不了,很著急。現在好了,在李書記的帶領下,我們不用出遠門就找到活幹了。」55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葉祥忠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
總監製 | 鮑曙光
監製 | 羅夢
審核 | 李華
編輯 | 黃琴芹
來源 | 花海鵬程微信公眾號
投稿郵箱 |(bldjrmtzx@126.com)
往期精彩回顧
百裡杜鵑發布